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必胜球探》?

一名不走运的篮球星探(亚当·桑德勒饰)在国外发现一个难得的好苗子,然而对方有一段曲折的过去。在未经球队同意的情况下,他自作主张将这名天才带回美国。在重…
关注者
42
被浏览
89,442

26 个回答

当我刚听说这部片子的时候,并不是特别感兴趣,虽然我知道亚当·桑德勒很喜欢篮球,他之前还和KG合作过电影《原钻》,并且《必胜球探》还顶着制作人勒布朗的光环,但我仍然把它当成一部普通的体育励志电影。但是,当我完整看完了一遍之后,我马上就刷了第二遍——为了再次确认一些细节——它实在太精彩了!

这部电影好就好在,比起常规的体育励志片,它在细节上非常非常非常考究,尽管肯定不可能巨细靡遗,但已经尽最大可能真实呈现了NBA联盟的底层生态。

先讲几个不是资深球迷不一定知道的梗:

1.最后一场秘密试训,场边有个穿花衬衫戴宽檐帽的老头,那是詹姆斯·戈德斯坦,可以讲是NBA最土豪的球迷,他是洛杉矶的忠实拥趸,湖人和快船的比赛几乎每场必到,而且永远坐在最前排边线座,他今年已经82岁了,据称看过2000多场NBA比赛,应该是历史上观赛最多的球迷了,要知道,NBA历史出场数记录保持者罗伯特·帕里什也只打了1611场。此人是一位成功的美国商人,不算那种巨头老板,但应该也有好几亿资产,他非常善于营销,在洛杉矶主场和明星搭讪、合影,把自己打造成了网红,包括他的时尚造型,标志性的花衬衫和宽檐帽,也是精心设计的,已经成为他的个人Logo。另外他在洛杉矶有一处设计非常大胆前卫的豪宅,也是当地的地标和网红打卡地。James Goldstein 的个人网站: JAMES F. GOLDSTEIN 感兴趣可以看看,有很多关于他NBA观赛记录的报道。

詹姆斯·戈德斯坦,NBA传奇球迷

2.阿伦·艾弗森在短视频上称赞阿博,说了几次“practice”,这是因为2002年,艾弗森在新闻发布会上对记者质疑自己缺席训练的问题十分不满,连续说了22个“practice”,这件事后来成为艾弗森的标志梗之一,甚至姚明在入选名人堂的感谢致辞上,都拿这个梗调侃了艾弗森。

阿伦·艾弗森,NBA名宿

3.还是最后一场秘密试训,他们站在场边时,有一个看起来像职业经理人的人跑来跟斯坦利搭讪,想要挖走阿博,当一看到76人的女高管过来就赶紧闪了,他是凯尔特人的前任教练、现任运营总裁,球队颜值担当(大雾),布拉德·史蒂文斯。这个场景是调侃了我凯素来有不择手段交易和挖人的传统,布拉德的前任丹尼·安吉,就以成功运作了“三巨头”交易,以及迅速积累选秀权帮助我凯重建著称,但同时他也以处理弃用球员铁面无情而毁誉参半。

布拉德·史蒂文斯,波士顿凯尔特人现任运营总裁

4.开头有一位长得非常高大的欧洲球员,他最后也出现在联合试训中,斯坦利问他年龄多大,他说22岁,同时说他儿子(看起来至少也是个高中生)10岁,这人是独行侠球员博班·马里亚诺维奇,以极其高大的身材著称,结尾有他举着球调戏安东尼·戴维斯的花絮。年龄梗除了调侃他长相显老,也是暗示了很多国际球员经常谎报年龄,以获得关注,这种情况以前非常普遍,比如中国球员易建联,就有这样的历史。但现在随着球探工作越来越细致,越来越下沉到低龄段,这种情况已经比较少了。

