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发布机构: 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1998-04-15 12:08

名 称: 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文化事业发展(1998-2000)三年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通知

文 号: 深发[1998]4号

主 题 词:

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文化事业发展(1998-2000)三年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通知

信息来源: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 信息提供日期:1998-04-15 【字体:

各区委、区政府,市直和驻深各局以上单位,市属各资产经营公司和各一、二类企业:

现将《深圳市文化事业发展(1998-2000)三年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文化事业发展(1998-2000)三年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

一、指导方针

1、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全市文化工作者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开拓进取,以更大的决心和努力,推动我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按照《深圳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九五”规划》对“文化建设工程”的总体要求,进行分解量化,提出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近期任务和远景目标,把我市的文化建设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二、奋斗目标

2、深圳文化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与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要求相适应,努力把深圳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名城。

3、建设现代文化名城的意义。

确立现代文化名城这一目标,是依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要求,结合深圳的实际提出的对城市文化发展的总体设想。建设现代文化名城,就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现代城市文化。现代文化名城目标的实施,有利于树立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文化形象,有利于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深圳作为“文化窗口”的吸引力,有利于凝聚人心,激励士气,振奋精神,齐心协力把我市文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应有贡献。

4、建设有深圳特色的现代文化名城。

现代文化名城内涵丰富,涉及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各个方面,就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而言,要形成鲜明的深圳特色,必须充分利用我市已经具有的各方面优势,与《深圳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九五”规划所提出的“文化建设工程”相衔接,重点抓好五项工程:

——充分利用我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规划优势,在原有基础上,再建设一批高档次的文化设施,构筑标志性的现代文化设施和文化景观;

——充分利用我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优势,大力发展文化科技,达到比较先进的文化制作和传播水平;

——充分利用我市毗邻港澳、面向海外的区位优势,多渠道开展内外文化交流,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和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我市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优势,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培育繁荣的文化市场和发达的文化产业;

——充分利用我市吸引人才的成功经验和“藏艺于民”的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造就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创造优秀的文化成果。

建设现代文化名城是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市委、市政府的宏观指导,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社会团体的大力协助,共建共享,积极推进。

三、战略步骤

5、三年打基础。

从1998年到2000年,完善和健全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改革力度;建成以深圳音乐厅、中心图书馆、电视中心和青少年宫等一批市级现代文化设施,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达标率跃居全省前列;创作和积累体现时代精神和特区风貌的文艺精品,进一步活跃群众文化活动;优化新闻出版业和广播影视业结构,提高文化科技含量;繁荣与管理并重,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探索和组建报业、出版业、影视业等文化产业集团;重点引进和培养文化管理、文化科技、文艺创作、文化传播等领域的优秀人才。与教、科、卫、体、旅游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6、十年上水平。

从2001年到2010年,在巩固三年成果的基础上,强化六项优势:一是文化体制优势,形成开放性、兼容性、力度大的运行机制;二是文化科技优势,实现国家“金文工程”、“金图工程”所要求的各项指标,进一步提升文化制作和传播水平;三是文化交流优势,真正成为沟通内地辐射海外的“文化窗口”;四是文化旅游优势,建成具有现代特色的文化旅游胜地;五是文化市场和产业优势,形成新兴的文化产品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六是整体文化环境优势,促进城市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形成若干方面鲜明特色。

四、工作任务

(一)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创造现代文化景观

7、市级重点文化设施。

按照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标准建设。

——深圳音乐厅,建成具有鲜明现代都市风格、可以接纳大型交响乐团演出的高雅艺术殿堂。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座位2000个,1998年完成国际招标并动工。

——中心图书馆,建成资源共享,有较高信息市场占有率的现代化图书馆。以收藏现代高新科技和港澳台图书资料、信息为特色。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500个/藏书400万册,1998年完成国际招标并动工。

——电视中心,建成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和先进传播手段的智能化电视基地。占地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1998年动工。

——梧桐山广播电视调频发射塔,建成以广播电视发射功能为主,集旅游、观光、信息传输于一体的文化景观。总投资1.68亿元(其中政府以土地折价方式投入,采取股份制形式募集资金,信息传输部分由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商业部分由股份公司经营)。1998年动工,2001年建成。

——青少年宫,建成全市青少年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进行科技活动、科普教育、艺术培训和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占地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1998年动工。

——第二工人文化宫,拟建成开展群众业余文化活动、休闲、娱乐、学习专业技能并能举办大型的群众文化活动的非营利性场所。

(以上属已立项设施。)

——艺术博物馆(暂名),拟由深圳建馆,国家文化部、文物局组织藏品和展品,重点收集、陈列全国不同流派、风格的艺术精品、文物精华以及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品,使之成为展示艺术精品的橱窗。

——中心文化广场,拟将福田中心区广场建成环境优美、空间广阔,能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文化广场。

