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华语片在海外市场面临困境,海外票房占比微不足道。相比之下,日本、印度和韩国电影在欧美展现出不俗的号召力,并在主流奖项上获得肯定,重塑亚洲电影的竞争格局。

• 💰《热辣滚烫》在北美突破百万关口,成为今年最佳的华语片。

• 🌍 日本、印度和韩国电影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并在主流奖项上获得认可。

• 🎥 华语片需要在思想和艺术层面寻求升级,打造更具普世价值和人文力量的优秀作品。

自从跨界到电影圈后,贾玲逐渐坐稳女性导演“一姐”的位置。


在刚过去的第一季度,《热辣滚烫》携“春节档”横扫近35亿元之势,雄踞内地票房榜首。继2021年的《你好,李焕英》后,贾玲自导自演的两部作品都叫好又叫座,成为新生代导演中的佼佼者。


与此同时,《热辣滚烫》趁热打铁登陆北美院线,公映仅五天便突破百万关口,创下今年华语片的最佳纪录。


但作为内地年冠的有力争夺者,《热辣滚烫》的海外占比只有微不足道的1%,而这在近年的高票房影片中屡见不鲜,折射出华语片“出海”遭遇的困境;相比之下, 日印韩等电影则在欧美展现出不俗的号召力,叠加在奥斯卡等主流奖项上的丰收,正在重塑亚洲“文化输出”的竞争格局。


内外两重天


据IMDbPro统计,《热辣滚烫》从3月8号开始铺开至北美200家影院,首周末便拿到近83万美元,单馆收益达到4138美元,一举闯入榜单前十名。《热辣滚烫》用时五天即突破百万关口,为今年成绩最好的华语片。


从口碑来看,《热辣滚烫》的烂番茄新鲜度为86%,不过主流媒体的评价数量相对较少,而表征观众喜好度的爆米花指数则达到90%。影评人捕捉到其对经典拳击片《洛奇》的致敬之处,并重点提及贾玲的“变革性”表演和出乎意料的剧情转折。考虑到《热辣滚烫》在当地影迷中的反响更佳,后续有望向二百万美元发起冲击。


目前《热辣滚烫》在内地已进账近35亿元,领先《飞驰人生2》等竞争对手,稳居年度票房榜头名。在这个维度上,《热辣滚烫》也是近五年首部北美破百万的年冠,上一部达标的影片还是席卷50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后者曾在大洋彼岸落袋逾369万美元。


但这一“小目标”却成为近年华语片难以跨越的障碍。在2019年之后,能够在北美突破百万线的华语片屈指可数。不论是曾在影院复工初期“救市”的《八佰》,抑或是横扫“春节档”的《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和《满江红》,都在北美完全不见踪影。


其他登陆北美院线的影片也普遍低迷。相较于内地破纪录的超高票房,《长津湖》在北美的34.2万美元只能算聊胜于无,也不及同年的港产片《梅艳芳》和《怒火·重案》,两者分别拿到55.7万和38.5万美元。续集《长津湖之水门桥》则直接跳水至11.7万美元,显示出其受众的高度局限性。


当然,华语片在北美也并非全无亮点。第一部《流浪地球》仅在64家影院小范围公映,前六天便进账累计至219万美元,最终北美报收于597万美元,为《美人鱼》后的华语片最佳。去年《流浪地球2》小幅下滑至502万美元,基本维持了这一系列的水平。此外, 《消失的她》和《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双双超过170万美元,在近年的华语片中位居前列。


不过,若华语片在北美只停留在百万级别,其观众基本以当地的华人或留学生为主,而对其他少数族裔的辐射面有限,遑论在主流的整体观影群体中产生影响,和相对小众的独立制作无异。


由于北美相对全球院线的指标性意义,华语片的困境并不局限于一地。即便两部《流浪地球》也只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或韩国小有斩获,《你好,李焕英》和《满江红》等在上述市场的收益更低,而两部《长津湖》的海外占比甚至不到0.5%,华语片出海的曝光度可谓寥寥。


追溯起来,最近一个华语片“出海”的亮眼案例要回到八年前:由周星驰执导的《美人鱼》除在北美和澳新英公映外,还登陆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海外总票房合计为2696万美元,占全球比重达到4.8%,远高于前述众多影片。


武侠远去高光不再


曾经在海外风光无限的华语片,缘何零落至此?


遥想本世纪初,由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曾在北美势如破竹,叠加在颁奖季上的彪悍战绩,最终一路续航至1.28亿美元,迄今仍是影史票房最高的外语片。


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前10年,华语电影曾有一段由功夫片引领的“黄金时代”:这种充满东方特色的类型片一度在海外大放光彩,仅在北美就有《英雄》 (5371万美元) 、《霍元甲》 (2463万美元) 、《功夫》 (1710万美元) 、《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 (1469万美元) 和《醉拳2》(1155万美元)等片皆卖过千万美元线,而《卧虎藏龙》更是创造了武侠片的高光时刻。


在同一时期,以李安、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导演也在艺术电影上颇有建树,不仅在奥斯卡和欧洲三大影展上屡获殊荣,并多次在北美拿到超百万美元的票房,这在文艺片领域也属于拔尖的成绩单。


