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被承重墙砸倒的生活:“写一本书,就叫《坑》”

图片
岭南新世界小区被砸承重墙的204房间。 (受访者供图/图)
搬回加固过的202房后,刘慧芬总能想起楼下空荡荡的102房。每遇疾风暴雨天,她就心慌。在这栋6层公寓里,装修成了一件极其敏感的事,听到谁家动工,整栋楼的业主都会立刻警觉起来。
半年后,2023年3月,相同的焦虑感出现在陈敏身上。她晚上和衣而睡,担心这栋15层的住宅楼会随时倒塌,最近尤其怕黑,半夜翻来覆去刷手机,直到凌晨才敢眯一会儿,以至于变得精神恍惚。
她们一个在杭州市瓜沥镇,一个在广州市白云区,遭遇与最近全网聚焦的哈尔滨市砸毁承重墙事件类似。后者以240多户连夜撤离、总损失1.68亿元的悲剧话题击中了许多房奴脆弱的神经。
实际上,类似案例还有不少,但往往沉默在公众视野之外。南方周末记者以“承重结构”“承重墙”“损坏”为关键词,在裁判文书网中检索近5年案件,共搜集文书723篇,通过梳理发现,相关案件216起,涉及4起伤亡事故。再往前,可以查到的最早的官司出现在2009年。
法庭之外,也有大量案例被记录案牍之上。以上海市为例,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市房管执法部门对损坏房屋承重结构行为立案546件;2020年,这一数据翻了近3倍,达到2004件。
类似案例反复出现,其中大多权责早已厘清。然而,在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中,不少受害者试图顺着诸多线头,争取应得赔偿却未果。他们之中,有受害者拿到肇事者的零星赔偿后自认倒霉;有开发商铆着劲儿耗费4年时间追责;也有业主为了维权,甚至考了一个建筑工程监理员证书。
这一次,遭遇落到了哈尔滨240多户业主身上。业主李岸在2018年结婚时,购买了一套131平方米的大房子,那年他刚大学毕业,父母付了24万元首付,李岸又贷款48万元,一直要还到2048年。“房子已经废了,你说我再还25年的房贷,还有什么意义?”
“一分都不值了”
一阵刺耳的电钻声从楼下的204房涌上来,钻头对天花板高频率地冲击,直接引发304房的地板一同震动。
304房业主陈敏再次跑下楼去阻拦施工,被保安拦在门口,她当即坐在地上抱着工作人员的腿大哭。几位业主闻声赶来,陈敏只觉得狼狈:“我四十多岁的人了,从来没有被逼到这种程度。”
这是发生在2023年4月30日广州岭南新世界小区的一幕,街道办委托加固公司对204房进行加固补强施工。但陈敏的焦虑没有因此减轻,她前后3次阻止施工,要求对方提供施工图纸和整栋楼体鉴定报告,没有结果。“他们这样施工,万一楼塌了怎么办?”
南方周末记者致电该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及其委托的加固公司请求采访,均被拒绝。居委会一位工作人员回应南方周末记者,事发前,肇事业主未向物业报备,并称“目前这栋楼是安全的”。
这场闹剧肇起于3月,陈敏无意间发现204房内部承重结构损坏严重,随即向小区物业和居委会举报。后来整栋楼业主联合委托房屋安全鉴定公司对204房和304房进行鉴定,鉴定报告显示,204房有5处钢筋混凝顶梁(属于承重结构)被拆除,3处剪力墙(承重墙)被破坏,符合“严重损坏”标准。
小区物业委托3名专家勘察,认为304房和另两间房所见裂缝与204房的结构受损直接相关性不大,可能与材料老化、温度、施工震动有关。但陈敏并不认可。
她购得这处房产有近20年了,130平方米的大户型,2018年又花费70多万元进行精装修。“现在搞成这副样子,全毁了。”
这是广州市一处城区大盘,总户数达15000户,二手房均价在4万元/平方米左右。与广州这起案例同时被聚焦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利民学苑小区,均价近6000元/平方米。对于不少业主来说,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大一笔投资和资产。
利民学苑小区事件发端于B栋2单元3楼租户擅自砸毁承重墙。据多位业主回忆,4月底,有业主陆续发现自家墙体突然出现不正常的横向裂痕,跟物业反馈无果。集体报警后,才发现事发房间内,一面承重墙已经被砸毁,小型铲车和钩机在室内作业。
“你说一辈子能挣几个四五十万?”利民学苑B栋业主张女士很愤懑,她的家也被波及。2023年5月4日,裂纹蔓延到她家墙面,厨房瓷砖裂开几道口子。这意味着,房子一下砸手里了。“价高的时候,这房子能卖七十多万,疫情后(房价)一直往下掉,现在不用掉了,一分都不值了。”
焦虑情绪传染到了紧邻的A栋,住户们开始不安。利民学苑A、B两栋楼不仅地下室、水管相通,一到三层的商服也相通。如今,连外卖小哥送餐都要确认能不能上楼,担心房子有问题。
最难熬的时刻来了:该怎么办?能怎么办?事发后几天,许多业主频繁跑回楼,看看家里新增的裂痕,再失落地退出来。
图片
利民学苑B栋(右)快搬空了,夜里只有零星的窗户亮灯。 (受访者供图/图)
“他们怎么会不知道”
在河北省保定市,郭晨冬同样难熬,他的噩梦像是一场马拉松。两面承重墙被砸,耗了4年,直接导致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提起这件事,郭晨冬现在仍恨得牙痒痒:“砸承重墙是违法的,就像毒药不能吃一样,他们怎么会不知道?”