(以上项目属拟立项设施,还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

2010年前,拟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一批面向未来,具有较高文化科技含量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如现代科技馆、宇航馆、自然博物馆等),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8、区级文化设施。

落实国家、省各项指标,跨入全省前列。

——进一步加大投入,统一规划。完成国家“九五”计划规定的“四个一”指标,宝安、南山于1997年前达标,福田、罗湖、龙岗于2000年前达标。

——各区至少建成1个中等规模的文化广场,至2000年,形成市区文化广场网络。

9、社区文化活动场所。

力争老少皆宜,各得其所。

——街道(镇)要有文化娱乐中心,面积(含室内活动面积)1500-3000平方米,至2000年,达标的街道(镇)由1996年的9个增加到30个。

——安全文明小区、工业区要根据人口、规模的实际情况,建设相应的文化活动场所。

10、现有文化设施的挖潜改造。

主要是完善功能,提高档次,不允许为了赢利冲击主业。

——大剧院改造工程,重点是建筑物维修、设备更新,提高使用效率。1997年完成论证工作,1998年动工,1999年完成。

——市图书馆改建成市少儿图书馆,要达到国内同类馆的一流水平。1998年开始改建的前期论证工作。

——市博物馆要在现有础上突出“改革开放”成就展示,面向全国征集有关文献资料、图片、实物等,较系统、全面地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和特区发展的历史,成为中外人士了解当代中国的一个“窗口”。1997年完成论证,1998年筹展。

(二)繁荣文艺事业,提高现代文化生活质量

11、文化艺术。

认真制定精品创作计划。抓好文学、影视、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以及新闻、出版等各门类精品生产。争取每年有一批优秀作品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群星奖、蒲公英奖、飞天奖、国家图书奖、中国新闻奖等国家常设性大奖。

——发挥市文联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所属10个专业协会都必须制定规划,鼓励广大的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多出作品。继续办好“大鹏文艺奖”和各种创作评奖活动,形成出优秀作品,出优秀人才的激励机制。

——进一步活跃劳务工的文化生活,送书送戏上门,组织他们开展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全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每年下基层演出不少于200场。

——以市政府名义举办深圳国际文化旅游节(拟由文化局、贸发局、华侨城建设指挥部共同承办,香港中旅集团协办)。该节集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于一体,将深圳大剧院艺术节、深圳国际水墨画展、广场演出和国际摄影展等活动集中在文化旅游节举行。

12、群众文化。

——按国家和省的要求,全市42个文化站至2000年全部达到二级站以上;2010年全部达到特级站。全市6个文化馆(含市艺术中心),全部达标进入全省前列。继续办好“鹏城金秋”、“少儿艺术花会”等群文节庆。总结“大家乐”活动的经验,推动群众性自娱活动开展。

——发挥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树立现代企业精神,活跃员工文化生活,

组织和指导企业间的文艺表演和竞赛活动。

13、公共图书馆。

以市级图书馆为龙头,健全市、区、街道(镇)三级图书馆网络。至2000年,市、区公共图书馆由4个发展到7个,街道(镇)图书馆(藏书2万册以上)由9个发展到30个。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专业性图书馆。至2010年,街道(镇)

图书馆全部建立,村级普及图书室。搞好各种微缩音像和电子文献的收集工作,进行数字化图书馆的研究。

14、文物博物。

按照市级博物馆突出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成就的展示,基层馆重点发展民俗历史等专题性展览的原则,2000年前完成宝安博物馆、南山赤湾天后庙博物馆、大鹏古城博物馆、东江纵队革命纪念馆、中英街纪念馆、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等专题性博物馆建设。2010年形成融现代题材展示和历史文物展览于一体的完善网络。

(三)发展传播事业,增强现代文化辐射力

15、充实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提高影视作品质量。

要努力增加市属三台的精品节目,创出名牌。至2000年,市广播电台每天播出自制节目由两套38.5小时提高到三套52小时,电视台自制节目由每天播出6小时提高到12小时,有线广播电视台每天播出自制节目8小时。电影、电视剧生产要压缩数量,提高质量,其中电视剧控制在年产200部(集)左右。

16、加快广电传输系统建设,提高人口覆盖率。

到2000年,广播电视要实现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向数字化过渡。无线广播电视要力争上卫星,人口覆盖率要在现有98%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百分点。建成联通全市的“深圳有线广播电视专用覆盖网”,并使该网络具备传输59套电视节目、17套调频广播节目和多套数字通道的服务能力。全市有线电视终端用户由目前的25万户增加到40万户。到2010年,在与全国有线电视主干网联通的基础上,逐步将现有网络开发成为“光纤电缆宽带综合信息服务网(HFC)”,能为用户提供远程医疗、教学等多功能服务。

17、提高出版物质量和扩大发行量。

——2000年,海天出版社图书发行量由目前324万册增加至450万册;2010年发行量达1000万册。有30%以上的图书达到优良。图书重版率达50%以上。抓好重点图书出版,年出版国家级、省级重点图书5种。