但随着多位功夫明星的老去,武侠片也从神坛上跌落。遗憾的是, 华语片未能再出现如此强势的片种,再加上艺术电影的探索趋于停滞,在海外的影响力可谓一落千丈。


而另一个因素也放大了这种对比。自2010年后内地院线的体量快速膨胀,迅速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以银幕数量计更远超美国和加拿大。


正是在每天超过1万家影院常态化报送数据、单日放映多达35万场次的强力助推下,近年来接连催生了多部30亿以上的高票房作品,进而频频在全球榜单上刷出存在感。


但与此同时,银幕建设的“大跃进”助长了整个行业的浮躁气息,令本土电影长时间拘泥于批量制造喜剧 (或用魔幻元素包装的喜剧) ,而探索工业化的步伐却迟迟未取得实质进展,让“文化走出去”的大战略落为一纸空谈。


试问,多年来仅靠撩拨笑点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的本土喜剧,如何能“出海”赢得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青睐呢?


这种银幕放映端的超前发展和内容制作方的进步迟缓,加剧了华语电影在海内外收益上的落差感。


另一个值得忧虑的现象是华语片在欧洲三大影展的逐渐边缘化。2014年,由刁亦男执导的《白日焰火》在柏林国际电影节捧回“金熊奖”,为迄今最后一部问鼎“三大”最高奖的华语片。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参展以来,这是华语片在“三大”遭遇的最长“空窗期”,与近年在奥斯卡上的颗粒无收形成对照。


商业制作高歌猛进,却往往只能“墙内香”;艺术电影逐渐式微,黄金时代空留回忆。 这就是华语片面临的现状。


日印韩重塑海外格局


相比之下,亚洲各国电影近年来则在海外迎来爆发期。


首先是日本。凭借剧场版动画的强势崛起,从2021年《鬼灭之刃 剧场版 无限列车篇》狂揽近五千万美元开始,《龙珠超 超级英雄》、《咒术回战0 剧场版》和《海贼王:红》全部轻松突破千万美元,足见诸多日本动画系列在北美已站稳脚跟。


其次,以原创见长的吉卜力工作室也迎来复苏。去年末公映的《苍鹭与少年》累计超过4646万美元,打破原来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保持的吉卜力纪录 (1920万美元) ,并持续刷新导演宫崎骏个人生涯峰值。由此吉卜力在北美破千万的作品数达到四部,让其他日本动画厂牌望尘莫及。由新海诚执导的《玲芽之旅》同样突破千万线,正在本土之外追寻宫崎骏的脚步,向原创动画电影的王座迈进。


在真人电影方面,《哥斯拉-1.0》同样在北美掀起热潮,最终拿到惊人的5642万美元,成为影史票房第三高的外语片,再度印证这一怪兽形象的影响力,为日本“文化输出”写下新篇章。此外,由役所广司主演的《完美的日子》也进账逾三百万美元,实际上比其本土票房还高,凸显戛纳“最佳男演员”奖杯的含金量。


以宝莱坞等成熟制片体系为依托,印度电影得以在北美维系高曝光度。在《RRR:双雄起义》率先揽下1450万美元,创下自《巴霍巴利王2:终结》以来的票房新高后,去年沙鲁克·汗的《帕坦》和《贾万》又接连撞线,连续两年均有10部以上的作品超百万美元,在2019年和之前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以集团优势在外语片军团中领跑。


而在《寄生虫》横扫逾5336万美元后,韩国电影尚未在北美院线迎来新爆款,只有朴赞郁的《分手的决心》突破200万美元,反倒是防弹少年团BTS的演唱会舞台实录更为吸金,《稍待未来》和《舞蹈许可》分别拿到809万和684万美元,从侧面反映出韩国流行文化的海外影响力。


这也与各片在主流奖项的高光表现相呼应。《苍鹭与少年》和《哥斯拉-1.0》都在第96届奥斯卡上斩获大奖,分别夺下“最佳动画长片”和“最佳视觉效果”的小金人,《RRR:双雄起义》则在去年问鼎“最佳原创歌曲”,后两个奖项都是首次授予亚洲电影。从《寄生虫》历史性地囊括4奖以来,奥斯卡向非好莱坞电影持续敞开怀抱,也对来自亚洲或本土的亚裔影人多加褒扬。 得益于颁奖季的可见度逐年提升,亚洲电影在北美及更广大的海外市场都趁势而上,日本、印度和韩国是这波风潮中的最大受惠者。


现况如此,解法何在?


过去华语片在海外表现不振,还可以用文化隔阂的存在来辩解,但在日印韩等亚洲电影的持续开拓下,这一障碍不再是无法克服的“天堑”。如果要以“文化输出”为终极目标,就不能一味沉浸在以本土为重心的打法中,而应在思想和艺术层面有主动寻求“升级”的迫切感。在工业水准上看齐先进水平的同时,如何打造出更具普世价值和人文力量的优秀作品,将成为华语电影人不容回避的课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潜水鱼X(ID:qianshuiyuhere) ,作者:MBC,编辑:何润萱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