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胶的供应
来源:雪球App,作者: 活在当下_123,(https://xueqiu.com/1250884628/132913057)
天然橡胶因其特性,生长在赤道南北纬15%以内,最主要的生产区域在东南亚,约占全球产量的91%左右。主要生产国泰国、印尼、越南、中国、马来西亚和印度。非洲地区约占全球销量的7%左右。美洲为2%。
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ANRPC),主要成员东南亚国家、中国以及印度。历年种植面积图:
由上图可知,05-07年,09-11年,因为橡胶价格的高位,同比增速较快,13年以后,橡胶价格进入长期熊市,种植面积不再增长。
上图看起来更直观,14年以后,新增种植面积不再增长,再适合开割面积和总面积却在缓慢攀升。按照成树5-7年进入开割期的计算,2018年-2019年将会迎来产量高峰。但实际产量情况如下:
2018年,同比增速下降,2019年1-6月,全球天然橡胶供应同比减少。ANRPC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 全球产量为 617.15 万吨,同比下降 4.9%。天然橡胶产量下降主要系泰国、印度尼西 亚的橡胶受严重干旱及真菌性病害的影响所致,这两个国家的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 64%。其中,泰国产量同比下降 17.7%,印度尼西亚下降 3.3%。
这里说明一下,产量与橡胶树的单产,开割面积、树龄、生长状况、开气、人力等因素相关,正常橡胶树5-7后开割,10-15年后才进入高产期,可持续高产10年。目前存量种植面积巨大,新增开割面积的减少只能降低增速,不能消减产能。 橡胶价格的长期低迷,导致胶农不再开割。弃割,撂荒现象增多。但橡胶树本身后期维护成本低,且东南亚都是小户农民种植,清除产能非常困难。
目前橡胶一直在弃割这个价格上徘徊,有部分弃割现象,但加上政府补贴还凑合着不断在生产,老树已经在砍,总量不大。维护是肯定跟不上了,今年就出现印尼的橡胶树因为真菌预计减产15%左右,约50万吨。
开割面积:
看上图,开割面积一直在增长,18年有所下滑,按理说18年对应13年的新增面积,开割面积应该大幅增长才是,结果增长却不尽人意。2018年,ANRPC开割面积在9023.9千公顷。通过产量测算每公顷单产1400左右千克。实际值是:
ANRPC各成员国天然橡胶单位开割面积年平均产量由高到低的排序中,印度单产为1680.31千克/公顷,越南单产为1621.88千克/公顷,泰国单产为1579.69千克/公顷,马来西亚单产为1403.88千克/公顷,斯里兰卡单产为1294.25千克/公顷,中国单产为1165.06千克/公顷,菲律宾单产为1139.19千克/公顷,柬埔寨单产为1099.00千克/公顷,印度尼西亚单产为1007.19千克/公顷。
成本:
单产差这么多是以前没有预料到的。天然橡胶需要人工割胶,是有成本的。印尼的割胶成本在1070美金/吨-1285美金/吨,泰国割胶工人日收入在300泰铢以上,对应其杯胶成本为39泰铢。目前市场价低于这个价格。 总之各生产国都很艰难。
总供给预测:国际橡胶研究组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生胶生产国的橡胶树种植面积总计1331.14万公顷。其中,亚洲地区1222.51万公顷,约占全球橡胶树种植面积9成。生胶产量最大的是泰国,但种植面积居首位的却是印度尼西亚,总面积达363.9万公顷。
根据总面积,泰国总产量可以达到5749.62千吨,其2018年产量有4878千吨。印尼种植面积和开割率与泰国相近。其2018年产量3630千吨,其种植面积2018年3679千公顷。测算其产能潜力有3679千吨。增长幅度不大,今年还有真菌影响。估计其潜力已经不大。经此其一算,全球总种植面积所释放的潜力产能大约有1728万吨。按开割率9成计算,其产能潜力为1555万吨。相比2018年的产量1388万吨。潜力没有那么大。
库存:
目前青岛库存有60万吨,上期所大约有42万吨左右。这样的库存水位在历史高位,看起来很吓人,其实也就是我国两个月不到的消费量。企业不敢进货,库存都在明面上。
橡胶出口国,特别是泰国的库存数据查不到,印尼也查不到。16年天气问题引起泰国抛售库存,橡胶价格立即下跌。过去两年泰国一直在呼吁减产,并实质减少出口。真实的库存有多少不得而知。
今天看到 长城证券 的预计,
从单产来看,随着老胶树的增加,单产预计下滑4%左右。从泰国和越南等主要割胶国家橡胶树龄分布来看,处于主要割胶时期的橡胶树来看,泰国7-20年胶龄橡胶树小幅增加,主要集中在14-20年胶龄,而越南0-20年胶龄的橡胶树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0-6年和14-20年的橡胶树大幅减少,而20年以上的橡胶树大幅增加,因此单产的割胶量降低。天然橡胶主要开割国家单位开割面积至2013年开始逐步走低,预计单产较2011年会有4%左右的下滑。
--------------------
现实从来不是线性推理的,如果按照正常推理,2019年应该是一个橡胶产量增长5%左右,结果今年产量反倒下滑不少。同时今年需求不振,也出现下滑。但供需之间的缺口缩小了,而不是继续拉大,形成供需两弱的格局。2018年已经达到的微弱的供需平衡,今年的情况出人预料。 明年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