——2000年报纸发行总量由目前的4亿份增加到5亿份。调整现有11家报纸结构,总量压缩10%,重在提高质量,形成规模效益。进一步办好《深圳特区报》和《深圳商报》。整顿内部报纸,对质量高效益好的转为公开,其余停办或转为内部资料。

——2000年期刊发行总量由目前的1058万册增加到1500万册。调整优化31家期刊结构,总量压缩10%,停办和合并品种过多、内容重复的期刊。重新划分期刊发行管理类别。扶植和培育一批优秀刊物,把《特区理论与实践》、《特区经济》办成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理论类刊物;把《深圳青年》办成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文化综合类刊物。对质量高效益好的内部期刊,转为公开,其余停办或转为内部资料。

——2000年音像制品发行量由目前409种、244万盒(张)增加到600种、360万盒(张)。开发海天出版社的出版功能,积极探索出版电子读物的新途径并逐步形成优势。2010年音像制品发行量达720万盒(张)。

(四)繁荣文化市场,活跃现代文化产品交易

18、促进繁荣,加强管理。

——演出市场要采取内容严审、形式宽审的管理手段,在保证艺术品种丰富多采、雅俗共赏的前提下,争取每周有一台高质量的文艺演出。利用毗邻香港的地域优势和相关政策,较多地引进莅港演出的外国文艺表演团体来深交流。每年全市和国内外各类艺术团体在深演出不少于5000场。

——图书市场要发挥新华书店发行主渠道的作用。2000年新华书店发行网点由41个增至46个。利用已开发使用的图书营销BIMS系统,通过电脑联网,在现有一定规模的集体、个体书店中,发展一批特许加盟连锁经营店。2005年前,做到可以在网上购书、咨询、查阅。加强对书刊二级批发市场的管理。

——音像市场要加快完善音像制品零售专营市场的管理,解决音像出版单位、新华书店和大型商场销售音像制品的问题。2000年前形成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零售网点的合理布局。

——艺术品市场要以旅游景点为中心,推动艺术品销售规模化经营;扶持各种门类的艺术品专卖店,形成艺术品拍卖、代理和销售三结合的流通网络。继续培育文物市场。

——娱乐市场要继续鼓励以弘扬民族优秀歌舞和高雅艺术为主的歌舞厅文化,在表演形式上,支持引进现代科技手段。控制开设新的高消费娱乐场所,鼓励投资以普通市民和外来劳务工为消费对象的文化娱乐场所。2000年前,培育一批有规模、有影响,守法经营的优秀娱乐场所。

——录像投影市场要在宝安、龙岗两区外来劳务工较多的工业区适当发展,罗湖、福田、南山三区原则上不再扩展。

——电子游戏机市场要由文化、旅游、公安等部门做出计划,将现有游戏机场所逐步移至各大旅游景点和大型文化消费场所中开设,集中管理,原则上不再增加数量。

——要加大执法力度,坚持日常检查与突击整顿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专业执法队伍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文化市场的违法违章经营行为。

19、加强版权管理,保护知识产权。

——健全版权管理体系。2000年前,创作和传播作品的专业机构要逐步建立版权管理制度,版权专职和兼职管理人员由目前的100人左右增加到300人左右。

——建立版权代理网络。1998年,成立深圳市版权事务所,自收自支,履行版权登记、代理、交易等职能。2010年前成立2-3家版权代理机构,将深圳逐步建成有较大影响的版权交易基地。

——保护计算机软件的版权。2000年前,大力提高我市各机构及个人软件正版使用率,我市开发的软件版权登记率由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60%以上。

(五)发展文化产业,形成集约化、规模化效益

20、合理配置文化资源,组建文化产业集团。

——组建《深圳特区报》报业集团。在提高报刊质量,扩大发行量基础上,发展广告、出版、信息服务业务,并涉足不动产、旅游等行业。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培育《深圳商报》走集团化道路。

——组建有线电视信息产业集团。由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与市有线电视台牵头,以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组建集数据传输、视频点播、通讯业务于一体的产业集团。1998年前完成论证。

——通过资本运营手段,寻求与大型企业联姻,推动联合经营,优势互补。探索海天出版社、新华书店出版、发行集约化、规模化的路子;探索南国影联、电影发行中心、影业公司等影视录一体化的路子。

21、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

——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提高文化事业的科技含量。加强对图书馆信息技术、舞台声光技术、文物保护等文化科技产业的研究开发。发展现代传播技术。保持我市印刷、图书馆科技、音像光盘制品、动画制作等行业文化科技的先进水平。

