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首发于 设计思考
天才画家的“自恋”大作

天才画家的“自恋”大作

达利:我同疯子的唯一区别,就是我没疯


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在 B站 上看各种混剪视频。(很多大神超厉害der,刷起来就停不下来)

然后看着看着,发现了有一种类型,把 同一个 演员的不同角色,剪出交织的感情线来,这种类型被称为 水仙向 视频。

水仙 ”是什么意思?水仙花吗?那水仙花又和这种视频有什么关系?(请暂时原谅我的浅陋)

所以我就去查了一下。

然后,我就查到了一个 神话故事 ,来自神话盛产地,希腊。

从前,有一个美少年,叫做 纳西索斯 (Narcissus),他是河神科菲索斯(Cephissus)与水泽仙女利里俄珀(Liriope)的孩子,是希腊最俊美的男子。

因为他的美貌,数不清的少女对他一见倾心,纷纷表达爱意,可都被高傲的他残忍的拒绝了。

他到底有多美呢?美到了连 他自己都爱上了自己

相传有一天,纳西索斯在水边不经意间看到了自己的倒影,瞬间惊为天人,不可自拔地爱上了水中的人,为了触碰爱人,他跳进水中去拥抱倒影,然后溺水而亡。

此后,水边长出了一株 水仙花 (narcissus), 自恋 (narcissism)一词便由此而来。


01


自恋 ,多多少少每个人都会有点儿吧。

有多少人看到反光的东西,就会忍不住照一下自己,特别是那些 长得好看 的人。

但要注意,如果达到一定程度,自恋就是一种 心理障碍 了。

在心理分析领域,系统的“ 自恋 ”理论最早由 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提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他认为,人有一种 本能 的精神力量,在婴孩时期,这种 的力量首先作用于自身和看作自身一体的母亲,这是原始的自恋。

随着健康发展,这种力量开始投注到,区别于自身之外的 客体 身上,常为母亲和母亲的替代者。

但如果这一过程 受挫 ,这种向外的爱会折返,作用于 自我 ,这种情况被称为 继发性自恋 。到达一定极端程度,就成为了临床上的 病理性自恋

后来,这一方面的分析还有更多延伸,但大多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作为 基础

作为精神分析界的 开山鼻祖 ,弗洛伊德当然不仅仅只是一个喜欢研究“自恋”的家伙。

他本来是一名专攻大脑的医生,但后来,他的兴趣从 大脑 转移到了 心灵

在1895年,他正式提出了 精神分析 的概念,当他的著作《梦的解析》出版后,精神分析运动逐渐发展起来,开始形成学派,1919年,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正式成立。

弗洛伊德提出了 潜意识心理 理论,开创了 人格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等领域,他首创的精神治疗方法,影响了后来各种心理治疗体系。

总之,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甚至有人拿他与 爱因斯坦 相提并论。


02


看到这儿,可能你心里会纳闷:

说了半天,和标题中的天才画家 达利 有什么关系?

接下来你就知道了。

很多人都了解,达利是以 超现实主义 作品出名的,比如他那幅著名的 《记忆的永恒》 (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


《记忆的永恒》·1931年


超现实主义 ,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画派。

这是一个覆盖 文学、绘画、音乐、电影 等各种艺术方式的现代文艺流派。

它诞生于一战后,是从法国兴起的对传统文化思想的 反叛运动

由于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当时欧洲很多青年对现实产生了 恐惧、不安和质疑 ,从心理层面对理性的现实状态进行 否认和逃离

真实世界的信念在心中崩塌以后,需要一种新的思想来填补。

因为时代的机缘,他们在弗洛伊德的 潜意识理论 中找到了方向。

弗洛伊德曾将心灵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领域:


意识,由任何时间处于意识觉察中的想法和情感构成

前意识,由能够变成意识内容的可接受的想法和情感构成

无意识,由不可接受的想法和情感构成


超现实主义者的主要兴趣,就是 探索非理性作用下的无意识精神活动。

这一流派的主要发起人 安德烈·布勒东 (André Breton)在1924年发表的 《超现实主义宣言》 中对其进行了阐述:


“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运用这种自动主义,以口头或文字或其他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的偏见。”


