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立平博士,中山大学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湖南株洲教育学院英语系,199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获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先后参加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前社会稳定问题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的构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城市弱势群体与社会福利理论、政策与实践”、国际合作项目“亚洲国家第三部门研究”、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教育厅重点课题“当代大学生生活素质现状及其改进对策研究”;主持广州市社科联规划项目“残疾人福利企业的现状及发展走向”、广东省社科规划课题“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全国妇联课题“家庭教育的社区综合干预模式研究”、中国残联课题“专门协会工作机制研究”、“残疾人法律援助问题”等30多项;出版《母亲与儿子》(合译)、《民政史新编》(副主编)、《港台及国外社会工作》(主编)、《毛泽东社会心理思想研究》(合著)、《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合著)、《社会、经济与哲学----波兰尼文选》(合译)、《让渡空间与拓展空间:政府职能转变中的半官方社团研究》(专著)、《社会调查方法》(副主编)、《学校社会工作》(合编)等9部著作;发表论文50余篇。
学历背景:北京大学 博士 南开大学 硕士
1975.9-1979.7湖南省攸县第二中学 高中 1979.9-1981.7湖南省攸县师范学校 师范 1981.8-1984.7湖南省攸县坪阳中学 中学教师 1984.9-1986.7湖南省株洲教育学院 读大学 1986.8-1987.7湖南省攸县坪阳中学 中学教师 1987.9-1989.7湖南省攸县第二中学 中学教师 1989.9-1991.4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 硕士研究生 1991.5-1998.8 长沙民政学院 教师 1998.9-2001.7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博士研究生 2001.8-至今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教师
1.2007.4- 2007.6,《社会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农村基层、城市社区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相协调,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问题研究》,广东省委组织部项目,课题负责人。
2.2007.3-2007.6,《青少年接受心理辅导服务研究》,香港中文大学项目,课题负责人。
3.2006.11-2007.3,《全国流浪儿童社会保护工作模式暨联合国儿基会民政部流动儿童合作项目基线调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分课题负责人。
4.2006.11-2007.12,《残疾人法律援助问题研究》,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规划项目,课题负责人。
5.2006.10-2007.6,《民工子弟融入城市社会研究》, 美国亚洲基金会项目,课题负责人。
6.2006.8-2008.10,《市场、制度和网络——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参加者。
7.2006.5-2007.12,《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研究》,广州市劳动局委托项目,课题负责人。
8.2006.3-2006.8,Teaching Social Work in Health & Mental Health: An East-West Appraisal, IASSW Research Grant – 2006, Co-investigator.
9.2005.10-2006.10,《“十百千” 工程试点研究》,广东省禁毒委员会课题,课题负责人。
10.2005.9-2006.11, 《社区居家养老评估标准研究》, 广州市民政局委托项目, 课题负责人。
11.2005.9-2007.9, “Working in Mainland China: Family Decision and Family Adjustment”, CUHK4658/05H,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o-investigator.
12.2005.6-2007.6, 《外来专业化社区是如何形成的——深圳和广州“的士村”实证研究》,中山大学985二期项目,项目负责人。
13.2005.3-12,《专门协会工作模式研究》,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规划项目,课题负责人。
14.2005.2-6,《住宅楼搬迁补偿调查研究》,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委托项目,课题负责人。
15.2005.3-2006.3,《广州外来工子女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培训》,美国亚洲基金会项目,课题负责人。
16.2004-2006,《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负责人。
17.2004.2-12,《广州外来工家庭子女发展与教育目标计划》,美国亚洲基金会项目,主要参加者。
18.2003.5-8,《广州市外来工子女受教育状况调查》,美国亚洲基金会项目,主要参加者。
19.2002-2005,《城市弱势群体与社会福利理论、政策与实践》,国家社科基金,第一参加者。
20.2002.7-12,《残疾人福利企业的现状及发展走向》,广州市社科联规划项目,项目负责人。
21.2002-2004,《亚洲国家第三部门研究》,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分组负责人。
22.2002-2003,《当代大学生生活素质现状及其改进对策研究》,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教育厅重点课题,分课题负责人。
23.2001.9-2002.3,广州市村民自治研究,广州市民政局项目,主要参加者。|
24.2001.9-2001.12,国家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试点)――深圳市福田区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广东省统计局项目,主要参加者。
25.1999.12-2000.9,北京大学课题――中国社会组织变迁研究,北京大学,参加者。
26.1998.9-1999.9,国家教委“八五”重点课题――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研究,主要参加者。
27.1996.2-1997.8,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前中国社会稳定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参加者。
3.1991,“株洲县民政队伍的现状与民政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调查”(独著),载《民政与社会》第6期。
4.1993,“毛泽东调查理论与方法对社会心理学方法论的贡献”(独著),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5.1993,“我们对专业设置的基本构想”(独著),载《中国民政》第7期。