——市、区文化部门要有专人管理文化科技工作。瞄准文化市场发展的需求,进行研究开发、技术服务,使文化科技成果有效应用。

(六)深化文艺团体改革,增强艺术生产活力

22、大力推进市属团体改革。

——深圳交响乐团作为政府重点扶持团体,要加大改革力度,严格实行考核聘任合同制,对演职员实行上岗资格考评,至2000年,每年下岗人员比例不低于7%-10%。同时向全国公开招聘优秀指挥家和演奏员,形成新陈代谢、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由目前实行的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推进到艺术总监制。从1998年起,每年演出场次不少于100场。改革财政投入机制,将财政拨款与演出场次挂钩,人员工资发放60%,其余部分作为演出补贴,超额完成任务给予奖励。

——深圳歌舞团、粤剧团改为政府资助团体,积极寻求与社会联合办团的新路。1997年底前完成方案论证,从1998年开始,两团由财政差额拨款,逐步过渡到自收自支。完成政府指令性的创作演出任务,由市文化、财政部门审核给予专项补贴。创作演出优秀剧(节)目,给予奖励。两团均要实行考核聘任合同制。

——成立市艺术创作室,负责制定全市艺术创作规划;策划组织实施精品工程;统筹安排和协调重点题材创作;加工提高有基础的新作品;对全市优秀文艺作品进行评论、宣传和推广。

——深圳艺术学校在巩固少儿管弦乐团的基础上,配合教学,试办实验民乐团和实验歌舞团,适当安排演出,使学生能边学习边实践。

23、加强对社会办团的扶植、指导和管理。

——鼓励和指导社会兴办专业艺术团体。组织他们积极开展创作演出活动。通过创作规划会议,提出创作演出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荐其优秀节目参加省和国家举办的艺术赛事,有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

由文化主管部门对社会办团实行功能定位及等级评定,每年每团演出不少于100场。对管理不善,丧失演出能力的团体停发营业演出许可证。

——工会、共青团等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所属文艺团体的管理,提高质量,形成特色,不断扩大社会影响。

——研究总结锦绣中华民族艺术团和世界之窗五洲艺术团的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并积极扶持。

(七)引进与培养人才,建设跨世纪的文化队伍

24、人才引进。

制定与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公开招聘计划。2000年前,着重引进现代文化名城建设所急需的文艺创作、文化科技、文化传播、文化管理等门类优秀人才。我市文化系统直属单位高级人才的比例要由现在的5%提高到10%左右。

25、人才培养。

——根据省“十、百、千工程”的要求,注重培养专业人才,有针对性地选送优秀人才到文化部、广电部、新闻出版署所属院校培训,及到境外短训。到2000年,优秀人才的培训比例达到50%以上。

——深圳艺术学校力争在2000年达到省部级重点艺术中专水平。扩大与国家级艺术院校合办大专班规模,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拓展生源,待条件具备时,组建更高一级的艺术院校。

——以深圳艺术中心为基地,建立文化从业人员在岗和转岗培训制度。每年举办8-10期轮训班,力争2000年前对全市各区文化馆、站在职干部和基层群众文化骨干普遍轮训一次。

26、对社会文化人才实行动态管理。

根据深圳“藏艺于民”的特点,以及社团及协会管理办法,由市文联牵头,对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高级职称以上的文化人才进行普查,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营造发挥他们积极性、创造性的优良环境。

五、政策措施

27、根据财政部关于《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的管理,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

28、认真落实国务院1996年第37号文《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制订具体贯彻措施,将其落到实处。

——鼓励社会各界资助文化事业。纳税人对图书馆、博物馆、专业文艺团体等社会公益性事业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额3%以内的,经主管部门审核后,在计算应纳税额时予以扣除。

——鼓励“以文补文”由政府委托市文化主管部门对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管和调控。

29、各区政府要大力支持国家“八五”规划和广东省《南粤锦绣工程》所提出的“四个一”建设规划。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要安排适当额度予以政策性补贴。

30、健全和完善有关法规及规章制度,做到依法行政。

——修订《深圳经济特区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争取1998年由市人大审议通过,颁布实行。

——制订《深圳市印刷行业管理实施细则》、《深圳经济特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文物博物事业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版权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软件版权保护条例》等法规,争取2000年前经市人大审议通过,陆续颁布实施。

——起草《深圳市电子出版物管理办法》、《深圳市新闻发布会管理暂行办法》、《深圳市非营利性出版物管理办法》、《深圳市记者站管理暂行办法》、《深圳市艺术表演团体管理暂行办法》、《深圳市优秀文艺作品奖励办法》等管理规章,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六、加强领导

31、各级党政领导必须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把我市建设成为现代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上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正确处理好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的辩证关系;对文化工作常抓不懈。

32、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的转变。

——坚持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一致,与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发展规律相符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完善文化市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贯彻管理与稽查分离,稽查与处罚分离的行政管理原则。

33、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统一负责全市文化建设规划、组织、协调、指导工作;由市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文化建设的管理、协调、实施和检查;由市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重点文化设施的规划、论证、监督和管理,指定项目责任人。

34、确立以规划指导工作的思想。各级政府部门根据本《规划》制订年度计划,并对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考核。

35、实行定期公报制度。由市文化局负责将本规划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附件:

《深圳市文化事业发展(1998-2000)三年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有关指标的解释

一、奋斗目标部分

关于“现代文化名城”

现代文化名城是与历史文化名城相对应的概念,历史文化名城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自然演变而成的,以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为标志,而现代文化名城则是在城市经济、科技、社会观念、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进程中发展而成的。

此前,国务院已先后颁布了三批历史文化名城,共99个(其中广东省就有广州、潮州、肇庆、佛山、梅州、海康等6个)。最近,市文化局组织的文化考察组在国家文物局了解到,历史文化名城的评定已告一段落,今后将从现代文化名城着眼,文物局拟联合国家建设部、旅游局等单位评选一批现代文化名城,深圳、珠海等新兴城市很有希望入选。深圳建设现代文化名城,也是未来城市发展总体要求。深圳在城市发展上敢于提出建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目标,与之相适应,文化建设上也要提出现代文化名城这一发展的高目标。

二、战略步骤部分

1、关于“金文工程”

国家文化部《文化事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九五”期间要把握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重点建设与高科技相结合、具有先导产业性质的文化电子信息服务网络即“金文工程”。这一工程主要包括国家文化艺术管理信息网络,中国图书馆电子信息网络(金图工程),艺术资源信息网络,文物、博物馆资源信息网络,文化市场管理及社会服务信息网络,对外文化宣传、交流信息网络等建设。

2、关于“金图工程”。

国家文化部《文化事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到2000年,全国的省级图书馆、地市级图书馆和40%的县级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管理,初步建立“中国图书馆信息网络”(CLINET)即“金图工程”,到2000年,地市级以上图书馆基本入网,县级图书馆入网率达到30%以上,并成为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先期发展京、津、沪、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及自动化发展有一定基础的省市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并与INTERNET国际网络和国内其它主要信息网络互连,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电子文献传输。

三、工作任务部分

(一)关于“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创造现代文化景观”的说明

1、关于艺术博物馆(暂名)。

艺术博物馆项目,是市委领导同志在关山月美术馆开馆仪式上与文化部潘震宙副部长提出并初步商定的,后又在几个场合中提及。规划小组已与市计划局、国土局有关领导进行了初步协商,还需进一步论证。

2、关于中心文化广场。

中心文化广场项目,经与国土局、计划局协商,认为将福田中心区市政广场的功能稍作变化即可。

3、关于第二工人文化宫。

经与市总工会联系,该项目已划地,但功能论证和设计工作尚未完成。

4、关于“四个一”指标。

国家“八五”计划规定的“四个一”指标:各县(区)必须有一间图书馆、一间文化馆、一家影剧院、一家新华书店。

5、关于特级文化站。

街道(镇)建一个1500-3000平方米的文化娱乐中心,是根据省文化厅对特级文化站(指标见下表)的要求提出的。1996年我市有9个特级文化站,1997年经初步评估,又增加了11个,共20个,至2000年再增加10个是可以达到的。

关于特级文化站的指标

设施建设

室内活动面积

3000平方米

项目设置

室内设有图书馆、培训中心、展览厅、各类游艺、影视厅等10个以上项目,镇属影剧院划归文化站管理,形成集镇文化活动中心,拥有价值10万元以上的较为现代化的活动设备和设施。室外开一栏(宣传栏),一廊(文化走廊),总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站设图书馆

(室)

20000册图书,30份以上报刊

队伍建设

专职人员

享受当地干部职工同等待遇

具中专以上文化水平、熟悉四门以上业务知识,相当馆员能力

活动队伍

有50人以上含6个以上文艺门类的业余创作队伍

直接组织8支以上经营活动的文艺活动队伍

编印出版一个不定期的文艺刊物

工作实绩

管理工作

工作、学习、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文化市场管理良好

组织活动

每年全镇性文艺活动6次以上(2次为综合性大型活动)

编导培训

每年文艺培训班10次以上,科普、法律讲座6次以上

阵地宣传

每年组织出版宣传橱窗10次以上

每年出版文化走廊6次以上

每年编印出版文艺刊物4期以上

指导基层

所辖管理区80%建立文化室或文化中心

以文补文

每年不少于12万元

另:在考评前一年,必须是当地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6、关于安全文明小区、工业区文化活动场所。

安全文明小区、工业区要按人口、规模实际情况建设文化活动场所,是根据规划国土局《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中对文化设施活动场所规模的规定和我市安全文明小区大小不一的实际确定的。

7、关于深圳市博物馆。

规划起草小组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很多同志提出深圳是一个文物相对缺乏的地区,建馆时间短,在藏品上远不如国内许多城市的博物馆,如上海博物馆藏品50万件(其中精品有2万件),深圳市博物馆馆藏仅1万件。深圳是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先行一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市博物馆走现代城市博物馆道路增强了可行性。在展览上突出改革开放专题,使之成为展示我国和我市改革开放历程的窗口,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

