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
想出国的苦瓜  ·  pgsql ...·  1 年前    · 
玉树临风的针织衫  ·  maven ...·  1 年前    · 
英俊的木耳  ·  c++变量名转字符串-掘金·  1 年前    · 
成熟的饭盒  ·  java - Google GSON ...·  1 年前    · 
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

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

综艺节目是一种娱乐性的节目形式,通常包含了许多性质的演出,例如音乐、舞蹈、搞笑等类型,而且通常只在电视上播出。但最近几年,网络综艺节目因其独有的多样性及开放性也蓬勃发展,受欢迎程度也在逐渐赶超电视节目。大部分的综艺节目会邀请现场观众录影,但也有现场实况播出的节目。

中国综艺节目与欧美及日韩综艺节目相比,起步较晚,内容丰富程度与趣味性也较差,且因借鉴与抄袭的问题也饱受中国观众诟病。现针对目前中国综艺暴露出来的问题及优点进行评析,并对中国综艺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中国综艺发展的特点

1、同类节目扎堆出现

拿2013年播出的浙江卫视的《中国星跳跃》江苏卫视的《星跳水立方》为例,两档节目,同样是明星跳水类游戏节目,却在同期播出。《极限挑战》、《挑战者联盟》与《了不起的挑战》也于2015年同时播出。

2、同质化严重

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东方卫视的《中国梦之声》、山东卫视的《天籁之声》、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与《中国最强音》五档节目曾与2014年同一时间段播出,同样是歌唱选秀类节目,甚至熟脸在多档节目出现,让观众也无比尴尬。这种行为也会造成观众朋友们的审美疲劳。

3、模仿或抄袭现象严重,购买国外节目的现象频繁

山东卫视曾于2013年播出过一档名为《歌声传奇》的节目,该节目实则抄袭了一档名为《不朽之名曲》的韩国综艺节目,并且并未购买版权,但节目重新制作,符合中国观众的要求,效果优秀,也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而真正买下了原版版权的东方卫视,在一年之后才在中国大陆播出。

中国观众非常喜爱的《极限挑战》其实也是没有版权的一档抄袭节目,甚至一些剧情设计完全模仿韩国节目《无限挑战》,而真正拥有版权的节目为曾以《了不起的挑战》的名字在央视播出后来在江苏卫视播出并更名为《我们的挑战》的节目。

湖南卫视的《花儿与少年》也并无节目版权,原版节目《花样姐姐》的真正版权所有者为后来在东方卫视播出的《花样姐姐》。

例如从荷兰购买《中国好声音》的节目版权以及从韩国购买来的《爸爸去哪儿》和《我是歌手》的版权,中国综艺节目界就开始了大量购买国外节目,再选用国内的明星进行录制的模式。

4、重点为金钱,创新少

现在,即使购买了节目版权,大部分节目例如《奔跑吧兄弟》也只是将原版节目中的游戏直接拿来,很少进行创新,这也就失去了初衷。原本的目的是在学习国外的节目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而现在这些综艺节目更多的在被用来捞金,而不是发展自身。所以直接将国外已成功的内容拿来直接录制,而没有进行二次创作,这样会脱离中国的现状而且原版的影子难以消失,让中国网友直呼:“尴尬癌又犯了。”

5、中国多数艺人表现拘谨,却也不乏优秀者

现在中国参与综艺节目的艺人大多为演员或歌手,极少数专业的主持人,专业的笑星就更少了,所以会导致节目效果差,让人无法在综艺节目中感受到快乐。

以中国多档真人秀节目为例,例如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挑战者联盟》与《我们17岁》,成员几乎都为演员,搞笑能力略差,且无法放下演员的架子,所以节目效果不佳,因为成员之间默契程度差,即使拥有专业的笑星王祖蓝、陈汉典等,也无法将能力发挥到最佳。

二、中国综艺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1、针对模仿与抄袭的问题

对于节目模式与内容的模仿、抄袭或者说是引进,就拿现在最火的韩国综艺来说吧,其实韩国综艺节目最开始也是从模仿日本综艺开始的,很多游戏形式也都是日本最早开始的,所以有很多观众或网友批评说无脑抄袭韩国综艺,这样的抄袭行为固然不对,但是中国综艺现在是处于刚起步的阶段,模仿或借鉴甚至于说抄袭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就是要看以后能不能做出自己的东西来,目前中国综艺还没有到能够自主创新的阶段。

