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将技术经济学与管理学相结合,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对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即将采用的各种“技术性”措施和“技术性”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论证分析的学科,并以经济社会中的技术经济,项目投资、金融及风险评估活动为研究对象。本专业为适应政府、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金融和咨询机构风险论证及有关部门投资规划与资源利用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经济及管理与宏观社会,微观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侧重宏观经济分析、内部控制与治理、投资风险管理以及项目投资决策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战略管理、企业运营、公司理财、投融资管理、金融工程、数学等学科有着重要的联系。在研究过程中注重通过技术性手段对各种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对比、论证和优化。研究方法强调数学模型的运用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为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为社会服务。
“技术经济及管理”是经济管理学科中较为活跃、并容易与其它经济管理学科融合的学术性领域,它涵盖了高新科学技术、经济学及工商管理学类等几大知识体系,能适应多种行业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技术经济学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并采用多种数学模型、运用经济统计软件(SPSS\AMOS)进行分析评价,在研究中采用两种以上的技术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并在分析比较中选择经济效果最为理想的方案。内容涉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领域和国民经济多个部门、多个领域,也涉及生产和建设的多个阶段。
基本研究方法有系统综合论证,即采用系统分析、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对技术的研发、应用与发展进行评估;方案论证,即技术经济普遍采用的传统方法,主要是通过一套经济效果指标体系,对完成同一目标的不同技术方案的计算、分析、比较;效果分析是通过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对比分析,效益与费用的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原则是效果最大原则。技术经济分析、论证、评价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有决定型分析评价法、经济型分析评价法、不确定型分析评价法、比较型分析评价法、系统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可行性分析法等。随着科教兴国和两个根本转变战略的实施,科技在企业竞争中地位日益突出,对融合技术与经济管理于一体的高层次管理人才提出了大量的需求。技术经济及管理为适应现代企业技术管理、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金融和咨询机构论证和管理及有关部门投资规划与资源利用管理等提供理论支持。

技术经济及管理 学科间联系

技术经济学将伴随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需要而不断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经济学方法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各种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的论证与评价;生产力布局、转移的论证与评价;经济规模的论证与评价;资源开发利用与有效配置的论证与评价;企业技术改造的论证与评价;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的经济分析与技术引进的论证与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的论证与项目评价;企业技术经济潜力的分析、论证与评价;技术发展战略的研究、论证与评价等等。
技术经济理论方法也将应用于环境研究领域中,如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估算,绿色GDP核算体系,环境政策与管理的经济分析。
在资源技术经济领域,将研究节能技术的经济评价,替代能源及新能源技术开发的经济分析,重大能源项目的经济分析。
在信息经济领域,将应用于技术进步与信息化战略,企业信息化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等。知识经济研究也将把技术与经济互动关系的研究带入到一个新的天地,相关的研究针对知识经济的发展背景、概念,知识经济与高技术产业的关系,知识经济与工业化现代化的关系,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等展开。
技术经济学方法还将应用于以下一些方面: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估,资产评估,资源、生态与环境的价值评估,资本效率与经济增长分析,政府公共工程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大型区域开发项目经济分析与社会分析,技术产权交易和金融挤兑的博弈分析等等。
对技术经济学及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从多种著作教材及学者评述中,可以看出对本学科有着不同的理解与侧重点。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观点有:
1.结合论,认为技术经济及管理学是研究技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相互结合以达到两者最佳配备的学科。
2.因素论,认为技术经济及管理学是研究技术因素、 经济因素 、管理因素最优结合的学科。
3.问题论,认为技术经济及管理学是研究高新领域技术经济问题,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这三个观点显然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进技术和加大发展改革、建设项目投资的时代要求有关。
4.动因论,认为是研究如何合理、科学、有效的利用技术资源,使之成为经济增长动力的学科。这反映了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深入研究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理论的客观需要。
招生单位名称 所在地 院校特性 研究生院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市 211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市 211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省 985211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省
福州大学 福建省 211
哈尔滨理工大学 黑龙江省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省 211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市 211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 985211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省
南开大学 天津市 985211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省
四川大学 四川省 985211
武汉大学 湖北省 985211
厦门大学 福建省 985211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省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省
广东省 211
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省
2017年博士专业目录查询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引用日期2017-05-07]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