2015年,这位保定市三北锅炉经销处总经理将公司一栋占地面积超2000平方米的四层楼,租赁给保定新达商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达”)开发商场。大楼临街而立,附近人流密集。
四年后的一天,郭晨冬突然接到租户举报一楼违规装修,等他赶到现场,已经晚了。两面承重墙被租户砸毁,还有一面承重墙受损。
与前述住宅小区业主不同,这是一位老板的烦恼。在南方周末记者梳理的近5年216个案件中,发生在邻里之间的官司有98起,占比45.3%,其次,像郭晨冬这样,发生在房东与租客之间的相关官司有49起,占比22.6%。
事后,鉴定楼体评级为C级,已经构成局部危房。商场近100家租户都害怕了,纷纷撤出。当地相关部门来检查,也不敢进楼,只站在楼门前往里探了探。
肇事租户跑路了,新达对此拒绝承担责任。整个烂摊子成了郭晨冬的心病,几经波折,他于2021年10月,经保定市仲裁委员会解除了与新达的租赁合同,随后又向保定市竞秀区人民法院起诉新达,要求对方恢复墙体并赔偿经济损失。最终案件在双方来回拉扯之下,再一次没了声音。当南方周末记者联系到新达相关负责人时,对方拒绝受访,称“无从说”。
“4年了,没有营收,对我们公司造成有形无形的损失太大了。”近期,郭晨冬刚刚向银行贷款100万元,自费修缮破损墙体。“就算加固了,可能也招不到商,给以前的租客打电话都不愿意回来。”
相比而言,哈尔滨市民王宝德就“幸运”一些。同在哈尔滨的利民学苑承重墙事件引发的关注度之高,意外给他的维权带来了一线机会。
2023年5月5日,哈尔滨市住建局和城管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到辰能溪树庭院小区的王宝德家中,查看房屋承重结构受损情况。随后几天,住建局对王宝德及其委托的哈尔滨大可装饰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可装饰”)分别做笔录。
在这间花费510万元购置的新房里,女儿卧室门上方的瓷砖用发泡胶粘贴,天花板周边的承重结构被打穿一百多个孔。尤其扎眼的是,卫生间的一面承重墙被凿出个大窟窿,已经失去承重作用。
图片
王宝德新家承重墙被凿到只剩一层薄薄的水泥。 (受访者供图/图)
这是2021年7月王宝德花37万元装修的结果。装修中途检查时,他气得“直冒烟”,收回了装修钥匙,要求停工,房屋至今保持原状。“装修公司打断了我家梁,压根就没有承载力了,目前没看出问题,如果地震一晃呢?”
