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态链是什么鬼
来源:雪球App,作者: 很不错嘛,(https://xueqiu.com/1133508180/164378025)
这几天看了下曾经公开披露过的小米生态链公司的信息,整理了一份表格
主要分为四类来分析。
第一类,手机的互补品,如华米的手环,万魔的耳机。从用户角度来看,如果手机使用时觉得质量很好,体验不错,那么很容易将这种信任转移到这类产品上;这类产品都需要和手机密切配合使用,需要时顺着手机的品牌去找相应的产品很自然,降低了到处找和难以选择的麻烦。从主机厂设计来看,往往容易围绕手机,整体规划设计这类产品的功能,使其和自己的手机之间的交互体验更加流畅,如果不考虑和其他品牌的兼容性的话,主机厂设计这类产品也更加容易一些。从供应链角度看,这类产品的核心原材料和组件(IC、电池、显示屏、传感器等等)、代工工厂等往往和手机的有相当大的重合部分,手机主机厂在这类供应链管理方面有很好的经验,寻找和管理的成本低。从人才角度看,手机和这类产品的半导体软硬件设计可以很大程度共享人才。因此,手机主机厂自己供应这类产品或者识别优秀的ODM来供应这类产品,交易费用较低,也容易成功。事实上,苹果、三星、华为等在供应手机周边产品方面,都很成功,尤其是苹果。因此,华米、万魔等生态链公司的成功并不令人意外。这里值得说的是,万魔的老板谢冠宏曾经是富士康的高管,没有和小米共享供应链的原因应该很显然了。
第二类,最近几年国内开始兴起和普及的产品,如石头的扫地机器人、九号的平衡车和滑板车。从创意和技术角度看,这类产品的发明是国外出现的,中国人可以照抄,并不存在什么门槛,事实是提供扫地机器人和平衡车的企业有上百家之多。阻止这类产品的生产者入行的门槛在供应链和销售渠道。小米手握代工的供应链和部分关键组件(电池等)的供应链,以及小米商城、有品等销售渠道,在这两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这类产品使用的体验和生产者的半导体软硬件的设计开发水平有关系,虽然没有第一类和手机结合的那么紧密,但该类产品的设计开发中有相当部分还是属于半导体软硬件开发设计范畴,因此小米在识别优秀的ODM厂商的方面依然具备一些优势。凭着这两点,迅速的推出产品,打开市场,以便宜的价格迅速上量,降低成本,进入良性循环,使得小米生态链在这类产品上成功要相对容易。
第三类,如云米的净水器,也是属于近几年需求迅速扩张的产品,但市场容量还不大,也还没有产生明显的优势企业。和上两类产品相比,小米既没有供应链方面的优势,也没有从技术方面识别优秀ODM的优势(这类产品的竞争重心不在半导体软硬件,Iot只是个噱头,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聊胜于无),有的就只剩下销售渠道和工业设计了。而工业设计犹如服装款式,你抄我我抄你,哪里有什么门槛可言。恐怕小米风格的工业设计,只对米粉而言会有一定的吸引力,我觉得可以用这类产品的销量占小米品牌手机的国内销量(红米不算,买红米的不能算米粉吧)的份额来验证一下这个想法,可惜的是目前暂时还找不到相关的数据,留待以后来验证。
第四类,如青米的插线板, 云米 的冰箱、洗衣机、油烟机等,已经有明显的优势企业,销售渠道的优势也不存在了,那么只剩下对米粉有效的工业设计优势了。
综合一下,小米生态链公司的孵化,小米可以在几个方面具备优势,从强到弱依次是手机互补品设计开发,供应链,销售渠道,对半导体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的专业认识,工业设计。能够发挥所有优势的生态链公司自然成功的可能性最大,优势发挥的空间越小,自然成功的可能越小。上面的分类,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排列的。
再来着重说一下小米和生态链公司之间的合约:
生态链公司使用“小米”/“米家”品牌,由小米负责销售,工业设计(主要是外观、颜色、外壳材质等)。如果是手机互补品,小米应该还会参与到具体技术设计中去。收入的分配形式有两种,主要使用的是前一种:
(a)由小米销售,双方按比例对利润进行分成,公司承担生产研发成本,小米承担设计、销售、物流成本
(b)卖断给小米
这个合约的分成比例,在所有披露了该项信息的公司中,都使用了武断的5:5分成,且因为合约的回款条款,小米在应付款账期方面也没有什么弹性。这就造成,如果小米和生态链公司对最终产品的资源投入方面的比例逐渐变化(我想说的是如果生态链公司在研发方面持续投入,理应分配更多的毛利来覆盖),该合约的分成比例就会越发显得不合理,也没有相应调整的弹性。事实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性价比”,小米把自己的去毛利策略也通过这个合约传播到了生态链公司,在自主品牌销售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公司身上,可以看到自主品牌的“去掉销售费用后的毛利率”已经高于作为小米odm的毛利率了。因此,这个合约只能作为孵化阶段的临时性合约,到了一定的阶段自然会被生态链公司所抛弃。事实上,石头和九号已经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渠道和品牌,小米odm渠道的收入增长大幅度减缓了。
我的结论是,小米生态链模式
对于第一类手机互补品而言,相比苹果的模式,起步阶段可以利用生态链公司的技术资源加快产品推出的速度,但是丧失了控制力,想要维持高品质的形象和体验,恐怕最后整体收购生态链公司是最好的结果。
对于第二类公司而言,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识别候选公司和产品,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依靠市场进一步识别优秀者然后持续加码营销资源,提高成功率,也是不错的战略。
对于其他类,小米的助力有限的很,和行业内的优秀公司展开合作恐怕是更好的选择。
那么,小米的几个优势,在现有模式下能否有增强的空间呢?
供应链。小米在手机领域想要持续维持竞争力,供应链管理是必须持续投入和加强的,类似苹果。那么把这个供应链拿来支持生态链公司,边际成本不高,这个优势没啥问题。对半导体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的专业认识,同理。
销售渠道。小米的渠道优势是现在的去毛利战略带来的,去毛利使得小米毛利率偏低,难以覆盖以后研发进入深水区的高昂费用,但是换来了产品的热销,以及连带而来的线上线下渠道的高流量。想要维持这个渠道的流量,就需要持续坚持低毛利的行为,从而换来渠道高流量用来孵化生态链公司,最后换来的投资收益用来打平或者超过损失的毛利。对于这种玩法,我持悲观态度,这个弯子转得有点大,成本和收入的关系不清晰,大大增加了决策资源投入时的成本,得不偿失。
至于其他如工业设计,上面说了,我不认为是什么优势,就不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