再者说,现在的环境也不允许创新,因为电视台的特殊性,没有哪个领导或节目导演会为了一个完全没有参照的新节目形式买单,会为了一个不确定的东西放弃人家已成功的模式。现在已经有很多尝试了,例如《奔跑吧兄弟》中也在逐渐出现中国导演组的原创游戏。

只能期待中国电视节目以后会有越来越宽松的审查模式以及越来越专业和越来越市场化的投资模式,使中国综艺有一个更好更自由的发展环境,才会使中国综艺人更加放心大胆的进行创新,创新出更加适合中国观众观看的综艺节目,更加符合中国社会环境的节目。

韩国或日本综艺节目是扎根于他们特殊的环境下的,毕竟有不适合中国观众收看的部分,模仿与抄袭虽说有些不道德的因素,但是在通过合法途径购买版权之后,通过学习原版节目的成功模式,来达到发展自己的目的,是值得提倡的。那些照抄照搬的综艺人则应该止住自己的这种行为,不能一点也不考虑中国的观众。

所以,这就要求所有中国综艺人要在适当学习及借鉴的过程中,努力找到值得学习的地方并合理用于自身,而不是原原本本的不加一丝改动的模仿,就需要扎根于中国的土壤,充分考虑中国的文化背景,以“礼仪之邦”的觉悟,做出具有大国风范的综艺节目,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综艺节目。

2、专业综艺人的匮乏以及明星在节目中的表现问题

中国综艺现在的大环境还是一个学习的阶段,大部分电视台都在大量购买国外已成功的节目,再请来中国的有号召力或有粉丝基础的明星,而明星自己也根本不用多么认真的表现,只要出现在节目里,通过后期的剪辑,就可以展现出粉丝最想看到的面貌。而只要这样做,明星可以拿到高额的出场费,电视台可以获得很高的收视率,更可以通过发售节目的周边,从粉丝身上获得大量的利润,粉丝也可以因此看到自己喜爱的明星,各方都可以满意,何乐而不为?

韩国的偶像组合多,能够参与节目录制的嘉宾也多,综艺人才也就多,这也是韩国综艺节目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

而中国综艺节目则不具备这个特点,但是中国也有很多优秀的笑星与主持人,这些人也是可以在综艺节目中起到领导或者掌控节奏的作用的,也是可以帮助中国综艺节目发展的人,例如作为坚持了16年的《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的何炅,在《偶像来了》和《向往的生活》中也发挥着引导节目发展的作用;

还有《天天向上》的主持人汪涵,在《火星情报局》和《我们来了》,特别是在《我是歌手》总决赛的表现,完美的救场发挥,更加地令人深刻;此外,杨迪在《娜就这么说》、《神奇的孩子》、《世界青年说》中的表现,薛之谦在《火星情报局》、《我去上学了》中的发挥,大张伟在《天天向上》、《百变大咖秀》中以及贾乃亮在《爸爸回来了》、《大牌对王牌》中的表现,都表现出了作为综艺人的优秀,也是可以作为优秀的中国综艺人的人选。

3、电视节目过于要求“温暖”

如今中国综艺节目有许多是需要强调并宣传“温暖”的,例如《爸爸去哪儿》的中表现出的温情,既满足了观众们对在真人秀节目中“窥探”明星生活的需求,又为观众朋友们提供好的育儿经验,因为相比较母亲而言,父亲与孩子的相处时间与沟通比较少,所以通过展现父亲怎样与孩子沟通,呼吁人们重视家庭教育,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呼吁重视亲情。还有《年代秀》这样的节目,也是在保证趣味性的同时,带领嘉宾与观众“回到过去”,将教育功能与娱乐性完美结合,这样的节目是应该保持温情的。

而像《奔跑吧兄弟》这样的节目,过度强调兄弟情,则是会丧失掉节目原本应该有的乐趣。像韩版《Running Man》中的李光洙与池石镇,《无限挑战》中的Haha,《两天一夜》中的金钟民,都是担当“背叛者”的角色的,而这样的角色设定,也会为节目增添更多的乐趣与笑点。太过和谐、缺少互相竞争的感觉反而会使节目看起来缺乏矛盾感,缺乏反转。节目中多一点自嘲,多一点“勾心斗角”,反而会使节目更加有看点。

文化类节目需要强调传统道德与修养,而游戏类节目中的一些小心思,小的“恶”,反而会增强节目效果,让成员们能更多的展示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会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