博班·马里亚诺维奇,达拉斯独行侠队球员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节,以及球迷们津津乐道的NBA典故,它们恰是电影成功的关键,相较于这些细节,电影庞大而星光熠熠的现役和退役NBA巨星客串阵容,我感觉只是锦上添花了。

说回电影本身。

首先要记住一件事,因为这是电影,所以它只能把时间线压缩到几个月之内,把一名草根球员从街头直达美国、进入联合试训,直到被NBA球队正式选中签约的过程简单呈现,实际的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的多,但这不妨碍它的真实性。

NBA 每支球队登记在册的正式球探大约是5-10人,也就是说整个联盟大约有300人左右的球探队伍,听起来不多,但是这些官方球探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球探工作的管理者,还有数以万计的非官方球探活跃在全世界各地,为他们提供情报。包括大学高中联赛的教练和管理者、运动品牌的营销人员、独立经纪人,甚至球员自己的亲戚朋友,他们都会参与其中,除了为这项运动贡献力量,当然也是希望在这笔巨额生意中分一杯羹。他们中的佼佼者,就跟电影中的斯坦利一样,在这个行业浸淫多年,有大量的人脉和信息源,不遗余力地争夺“下一个乔丹”“下一个科比”。这是联盟庞大生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就像电影里的斯坦利一样,球探频繁往返于世界各地,深入各级职业联赛、业余联赛、大学/高中比赛,甚至街头比赛,挖掘璞玉。电影为了戏剧性,让斯坦利在街头无意中发现一位22岁的天才,而实际上这种情况现在极少发生,NBA的球探网络非常庞大、专业,甚至已把触角伸入初中生这一年龄段,绝大部分展现出天赋的球员,很早就会被关注。不是说完全不可能有沧海遗珠,但是这种概率非常小了。

球探需要有专业独到的眼光,同时对篮球运动的方方面面足够了解,才能透过表象察觉出一名年轻球员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影片一开始用大量快闪画面略过了几名斯坦利考察的球员,反映的就是球探关注的细节,他们不仅要看一个球员的身体静态天赋、动态天赋、篮球技巧,还要关注他的球商、情绪、心智,是否能融入团队,在攻防两端有哪些细微的小动作,有没有什么不好的习惯,以及最重要的潜在伤病情况。之后的球探会议场景也是延续了这些观察,老到的球探会向球队管理层给出建议,同时直言不讳地指出一名球员的潜在危险因素。

球探会议

现实中,球探们会制订详细的报告,叙述球员的各项数据指标和观察结果,预测他可能在选秀的哪一层级,并且这些报告会不断更新,对于热门的人选,会持续补充细节、调整预期,哪怕你已经进入NBA打球,你的选秀报告也会被不断回顾,以评估一名球员是否达到他应有的水平。我写这篇影评的时候正是6月,NBA总决赛白热化阶段,一旦总决赛结束,选秀会立刻成为联盟的头号大事,现在本年度参选名单和新秀的报告都已经基本确定了,热衷考察新秀的球迷早已在专业的选秀网站上看过了这些资料。

专业选秀网站:NBA DRAFT

一旦球探盯上某个球员,就会邀请他参加各类选秀前活动,包括训练营、非正式比赛,或者为指定球队试训,这些训练营和比赛,有些是现役或退役球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组建的,有些是运动品牌赞助的,当然也有私下组织的。而那些公开的、有影响力的大训练营,多数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通常会吸引很多潜力新人,也就格外受到球探的重视。比如姚明当年,就是因为参加了耐克的夏季训练营,并且在训练赛中“打爆”了当年的明星新人、选秀大热泰森·钱德勒,从而名声大噪。

青涩的姚明,在NIKE训练营

如果你是一位被看中的潜力新秀,那么你就必须像影片中的阿博一样,保持专注,运用强大的意志力,不断磨练自己的身体、技巧和抗压能力,应对接踵而来的各项挑战,有些来自场内,有些来自场外。

