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律师与非诉律师的待遇以及未来发展空间的问题?
26 个回答
知乎上其实有不少年轻律师或准律师都挺关注诉讼与非诉律师的区别与发展前景的,作为非诉和诉讼都做过并且目前主攻争议解决的年轻律师,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
1、业务上的不同
一直有一些说法是“非诉律师需要细心和严谨”,暗示的意思仿佛是诉讼律师不需要那么细心和严谨。事实上,从我的观察和体会来说,诉讼律师更需要细致,或者说想做好律师职业的重要要求之一就是细心,无论非诉还是诉讼。尤其在争议案件中证据的分析上,往往胜诉的关键就在“一枚印章”、“合同中的某一关键条款”或者某些对方自相矛盾的“文件”里。
所以说,其实律师的基本能力要求都差不多,我认为两种业务的不同点在于“ 能力侧重 ”不同。诉讼业务由于直接面对的是法院或仲裁机构,其能力的侧重偏“法律”,而非诉业务的核心实际上是为商业服务,其能力的侧重对于“商业目的的理解”要多不少。 或者说,诉讼律师想的是,怎么拆解事实和解释这个法律规定对案子有利;非诉律师想的是,怎么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操作能够实现客户的商业目的。
两种业务的细分也有所区别。无论一审、二审还是再审,仲裁还是调解,其实都是在权威机构的主持下进行的程序框架内的法律活动,好像区别多在于法律问题不同;但非诉不太一样,比如IPO、新三板、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等类似业务,实际上是公司在申请一项“行政许可”,这类业务目前已经高度标准化,年轻律师只有跟几个项目,基本流程和法律问题也都差不多熟悉了(当然想成为优秀的IPO律师,那能力要求太多了。曾经旁听一位资本市场合伙人开会,券商、审计领域的问题他全能回答,证监会的政策倾向如数家珍,客户听得一愣一愣的。。);而投资并购类项目,不同的公司情况不同,首先在尽调过程中应关注的核心问题随着行业不同就发生变化,在具体的交易结构和条款设置上,又会根据公司的商业策略不同而变化,进而在谈判中抓大放小;再例如,一些特定行业的非诉项目也有很大区别,比如商业银行的项目,本身银行业就跟其他行业有很大区别,相应的非诉项目需要对银行业务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又如飞机融资租赁项目、资产证券化项目、私募基金等等方向都不同,不一而足。君不见,几乎所有律所的网页上,非诉的都罗列好多,关于诉讼往往只写一个“争议解决”或“诉讼仲裁”,最多多一个“刑事辩护”或“破产”。
2、职业的发展
其实上面的分析也不完全对,因为非诉律师项目越做越多,往往越会感觉好像一直跟 “商业隔着一层窗户纸” ,这没有办法,因为就商业领域而言,法律本来就是辅助地位,和审计、评估等等这些单位一样,都是为“交易”而服务。所以好多大所的非诉律师,确实转行到各类券商、基金公司等等,慢慢再从后台走向前台或其他发展路线。这也与上面说的,非诉律师和“商业”离得比较近,比较容易跳到其他行业,是一以贯之的。
相比较而言,争议解决律师转行的就比较少。就拿“破产业务”来说,哪家公司想招个搞“破产”的律师呢?(这句是玩笑话)
另一方面,非诉律师起薪较高。这是因为搞非诉好的一般都是大所,大所起薪一般较高,而做诉讼的大所小所都有,起薪都没法统计,所以这里面有个"统计偏差"的问题。 不过,起薪只管“从业第一年”,又能说明什么呢?我见过不少小所的诉讼律师,干了不到五年时间创收远远超过大所非诉律师的。当然我也见过不少35岁左右在大所创收突破千万的非诉律师。所以,其实讨论起薪、薪水没太大意义,并不能成为选择诉讼还是非诉律师的主要考虑因素。
关于加班问题,平均来说非诉确实比诉讼要更忙一些,因为主要是围绕着客户的需求转,必须首先满足客户的要求;而诉讼律师面对的法院和仲裁机构,相对来说不会催命一样催你。但是身边也有好多诉讼律师,天天忙到飞起,案子不断,加班比搞IPO的还多。所以本质上,律师想赚钱,必然是辛苦的。
所以对于职业发展,如果持续做法律行业,两者都差不多,还是应该干一干看看有没有兴趣;如果有转行的打算,那显然非诉更适合一些。
3、两种业务的交融