换句话说,就是无论怎样的文艺作品的内容和表达,都 没有限制 ,这是一个充满 自由 非理性 思想过程。

这听起来,很对 新兴 艺术家们的胃口,其中一个就是来自西班牙的 萨尔瓦多·达利 (Salvador Dalí)。


萨尔瓦多·达利


03


如果你之前不知道 达利 ,或仅仅只听过他的名号,那么接下来这段,对你来说,可就有意思了。

这位自诩 天才 的画家,八十多年的人生中,拥有非常 活跃 的职业生涯。


由于我是天才,我没有死亡的权利。天才会死,天才的作品不朽。 ———达利


他到底是 天才 还是 自大狂 ?请君自行判断。


达利从小就在 绘画 方面展现了很高的天赋,在 十几岁 时就可以画出下面这样的作品。



但他不愿循规蹈矩,早期在学院的美术学习过程中就开始探索立体主义。

留着特立独行 翘胡子 的他,一直干着 打破常规 的事。

直到二十来岁的他来到巴黎,了解到了 超现实主义流派 ,终于找到了自己的 组织

在他发现了 弗洛伊德 关于潜意识的学说之后,开始着迷于从 无意识 状态中产生意象,并与精湛的 古典绘画技法 相结合。

用一种叫做“ 偏执狂临界状态 ”(state of paranoid critical activity)的方法,进行充满各种怪异幻象的艺术创作。

弄出了下面这样的,在当时惊世骇俗的作品。



自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挡都挡不住的才华,达利的兴致绝不仅限于几尺画布。

他不仅具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也是一位非常厉害的 营销 大师。

几十年间,涉足多个领域,将艺术的 商业价值 开发到极致。

从摄影到电影,从珠宝到家具,达利的影响无处不在。


摄影


被用在《沉默的羔羊》海报上的人体骷髅头影像


电影

不解释肯定看不懂,解释了也不一定看得懂的电影《一条安达鲁狗》



珠宝

他为妻子设计的可以跳动的机械“石榴心”胸针



家具


将沙发设计成红唇造型,成为最“性感”的家具


这位拥有 鲜明个性 的超现实主义大师,用他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作品,将虚幻带进现实,将他头脑中的疯狂,带到大众面前。

04


如果说弗洛伊德为超现实主义,撒下了梦与虚幻的 精神种子 ,那么达利就是那个,使其在 俗世 中开花结果、枝繁叶茂之人。

在达利的众多作品中,有这样一幅画,可以看作是他对弗洛伊德的 致敬

它是创作于1937年的 《纳西索斯的蜕变》 (The Metamorphosis of Narcissus)。(就是那个自恋至死的美少年纳西索斯)


《纳西索斯的蜕变》·1937年


和大多达利的其他作品一样,这也是一幅很 诡异 的图画。

画面虽然连贯,但又刻意以不同色调分割成了 左右 两个部分。

而且左右 并置 了两个看似相同的主体。

但仔细一看,又会发现其实全然不同。



左边是一个坐在水边的人,赤裸的躯体,暖黄的肤色,他垂着头,望着水中的倒影。

我们知道,这就是神话故事中的 纳西索斯



而来到右边的画面,相同的肢体形状,却幻化成了一只从地上伸出的石手。

纳西索斯的头颅,在枯槁的石手中,成为了一颗象征 新生 的蛋。

蛋的上方破壳伸出了一株 水仙花


在一幅静止画面中,出现了 各种意象的置换、变形和隐喻 ,纳西索斯的故事 挣脱时间 的顺序,在同一秒中呈现出来。

达利用这种真实与幻象的对比方式,意识与无意识的并存状态,来试图诠释弗洛伊德思想中的 自恋 心理。

手与躯体,石头与肌肤,蛋的裂缝与花的倒影,画面中无处不在的双重形象,都在揭示 事物的本质与意义 的关系。

尽管作品看起来怪诞、迷惑,但其中展示出的 对现实的映射,对自我内部意识的探寻,对虚空缥缈的精神世界的发现和重视 ,都是不断引发我们思考的启示。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一半非分

去这个号看看,你会有意料之外的发现~


发布于 2019-10-21 21:10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