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与区旅委、佘山旅游度假区积极对接。于2017年新辟松江95路、松江96路,主要连接广富林遗址地区、辰山植物园、深坑宾馆及轨道交通站点;2018年5月新辟松江98路,专门服务于佘山旅游度假区主要景点(月湖雕塑公园、佘山森林公园、辰山植物园、广富林郊野公园、广富林遗址),并与轨道交通大学城站、佘山站衔接。
2.关注浦南乡村游,积极对接农委、浦南地区,为浦南乡村旅游提供支持,在菊花节期间开设高铁南站至菊花节的定点短驳。加之现有的常规公交线路(松江15路、19路、33路、24路、75路、76路),丰富了旅游的出行选择。
3.推进建设智能化立杆和电子站牌,我委已在278座公交候车亭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完成墨水屏站杆10根及OLED电子站杆10根,今年还将计划改造建设185座智能公交候车亭。我委把候车亭建设列为民生工程抓紧抓实,提升市民的获得感。
4.近年来,我委积极推进公交信息化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我区公交线路在“上海交通”APP、“松江微公交”微信公众号平台中实时到站预报全覆盖,
方便市民对公共交通信息的及时了解掌握。
1.成立专门运营公司。由大学城高科公司作为运行机构,聘任专业团队,负责大学城双创集聚区内的运营、招商洽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工作。
2.制定专项发展规划。提出松江大学城双创集聚区未来在空间上将遵循“内挖潜,南融北拓,东联西望”的思路,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加速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换,作为松江区域发展的潜在驱动引擎,助力G60科创走廊建设。3.推进大学科技园落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松江园区于2020年9月落地松江大学城文汇路1128号,已经引进创新创业项目8个,实现税收150万元。
3.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松江)科技金融服务站,增强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松江分基金运营服务能力。
聚焦全区重大战略和重点产业,实施
职工技能提升计划。
一是聚焦人才优先战略,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选树计划。2018年以来,共推荐评选出“上海工匠”
3
名、市级工匠(技师、巾帼)创新工作室
7
家,市首席技师17名、市技术能手2名;培育选树“松江工匠”
30
名、区级工匠创新工作室14家,区首席技师34名、区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5家。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南院)电工王正勇等3名高技能人才,首次纳入区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选拔与培养计划。二是聚焦G60科创走廊“6+X”战略新兴产业,为重点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
,培训职工
8
910
人
次
。2019年,新桥职校成为教育部、工信部《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证书首批试点院校,在全市率先为企业职工开展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等专项职业能力培训。三是聚焦“松江制造”向“松江创造”迈进,完善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对重点企业员工参加区重点项目培训予以获证补贴,共有93名高级工(技师)享受补贴。
在2020年疫情期间,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指导企业停工不停训。加强职工线上培训并给予100%培训费补贴,补贴力度居全市首位,培训职工4.8830万人次,补贴金额2291.7万元。
一是针对大客流风险防范。狠抓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落实,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全方位保质保量完成安保任务。二是剧毒、易制爆等危险化学品管控。建设一套智慧查处系统,开展实时监控,对流向信息超期、购买凭证未核销等情况预警信息,第一时间指导属地派出所上门核查。三是重大事故预防。完善道路基础设施作为抓手,在查隐患、抓建设、补漏洞上下功夫,有效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系数。连续三年事故亡人数逐年下降。其次,严防火灾事故方面。指导派出所切实履行好监管处罚职能,大力整治突出消防隐患,最大限度降低火灾事故。四是智能安防建设,开发了实有人口智能采销模型应用、交通违法行为智能发现模型,实现了勤务运作从“人海战术”向“智能感知”的转变。
一是加强全区干部交流轮岗。我区于2014、2017、2020年开展全区科级干部交流轮岗工作,全区符合条件的公务员、参公人员、事业人员皆可报名。通过搭建多元平台,加强部门之间协调交流,增进机关事业单位之间互联互通,激发干部人才队伍活力。
二是加强干部交流学习。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每年分层次、分批次安排优秀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进行交流学习,通过重点工作部门专项挂职、条块交叉挂职、九地市干部专题跟班学习、城建系统事业科级干部到镇挂职等多种挂职和交流形式,进一步打破地区与地区之间、机关与机关之间、机关与企事业单位直接等限制,不断拓宽干部人才挂职锻炼渠道。