三、国外综艺发展过程中的值得学习的优点

1、节目中各成员形象定位明确,特色鲜明

以《Running Man》为例,刘在石是国民MC,他的定位就是“玩游戏玩不过你我还说不过你吗”;而金钟国拥有强壮的身材,则有了“能力者”的角色;作为节目中的“一点红”的宋智孝,在节目初期定位模糊,但随着与成员之间默契程度的加深,也逐渐拥有了“Ace”的角色定位;还有Haha的“小聪明”,Gary的“单纯”、“僵尸Gary”、“平和Gary”,Gary与宋智孝的“周一情侣”,李光洙的“背叛者”,池石镇的“王鼻子”、“最弱体”的角色都在节目中令人印象深刻。

即使是《认识的哥哥》这样的以访谈为主的节目,七个成员之间的角色也是有定位的。姜虎东作为经验最丰富的主MC,掌控节奏自然不再话下;李秀根脱口而出的段子,一言不合就演情景剧的特点也让他成为了搞笑担当;以偶像身份出道十几年的金希澈,与大部分偶像都有交情的他,完美起到了活跃节目气氛的作用;徐章勋的“富人”角色,李尚敏的“90年代rapper”、“破产代表”的定位,闵京勋的“色情担当”,金英哲的“不搞笑”担当也都为节目的特点。

以上两个节目中成员的角色定位都是随着节目的进行逐渐产生的,不像《奔跑吧兄弟》中七个人的角色是一开始就给定的,比如李晨忠厚老实的“大黑牛”、陈赫卖萌耍贱的角色,Angelababy与郑恺的“周五情侣”。一开始就确定的定位,反而随着节目的进行变得有些模糊,“周五情侣”也随着Angelababy与黄晓明的恋情而消失。

2、充满矛盾与反转,在矛盾中寻求温暖

矛盾指的是成员之间的“矛盾”,这并不是现实中个人之间的矛盾,而是节目中的,例如《Running Man》中刘在石与金钟国,前者有很强的口才,而后者拥有强壮的身体,一个用言语挑衅对方,另一个用身体压制对方,两个人在节目中的“互怼”也是节目的一大看点。

看一个综艺节目时,其中每个成员之间的关系都是可以看出来的,是否尴尬,是否有默契,仅仅是需要录制节目的同事关系还是真实的朋友关系,多看几期便可看得一清二楚。还是以《Running Man》为例,七个人都十分默契,金钟国与Haha是多年的老朋友、老搭档,平时还经常一起举办演唱会,而李光洙和宋智孝同为演员,他们的姐弟关系也一看便知。

节目中展现出来的成员间的“背叛”、“作弊”、“互怼”也都是因为熟悉的关系,才可以无所顾虑的打闹、开玩笑。而《奔跑吧兄弟》里面邓超尴尬的串场词,初期王祖蓝经常被内地演艺人无视,都能看出成员之间不够默契,随着节目的进行,他们相互之间更加熟悉,也可以更自如的表现出朋友的情感。除此之外,池石镇与自己匮乏的体力之间的矛盾,李光洙与金钟国之间的“相爱相杀”也令人印象深刻。

而这种随着游戏或任务的进行自然流露出来的温暖的情感,才是观众朋友最想看到的,才是最应该提倡的感情。

此外,《爸爸去哪儿》中的温暖是父子或父女之间的因为亲情而产生的温暖,是很难装出来的,即使父亲可能会有演戏作秀的成分,但孩子表现出来的永远是最真实的。

就像《爸爸去哪儿》第四季中的阿拉蕾与董力之间的情感,是随着两个人从陌生人到逐渐熟悉的过程而逐渐产生的,从两个看似不会有任何交集的人,变成了“父女”,变得更加默契,也更加让年轻父母体会到养孩子的快乐。而这节目中的矛盾,更多的是年幼的孩子与困难的任务之间的矛盾,人们能够从看到孩子从害怕到战胜自我的过程中得到感动。

还有就是父亲与孩子缺乏沟通的矛盾,看到平时与孩子缺少沟通的父亲逐渐与孩子培养起良好的关系,也会传达出正能量,就像第四季中张伦硕与Cayla的关系,作为Cayla的后爸,如何调节两人之间的关系,如何让女儿真正的认同自己,他的表现也是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

3、综艺人储备丰富

参与韩国综艺节目录制的,不仅有许多类似于国内的演员、歌手,还有那些科班出身的笑星们,专业的综艺人也是保证了节目的趣味性。还有韩国特有的偶像们,平时在组合中没有太多表现机会,有许多综艺能力突出的成员,在得到出演综艺的机会之后,会更加努力的表现,这也使节目增加了更多的笑点。

录制节目的嘉宾们,大多是为了宣传自己的作品,不管是新电影或是新专辑,所以为了得到观众朋友们的心,所以一定要努力的表现,才能让观众心甘情愿的去电影院看自己的电影或购买自己的新专辑。