影片很罕见地花了不少篇幅去渲染球场垃圾话的场景,不要惊讶于他们的粗俗、刻薄、恶毒,这些是真实存在的。坦白说,NBA的球员大部分来自社会底层,虽然受过基础教育,但谈不上有什么修养,并且深受美国黑人街头文化影响,再加上顶尖职业球员都是好胜心极强的怪物,总是希望尽一切可能摧垮对手,所以球场垃圾话几乎成为NBA文化的一部分。垃圾话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冷嘲热讽式的挑衅和羞辱,常见的就是反复念叨“你防不住我”“我要把你的shit打出来”之类,高级的就像伯德“过你就像过清晨的马路”;另一种就是问候对方女性亲属,比如据说KG对甜瓜念叨“你老婆的味道尝起来像甜甜圈”,引得甜瓜赛后要去更衣室找KG打架。总之,无所不用其极,都是为了给对手造成心态的波动,当然,垃圾话要配合球场上的强势表现,乔丹、伯德这样的超级球星的垃圾话被津津乐道,是因为他们可以用实际表现证明他们有资格蔑视对手,否则就毫无意义。

只是互相斗狠攻击的垃圾话
恶毒且无节操的垃圾话

球场垃圾话只是一名球员遇到的各种干扰的一小部分,往大了说,在追求竞技状态的同时,还要平衡自己的精力、经济状况、家庭、情感生活,一旦成为职业球员,还要面对巨额财富和大城市的纸醉金迷的诱惑;当代的运动员还会同时成为明星、网红,在社交媒体上被关注、讨论,有赞誉肯定就有谩骂,想保持初心并不容易。

影片中阿博主要压力来自远离家乡和亲人的不安,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但总的说来,男主内心的挣扎同时也是一种正向激励,他是一名对篮球无比热爱、内心坚定的好球员。有一个小细节,当阿博第一次住在高级酒店的时候,叫了很多客房送餐服务,还拆开了所有零食,但每样只尝了一口。尽管这样非常浪费,让斯坦利非常心疼,却并没有过多地指责阿博,这是因为从这件小事就能看出,阿博尽管没有打过职业比赛,但在保持身体状态方面,有着顶级职业运动员的自律。

顶级职业球员在饮食方面是非常自律的

片中还有大量训练细节,它揭示了一名顶尖的业余或街球高手,和职业运动员仍存在巨大的鸿沟,尽管阿博身体素质惊人,在街球场上可以轻易摧垮对手,但他面对基础训练一开始仍力不从心,不管是爬坡跑的耐力和速度、对抗下上篮的稳定性、运球绕桩和传球进洞的精准度,包括针对特定肌肉群的力量训练,这些都只是现实中成千上万种训练方式的一个小小切面。NBA的每支球队都配有丰富的训练装备、有经验的训练员和教练团队,针对每个球员的不同特点,量身定制训练计划,顶尖球员还会自己聘用专职教练,贴身指导自己做额外的训练。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大量现代科技产品、先进的数据分析系统也被广泛应用于训练中,帮助球员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状态,不断延长职业生涯、保持竞技水平。

训练行进间且有防守干扰情况下的运球传球准确性

最后,我想起一个经常被问及的经典问题:我们国家有那么多篮球爱好者,几乎每个学校、单位都有篮球场,也有很多人喜欢打篮球,为什么我们的篮球队始终打不出好成绩,为什么姚明之后我们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带领中国男篮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领袖。

