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在4月9日第二期高阶研修课程中,清华附中白雪峰副校长首先做《立德树人,守正创新——清华附中学生发展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专题讲座。 他勉 励老师们要不断探索,勤于思考,成为终身学习者和深度学习者。同时,他希望各位老师做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创新德育,立足学生未来发展,培养厚德自强的博雅君子。 培训中,先由清华附中高中部李劲松老师以《依托君子文化,助力年级发展》为题,结合其德育实践经验,向大家分享了如何依托君子文化,助力学校发展, 坚持“为未来领袖人才奠基”的教育使命和“做人、健体、为学”的德育理念 。随后,清华附中初中部年级组长张彪老师做了《双减背景下,初中年级组建设与活动开展》专题讲座,启发教师们抓住教育契机,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践行 “眼中有人,心中有爱,脑中有数,手中有法” 的教育原则。

德育研修课程的开篇,白校长提到了终身学习者的意义。确实,“活到老,学到老。” 这不单单是一句话,其蕴含的,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人生的追求。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能开拓它的深度。终身学习具有自主性、具有趣味性。有人享受平淡安稳,满足于现状,不愿再踏出舒适圈,这是选择;而有人年过半百,还愿重新出发探索自身的价值,这也是选择。终身学习没有定义,只看个人,如何看待学习的意义。学习不一定就能给你带来财富上的收入,但绝对是你认识这个世界和认知自己最好的途径。

此外,李劲松老师的分享中讲到了君子文化——君子形象所代表的仁爱、正义、礼仪、诚信、宽恕、恭敬、廉耻等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滋养着我们的校园文化。附中高中组也通过各类活动让君子的美育和德育教育在校园中传播。李老师特别提到了一位在寒假自发给学生做线上家访的老师,这位老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爱就在这一份线上问候得到了足足的体现。

在本次的德育培训中,反复深化在脑海里的关键词有两个:品德与活动。附中有非常多很有特色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就是德育工作的抓手,也使得德育这个宏大的愿景与目标可以清晰地落地到学生的身上,被学生看到、落实和内化。在所有的活动里,最打动我的是“校园的美,和我有关”,这是一个培养主人翁意识的,富有浪漫情怀的活动。引导学生们把对学校的爱,落地到身体力行的维护与美化中去。好的德育就应是如此切实,真实地发生在学生的生活里,真实地被学生的行动所改变,真实地产生情感的流动,双向认可。因此,反思自己的东方艺术课程,已经有很多丰富的课堂活动,但是在今后的备课中,可以着力于有意的、成体系的引导与拔高,带领学生发现意义、建立联结、内化品行。

顺应孩子的天性,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特点。童年是孩子一生的根,因此学习可以有很多形式。讲座中提到,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当孩子参与活动时,他的眼睛在观察,耳朵在倾听,心在感知,手在抚摸,这些都能够促进孩子的学习,或者说,这些都是学习本身。这些学习会为孩子的未来提供无限的滋养。因此,了解孩子的天性,设计和实施顺应孩子天性的活动,能够使得课堂多样化,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顺应孩子的天性其二是“不害其长”,即不妨碍、不干涉孩子的成长。作为教师,我们能够做的是激励和激发孩子展现出自己的潜能,而不是预设,某种程度上来说,预设即是一种限制。而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与老师对孩子的设计、构造中,被激起了逆反心理。因此“其置也若弃”确实是一门学问。

顺应孩子的天性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我们爱树,去“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可实际上,抓破树皮,树的营养会流失;摇动树的根部,根会被摇断,这都会妨碍树的成长。因此作为老师要能够做到对教育对象做细致的研究,要明白最适合教育对象的方式是什么,才能够真正做到明德启智,修己树人。

白雪峰、李劲松和张彪三位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在清华附中的校里,老师们应当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因为在当今社会,判定一个好学生的标准,不仅仅只看分数,只凭一卷定终身,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上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附中学生发展的理念:做人,健体,为学。结合国际部小学部的学生来说,他们也不只是拘泥于从书本上学习知识,而是走入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悟知识。每周放学后的ASA(课后兴趣班)中,各年级的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小组活动,与不同班不同年级的学生交流互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每年的爬香山捡垃圾活动中,五年级学生学会了在领略大自然美好景色之余,更重要的是要保护环境,珍惜花草树木;从朝阳公园的攀岩活动中,四年级的学生们在玩儿中学会了要培养自己的勇气与毅力,不怕困难,团结合作面对挑战的决心;三年级的学生在印度餐馆品尝到美食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珍惜粮食,懂得节约,不浪费的好习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在搭房子,开设小小邮局的活动中,学会了如何进行团队合作,与人更好的交流的能力。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国际部的小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月29日的第三期培训由清华附中王田老师主持,他首先邀请清华附中李佳亮老师为大家带来题为《让班会课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心灵的氧吧和美好的回忆》的研修报告。李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其执教多年来开展班会课的诸多心得感悟,他强调在活动中,要 “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不断创新” ,这样才能成功开展选题巧、效果好、参与广、目标实和学情准的活动。

