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被清王朝焚毁的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二册书
唐朝诗人章碣在《焚书坑》中有一句:“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意思是真正起来造反的并非那些个头戴儒巾,之乎者也的读书人。敢于铤而走险的往往是被逼到墙根根上连肚子都填不饱的“赤脚汉”。要不为什么秦始皇焚书坑里的灰烬还未冷,山东便又起了暴乱。你睁眼看看人家刘邦和项羽是成天抱着书本啃的读书人吗?不也一样搅得天下大乱。但是到了清王朝,书籍和文字却成了满人统治者最为惧怕的东西,仿佛书里的文字能幻化出魔力让读书人推翻他们的统治。
其中匪夷所思的“文字狱”是在乾隆22年,江西举人王锡侯好不容易用毕生心血写整出来一本《字贯》,仅仅因为书中不小心提到了皇帝的名字没有避讳,马上被“好事者”告发,不但多年辛苦编撰的书被查封销毁,粗心大意王锡侯本人也落得个身首异处。就连著名的桐城派古文大家方苞也因为家中藏有一本印书版被打入牢狱,更不要说其他的无名之辈了。康熙和乾隆皇帝再三颁布法令,凡是有诋毁本朝的书籍一律查办,立即销毁,胆敢存有“反清”思想意识的汉人一经举报立即从快“销毁”。
即便这样,他们还是不放心,朝廷出重金笼络了大批的御用文人,要求全国所有臣民将家中所有藏书统统上交,集中到京城,干什么呢?你简直想象不到,他们让这批文人将堆积如山的一本本打开一个字一个字进行查阅,只要稍有对清王朝不敬的文字,立马进行层层抓捕,那种恐怖你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是体会不到的。当时著名的学者屈大均《翁山诗文集》居然被他们吹毛求疵的挑出问题,不由分说便扣上谋反罪名,幸好这个聪明人提前出家为僧。一时间,因为书籍和文字被砍掉的头颅像地里的西瓜蛋子一样不计其数。
最让人感到诡秘多变的是,虽说皇帝将自己的喜好作为查禁书籍的标准,但每个皇帝的喜好尺度却难以统一,牙齿咬舌头,左手打右脸的事情竟然在两个父子皇帝间发生了,话说“劳模”皇帝雍正在位期间不辞辛劳亲手编撰了一本《大义觉迷录》,对这本书他自认为满意极了,还不惜让朝廷各级官员人手一册。但令大家目瞪口呆的是,在他儿子乾隆刚坐上龙椅后立马表态:对不起了老爸,你的《大义觉迷录》要和其它禁书一样统统销毁,一本不留,至于书中的“男主角”曾静,割上他3666刀凌迟处死!当然,其中曲折后人只能靠猜测和脑补。只是不知,已经驾鹤西去的雍正知道儿子的行径后是该哭还是该笑?
整个乾隆在位期间禁书和毁书的规模最大,大到了让我们这些后人都痛心的地步。从乾隆39年到第47年,不到十年的时间,根据兵部的奏报,毁书多达24次,彻底被历史掩埋的书籍多达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二册。许许多多真实的历史被篡改和涂抹掉,清王朝这场旷古未有的文化浩劫真真是让人闻之色变啊。
关注无萦绊的岁月城堡,就是关注另一个你。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