韩国有很多做过许多年节目的专业PD(即制作人)以及MC(即主持人,分为主MC和辅助MC),而他们就负责掌控着节目录制的节奏。韩国综艺节目录制时,都是由MC通过接受PD的指令,对节目的程序进行控制,该在何时搞笑,该让哪位嘉宾表现,都是非常严格的。

节目的后期处理也是非常关键的,该保留哪些镜头,该在何时加字幕,都是由PD后期剪辑时控制的,将哪些表现不好的明星的片段直接剪辑掉也是PD的权利,为了节目的效果,为了观众,即使再大牌的明星,该剪掉的也会剪掉。

4、节目形式丰富

以韩国综艺节目为例,能够代表韩国综艺节目的,大概就是韩国的国民综艺《无限挑战》以及火遍东亚的《Running Man》了,前者是MC们进行自我挑战、自我突破的节目,体现着挑战自我的突破精神,而后者则是游戏类节目,简单明了的节目形式及游戏规则,使海外各国也能从这个节目中得到快乐。

除了上面的两档节目,专心解决父母与孩子之间矛盾的《同床异梦没关系》,负责处理家庭或友人之间关系的《大韩民国脱口秀!你好》,为普通人民解释国际大事的《舌战》,专门采访K-Pop偶像们并使偶像们展现不一样面貌的《一周的偶像》,让所有明星不论地位高低与是否为前后辈,都能在节目中平等交流与玩耍的《认识的哥哥》,还有给那些需要证明自己歌唱能力的明星或素人们的一个平等的舞台《蒙面歌王》,还有许多类型的节目,都是趣味性与专业性并存的节目,都是值得中国综艺人去学习的节目。

四、中国综艺优秀案例

1、《极限挑战》

从第一期开始几乎每个人都有鲜明的形象定位,张艺兴呆萌傻的“小绵羊”形象,黄磊与黄渤老谋深算的“老狐狸”形象,孙红雷自认的“颜王”,罗志祥与王迅的“小猪”与“松鼠”形象,都特色鲜明。

另外,“三傻”对“三精”的矛盾,黄磊、黄渤跟孙红雷原本就非常熟悉,他们之间“互怼”的矛盾,孙红雷“颜王”身份跟大哥的气质与他较差的智商之间的矛盾,都是典型的综艺效果。

在创造反转的方面,一直调侃、“欺负”张艺兴和王迅的“双黄组合”,最终却败在了“小绵羊”张艺兴的手上,“老狐狸”们算计不成反被“颜王”孙红雷逆转等反转,也是增添了非常突出的节目效果。

同时,在成员的选择上面也是非常优秀的,黄磊、黄渤、孙红雷三个久经沙场、综艺感满分的“老演员”、“老戏骨”,再搭档经验丰富的综艺咖罗志祥,还有综艺新人王迅,最重要的是具有强大粉丝号召力的张艺兴,作为韩国最优秀的偶像歌手组合的成员之一,兼具颜值与综艺感,是节目成功的功臣之一。

2、《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和《一站到底》、《最强大脑》等

前两个节目都是央视上线的文化类节目,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主持人是董卿,嘉宾有康震等文化学者,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在舞台、在电视节目上的又一次尝试。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力的作用,还有郦波、康震、蒙曼等几个水平非常高的评委老师对诗词进行讲解,使复杂难懂的诗词也变得通俗易懂,使那些诗词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也深入人心。

同时因为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节目受众广泛,收视率高,不仅在年轻人之中成为热门话题,也成为了大爷大妈茶余饭后的谈资。同时,缺点也很明显,节目风格太“央视化”,过于严肃、正统,前期的比赛用诗词略有简单,另外,节目中百人团的选择有些草率、有些过分关注出身与背后故事而轻视成员的文化储备,也是一个小问题。

而后两个节目则是江苏卫视的招牌节目,前者是将百科知识竞赛搬到了电视上,不断创新的赛制,越来越多知识面广泛的选手参赛,也让节目变得更加好看,让观众能够不自觉的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促使人们去了解世界,探索世界。而《最强大脑》,则是一个给普通人们一个展示自己“超能力”的舞台,那些参赛选手大多是素人,却可以在这个舞台上用自己的大脑或自己的身体素质去赢得所有人的尊重,用自己的能力去成为一个明星,这让每一个普通人都会充满生活的信心,让每个人都能去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最强大脑》的缺点也是比较明显,让一些娱乐明星或体育明星去评判头脑界的挑战,有些不太合适,除此之外,还是相当优秀的。