(二)关于“繁荣文艺事业,提高现代文化生活质量”的说明

1、关于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每年下基层演出场次。

为了活跃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我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要积极下基层演出,省里规定每年下基层演出155场,规划中提出全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每年下基层演出不少于200场,是有可能的。

2、关于举办深圳国际文化旅游节。

经与贸发局、华侨城建设指挥部协商,认为举办深圳国际文化旅游节,是可行的。该节庆不仅能促进全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也将促进深圳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建设,同时也是实现深港文化互通的有效渠道。规划中所列文化节活动项目,是文化局系统几次研究的结果。

3、关于群文事业二级站的指标。

设施建设

室内活动面积

800平方米

项目设置

室内设有图书、展览、培训、游艺、影视、歌舞等六个以上活动项目。室外开一栏(宣传栏)

站设图书馆(室)

6000册图书,12份以上报刊

队伍建设

专职人员

享受当地干部职工同等待遇

具中专以上文化水平、相当助理馆员能力

活动队伍

有20人以上含3个以上文艺门类的业余创作队伍

直接组织3支以上经营活动的文艺活动队伍

工作实绩

管理工作

有岗位责任、财务、市场管理、监督制度、文化市场正常

组织活动

每年全镇性文艺活动3次以上(1次为综合性大型活动)

编导培训

每年文艺培训班4次以上,科普法律讲座2次以上

阵地宣传

每年组织出版宣传橱窗6期次以上

指导基层

3个以上

以文补文

每年不少于5万元

4、关于市、区、街道(镇)图书馆发展数量。

市、区公共图书馆由4个(市馆、宝安、南山、罗湖馆)发展到7个,是考虑到2000年各区都要有一间公共图书馆(市有2个,区5个)。

街道(镇)图书馆由9个发展到30个,是根据省厅对特级文化站的指标提出的。(参考前文对特级文化站的说明)

(三)关于“发展传播事业,增强现代文化辐射力”的说明

1、关于市属三台的节目生产能力。

广播电台原本以自制节目为主,加之中波台开播在即,势必要求扩充节目容量,唯有提高制作能力,才能适应三个频率的播出需要。

两家电视台提高自制节目能力,有两项措施保证,一是适当扩大采、编、播队伍,二是改善扱录制作条件,增加更新摄录制设备。目前,这两项工作都在进行之中。所以,电视台提高到12小时,有线台4个频道做8小时自办节目,是可以做到的。

2、关于全市电影与电视剧产量。

深圳影业公司作为我市电影生产专业单位,其产量主要依靠国家计划。目前,国家给影业公司每年下达的生产计划为3部。此外,我市还有几家涉足电影制作的企业,如万科、先科等,一旦有好剧本,支持他们投资拍摄电影是完全可能的。因此,我们把三年后的年产量定为4部。考虑到电影合拍等因素,有可能超过这个数字,所以规划未作量化规定。

电视剧生产,1997年已拍竣和投拍的共计230部(集),我市目前共计有20家单位持有影视生产临时或长期许可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拟将生产规模适当压缩,把电视剧生产引导到以提高质量为主的路上来。故规划中提出每年控制在200部(集)左右。

3、关于人口覆盖率由98%提高一个百分点。

梧桐山广播电视传输新塔建成后,铁塔高度将提高133.7米,随着辐射半径扩大,我市广电覆盖较弱的东部山区将大大提高覆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是可能的。

4、关于全市有线电视终端用户由25万户增加到40万户。

市有线电视网(特区内)设计覆盖50万户,到本世纪末提高到40万户的依据是:有线台提供目前每月入户可达2500户,一年就是3万户,加上我市每年兴建单元式住宅3万套相应入户,算起来,可达6万户(三年就是18万户),加上特区外宝安、龙岗两区联网后的全市有线电视终端用户将超过40万户。

5、关于图书出版总量。

新闻出版署《新闻出版事业“九五”计划及2010年长远发展规划》规定,图书年均增长率为6%。我市出版社仅有海天出版社一家,根据他们提出的指标,2000年,图书出版总量由现在的301种324.8万册增加到400种450万册,年均增长率达8.1%, 2010年出版800种1000万册,年均增长率达9.33%。

6、关于有30%以上图书达到优良。

这一数字是根据《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新出图[1997]79号文件规定,1998年后,全国图书质量基本达到合格水平,有30%以上的图书达到优良。

7、关于图书重版率达50%以上。

这一数字是根据《关于图书出版业治理工作的通知》新出图[1997]149号文件中规定,全国图书重版率有较大提高,1997年达45%,1999年达到50%。

8、关于报纸发行总量。

2000年,报纸发行总量由目前的4亿份增加到5亿份,年均增长率达6.9%,与新闻出版署《新闻出版事业“九五”计划及2010年长远发展规划》规定的报纸年均增长率6%的指标基本持平。发行总量的数据是在各报社提供的基础上汇总的。