三是加大优秀储备人才招录力度。从2004年起,每隔4年(现改为每年)赴北京、上海等地招录优秀应届毕业生,纳入本区储备人才库,录用后直接纳入事业编制。2018年起,联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企业共同赴京招录优秀毕业生,为企事业单位吸纳全国优秀人才提供了重要窗口。
近年来,松江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一个目标、三大举措”战略布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和“五大新城”建设,实施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持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制定了以《松江区关于加快G60科创走廊人才高地建设的实施办法》为主,10个配套实施细则为辅的“1+10”人才新政并于2020年更新至3.0版。二是坚定实施分类分层的人才安居保障,减轻人才居住成本。累计归集完成人才公寓8850套,三是实施优秀人才奖励。每年对长三角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人才积分前500名的优秀人员和10个突出贡献人才团队予以资金奖励。新政出台至今共发放奖励资金1916万元。同时,通过薪酬扶持的方式,激励企业通过高薪吸引优秀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共发放薪酬扶持补贴9560.88万元,涉及517家企业6221名人才。四是着力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当好人才服务“店小二”。通过积极重构人才政策宣传落地考核机制,进一步发挥街镇园区在人才政策落地中的中间环节作用,认真落实“一网通办”、“双减半”要求,深化落实 “码上办”,着力建立全市办理速度最快、服务态度最优、反馈机制最全的人才服务体系,扎实探索推进政策宣传的基层化、政策落地的智能化和工作考核的定量化。
1.2016年5月,区物价局和区交通委联合制定,由松江区政府转发了《松江公共停车场机动车停放收费管理办法(试行)》(沪松府办【2016】48号)文件对适用范围、收费标准、等级划分规定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另外关于免费停车时间问题,目前从市里到区里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备案时我们会建议场库尽量增加免费时间。
2.对于提出的公开社会停车场年收费总额和利润去向问题,目前《松江公共停车场机动车停放收费管理办法(试行)》(沪松府办【2016】48号)仅对向停车泊位收取的城市占道、经营权有偿使用费等,收取单位要公开相关收支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目前我们已经与区发改委物价局针对停车收费问题进行了探讨,后续将研究向区政府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
3.对于提出的加强对社会停车场的日常监管的问题,除了日常监管外,作为行业管理部门,我们还有安全检查、专项检查,同时与交通委一起开展质量信誉考核工作,确保有效监管,规范场库经营行为。
1.结合有轨电车T1、T2,我委研究编制有轨电车与地面公交线网调整规划。并且已在同步推进调整地面公交线路线网的工作,重点关注有轨电车与公交线路的有效衔接;结合居民出行需求,有轨电车设站特点,补充线网及时调整方案。2.我委按“有轨电车与地面公交线网调整规划”同步推进调整地面公交线路线网的工作,主动开展地面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将中运量公交载体纳入我区综合公共交通体系之中。为此,分阶段对调整优化方案进行了公开征询意见,经过筛选最终确定暂缓实施松江20路调整,最终实施新辟调整9条线路,其中新辟2条,1816路、1817路;暂停3条,松江64路、松江10路和松江8路;调整4条,松江21路及1803路、松江6路和松江34路。
2019年以来,全区实施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5.5166万人次,每年超额完成3万人培训目标;企业自主开展职工培训1668(家)次,享受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补贴13749万元;2019年、2020年两年完成农民非农培训1.6425万人,超额完成市下达的每年6000人指标;2020年完成新型学徒培训714人, 超额完成市600人指标,全区技能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的资助:试点建设区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给予20万元的专项资助;支持新桥镇试点“工匠小镇”建设。2021年启动对高技能人才实施激励资助。建立每两年资助40名左右首席技师的工作机制,对经评审符合首席技师资助条件的高技能人才,给予1000元/月/人的培养资助。
1.成立专门运营公司。由大学城高科公司作为运行机构,聘任专业团队,负责大学城双创集聚区内的运营、招商洽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工作。2.制定专项发展规划。提出松江大学城双创集聚区未来在空间上将遵循“内挖潜,南融北拓,东联西望”的思路,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加速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换,作为松江区域发展的潜在驱动引擎,助力G60科创走廊建设。3.推进大学科技园落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松江园区于2020年9月落地松江大学城文汇路1128号,已经引进创新创业项目8个,实现税收150万元。4.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松江)科技金融服务站,增强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松江分基金运营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