研修的第二位分享教师是清华附中尹丽娜老师,她做了题为《从学生自律走向班级自治》的主题分享。尹老师阐释了对学生的教育应关注学生成长的阶段性和差异性,全面观察,因材施教。她认为,“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你先要做的不是催促人们去收集木材,也不是忙着分配工作和发布命令,而是激起他们对浩瀚无垠的大海的向往。”尹丽娜老师着重分享了如何 在学生活动中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借外力提升学生内驱力、借形式强化学生执行力、借目标培养学生自律意识等不同角度分享探索更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实践

最后,由清华附中徐利老师为大家带来题为《以慧心显初心-班主任带班方略的思考与探索》的主题讲座。徐老师从教育初心与慧心的角度,高度概括了她的带班方略—— “慧”沟通,实现家校共育,“慧”引导,把握教育契机,“慧”沉淀,反思教育路径 。她和各位老师分享道:“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初心,它决定了我们怎么去做,去采取什么样的慧心,同时我们更要去发挥慧心,有了慧心才能更好地实现初心”。

第一,李佳亮老师提到了班会的意义,他说组织班会就像上一堂课一样,要有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德育要有目标。这让我想到:那国际部的德育目标是什么呢?我想除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的六条教育实施路径外,国际部始终是以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Wellbeing),正直担当(Integrity),团结合作(Collaboration),探索创新(Innovation),尊重包容(Respect),领袖气质(Leadership)来开展德育工作的。有了这个“道”,才谈得上“术”,德育就有了方向。

第二,我发现本部和国际部在德育工作上的实践有许多异同。相似的地方我在这里试举两例,比如在李佳亮老师讲到他的班会主题时,有生涯规划类的班会,而国际部的高中也有升学指导老师主导的班会,从九年级就开始为学生的升学做阶段性、细致地规划。另外,邀请毕业生回来给在校生做讲座,请高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做经验分享也是我们班会中的实践之一。另外,如何让学生找到自己成长的点,找到内驱力,是中西方教育中都值得推敲和深思的地方。因此可以看出,中西方在育人的方面是有很多共同的理念和实践,需要我们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继而进行创新。

中文老师是杂家,各种知识和资源,只要是为教学所用,为育人所用,就应该顺手拈来,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补充。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现有教材的内容,也不总以文学性来定义学习内容,抓好可以扩展的点,开阔学生的视野,关注周围人,周围事,走进“社会”这个更大的课堂。

其实每个人都不一样,擅长的不一样,遇到的困难不一样,只要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并不断追求进步,就是一种成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有自我选择进步和成长的权利。在给学生自由空间的同时,我觉得自己应该在引导方法和技巧上,教学语言上多下功夫,做一个“智慧型”教师,让孩子拥有主动权,让他们迸发出无数闪光的颜色,发展出无限的可能。

作为助教,很多时候都需要和家长保持持续的沟通,反馈孩子在校的日常学习和行为情况,积极的、需要改进的,家长们都希望能够了解。这就要求我们和家长沟通是要坦率而真诚,及时而有效。“强调的是欣赏,陈述的是事实,关心的是未来”。在和家长交流时,可以先肯定孩子近期的优点或者有进步的地方,给予积极的肯定,循序渐进的陈述孩子最近的不足,但同时也不过分夸大,陈述事实,不做主观判断,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不足或错误,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或者和家长们探讨如何更好的帮助孩子改进成长。还有一点我学习到的就是——对教育过程留痕。留痕是记录、反思、成长的过程。比如班级正在使用的portfolio,记录孩子们在学校的点点滴滴,里面有孩子最近在学校完成的课堂任务、测试等等。它也是家校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孩子们把文件夹带回家,可以与家长分享在学校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老师也可以此为据与家长进行反馈。

国际部李文平校长一直坚信: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地方,任何工作都要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此次清华附中德育系列培训让国际部的全体教职工们都受益匪浅,大家对德育教育工作都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德育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不断提升,自身德育素养和教育能力也得到了增强,这将更有利于国际部持续推动国际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让我们共同学习,将所学所感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专注于培养我们的学生成为厚德载物、德才兼备的国际人才。

地址:

Tsinghua International School
Tsinghua University High School, Zhongguancun North S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RC 100084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 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