9、关于期刊发行总量。

2000年,我市期刊发行总量由目前的1058万册增加到1500万册,年均增长率达12.5%,高出新闻出版署《新闻出版事业“九五”计划及2010年长远发展规划》规定的期刊年均增长率6%的指标,这一数据是在各杂志社提供的基础上汇总的。

10、关于音像制品发行总量。

新闻出版署《新闻出版事业“九五”计划及2010年长远发展规划》规定,音像制品年均增长率6%。根据全市各音像制品单位提供的数据,2000年,音像制品发行量由目前409种244万盒(张)增加到600种360万盒(张),年均增长率13.9%,2010年发行量达720万盒(张),年增长率7.18%。

(四)关于“繁荣文化市场,活跃现代文化产品交易”的说明

1、关于演出市场。

规划中制定每年全市和国内外各类艺术团体在深演出不少于5000场,是参照1996年演出4850场制定的。

2、关于图书市场。

目前市新华书店发行网点为41个,考虑到规划国土部门可批准建网点的数量及网点地点的原因,到2000年,有把握能增至46个。利用已开发的BIMS系统,通过电脑联网,在现有一定规模的集体、个体书店中,发展一批特许加盟连锁店,2005年前,完成网上购书、咨询、查阅,是有可能的。

加强对书刊二级批发市场的管理。为了贯彻新闻出版署(新出发[1996]379)文“关于对书刊二级批发单位实行总量控制的通知”精神,压缩书刊二级批发单位数量,目前文化局正抓紧对全市书刊二级批发单位重新核定,对符合条件的单位,颁发署里签发的经营许可证。因署里下达的指标已满,不再受理书刊二级批发单位申请。

3、关于音像零售专营市场。

深圳音像零售专营市场,是由各区根据市府《关于治理整顿全市音像市场的通知》规定建立的。政府通过音像制品“零售归市”专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以期改变其“松、散、乱”的局面,达到治理目的。

全市已建立了四个专营市场,管理尚未完善,还有经营者销售非法音像制品的现象。属国家指定为音像制品经营主渠道的新华书店和音像制品出版单位及部分大中型百货公司提出的场外经营要求,目前尚未得到妥善解决。规划中要求尽快调查研究,抓紧拿出方案。

4、关于歌舞娱乐市场。

据最近对我市文化市场的调研结果反映,目前全市歌舞娱乐场所(歌舞厅、卡拉0K厅)832家,但适合普通市民及打工者消费的大众化歌舞娱乐活动场所较少。今年8月,我市文化规划考察组参观了兄弟城市的文化娱乐设施,深感我市还缺少有规模的文化娱乐场所。所以,到2000年前,要培育一批娱乐性强、文化品味高、在国内有影响的文化娱乐场所。

5、关于投影场。

据文化市场调研结果表明,我市目前共有730家投影场(特区内299家,特区外两区431家),在特区内基本饱和,特区外尚有发展余地。主要因为自1995年始,我市就已经停止对投影场的审批,而宝安、龙岗近年工业区发展较快,新开发工业区内的投影场数量相对不足,满足不了打工者的文化生活需求,以宝安为例,目前工业区共有452个,但投影场只有220家,以每个工业区配套一个投影场算还相差159家。所以文化局考虑在宝安、龙岗两区打工者集中的工业区内适当补充。

6、关于游戏机。

我市目前有电子游戏机室161家。根据文化市场调研的问卷结果显示,游戏机的看法,绝大多数人认为有其开发智力及娱乐的功能,也有部分人认为游戏机对中小学生存在不良影响(如,赌博、沉溺游戏而影响学习),因此,出现两种观点:一是全部取缔。二是缩小范围,规定在一定的场所内经营。目前,国家和省均没有下文取缔电子游戏机。文化局考虑,将游戏机项目挪入综合性的游乐场、旅游景点、大型百货商场中。目的在于,一是控制压缩游戏机的数量,减少对中小学生的不良影响。二是集中管理,增加旅游点的活动项目,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7、关于版权兼职管理人员由100人左右增加到300人左右。

加强版权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推动创作和传播作品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内部的版权管理制度,并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主要集中在音像、图书出版和报刊社等新闻出版单位。在2000年前,应主要推动软件开发企业、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等设计企业和影视制作机构、广播影视单位等近1500家企事业单位建立自己的版权管理制度,市版权局计划在这些机构中发展200名左右的专兼职版权管理人员,总数达到300人左右。

8、关于深圳市版权事务所和版权代理机构。

深圳市版权事务所正在积极筹建中,市版权局已正式提出了申请。考虑到版权代理的对象极为广泛,涉及的作品种类众多(包括文字作品、影视作品、计算机软件、各类设计等),一家版权代理机构难以适应市场需要,同时考虑到培育代理机构之间的竞争氛围,计划在2010年前建立2-3家专业版权代理机构,将深圳逐步建成有较大影响的版权交易基地。

