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
适体
是通过体外筛选获得的,具有高亲和力、高选择性的寡核苷酸片段,通常被用作检测探针和疾病治疗。研究者们为了将核酸
适体
转化为药物分子进行了许多努力,但是能够阻断靶标相互作用的
适体
药物开发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目前报道的功能
适体
的开发通常需要亲和
适体
的获取和功能筛选两步进行,这不仅耗时,而且亲和筛选可能缩小候选药物的范围。此外,
适体
通常需要繁琐的后修饰来克服药代动力学限制,这通常会影响
适体
与靶标的结合亲和力。
针对以上功能核酸适体药物开发的瓶颈问题,2024年8月21日,我
院
天然药物
及
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
张力勤
研究员
团队
与合作者
在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杂志发表了题为 “
Functional Aptamers In Vitro Evolution for Intranuclear Blockage of
RNA-Protein Interaction
”的研究论文。
文章
提出了一种新的
功能核酸适体
体外筛选平台
(FAIVE),
该平台将亲和
适体
获取与功能筛选相结合,并在此过程中引入化学多样性
修饰
。以
HIV-1
病毒细胞核内
Tat蛋白和TAR RNA的RNA-蛋白相互作用
为模型
,
利用
FAIVE
平台开发了
具有显著细胞内阻断
相互
作用的功能性
核酸
适体。该研究还探索了脂质纳米颗粒递送系统,以提高细胞内递送效率,将
核酸
适体
靶向潜力扩展到更广泛的细胞
质
和
细胞
核内区域
。
研 究 内 容
1. 功能核酸
适体
体外筛选平台的建立
初始DNA文库由A、C、G以及C5-乙基-2′-脱氧-尿嘧啶(
EdU
)4种碱基组成,之后通过乳液PCR将预富集后的DNA文库制备成单克隆的
适体
微珠
,利用“点击化学”反应将3-(2-叠氮基乙基)吲哚与
EdU
碱基上的乙基偶联,形成色氨酸侧链官能团,提高了文库的疏水性。在筛选过程中,使用荧光-淬灭对标记的
TAR
rna-
Tat多肽
复合物与
适体
微珠孵育,具有阻断作用的
适体
微珠
能够破坏TAR RNA
-
Tat多肽复合物并恢复荧光,使用流式细胞分选仪对荧光微珠进行收集。随后,对收集的微珠进行扩增。经过几轮重复,具有阻断相互作用的
适体
序列被富集
(图1)
。
图1
阻断TAR RNA-Tat多肽相互作用的功能核酸
适体
体外进化(FAIVE)平台
(图片选自文章)
2.
功能核酸
适体
性能评估
在用FAIVE平台进行功能化
适体
筛选的同时,研究者同时以TAR RNA和Tat蛋白为靶标,进行了基于亲和力的SELEX筛选。对筛选后序列进行分析,选取前96个簇中的序列进行
适体
的性能评估。通过BLI技术测定
适体
与相应靶标的结合亲和力,使用竞争取代分析测定
适体
的阻断作用。研究者发现,使用SELEX筛选得到的
适体
序列具有较
好的结合亲和力,但具有阻断作用的功能核酸
适体
较少。而基于FAIVE平台得到的
适体
具有
更
优越的阻断作用,这显示了FAIVE平台强大的功能
适体
开发潜力(图2)。
图
2
核酸
适体
结合亲和力与阻断作用性能评估
(图片选自文章)
3. 核酸
适体
递送体系的建立
为了评估
适体
药物的细胞内阻断效率,研究者采用中性胞苷脂材(DNCA)/阳离子脂材(CLD)脂质纳米颗粒进行
适体
的细胞内递送。DNCA作为一种有效的中性转染脂材,可以通过H键和π-π堆积与
适体
相互作用。CLD/DNCA的联合使用减少了CLD阳离子脂材的用量,降低了细胞毒性,并能提高
适体
的细胞内递送效率。最重要的是,脂质体纳米粒子的使用将核酸
适体
靶向潜力扩展到更广泛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区域
(图3)
。
图
3
核酸
适体
的脂质纳米颗粒递送系统
(图片选自文章)
4. 功能核酸
适体
在细胞及假病毒中阻断作用的验证
研究者使用
双
萤光素
酶报告基因
模型系统探究候选
适体
是否能够调节细胞内TAR RNA-Tat蛋白的相互作用。在该系统中,TAR RNA与Tat蛋白的结合可以促进下游萤光素酶基因的转录,细胞产生的
萤
光素酶活性高低直接指示Tat蛋白的反式激活作用的强弱。研究发现候选
适体
的存在可以抑制细胞胞质内
萤
光素酶的表达,抑制率可以达到70%。然而在HIV-1病毒中,TAR RNA和Tat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仅发生在细胞核内,随后病毒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并启动下游转录过程。因此,
适体
只有通过进入细胞核,成功阻断TAR RNA-Tat蛋白相互作用,才能发挥其抑制功能,从而阻止病毒感染。因此研究者使用
VSVG/HIV-1假病毒模型
评估所选
适体
在阻止细胞核内TAR RNA-Tat蛋白相互作用方面的功效。研究发现,测试的2条
适体
均能显示出10%至40%的剂量依赖性抑制率。这些结果证实了
适体
对TAR RNA-Tat蛋白相互作用的有效阻碍(图4)。
图
4
候选
适体
在细胞及VSVG/HIV-1假病毒模型中阻断作用的验证
(图片选自文章)
该研究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体外筛选平台以促进功能核酸
适体
的发现,对于开发抑制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核酸药物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通过揭示
