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2003
魏宜辉:《楚系简帛文字形体讹变分析》,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张之恒教授),
2003
年
5
月。
2004
魏宜辉:《说“建”》,《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辑,中华书局,
2004
年,第
276-280
页。
魏宜辉:《试析楚简文字中的“疑”和“舜”字》,谢维扬、朱渊清主编:《新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第
157-161
页。
2006
魏宜辉:《再论郭店简、上博简〈缁衣〉用为“从”之字》,《中国文字》新三十一期,台北艺文印书馆,
2006
年,第
171-178
页。
2008
魏宜辉:《说“裔”》,《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辑,中华书局,
2008
年,第
261-264
页。
魏宜辉:《再论马王堆帛书中的“是
=
”句》,《东南文化》
2008
年第
4
期,第
56-57
页。
2009
魏宜辉:《利用战国竹简文字释读春秋金文一例》,《史林》
2009
年第
4
期,第
151-153
页。
魏宜辉:《试析楚系文字中的“别”字》,《东南文化》
2009
年第
6
期,第
117-118
页。
2010
魏宜辉:《银雀山汉简〈晏子春秋〉篇“凷”字新释》,张显成主编:《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五辑,巴蜀书社,
2010
年,第
99-106
页。
魏宜辉:《论战国楚系文字中省体之“繁”字及相关问题》,《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辑,中华书局,
2010
年,第
535-539
页。
2012
魏宜辉:《说“匋”》,《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九辑,中华书局,
2012
年,第
633-640
页。
魏宜辉:《说“畞”》,《语文研究》
2012
年第
4
期,第
29-30
页。
魏宜辉:《关于“箭之初文”的补释》,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科编:《南大语言学》第四编,商务印书馆,
2012
年,第
249-254
页。
2013
魏宜辉:《北大汉简〈老子〉异文校读(五题)》,《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年第
6
期,第
71-75
页。
魏宜辉:《简帛〈老子〉校读札记》,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编:《古典文献研究》第十六辑,凤凰出版社,
2013
年,第
345-352
页。
2014
魏宜辉:《说“盗”》,《语言研究》第
34
卷第
1
期,
2014
年
1
月,第
37-40
页。
魏宜辉:《金文新释(四题)》,《古文字研究》第三十辑,中华书局,
2014
年,第
244-250
页。
魏宜辉:《古文字中用作“伊”之字考释》,《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年第
6
期,第
55-59
页。
魏宜辉:《汉简〈论语〉校读札记——以定州简与朝鲜平壤简〈论语〉为中心》,张伯伟主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十辑,中华书局,
2014
年,第
311-319
页。
2015
魏宜辉:《谈上博楚简〈昭王毁室〉篇的一处断句》,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编:《汉语言文字研究》(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年,第
198-201
页。
魏宜辉:《清华简〈系年〉篇研读四题》,张玉金主编:《出土文献语言研究》第二辑,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5
年,第
169-173
页。
魏宜辉:《盟书文字研究(二题)》,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编:《中国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辑,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5
年,第
52-56
页。
魏宜辉:《慈利楚简校读札记》,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主办:《古典文献研究》第十八辑(上卷),凤凰出版社,
2015
年,第
216-222
页。
2016
魏宜辉:《利用战国文字校读〈尚书〉二题》,《古汉语研究》
2016
年第
1
期,第
59-62
页。
周言、魏宜辉:《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所藏战国铜砭及其相关问题》,香港浸会大学孙少文伉俪人文中国研究所主办:《学灯》(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年,第
84-95
页。
魏宜辉:《秦汉玺印姓名考释(十题)》,《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一辑,中华书局,
2016
年,第
430-435
页。
魏宜辉:《秦汉玺印姓名考析十题》,《出土文献》第九辑,中西书局,
2016
年,第
260-269
页。
2017
魏宜辉:《秦汉玺印人名考释(九题)》,中国文字学会《中国文字学报》编辑部编:《中国文字学报》第七辑,商务印书馆,
2017
年,第
139-148
页。
魏宜辉:《读北大汉简〈苍颉篇〉、〈妄稽〉篇札记》,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主办:《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九辑(下卷),凤凰出版社,
2017
年,第
275-283
页。
魏宜辉:《“畞”字构形新探》,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战国文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西书局,
2017
年,第
278-283
页。
魏宜辉:《复封壶铭文补释》,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主办:《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年,第
201-211
页。
魏宜辉:《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柒)〉札记》,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主办:《古典文献研究》第
20
辑(下卷),凤凰出版社,
2017
年,第
259-266
页。
2018
魏宜辉:《吴王余眛剑铭文补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出土文献》(第十二辑),中西书局,
