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n框架系列04:趣谈参数绑定与校验
导读
在第二节,我们学习了Gin框架的路由定义与参数接收,今天应一位同学的要求,来讲解一下参数的绑定与校验。
为什么校验参数?
本不必抛出这个问题的,但顾及到初出茅庐的同学,这里解释一下。
假设做一个注册接口,传过来的用户名是不是不能太骚气?比如一堆空格和符号之类的;密码是不是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手机号是不是要符合规则?性别是不是不能填人妖?
另外,登录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验证账号密码是不是正确的,那么为了方便上手,咱就先来个简单示例,做登录验证。
激情演示
做登录之前得先想清楚需要对用户名密码做什么样的限制,比如他们都不能为空、用户名只能是字母或数字、密码长度只能在6位到12位之间等,如果各位看官没有异议,接下来我就拿上述的这几个条件来演示了。
定义结构体与接口
首先得有个地方存接收到的用户名、密码参数,那就定一个名叫
Login
的结构体吧。
type Login struct {
User string
Password string
}
然后再定义一个登录接口,这块不知道啥意思的同学可以去看我的第二篇教程。
router.POST("/login", func(c *gin.Context) {
})
接口是定了,怎么才能把接收的参数放到
Login
结构体里去呢?
绑定参数
我们去翻一下
gin.Context
下面都有些什么好东西可以拿来用。看到了一个叫做
Bind
的东东,官方说它可以自动根据
Content-Type
设置的值解析请求过来的参数,然后把参数设置到结构体里。
func (c *Context) Bind(obj interface{}) error {
b := binding.Default(c.Request.Method, c.ContentType())
return c.MustBindWith(obj, b)
}
哇塞,这就有意思了,调用一下试试。记得把
Login
的引用传过去,毕竟人家还要赋值的。
router.POST("/login", func(c *gin.Context) {
var login Login
c.Bind(&login)
c.JSON(200, login)
})
果不其然,跑起来的同学应该可以发现,它失败了,并没有取到我想要的参数值。
curl -d "user=pingye&password=123" http://localhost:8080/login
{"User":"","Password":""}
绑定失败,剖析源码
经过长达60分钟的精心研究,我终于发现了终极奥义,先把我绘制的图贴上。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调用的
Bind
方法实际调用了两个方法
binding.Default
和
c.MustBindWith
,前者的主要作用是根据终端请求的
Content-Type
选择处理器,没办法,gin太强,支持的类型太多了。我们刚才的请求方式被理所应当的分配给了formBinding。
var (
JSON = jsonBinding{}
XML = xmlBinding{}
Form = formBinding{}
Query = queryBinding{}
FormPost = formPostBinding{}
FormMultipart = formMultipartBinding{}
ProtoBuf = protobufBinding{}
MsgPack = msgpackBinding{}
YAML = yamlBinding{}
Uri = uriBinding{}
Header = headerBinding{}
)
然后呢?在拿到了formBinding之后,就来到了c.MustBindWith方法,它的作用就是调用formBinding的Bind方法,原来这哥们就是个中间商在赚差价。
func (formBinding) Bind(req *http.Request, obj interface{}) error {
if err := req.ParseForm(); err != nil {
return err
if err := req.ParseMultipartForm(defaultMemory); err != nil {
if err != http.ErrNotMultipart {
return err
if err := mapForm(obj, req.Form); err != nil {
return err
return validate(obj)
}
Bind方法主要就干了两件事情,第一是解析传过来的表单参数,第二是找到结构体里的tag
form
进行匹配赋值。看到这里我就明白了,原来只需要在
Login
后面加上一个tag。
继续绑定参数
那我们加上tag试一下。
type Login struct {
User string `form:"user"`
Password string `form:"password"`
}
跑起来果然很完美。
curl -d "user=pingye&password=123" http://localhost:8080/login
{"User":"pingye","Password":"123"}
看到了这里,聪明的你应该涌出了很多想法,刚才说支持那么多类型,前端传的是json咋搞呢?同学们可以自己试一下,现有的这套代码啥都不用改就可以解析json,因为jsonBinding并没有去Login结构体找tag,所以不用在后面加上
json:"user"
的标识。
curl -H "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 -d '{"user":"pingye","password":"123455"}' http://localhost:8080/login
{"User":"pingye","Password":"123455"}
至于其他的类型,同学们可以自己去动手试验一下,我们必须得到参数验证环节了。
参数验证
OK,这就到了激动人心的参数验证时刻了,再回顾一下刚才的需求,用户名和密码不能为空,用户名只能是英文和数字,密码长度必须得在6到12位。
gin官方给出的示例是直接在tag中加校验规则,比如不能为空,就加上
binding:"required"
。
type Login struct {
User string `form:"user" binding:"required"`
Password string `form:"password" binding:"required"`
}
在验证的地方也做一下处理,Bind会自动帮我们进行校验,如果校验失败会返回一个error,我们把它输出即可。
router.POST("/login", func(c *gin.Context) {
var login Login
err := c.Bind(&login)
if err != nil {
c.JSON(http.StatusBadRequest, gin.H{"error": err.Error()})
return
c.JSON(200, login)
})
放心,参数验证的演示不会就这么结束的。
鉴于官方文档给的信息太少了,我们还是通过源码去找更多线索吧,通过源代码可以看到,gin的参数验证实际上并不是自己实现的,而是使用了一个叫做
go-playground/validator
的库。
.
├── LICENSE
├── Makefile
├── README.md
├── _examples
├── baked_in.go
├── benchmarks_test.go
├── cache.go
├── doc.go
├── errors.go
├── field_level.go
├── go.mod
├── go.sum
├── logo.png
├── non-standard
├── regexes.go
├── struct_level.go
├── testdata
├── translations
├── translations.go
├── util.go
├── validator.go
├── validator_instance.go
└── validator_test.go
4 directories, 19 files
里面有一个叫做
doc.go
的文件,有非常多的示例与解释,简直找到宝藏了,去他的官方文档。
我在里面找到了长度限制的demo,很简单,min和max两个标签就搞定了。跑一下完全没有问题。
type Login struct {
User string `form:"user" binding:"required"`
Password string `form:"password" binding:"required,min=6,max=12"`
}
curl -d "user=pingye&password=12345" http://localhost:8080/login
{"error":"Key: 'Login.Password' Error:Field validation for 'Password' failed on the 'min'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