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 个回答
人均收入会大幅度下降,至于经济危机,其实早就危了。首先来看世界500强里面的汽车以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日企:

上图有6家日本汽车企业,丰田,本田,日产,铃木,马自达,斯巴鲁。其中有个叫做日野的重卡汽车制造商属于丰田旗下。
这6家日本车企,一旦不行了,会发生什么事呢?首先排名365的爱信,这个是做变速箱的,这个绝对会没了,因为新能源车是不需要变速箱的,所以爱信的未来就是惨淡的,同样,日本还有另外一个做变速箱的公司,叫做加特可,这个在广州有厂(爱信也在广州有厂),这两家以后等着遣散吧。
而上面的普利司通和优科豪马(横滨)轮胎,由于在新能源车时代仍然不可能不需要轮胎,所以是可以苟活的,但是业务量能否保持?
日本汽车产业里面,有很多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来举一些例子:
曙光(刹车制动器)
伟福F—tech(汽车冲压件)
武藏精密(齿轮)
东海橡塑(胶管减震器)
林天连布(地毯)
双叶(汽车骨架排气管)
旭硝子(汽车玻璃)
日正(减震弹簧平衡器)
捷太格特(汽车传统系统)
樱泰(汽车座椅)
NTN(轴承)
矢崎(线束)
小系(车灯)
艾帕克(车身骨架)
……
这种企业日本有一大堆。一旦日本汽车产业不行了,这些企业要么把厂子卖了,要么就做国产车的业务,而且还得按照国产车的要求,但是日企的特点就是慢,事儿逼,所以这些日企很难生存。
另外,还有谁?
比如做保险的,东京海上,汽车业务,没了。KDDI,汽车业务,没了。富士通,汽车业务,没了。出光,哦原来是润滑油,还好还好,吓吓你。
这些日企给日本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岗位,而且还只是冰山一角。虽然说不可能全部替代掉,但是日企有个特点就是死板,流程多,高情商为严谨,低情商为事儿逼,真实情况是没事找事,原因在于撇开责任,是一种典型的内耗文化,由于这是普遍现象,那么日系供应商在三大汽车制造商衰落时,还有一条活路,改变自己,给中国车企打工。
但是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国内日系合资车的供应商有很多是国产化了的,日系供应商之所以能存活,不是因为技术有多高超,而是因为是在一个体系内。如果国产车也搞自己的体系,那么日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将面临倒一个整车厂,就倒一片供应商的悲惨未来。并且日系供应商习惯了自己那一套运营方式,很多都不愿意改变。比如说我的前东家三井住友融资租赁,这家日企做到了学习民企的奋斗逼,学习外企的结果导向,还保留了日企的糟粕:流程繁琐,保守。结果就是吃不下大的业务,只能做小的老赖客户。
很有可能结果就是,日企会龟缩在日本本土,业务量大幅度下降,通过做自己的市场自给自足,然后还要设置壁垒防止进口车(国产新能源车对于他们就是进口车)进入。一旦放开的话,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