9、关于软件版权登记率。

计算机及其软件开发是我市未来发展的七大主导产业之一,我市版权管理工作应将软件版权保护作为重点工作。目前我市开发的各类软件版权登记率只有20%左右,通过宣传教育工作,使此比例以每年提高十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至2000年达到60%左右。

(五)关于“发展文化产业,形成集约化、规模化效益”的说明

1、关于组建报业集团。

根据新闻出版署于1994年6月关于全国首次报业集团问题研讨会纪要所提出的组建报业集团的基本条件,深圳特区报组建报业集团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1)传媒实力:要求除有影响的主报外,至少有4个子报子刊。现特区报已有投资导报、深圳青少年报、深圳风采周刊、深圳特区报英文版4个子报、子刊。

(2)经济实力:要求沿海地区报社年税利在5000万元以上,中西部地区报社在3000万元以上。而特区报1996年总收入是2.3亿元,利税6531万元(其中,利润是5000万元,税是1531万元。)

(3)人才实力:要求在采编人员中,副高以上职称占20%以上,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中,有中级职称以上者占15%。特区报在编总人数474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有79人,占人员总数的17%,中级职称144人,占总数的30%,高级职称人数略低于要求。

(4)技术实力:要求有独立印刷厂、现代化的设备,每日总印刷能力在对开200万份以上。目前,特区报拥有独立的印刷厂和现代化的照排、胶印设备,具备彩色胶印能力,还能承接一定数量的代印业务,每日总印刷能力在对开960万份以上。

(5)发行实力:要求主报及子报刊期发行总量在60万份以上。有畅通的发行渠道,逐步建立自办发行网的可能。目前特区报主报及子报子刊发行总量已有相当基础,还需进一步努力。

需要说明的是,《深圳商报》近年来发展也非常迅速,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效应,一些指标正在接近报业集团的要求.根据我市报刊布局、结构的实际情况,应为其创造条件,鼓励其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2、关于有线电视信息产业集团。

“无线有限发展,有线无限发展”,目前几乎成为电视业人士的共识。深圳在有线电视业的发展上非常迅速,开发前景也非常广阔。经与有线电视台领导协商,认为该台目前已在按产业集团的架构运作,但最终过渡到规范化的产业集团,仍需做进一步的论证。

(六)关于“深化文艺团体改革,增强艺术生产活力”的说明

1、关于我市三个国办团体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改革任务。

交响乐团关键是要解决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问题。本次调研中了解到,有约30%-40%的乐团职工处于不称职或勉强称职水平,故规划中提出要通过严格实施考核聘用办法,打开人员出口渠道,并提出下岗人员比例在7%-10%左右的指标。

歌舞团、粤剧团要探索走向社会,与社会联合办团的新路,主要是根据文化部关于专业文艺团体改革的文件精神和兄弟城市改革的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的。

2、关于人员工资发放60%。

这一数据是根据文化部关于体制改革的文件规定提出的,60%是基本工资,40%是浮动工资,与演出挂勾。而且这一规定,规划小组也同市财政局协调过,双方取得共识。

3、关于成立艺术创作室。

成立艺术创作室,是创造艺术精品的组织保证.全国各大、中城市都设立了专门艺术创研机构,集中一批艺术专家,为文化主管部门研究全市的创作规划,发现有基础的新作品,立即组织攻关,有计划地进行推广。我市由于没有设立专门机构,没有专家队伍,往往是行政人员短促突击,弊端较多,高层次的精品难以产生。

(七)关于“引进与培养人才,建设跨世纪的文化队伍”的说明

1、关于高级文化人才现状、引进和培养。

据市文化局、市文联、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海天出版社、市电视台、市播电台、市有线台提供的数据,我市目前优秀文化人才现状是:

(1)全市各艺术门类有市一级以上专业协会会员资格的3000余人,其中属海外会员200余人,有全国专业协会会员资格的100多人。

(2)文化局直属单位中,高级职称92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7人),占总人数的5%。

(3)深圳特区报高级职称79人,硕士学历以上48人(含博士2人),可称为全国名记者、名编辑的各1名(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4)深圳商报高级职称54人,硕士学历以上33人(含博士3人),可称为名记者的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5)海天出版社高级职称20人,硕士学历以上5人。

(6)广电系统高级职称70人,占总人数的7%。

根据这一状况,文化局提出到2000年,我市将在紧缺的文艺创作、文艺表演、文化管理、文化科技、文化教育、传播事业等方面培养一批优秀人才。

2、关于优秀人才培养比例。

根据省“十、百、千工程”的要求,我市在1996年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确定了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文化局所属单位(含归口)列入跨世纪人才约70人,规划所述2000年优秀人才的培训比例不低于50%,根据这两年的培养情况,达到这个指标是可以的。

3、关于群众文化骨干的培养。

从目前来看,各区文化馆、站专兼职干部有600人左右,拟采取以艺术中心为基地组织轮训班的方式,每年8-10期,三年内对基层群众文化骨干普遍轮训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