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温州网讯 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共同主办的《江南烟雨里的长安――圆珍眼中的大唐世界》展览正在温州博物馆三楼展出中。

昨天,记者从该馆了解到,此次展览中有一件特别的展品,它便是半枚唐代鸾雁花枝纹铜镜。

该馆研究员伍显军告诉记者,半枚唐代鸾雁花枝纹铜镜,是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文物研究学者阎焰特地选中。那么,为什么他会选中它呢?它的身上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西山出土半枚唐代鸾雁花枝纹铜镜

这件残存大半枚的唐代鸾雁花枝纹铜镜,直径21.2厘米,缘厚0.6厘米,是1960年10月10日在温州市郊西山自来水厂建筑工地出土的。

该镜本为八瓣葵花形,现存四瓣多一点。镜面平直,灰黑光亮,泛显黄铜色。镜背中央有一个扁圆球形钮,钮顶磨平便于使用。钮周浮雕主体纹饰:两侧各有一只鸾鸟(或者仙鹤)绕钮飞行,口�寓意长寿的绶带,姿态优美舒展;上方两雁立于云头,交颈共衔一含苞花枝,呈现含情脉脉之态(雁作为男女婚嫁的见面礼,象征着婚配双方像雁一样夫唱妇随,不离不弃,和睦相处,忠贞不渝);鸾雁之间各有一花枝,舒卷自如,莲蓬与花并蒂,寓意莲开并蒂;花叶下方近钮处散布花枝、花叶,使整个画面疏密有致,丰满华丽。镜缘宽平,葵瓣凹进处各饰一朵云气纹,环绕着主体纹饰,增添了神秘色彩。

伍显军表示,从下方的切开断面判断,该镜质量一流,坚硬细密,比重较大,手感较沉。从纹饰的细腻、流畅程度判断,该镜可能是头模铸造。

隋唐是我国铜镜发展的繁荣时期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铜镜,又称青铜镜。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发明以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

伍显军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青铜铸造技术高度发达,出现大量精美青铜器,铜镜铸造业开始兴盛。之后,汉代铜镜铸造业特别发达,进入鼎盛期。隋唐时期,作为日常生活用具的铜镜工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铜镜形制多样、纹饰精美、工艺复杂,迎来了我国铜镜发展史上的再度繁荣时期。

盛唐时期,除圆形和方形外,出现菱花形、葵花形等新镜形。镜体厚重,含锡量增多,镜面清亮明澈。瑞兽、宝相花等纹饰继续流行,出现了奇禽异兽、神仙人物、海兽葡萄、雀绕花枝、盘龙、狩猎镜、打马球等纹饰铜镜,以及三乐镜、月宫镜、飞仙镜、真子飞霜镜等新题材铜镜。还有特种工艺镜,如螺钿镜、金银平脱镜、嵌银鸾兽镜、错金镶料镜等,表现手法富于写实,图案多采用高浮雕、浅浮雕装饰技法,富丽大方,制作精美,呈现出浓厚的“盛唐气象”。

而现在大家所知的“破镜重圆”这个成语,是由华阴人、隋越国公杨素的一段成人之美的佳话而来。南朝陈国的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德言非常恩爱,本来过着幸福的生活。后来隋文帝派兵灭陈,徐德言便将镜子破成两半,一半自己收着,一半交给公主,并和她约好,如他们分散了,就在每年的元宵节,拿镜子到市场上去卖,以求有重逢的机会。后来,将军杨素掳去乐昌公主,使他们夫妇分散了。到了元宵节,公主派老仆拿镜子去市场上卖,结果真的遇到了徐德言。杨素被他们两夫妇的真情感动,便将公主还给徐德言,夫妇终于能够团圆。

馆藏数百件铜镜为何偏偏选中它

目前,温州博物馆馆藏历代铜镜足有数百件。那么,在数百件的铜镜中,为何选中了这半枚唐代鸾雁花枝纹铜镜呢?

阎焰馆长介绍,这半枚唐代鸾雁花枝纹铜镜下方的切开断面虽然不是十分平直,但应为专业的开镜匠师所切开,而不是随意砸成两半的。唐代铜镜十分坚硬,很难砸成两半,如果用力过猛,只能碎成多片,而不能形成较为整齐的断面。而开镜师这样切开的目的,可能是为了陪葬或者相赠,让相爱的男女双方各葬或各执一半,男子所执的一半铜镜有钮,女子所执的一半铜镜无钮,双方以此来期盼“破镜重圆”。

伍显军表示,“破镜重圆”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一物分葬”习俗,即把完整的一件器物有意分成两半,分别葬在夫妻墓葬中。而真正意义上的“破镜重圆”的葬俗,最迟在东汉就已经有了,并已在汉晋至唐宋时期的墓葬中得到证明。

伍显军表示,汉镜铭文之中,常见“见日之光、长毋相忘”“长相思、毋相忘”“心思美人、毋忘大王”等铭文。河南洛阳烧沟、湖北鄂城等地汉墓之中也都出现过夫妻墓各葬半枚铜镜的情况。可见,铜镜被古人作为爱情的信物和联系人间情感、相思的纽带。

由于这半枚唐代鸾雁花枝纹铜镜有钮,可以推测其是男子,也许是在祈求“破镜重圆”。而通过它,可以印证温州也曾有“破镜重圆”习俗。

铜镜“黑乎乎”的真的能照人吗

大家在参观博物馆时,是不是都有这样的疑问:这铜镜看起来“黑乎乎”,真的能照得出人脸吗?

伍显军表示,古铜镜是可以照人的,只是博物馆的铜镜年代久远,镜面被氧化生锈使之无法照人。新铸成的镜面没有光泽,必须通过涂镜药即反光材料的研磨,才能照人。一般用含锡的磨镜药(玄锡)粉剂放置于镜面,然后用毡团进行反复研磨,因锡的渗入从而使镜面白亮可鉴。铜镜使用时间过久,镜面便会昏暗无比,因此需要加以磨光。在古代,磨镜是一种专门的职业。铜镜的另一面一般装饰一些纹饰,起美化作用,也有一些注重实用,背面无文饰。

但是,即便是打磨得光亮的铜镜,也无法与现在的镜子相比,只能照得出人的大概模样。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陈培培/文 张啸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