实际上个人认为,如果有机会两种业务都应该做做。一方面 法律职业这么漫长,一直做一种业务也够无聊的 ;另一方面,在两种侧重不同的思维模式下切换,会让人对法律的理解更加深刻,观察个案的角度和方向都不太一样。比如我做了一段时间诉讼后再改改旧的合同,就会不自然的关注管辖问题、特定条款的有效性问题以及违约条款等等以前不太在意的地方。但这并不是说律师要全能,而可以以某项业务为主,其余为辅的思路。目前好多律师其实都是这种业务模式。
当然我也认为,未来法律行业的发展应该是会进一步的细分,比如争议解决领域近十年间也开始不断分化,有的律师专门做融资租赁业务,有的专门搞证券诉讼,有的专攻国际仲裁。 这就不仅要求律师有专业能力了,而是跳出律师职业的其他行业的理解,这也挺不容易做到的。
4、一点想法
记得在清华大学听香港大律师郑老师讲座时,她说做仲裁是世上唯一别人付钱让你学习的职业。大概这个意思。我觉得其实律师业务都满足这句话, 一边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一边与他人共同学习和进步。从这个角度看,律师职业还是挺“积极”和“高尚”的。
关于诉讼与非诉律师,我们曾在一次法学生交流会上与法大的同学进行交流,发现:即使是中高年级的法学生,也有很多对诉讼与非诉律师业务上的区别,以及职业发展道路的不同不甚了解的。
——红圈所律师
而在对诉讼和非诉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很多法学生仍对诉讼和非诉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有人认为,虽然诉讼律师比非诉律师的门槛低,但成长速度相应也更慢,因为这一领域对资历和阅历的要求很高;而非诉律师门槛虽高,但因业务面较为狭窄,随着资历增长相对容易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有人认为,从事诉讼还是非诉的关键是自身性格:外向的、口才好的自然做诉讼更合适一些,而非诉由于文字工作比较多,更需要细心。
还有人认为, 无论是什么 level 的律所,非诉律师待遇都比诉讼律师更高,起薪和未来前景都更为可观。
但其实这些都是大家对诉讼业务的偏见,对于想要当诉讼律师的同学来说,只有重新深入地了解诉讼业务,坚定自己当一名诉讼律师的理想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职业规划和选择,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诉讼和非诉业务,究竟有什么不同?
总有人将诉讼业务和非诉业务分别扣上“低端”和“高端”的帽子,这样的二分法其实无益于自己的法律职业规划,反而会对诉讼业务或非诉业务产生误解,错过了一条最合适自己的律师道路。
- “低端”的诉讼业务
之所以一些人会产生“诉讼业务比较低端”这样的观念,是因为受到了一些三四线律所诉讼业务的影响,而形成了刻板印象。
诉讼业务是做什么的?
诉讼业务在顶尖律所中通常被称为争议解决业务,分为传统诉讼业务、仲裁业务、刑事合规业务等。
其中,传统诉讼业务包括民商事、刑事和行政,是各大律所最为普遍的一个业务。仲裁业务包括国内仲裁和国际仲裁,从事国内仲裁业务的律师非常少,从事国际仲裁的更是凤毛麟角。而刑事合规业务的内容包括为客户提供刑事风险防控、合规、反腐败法律服务,协助应对政府部门调查、突击检查和问询,包括制定预案措施、现场协助和危机管理等。
因此,在一、二线律所里面,诉讼业务并不是所谓“低端”的业务, 不仅如此,它更加需要律师具备非常高水平的法律技能。
- 非诉业务真的更“高端”?
非诉业务涉及的业务面非常广,包括公司业务、资本市场业务、银行业务、房地产业务、发展基础设施和项目融资业务、私人股本投资业务等等。
很多同学看到非诉业务就两眼放光,认为非诉业务是非常高大上的业务。但并不能就仅凭“高端”两个字来给非诉业务定性。其实,大家之所以认为非诉业务“高端”,其实是因为非诉业务的难度性比较大。并且, 非诉业务所涉及的法律实务技能,包括法律研究、法律检索、法律翻译等,很多都是法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没有接触过的。
非诉业务比诉讼业务更容易实现年薪百万?