以上四档节目或以其丰富的文化打动观众,或以其惊为天人的挑战征服观众,即使节目类型不同,但都在节目中传达出了正能量,给了普通人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心,同时娱乐性与文化传播的协调合理,是非常优秀的综艺节目。

3、《奇葩说》

作为网络综艺的先驱以及佼佼者,《奇葩说》被评为是一个“把道理包含在笑话的果实中呈现出来的节目”。蔡康永、马东和高晓松,作为娱乐圈中口才界的三个代表,只用讲话就能够让节目非常充实。再加上每个辩手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气场强大、逻辑性强的马薇薇,可男可女、特点鲜明的肖骁,还有观点明确、有正统辩论队经历的范湉湉,也让这个节目充满看点。

而且正是因为辩论这种独特的比赛形式,使节目中的矛盾性更加的强,再加上个性都非常强的嘉宾们,让这个节目充满反转与看点。节目结构紧凑,一期节目全程无尿点。

再加上网综拥有比电视综艺节目更宽松的发展环境,在话题与语言上没有那么多的限制,紧跟社会发展潮流,网络用语也使用的更加广泛自由,所以也吸引了很多的年轻人收看。网络综艺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与《奇葩说》刚刚诞生时的2014年不同,今年网综的题材和形式非常丰富,既有真人秀、脱口秀节目,也有音乐节目,生活类、艺术类节目。

其中,有的网综之前播出的第一、二季已备受关注,如《爱上超模》和优酷打造的《火星情报局》。有的正在播出,热度也比较高,如芒果TV打造的《明星大侦探》和腾讯视频播出的《吐槽大会》,还有由小S主持、《康熙来了》团队打造的《姐姐好饿》。

也有些刚刚结束却令人难以忘记并期待第二季的节目,比如陈赫、谢娜主持的《拜托了衣橱》,王嘉尔、何炅主持的《拜托了冰箱》,马天宇参与的《放开我北鼻》。节目形式丰富,创意新颖,广受年轻人的喜爱。

五、中国综艺未来发展方向

1、多上线文化类节目

只有追求人文关怀和审美性的精神内涵的节目才是未来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主流,不可否认,很多电视娱乐节目在减少了政治和教育的元素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收视率也上升很多,但却走向了一个一味强调形式,不重视节目内涵的极端。

在大量上线文化类节目的同时,也要注意文化类节目也不能过度增强娱乐性,会显得有些得不偿失,既无法保证文化的纯正性,又在节目的趣味性上比不上娱乐节目。

2、多培养综艺人才

因为中国综艺节目起步较晚,相应的综艺人才较为匮乏,所以培养综艺人才势在必得。现在的专业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应当发挥好引领节目走向、掌控节目节奏的作用;在主持人之外,也应该培养专业的综艺人,通过自身的才艺(模仿秀、舞蹈等个人技)活跃节目、增强节目娱乐性,帮助主持人调节节目气氛,又不能抢嘉宾的风头;

节目的制作人既应该在录制时保持对进程的控制,及时对主持人做出指示,最后也应该在剪辑方面多下功夫,学会塑造好嘉宾形象,多运用多种剪辑手法、特效等,保持好录制时的趣味性。

3、网络综艺蓬勃发展

随着网络的发展,综艺节目也有往网络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因为现在电视节目限制较多,给了网络综艺节目快速发展的空间和机遇。但网络综艺节目并不只是因为尺度大而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在题材方面也是比较新颖,也吸引到很多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主持网综,比如《奇葩说》的马东、蔡康永,《拜托了冰箱》的何炅,《大牌驾到》的华少,《火星情报局》的汪涵,有了这些人参与网络综艺节目,相信网综会有更好的发展。

4、找清节目定位

娱乐节目就是娱乐节目,文化类节目就是文化类节目。在娱乐节目中过分强调道德修养会使节目的趣味性、娱乐性大大降低,让观众收看时不免感到尴尬,笑也不是,受教也算不上,只能是尴尬的存在。而在文化类节目中为了收视率过度强调搞笑与娱乐,会丧失节目原本应该存在的严谨性,不仅可能会失去喜爱传统文化的忠实的电视观众,也不会吸引到大部分喜欢娱乐节目的观众。

六、结语

中国综艺节目发展较晚,但前景广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娱乐需求在逐渐增强,对于优秀综艺节目的要求也在增强。所以我相信,随着几年的摸索与学习,增强自身的原创,中国综艺节目会从“引进来”向“走出去”完成过渡,会走进一个更加繁荣的时期。

发布于 2021-03-12 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