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写在前面:
我个人是很喜欢大英博物馆的文创设计的,是基于产品的那种喜欢。不过本文讨论的是博物馆文创,以及外国博物馆IP和中国市场的一些思考。请区别看待。
前几天跟着我爹看了一个故宫南迁文物相关的纪录片,里面有提到一点,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一个外国博物馆。于是我就开始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大英博物馆在某宝上开文创店,却
从来不卖以他们馆藏的中国文物开发的文创产品呢?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有100余万件。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两个统计都反映了一个接近的数据: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超过1000万件!
众所周知,某宝的大英博物馆店又名卖猫博物馆,最出名的形象是一只小黑猫。实际上,猫已经成为了各个博物馆里最受欢迎的文创形象,有个是将文物猫化,有的是以馆/院内的猫咪作为蓝本设计,有的就是单纯想出个猫……原因也很简单,
有猫它就好卖!
但由于猫咪在中国的饲养历史原因,古代文物里是很少出现猫的形象,这就导致了
真正从中国博物馆自身馆藏文物里的猫延伸的文创产品反而特别少
。
大英博物馆使用的小黑猫,正好相反,它的文物原型是盖尔-安德森猫(或译“盖亚·安德森猫”),原物是一件青铜雕塑(不过类似造型的也不仅只有它这一件)。
作为大英的镇馆之宝,“盖尔·安德森猫”在观众票选最喜爱的展品中长年高居前列,在博物馆的宣传册子和周边产品中每每可见,她的形象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对“埃及猫”的第一印象。
△ 盖尔-安德森猫
店内经常与这只小黑猫组CP的是一只小黑狗,原型是阿努比斯像。但如果有细心看商品介绍,就会发现这只猫有几个特别之处:
比如,小黑狗“阿努比斯”的文物原型往往不同,但小黑猫的原型基本不变。那是因为,阿努比斯是埃及的神灵,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很多有阿努比斯形象的文物,站着的趴着的都有。
△ 阿努比斯像
但是盖尔-安德森猫就只有一只,这只猫作为神灵的名字应该叫巴斯特(或译“贝斯特”),现在这个名字其实是来自于它的捐赠者约翰·盖尔-安德森。不过原件的确是同类雕塑中的精美。
青铜猫现在这个广为人知的称呼来源于它移居大英之前的主人,英国古物收藏家盖尔·安德森(Robert Grenville Gayer-Anderson)。……在去世以后,盖尔·安德森的部分收藏遵照遗愿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其中就包括这只青铜猫。
特别的地方还在于,小黑猫的形象其实和原型差别很大。如果用现在常见的宠物猫来比较一下,原型大概就像一只阿比西尼亚猫,但文创却做成了英国短毛猫。
△ 阿比西尼亚猫
△ 英国短毛猫
如果说还有什么相似之处,大概也只剩下猫身上的装饰物,但即便如此,还经常是“丢三落四”的。
原件的耳朵和鼻子上都戴有金环,文创几乎没有保留鼻环,连耳环都经常省略;脖子上带有项圈(乌塞赫宽领),这个倒是经常保留着,但项圈上有荷鲁斯之眼(或译“乌加特之眼”)常常被简化。项圈下面还有装饰了“圣甲虫”,就更看不到了。
猫身由下到上,胸前、颈间、鼻端、耳根、额头皆有配饰,这些配饰疏密得当地环绕猫头铺陈开来,对比光滑猫身上的“留白”,形成一个让人“挪不开眼”的“粘性”图像空间和意义区间
△ 盖尔-安德森猫,局部
△ 英国短毛猫
仅仅从小黑猫的设计,以及大英博物馆店里其他的文物选择,其实就不难发现他们在“逃避”。店内的文创设计追求的似乎是,
离文物自己的出身远一点,但是离博物馆近一点
。这也难怪,无论是哪个版本的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其结果都只会梳理出一大堆来自中国和埃及的文物,这也是为什么相关文创主要集中在埃及的原因。
目前运作某宝大英文创的并非大英博物馆,而是将授权卖给了一家
“品源文华”
的公司,同时这家公司还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V&A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英国国家美术馆、BBC Earth博思星球等全球文化艺术IP在中国的独家授权与内容运营商”。
品源文华是大英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V&A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英国国家美术馆、BBC Earth博思星球等全球文化艺术IP在中国的独家授权与内容运营商.
△ 数据来自企查查
不过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大英博物馆文创是李亚鹏的产业的传言,但我通过企查查只能发现他和为大英博物馆文创做过设计的“中书艺莲”有点关系,和宣传上表达的意思还是有距离的。
由于大英博物馆文创在商业上是很成功的,所以有不少报道将它与故宫文创相提并论(就是不知道故宫的文创口子这么多,要和哪个比较),而品源文华的应答也很巧妙,他们是这么说的:“大英博物馆的引进,更多的是希望把其馆藏中蕴含的历史、藏品和图片进行文化剥离后的二次翻译,从而传达给中国市场。”
剥离-翻译-传达-中国市场,基本就是让大英博物馆的文物兜了一个圈子卖文创。
北京故宫最近在搞一个大展“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里面有一个看点就是《女史箴图》。事实上《女史箴图》有多个版本,北京故宫拿出来的并不是我们熟知的那版,而是“宋人白描摹本”(并不是说北故的这版价值就不高)。而我们熟悉的那版《女史箴图》就在大英博物馆,如果大英博物馆用它来文创打开中国市场不香吗?