关于顶尖律所中非诉律师待遇比诉讼律师更好,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事实上,在顶尖律所,非诉业务的待遇和诉讼业务是相差不大甚至是平等的。
以红圈所为例,金君中海方这五家律所的律师待遇,其实并不分诉讼业务和非诉业务;而通商、环球和竞天公诚,虽然诉讼业务的待遇会比非诉业务稍微低一点,但差别也不大;至于其他的一些顶尖内所,非诉与诉讼律师待遇上也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差距。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 起步阶段中非诉律师待遇确实更好。
究其原因,是因为:在非诉领域,律师对业务的上手速度会比较快,在半年至一年时间内就会有清晰的概念。而且,在参与过一、两个项目之后,就能熟练地进行其他项目。只要你足够勤奋,就能够很快地学会实务技能,提供优质服务。 而诉讼律师会处于一个只能输入不能输出的状态,譬如一个一年级的非诉律师可以写出很漂亮的法律意见书,而一个一年级的诉讼律师却写不出比较好的起诉状或答辩状。 因此,在起步时,非诉律师的待遇可能会比诉讼律师的待遇好一些。
但是从长期来看,诉讼律师的待遇和非诉律师的待遇是平等的。
想进入顶尖律所做非诉,红圈所律师有这些 tips——
在各大红圈所招聘期,经常可以看到很多非诉业务的岗位,而诉讼业务的岗位却很少。其原因是:
首先,非诉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整个资本市场的方方面面,而诉讼领域相对窄一些,真正能成为诉讼律师的人数是比较少的,一些好的律所, 诉讼律师可能就一两个团队,而非诉律师却有几十个团队,因此招人需求是比较大的。
其次,从培养成本来说,诉讼业务相对比较小众,律师的培养成本相对更高。而且,与非诉律师相比,诉讼律师跳槽的伤害性会更大,因此律所在招人的时候会非常谨慎。
此外,顶尖律所的诉讼团队所处理的法律问题比较复杂,当事人所涉及到争议比较大,案件标的额也比较高,对诉讼律师基本功要求也就比较高。因此, 顶尖律所的诉讼律师的门槛会更高,对诉讼人才的标准更为严苛。
- 国内顶尖诉讼团队有哪些?
在国内, 金杜、中伦、君合、方达是最顶尖的诉讼团队,它们的诉讼人才是非常多的。 具体来说,金杜的诉讼业务是最强势的,而君合的诉讼业务发展比较均衡,相对没有那么强势,但一直保持自着己的标准,有着稳定的客户,处于正常的水平。中伦则有很多诉讼团队,都是由合伙人带领,因此根据合伙人的情况诉讼团队的实力也会良莠不齐。至于方达的团队体量比较小,而且更多是做涉外业务,相对来说是做的最好的一家。
而 Top 5 红圈所中的海问,几乎没有诉讼团队了。
此外,红圈所后几家中,最近起薪涨到20K的竞天公诚诉讼团队发展也越来越好。尤其是仲裁和诉讼做得非常好,其中有三、四组合伙人在业界口碑相当不错;环球的诉讼团队,则苦于缺少新鲜的血液;至于通商,诉讼团队虽然有不错的合伙人,但是由于诉讼团队的人比较少,没有太大的竞争能力。
除了红圈所以外,天同律师事务所也是诉讼业务非常顶尖的律所,以做最高院的诉讼案件著称,对于院校背景比较好的同学来说,是个非常好的选择。而汇仲律师事务所是专门做仲裁领域的,在仲裁领域首屈一指,业务水平非常高。不过业务本身不多,年轻律师的机会会少一些。此外,康达律师事务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刑事诉讼业务非常强。
顶尖诉讼团队需要怎样的人才?
- 关于院校和实习要求
在顶尖律所,所内对诉讼律师的招聘标准和非诉律师区别并不大,对于应聘者的院校背景要求都会非常严格。 不同的地方一般在于:招聘诉讼律师会比较看重是否有法院、检察院等诉讼实习背景。
- 关于英语水平
很多同学认为,不同于做非诉业务,做国内的诉讼律师不需要很强的英语能力。但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首先, 在红圈所的笔试、面试一定会考察英语 。其次, 大部分红圈所已经变成了全英语工作 。如果想要进顶尖律所当诉讼律师,英语能力也必须提高。
- 关于司考
通过司法考试,对诉讼律师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会影响到大家的律师资格。在律所,实习律师是没有办法单独执业的,如果实习证都没有拿到的话,是不可能参加出庭工作的,所以要尽快拿到律师资格证。一些红圈所律师在工作四五年才能拿到律师资格,这对自己律师道路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有人说,当一名顶尖的诉讼律师,需要具备四个要素:勇气、表达、逻辑、形象。
勇气并不是指强势,而是指当你面对万千险阻时,仍然敢于去争辩。
表达并不一定指向外向型人格,而是看你是否能在一个公开场合很好地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在出庭的时候。
而逻辑则是指在法律文书写作和出庭表达观点时需要清晰的逻辑,这对诉讼律师的要求更高。
至于形象,并不是说你需要长得颜值有多高,而是你需要塑造一个诉讼律师的形象,足够令法官和当事人信服。
请你追逐自己的内心,在选择当一名诉讼律师之后,不要轻易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