2018
年,第
82-87
页。
魏宜辉:《秦汉玺印姓名考析(续二)》,《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二辑,中华书局,
2018
年,第
500-504
页。
魏宜辉:《傅抄古文研究(五题)》,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编:《汉语言文字研究》(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
年,第
87-94
页。
魏宜辉:《秦汉玺印姓名考析(续)》,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主办:《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
年,第
159-170
页。
魏宜辉:《利用出土文献校正古书三例》,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主办:《古典文献研究》第
21
辑下卷,凤凰出版社,
2018
年,第
265-271
页。
2019
魏宜辉:《谈汉印篆文中“今”旁的一种特殊写法》,赵平安主编:《讹字研究论集》,中西书局,
2019
年
10
月,第
259-265
页。
魏宜辉、张传官、萧毅:《马王堆一号汉墓所谓“妾辛追”印辨正》,《文史》
2019
年第
4
辑(总第
129
辑),中华书局,
2019
年
11
月,第
261-266
页。
魏宜辉:《“羑”字来源补说》,《中国文字》总第二期,台湾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2019
年
10
月,第
53-59
页。
魏宜辉:《秦汉玺印姓名考析(续三)》,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主办:《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
年
9
月,第
236-246
页。
魏宜辉:《谈古文字“畟”“鬼”之辨及相关问题》,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集刊》第八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
年,第
201-209
页。
魏宜辉:《秦汉玺印姓名考析(续四)》,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主办:《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第六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
年,第
169-180
页。
2020
魏宜辉:《秦汉玺印姓名考析(续五)》,《出土文献》
2020
年第
2
期,第
108-116
页。
魏宜辉:《秦汉玺印姓名考析(续六)》,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主办:《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第七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
年,第
183-195
页。
魏宜辉:《秦汉玺印姓名考析(续七)》,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九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0
年,第
370-381
页。
魏宜辉:《战国古玺姓名考析(四题)》,徐州博物馆编:《淮海文博》第
2
辑,科学出版社,
2020
年,第
101-104
页。
2021
魏宜辉:《秦汉玺印人名考析(续八)》,吕金成主编:《印学研究(第十七辑):莒陶文研究》,文物出版社,
2021
年,第
167-173
页。
魏宜辉:《秦汉玺印人名考析(续九)》,陈斯鹏主编:《汉语字词关系研究(二)》,中西书局,
2021
年,第
254-264
页。
魏宜辉:《出土文献〈诗经〉校读(六题)》,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主办:《古典文献研究》第二十四辑上卷,
2021
年,第
175-182
页。
2022
魏宜辉:
《秦汉玺印姓名考析(续十一)》,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十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2
年,第
255-265
页。
魏宜辉:
《秦汉玺印
姓
名考析(续十)》,《出土文献》
2022
年第
4
期,第
61-70
页。
魏宜辉:
《肩水金关汉简人名考析(六题)》,《古文字研究》第
34
辑,中华书局,
2022
年,第
456-460
页。
教材:
魏宜辉、高小方等编:《古代汉语》,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年。
古文字学
古文字学是汉语言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汉字在古文字阶段的发展与演变过程,领会文字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古文字学的研究史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并且能够识读部分甲骨文、金文以及战国文字。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包括文选、常用词、通论三方面的内容。文选部分选取了《左传》、《战国策》、《论语》、《诗经》等先秦古籍的经典篇章。文选课程除了研读这些篇章的文本,探讨分析其中的语言现象,还讲授这些古书所涉及的版本、注疏等内容。常用词部分作为文选的补充部分非常重要,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课后阅读理解。通论部分包括工具书的使用、古今词义的变化、汉字的构造与分析、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判断句及虚词等内容。这部分课程注重解释各种语言现象及专业工具书的使用方法,与文选课程相配合。
《说文解字》研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基本了解《说文》一书成书、流传的情况,通晓《说文》的基本体例,领会《说文》关于文字学的基本理论,并且能够在学习中熟练使用这一工具书。
古文字实践
本课程采取
古文字学
理论与
材料研读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讲授,使学生得以在
出土文献
资料研读过程中消化和巩固相关的理论知识
。
通过讲授
古文字
学的研究概况和主要理论,引导学生初步了解
古文字学
各个分支的研究状况、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并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阅读、解析典型的
出土文献
材料,启发学生在原始材料中掌握释读
古
文字的基本方法、强化对
古文字
形体的记忆和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