6.1995,《民政史新编》(副主编),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7.1995,“市场经济与学校专业设置”(独著),载《民政教育》第1期。
8.1995,“民政教育面临的形势、任务及其发展思路”(独著),载《民政教育》第2期。
9.1996,《港台及国外社会工作》(主编),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10.1996,“试论众从研究”(独著),载《民政教育》第1期。
11.1996,“试论学校发展的动力机制”(独著),载《民政教育》第2期。
12.1996,《毛泽东社会心理思想研究》(合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3.1996,《市场经济背景下民政学校专业设置的设想》,载王思斌主编:《发展探索本土化》,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14.1997,“论职工需要与学校发展的动力”(独著),载《民政教育》第1期。
15.1997,“教•学•做三结合:谈社会工作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独著),载《中国社会工作》1998年增刊。
16.1997,“美国两所社区学院简介”(独译),载《民政教育》第2期。
17.1999,《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合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8.2001,“探求真知的多种方式”(独译),《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通讯》(第13期)。
19.2002,《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值班医生”》(独著),载《中国高校招生》第4期。
20.2002,《边缘替代:让渡与拓展的合成》(独著),载徐详民编:《海大法学评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1.2002, “Transferring Space and Expanding Space: A Study of Quasi-Governmental Associations in Current China”, in Conference Abstract Volume from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ird-Sector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South Africa.
22.2002,《社团组织与社区稳定》(独著),载《东方文化》第4期
23.2002,《人口分布与城区发展》(独著),载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编著:《中国小区域人口分析》,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4.2002,《论救助、互助、自助三结合的反贫困策略》(独著),载《2002两岸四地社会福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文化社会福利事业基金会印行。
25.2002,《边缘替代:对中国社团的经济与政治分析》(独著),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26.2003,《去机构化、社区化与完善社区服务》(第一作者),载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编:《残疾人就业保障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7.2004,《慈善行为的经济分析》(独著),《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月刊2004年第9期全文收录)。
28.2004,《方向引领一生——“灯塔计划”个案报告》(第一作者),载《志愿服务论坛》第1期。
29.2004,《广州市文昌康龄社区服务中心个案报告》,(第一作者),载《志愿服务论坛》第2期。
30.2004,《论福利企业的发展战略》(独著),载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编:《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31.2005,《社会服务令呼唤司法社工制度》(独著),载《羊城晚报》2005年4月8日第2版。
32.2005,《制度变迁与官办非营利组织及其转型:以慈善超市现象为例》(第二作者),载《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33.2006,《论居委会的困境与发展策略》(独著),载殷妙仲、高监国主编:《社区社会工作:中外视野中的交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4.2006,《社会、经济与哲学—波兰尼文选》(第二译者)(Society,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Selected Papers),迈克尔•波兰尼原著,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统一书号:1-560000-278-6
35.2006,《残疾人专门协会工作模式研究》(独著),《中国残疾人》2006年第4期,ISSN1003-1081/CN11-2481/D。
36.2006,《社区工作的三种介入模式》(第一作者),载谢建设主编:《社区工作教程》第四章,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ISBN 7-210-03389-0/D.561.
37.2006,《论残疾人专门协会的工作模式》(第一作者),载宋卓平主编:《残疾人事业与和谐社会》,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版,ISBN 7-218-05361-0
38.Lau. Y.K. Ma, J.L.C., Chan, Y.K., & He, L.P. (2006). Hong Kong residents working in Mainland China: Work-related separation and family-friendly employment policies. International Employment Relations Review. 12(2), 78-90. ISSN 1324-1125.|
39.2007,《让渡空间与拓展空间:政府职能转变中的半官方社团研究》(独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0.2007,《中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探索》,《新资本》,2007年第1期。
41.2007,《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42.2007,《弱势群体与社会工作》(独著),载《中国社会报》2007年3月11日第2版。
43.2007,《社工,城中村改造中的和谐元素》(独著),载《中国社会报》2007年4月23日第2版。
44.2007,《中国教育保障:问题与对策》(独著),载王卓祺、邓广良、魏雁滨编:《两岸三地社会政策:理论与实务》,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45.2007,《志愿工作与世界公民责任》(合著第二作者),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即将出版)。
46.2007,《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独著),载《残疾人研究》2007年第1期,P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