适体
与其指定靶标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这项工作将为
适体
筛选策略提供宝贵的见解。在脂质纳米颗粒等递送系统的不断完善下,潜在靶标范围的界限将被扩大,得以促进药物发现的快速发展。这一成就不仅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
适体
在细胞内的作用机制,而且为多种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北京大学药学院的张力勤研究员、杨振军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的张志琪教授,北京协和
药物所
的郭颖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北京大学药学院博士后李俊为论文的第一作
者,团队成员姚盼竹、赵旭洋、刘西洋、刘钦国、魏同萱、宣弘、卞思琪以及协和医学院的唐克博士为该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学科学创新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jacs.4c08824
第一作者简介
李俊,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
北京大学药学院博士后,获得国家博士后C类资助。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身份在
J. Am. Chem. Soc.
,
Anal. Chem., Anal.
Bioanal
. Chem., ACS Sens., Sens. Actuators B Chem.
等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研究方向为药物筛选模型和核酸适体药物功能化筛选
。
张力勤研究员简介
张力勤
,
博士
,
北京大学药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
药物分析学系副主任,
天然药物
及
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课题组长
。
2009年毕业于北大药学院本硕六年制药学专业, 2016年获得佛罗里达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曾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在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基因科学部担任高级科学家,2021年回国工作。
主持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面上
项目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参与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担任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杂志青年编委。在
Nat.
Comm.
,
J. Am. Chem. Soc.,
Angew
. Chem. Int. Ed.,
等顶级期刊上发表SCI研究论文超过 40 篇。研究方向聚焦于多元功能核酸分子工具的构建开发及其在药物筛选、生命分析和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杨振军教授简介
杨振军,
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教授,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
全
国重点实验室PI。1987年获得北京医科大学药学专业学士学位,1998年在该校获药物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2000
-
2002年在美国佐治亚大学药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8年起任现职。曾任药物化学系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学部化学生物学流动项目主任,现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和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研究论文160多篇,申请和授权专利26项。负责科技部新药重大专项、973项目课题、重大863项目课题、自然基金委重点课题子课题和面上课题多项。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主要研究方向:1.
核酸药物的化学修饰和新型靶向制剂研究;2.
基于核酸
适体
的疾病早期检测新技术研究;3.
环核苷酸类信使分子化学生物学研究;4.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研究。
天然药物
及
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