王宝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执法部门检查之前,小区物业临时打印了两张巡查记录单贴在他家门上,签署时间是2021年7月和10月。
根据《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以及《物业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在装修过程中,物业公司必须充分履行提前告知、巡视监督以及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制止的职责;建设单位也会在楼房竣工后向物业公司交付图纸,将承重墙、非承重墙等各种墙体的厚度和材质等标明,作为物业辨别承重结构的依据。
“买了一套大房子,一天没住上。”在2022年,他一纸诉状将大可装饰告上了法庭,案由为“装饰装修合同纠纷”。王宝德要求对方退回装修费用,并赔偿自己的经济损失。同年5月24日召开庭前会议,前后开庭四次,目前双方均在等待判决。
南方周末记者梳理近5年存在“损坏承重结构”违规行为的216个案件发现,装饰装修合同纠纷17起,占比7.8%;数量较多的是相邻关系纠纷和租赁合同纠纷,两者共占比约52%。
在诸多案由为“装饰装修合同纠纷”的判决里,被告常为:无资质设计单位、无资质装修公司,以及发包给无资质施工方的设计单位或装修公司。一般情况下,法院往往会判决合同无效,无资质方返还工程款,赔偿原告修复费用以及施工期间的其他经济损失。
王宝德在离家约两百米的地方,租房住了一年半,铁了心耗着,什么时候解决,什么时候入住。“鉴定费、诉讼费、保全费,各种律师费,以及租房子的费用,前前后后又花出去40万”。
“你说那些没钱的老百姓遇到这种事儿,还有上班没有时间打官司的人咋办?”王宝德说,如果以后自己要就此写一本书,就叫《坑》。
“一个工人能有八家公司工服”
王宝德自称装修前从未听过“承重墙”,甚至没翻过户型图。如今,他对建筑规范熟记于心,甚至顺便考了一个建筑工程监理员证书。现在想来,整个装修流程都不合规:自己作为业主,没有提供户型图;物业没有尽巡查义务;花37万元委托的装修公司更是没有设计与施工的资质。
在王宝德与装修公司于2021年7月签署的合同中,甚至有这样一条承诺:装修公司在施工中不得变更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业主如要求实施规定禁止的行为,装修公司应当拒绝,但须提供修改意见。
南方周末记者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督公共服务平台搜索大可装饰及其旗下负责施工的子公司,均无资质记录。2023年5月12日,大可装饰法定代表人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坦言:“我没有资质。”并称破坏承重结构均是王宝德个人所为,与公司无关。
根据《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承接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的装饰装修企业,必须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资质审查,取得相应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
多位装修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装修市场乱象丛生,存在大量无资质公司。实际上,注册一个家装公司不需要资质也能办理,只有成立公共场所装修工程公司才会有申办资质的硬性要求。
即使是无资质公司,也可以挂靠在有资质公司体系内,以挂靠公司的名义,承揽大体量的工装工程,一般挂靠方需向被挂靠方缴纳订单收益中的10%-20%,作为“管理费”,这种现象在行业内是公开的秘密。
相对应的,有资质的公司运营成本高,收费也高出无资质公司两到三倍,很多业主会倾向于便宜的公司或直接雇用散工。而对部分装修行业内人士来说,有无资质区别不大,因为许多装修公司基本都实行一种运营模式:将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施工团队。
“业主找你做装修,收钱之后,外包给一个工长,工长会根据施工图找工人。比如做衣柜找木工,做水电找电工,像砸墙这种活儿就找力工。”一位此前经营无资质装修公司的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接触的施工团队全部没有资质。“说白了,一个工人的柜子里,可能有8家装修公司的工服,就是打散工。”
在各大网络平台上,“承重墙拆除”广告比比皆是。南方周末记者随机联系了北京、武汉、南京三家建筑工程公司,三家均称可以做承重墙拆除业务。
“承重墙可以拆,但是必须加固,进行结构补强。”其中一家建筑工程公司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拆除和加固要走私下流程。“如果经过物业、房管部门、原设计院三个单位,办完手续大约需要花一两万元,不划算。”
走私下流程,需不需要提供房屋结构图?上述工作人员称,有房屋结构图最好,没有也可采用保守做法。他认为,哈尔滨承重墙事件正是因为没有对墙体进行加固,拆除方以挖机野蛮拆墙造成的。对比之下,他们可以做到精密切割,没有震动。
一位建筑行业内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所谓的精密切割,就是设备对房屋的扰动小一点,并不是真的精密切割,通过不正规流程,会有很大隐患。”