《必胜球探》就提供了一个答案。

我始终认为,职业体育水平如何,虽然也和群众基础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有多少人靠这项运动养家糊口”,NBA作为全世界运营最成功的体育联盟,每支球队都可以看作一个几百人的公司,上到总经理、主教练,下到球场的清洁工、保安,都是公司的一部分。而围绕着这支球队的外围,还有数以万计、甚至十万计的人在为之工作。像斯坦利这样,曾是小有名望的大学球员,当然可以进入行业工作,但更多的工作岗位,未必是给有运动经历的人准备的,只要你对某个职位感兴趣,愿意为之学习,你都有机会去从事。举个例子,在我国,绝大部分球队教练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担任,而NBA则不然。首先有一部分我们称之为“学院派”的教练,他们学习了球队管理的相关专业,并未当过职业运动员,或者运动生涯很短,也没有突出成绩,但其中佼佼者,通常比运动员转职的教练更为出色。其次,还有一些人,就像斯坦利一样,是从球队基层工作岗位上慢慢磨练出来的,可能是球探,可能是技术分析员,甚至某些行政人员,只要有足够的学习能力,考取相应的证书,都有可能在体系中晋升,慢慢接触球队的核心管理工作。

更进一步说,哪怕你的能力不足以为NBA球队工作,你还可以选择若干次级联赛球队、大学球队、高中球队,美国一些顶级大学球队的规模,甚至不次于职业队,而这些球队,源源不断向上输送人才,也提供了数以万计工作机会。它们共同构成了职业体育金字塔的基石。

当然,职业体育发展并非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我们有权力、也有能力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篮协的姚明主席就正在这样的道路上。

作为20多年球龄的老球迷,看这部影片真是感触颇多,因此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难免啰嗦。总而言之,推荐篮球迷都看看这部电影;不是篮球迷,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坚定和温暖的力量。

这电影,没事时看了,觉得挺有意思。整体情节来说,俗套到几乎有点无聊,每一个情节打点和人物转变都猜得出来,几无新意。经纪人(球探、教练……)+天才问题运动员的叙事模式在体育励志电影里也是屡见不鲜,没啥特别的。这电影让人觉得好玩的,一个是有些槽点和趣味,很击中NBA球迷,第二个是对NBA这种世界最大体育职业联盟中工作人员的描绘,其实不太多见,也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角度。

北美其他体育联盟我几乎完全不了解,但看NBA却也有小二十年了,一直觉得确实不太有比较好看的NBA题材电影。前一阵子乔丹纪录片《最后之舞》,拍的很好看,但毕竟是纪录片,而且其中的一些观点实打实地有点片面。真的要说NBA的故事,其实真实世界已经足够精彩,逆转、孤胆英雄、浪子回头、励志典范……比电影好玩,所以电影去拍这种题材的确实不多。

不过像我一样玩过NBA2K经理模式的(尤其是我记得2K19的经理模式,是有丰富故事线的),对这个联盟内部俱乐部的运作模式一定产生过好奇。这一点被拍到了《必胜球探》,就感觉挺有意思了。最大的一个槽点是,影片中主角的贵人,76人队的老老板去世之后,其儿子倒行逆施,最后在影片结尾,暗示其姐姐将会抢班夺权——这情节所有湖人队球迷肯定耳熟能详吧。再一看影片制作人之一是勒布朗詹姆斯——怪不得片中姐姐这角色显得睿智友好又那么能干,珍妮·巴斯大点赞。

话说回来,NBA这样世界最顶尖的体育联赛,吸引了许多球迷的目光,今年勇士再次夺冠之后,大家激烈讨论库里的历史地位,讨论杜兰特闭环,讨论塔图姆和杰伦布朗……但其实汇聚了数百名运动员的NBA,只要你曾在聚光灯下出场,甚至曾经坐过板凳,就差不多打败了这世界上99%以上的同行。而每一个NBA的教练员、训练师、球探……也许不曾在球员生涯得到过最顶尖的荣誉,但同为篮球的热爱者,以不同的身份跻身联盟,也已经是各自行内的最顶尖——只不过,金字塔尖中的金字塔尖,勒布朗、杜兰特、库里、字母哥……这些人才会被所有聚光灯环绕。然而,在这些人背后,是一个健康运转的顶尖体系,是所有热爱行业的职业工作者,在合理的薪酬体系、上升空间和被良好保护的职业氛围中不断辛勤工作而支撑着的。

这是我看这部电影最大的一个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