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怪力乱神”和“天人合一”之间是否存在内在矛盾?如果是,烦请赐教有哪些去化解矛盾的尝试。?

关注者
49
被浏览
6,251

13 个回答

对于儒学(亦理学)的研究,所有训诂、历史等元素应在第二义上,作为辅助,而非根本事、第一义。

因而无论其说法起于任何时间或世势,都不必对根本性义理自身的表露产生本质的影响。

「子不语怪力乱神」

集注:

「怪异、勇力、悖乱之事,非理之正,固圣人所不语。鬼神,造化之迹,虽非不正,然非穷理之至,有未易明者,故亦不轻以语人也」

夫子教人(《论语》记载),固然未见言心言性,说理说气的内容,此是夫子不可及处,于常规的生活中指点,让人反求诸己,发觉自己的内在,同时渐渐体会到内在的超越性。宋明诸大贤,固然讲理气心性,但并非不能践行忠恕之道或择善固执,如果翻翻诸贤的语录或文集,这是显而易见的。讲心讲性,讲理讲气,固然是对佛道的一种回应,但回应毕竟只是回应,只是次要因素,而根本特质是内在的心性本就是超越的理,而非外在的、命令式的规范。在这个意义上,天人合一的说法是无大差错的(从根本上说,天人本一,是不必言合的)。诸贤的说法,有分析式的结构建立,也有实践的体知,本无冲突。

如果以天命、天理为外在,是一种命令或原因,本身对于天理就是无理解的(天理亦绝不可能简单称之为行为的原因),若此,只有超越意,是他律的;若根本不信有天理,又不知人何以要为善,若只是为了生存、稳定,亦不过是强迫式的他律,乃至只能得出性恶、无善无不善等气质的某些特性。

况且,《论语》中本自有许多记载:

「天生德于予」

「知我者其天乎」

「天何言哉」

「五十而知天命」

「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夫子本身是有对天人一的体知,而非诸贤别出心裁,这是很明显的,如果蔽于意见和欲望,是无法体会的。而立足于气质上的“心理”研究和现实的“历史”研究,也是无法体会到超越而内在的。


提前祝元旦安康。

古语说天 不为神 为自然 为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