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关于对豫剧源流的研究。豫剧的传播扩散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进程,也是中原戏曲及地方戏剧历史演变的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原戏曲及地方戏剧演变过程的研究,首先关注的是历史渊源的研究,中原戏曲历史渊源方面的研究,历来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研究主体。中原戏曲源于何时何地,未见确切文字记载,史家对此也说法不一。

开封成为豫剧源头的考证研究。有关“河南梆子”、“土梆戏”演出的记载,目前最早的是《杞县县志》,据此,大体可以认定河南梆子的产生地就在开封及周围地域。1934年张履谦著的《相国寺民众娱乐调查》一书中写道:据对河南梆子戏有研究者云,河南梆子戏系由工农大众所发起,因为他们均系文育,纯系师徒以言语传习,并无剧本之编辑。考现在唱词中,仍多土语土音……至河南戏之源流,则是由于干梆子。

我国戏曲史专家廖奔在《中国戏曲史》中则写道:根据豫剧的声腔特征,可言豫剧即为梆子戏。豫剧原称“河南梆子”,早期称作“土梆戏”或“河南讴”,是我国梆子腔声腔剧种中影响较大的地方戏剧种。剧目的内容除公子遭难、小姐招亲外,还有征战赛宝,而且供迎神赛社演出,显然它是地方大戏,而不是地方小戏,它与豫剧的剧种性质是一致的。道白唱词,悉为汴语,现开封语。由此看来,豫剧发源于今开封周边地区是可信的。

王基笑先生撰写的《豫剧唱腔音乐概论》,从三个实践层面论述了豫剧、豫剧音乐和豫剧唱腔的分类,对各种板式予以解析并开列谱例。该书对豫剧的历史渊源、流脉分支、声腔体系、发展沿革到各种板式的分类都有叙述,是有关豫剧的第一部内容丰富、系统完整的唱腔音乐理论专著。该书特别指出了豫剧的音乐唱腔具有开封一带民歌、民间文化习俗中的音乐元素,这就从音乐起源上论证了开封是豫剧源头的可能性。

冯纪汉则在其所著的《豫剧源流初探》中对豫剧演变,弋阳腔、罗戏、昆曲对豫剧的哺育,豫剧各流派的形成和发展,豫剧的剧目表演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可谓新中国最权威的豫剧源流研究成果。由韩德英、赵再生主编的《豫剧史论文集》,收录了自清末以来有关豫剧源流问题的探索文章。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不同时代的豫剧的演出状况,勾勒了豫剧的演进脉络。

在众多专家参与编纂《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的过程中,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该书指出:河南梆子的流行地域直到清代末年仍然在河南的腹心地域:东至商丘,西至渑池,南至驻马店,北至滑县。也就是说,河南梆子的发源地不是在河南的周边地带,而是在中心地带。豫西调原来的唱腔,也是结尾发“啊”声,翻高八度,用本嗓腔。

到了民国时期,中原戏曲呈现出以下传播扩散发展特征:第一,女演员陆续登台,逐渐成了河南戏曲舞台的主宰。在剧种的声腔、表演和演出剧目等很多方面,逐渐由以男声为主转向以女声为主的。第二,自20世纪20年代起,河南梆子的祥符调艺人和豫西调艺人即在开封同台演出,开始了两种声腔的交融吸收,极大地推艺术流派发展的新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南梆子更名为豫剧,发展更为迅速。豫剧传播扩散的历史演变过程呈现为:干梆子、土梆戏、河南梆子、豫剧、其他剧种的结合。

自20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文艺方针的指引下,由于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重视,中原戏曲的发展遇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1956年召开全国戏曲工作会议,成立了戏曲研究委员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1956年河南省政府召开了豫剧的主要艺术流派研讨会,如旦行的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风)、阎(立品)五大流派(因桑振君当时已离开河南,其后继者尚无足够的资源。近年来,理论界已基本形成“豫剧旦行其实是应包括桑振君在内的六大流派”的共识),都具有了自己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并广收弟子,扩大流传。

在剧目整理和创作上成绩卓著,各流派的演出代表剧目久演不衰,多数已成为传世经典。在如何以戏曲形式表现现代生活,现代戏的创作演出和豫剧声腔音乐改革等方面,豫剧都进行了多方面有益的探索实践,特别是河南省豫剧三团的《朝阳沟》等剧目在全国有着广泛的影响。中原戏曲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豫剧拥有传统剧目近千出,辛亥革命后出现的新编古装戏和时装戏约有200出,近50年整理、改编和新编的古装戏有300余出,并新创各类现代戏逾千出。

古老的、有传承价值的传统剧目近百出,如《一捧雪》、《二度梅》、《三打雷音寺》、《八蜡庙》、《八件衣》等。当今盛演不衰的代表性剧目近300出,如《香囊记》、《大祭桩》、《红娘》、《白蛇传》、《桃花庵》、《秦雪梅》、《侧美案》、《花木兰》、《花打朝》、《对花枪》、《义烈风》、《打金枝》、《审诰命》、《穆桂英挂帅》等。豫剧流派众多,特色鲜明,各个流派都有很多显示流派特色的经典唱段在专业演员和戏迷中广为传唱。豫剧行当齐全,生、旦、净、丑都形成了有着一定规范的行当唱法。由于每一行当世代传延,名家辈出.从而积淀了非常丰富的行当唱腔遗产。

豫剧多元变革的进程。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科学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艺术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视和音像产业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原来居于强势地位,以剧场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戏曲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新的文化“生态系统”中,陷入困境的戏曲和电视联姻,为这一传统艺术开拓了新的领域。在电视文化的发展走向令人困惑的时候,河南卫视于1994年10月推出的电视栏目《梨园春》令观众耳目一新,给予观众的是民族瑰宝的艺术享受,其社会影响之大、反响之强烈甚为罕见。

2019-09-14 阅读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