“擅自拆除承重墙,属于违法行为。广告法有规定不能宣传违法行为,宣传‘拆除承重墙’就属于违法广告。”中国建设管理与房地产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才亮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只有在相关行政许可的情况下,拆除承重墙才不违法。
2019年,湖北武汉一家酒店在无合格设计方案和无施工许可证情况下,找无资质施工方施工。该施工方进而将工程外包给无资质的第三方进行野蛮施工,大楼在承重结构受到扰动后局部坍塌,导致近700万元经济损失,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这类案件在裁判文书网并非少数。
“你遇到好的装修公司,就好;遇到不好的,就容易出事。”一位在北京从事家装工作的人士感慨,这事还真有点看运气。
“宁做10件新衣不补1件旧衣”
当前述受害者们还在艰难维权时,2022年11月,刘慧芬已经搬回加固后的商贸公寓。但楼下承重墙被砸一事,已在刘慧芬的心里割了一道很深的伤疤。“我不想再提这些事了,想起来难受。”
杭州市瓜沥镇这起案件的缘起和经过,与众多“损坏承重结构”事件无甚差别:102房业主擅自砸掉承重墙,导致整栋楼成为危房。瓜沥镇城建办主任李雪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事发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监管,解决方案只有协调肇事者和其他业主就赔偿达成一致,“政府的加固费用大概200万,肇事者承担了100多万”。
“我们提议拆掉重建,但政府说离旁边楼太近了,弄不了,只能加固,他们说怎么弄就怎么弄吧。”刘慧芬回忆说,这是一场没有办法的妥协。当初,35户业主合力拧成一股绳,向102房提起集体诉讼,要求赔偿经济损失,结果一拳打在棉花上。肇事业主赔不起,楼房拆不掉,所有强有力的诉求最终都轻飘飘地掉地上了。他们彼此张望,各自拿了几万元赔偿金,陆陆续续在谅解书上按了红手印,搬回了那栋鉴定为“不能住人”的D级危楼。
刘慧芬是最后一个搬进去的,在2022年底。“刚开始我不敢住,他们加固到二楼,后来鉴定不行,又加固到六楼,进去的人说没事,就都搬进去了。”
一位不愿具名的建筑行业专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房屋鉴定评级,按照严重程度递增依次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级代表无危险,B级代表个别结构受损,但不影响主体,当楼体鉴定评级为C级或D级,就属于危房,后者完全不适合居住。在对危房加固时,仅通过灌浆加固无法保证安全性,还需要进行结构的加固补强。“以现有技术水平,如果不惜代价地做结构加固,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可以保证房屋安全。”
“行业里面有一个说法,宁做10件新衣服不去补1件旧衣服。”该专家称,加固1个旧房可能比设计10栋新房更难,要将加固后房屋的安全性提到最高,就意味着对施工单位的审核标准也达到最高。“最可靠的解决方法,就是找一家权威的鉴定单位,再找一家权威的加固设计单位,以及一家加固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单位做损坏后的鉴定评价、加固设计和加固施工。”
这是一项昂贵的工程。一位国家一级注册机构工程师跟记者举例,正常情况下,新建一栋楼的墙体成本不到1000元/平方米。“加固价格大多是每平方米2000—2500元,如果情况复杂,也会到3000元/平方米,要求越高,价格越贵。”
如何从根本解决“砸承重墙”的问题?谁都没有答案。“基层乡镇没有执法权限,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发现问题只能及时制止,没有很好的办法。”李雪峰说,“上级是有规定称业主装修一定要到社区报备,但社区及乡镇没有具体专业负责人员,技术上没办法掌握,只能停留在表面。”
多位专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防范承重墙拆除事件,主要有两个关卡。一是装修公司自身要有专业素质,二是小区物业有事前告知、监督施工、及时制止的义务。而实际普遍存在的情况是,从业主,到装修公司以及物业都不重视。
“关于损坏承重结构的违规现象,只要反映到住建部门都会有人管理。只是要求其主动排查、监管该类违规现象的义务并不明确。”王才亮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城管有巡视检查的职能,住建部门的执法队伍也有检查施工的权力,但没有规定他们一天要检查多少次,细致到什么程度。”
也就是说,要规避“砸承重墙”行为,主要依赖业主、装修公司与物业的前端防范,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主动排查的可行性不高,问题又回到原点。
哈尔滨利民学苑B栋业主李岸不关心这些问题,“我只知道,这个责任不能让我来承担。”李岸说,这面被砸毁的承重墙,让他至少要奋斗10年才能赚到的钱打了水漂。
2023年5月16日,他又还了一笔2700元的房贷,那滋味就像自己扔了2700元。“你不还钱,银行就会找你,只能硬着头皮还。”
如今,利民学苑的人少了大半,冷清许多。B栋被封锁,拉起了警戒线,严格限制人员进入。到了晚上,空荡荡的楼房会亮起三四盏灯,偶尔能瞥见那些由于身体原因无法撤出的住户。
(文中陈敏、刘慧芬、李岸为化名。南方周末实习生刘蕾岑对本文亦有贡献)
南方周末记者 郑丹 南方周末实习生 谢紫怡 张蔚婷 陈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