△ 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
△ 顾恺之女史箴图卷(宋摹)
△ 大英博物馆馆藏《女史箴图》
不香!
虽然仅这件文物,随便想想就能想出一大堆可以卖的文创设计,但是“不能卖”,
一旦涉及中国文物,就必然牵扯到它来源的问题
。埃及的可以卖且卖得好,是因为这里不是埃及,而埃及同样饱受文物回归的困扰。
两年前,当时大英博物馆的文创店刚开但还没红,大英博物馆就因为文物的来源问题发表过不当言论“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抢来的”,引发过一波争议:
讲座组织者、大英博物馆亚洲展区负责人香萨利(Sushma Jansari)解释说:“有各种历史故事,而他们只强调殖民主义的一面,导致一些人颇为愤怒。而我们想做些平衡。我们很多藏品不是殖民得来的;欧洲人拿回来的这些东西,不是每件都是抢来的。”这位负责人说,很多人以为大英博物馆不关心藏品的来源,但其实是误解,有很多人在从事研究,“收藏过程是有各种复杂情况的。”她举了个例子,有件藏品是一位东印度公司的将军的,肯定有人会说“那肯定是抢来的”,但实际上那个人皈依了印度教,反对欧洲对印度实行基督教化。
这个视角其实就挺殖民的,因为文物只要不在其原本的国家,其来源就会被质疑。
这就好比,一方在乎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另一方却在强辩这个钱倒了好多手应该已经洗白了。
当然,
这些是大英博物馆的问题,和目前这家授权代理的公司无关
,但始终回避大英馆藏中国文物的文创开发,显然就是在规避陷入类似的舆论风险。
大英博物馆的馆藏到底有多丰富呢?
大英博物馆有个世界巡回展出的“百物展”,就是从他们900多万的藏品里挑出100个/组来串联人类的文明历史。
这种展览全世界能做的博物馆除了大英博物馆也没剩下几家了,基本都是沾了老殖民的光。
但不得不说,这个展览本身质量很高,世界巡回的时候几乎都是爆满状态。而且“百物展”每到一处,就会选一件来自当地的收藏加入,这是普通博物馆能做到的吗?
后来又在国博推出了一个中国版本的“百物展”,也是从侧面看出大英馆藏中国文物的丰富程度。
这个展览在努力用文物串联历史的背后,其实背后还有另一层意思。
在2002年,大英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等西方著名博物馆发表了《关于普世性博物馆的价值及重要性的宣言》,提出所谓的“环球博物馆价值”,“为每个国家公民服务的责任”等。很显然,“百物展”是站在这个价值观念上并进行践行的。
然而这个《宣言》在当年被很多国家反对,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有个《关于禁止和防止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公约,说白了就是要求文物原址保护,禁止非法国家地区间的进出口和转让,虽然它没啥效力,对于出台之前发生的文物转移更是无力。
但从文物原本的拥有国看来,这个《宣言》就是用这些所谓的价值观来强调自己掠夺有理、拒绝归还的意思。
自近代以来,国际社会就开始尝试通过国际条约的方式保护文物。有适用于战时和武装冲突情况下文物保护及返还的《关于发生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简称“1954年海牙公约”,共有123个缔约国。1954年海牙公约,禁止各缔约国在武装冲突时对文化财产进行盗窃、抢劫、侵占等,并且要求“每一缔约国应在敌对行为终止时将非法输出的文物向原被占领地主管当局归还”。
适用于和平时期非法进出口情况下文物保护及返还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简称“1970年公约”,共有125个缔约国。1970年公约,要求缔约国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加强与国际刑警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等机构合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本国的博物馆及其他机构获取另一缔约国的非法出口的文化财产,并归还非法进口的文化财产。
还有为补充1970年公约不足而制订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简称“1995年公约”,共有47个缔约国。1995年公约,主要确立了被盗文物必须尽可能返还原属国的规则;被盗文物“善意持有人”有权获得公平合理补偿规则;文物返还争议解决方式等规则。
回到本文开头说过的那些,文创的产品设计和博物馆本身的行为是两码事,尤其大英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还有许多历史原因。就文创设计而言,在中国市场授权代理大英博物馆的这家公司无疑是十分成功的,类比故宫目前依然处于文创授权比较多且杂的现状,它虽然经常与故宫文创并提但显然比故宫更成体系。
因为这家公司并非大英博物馆本身,它
开发的小黑猫已经逐渐成为了自己的标志性IP
。目前小黑猫已经和许多其他IP达成了联名,进一步削弱了自己身上原本属于大英博物馆藏品的那层属性。
做最坏的打算,即便哪天大英博物馆因为自己行为作死而自绝于中国人民,这家公司依然可以继续售卖小黑猫IP,只是可能会少一些文化附加值。这不一定是看衰大英博物馆,而是
授权代理这种商业行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还记得故宫文创的彩妆之争?从这点上来说,这家公司的商业操作更加成熟,能踩着巨人肩膀的时候就要可劲儿努力,而不是躺平。
对于目前国内的博物馆文创而言,授权代理的大多有类似的问题,偶有爆款,但不连贯;自营的又常常得过且过,产品乏善可陈。而大英博物馆文创,不失为一条游入市场的鲶鱼。
大英博物馆
原创
|
2021-10-02 07:07:16
阅读
1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