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络爆炸,大家都去关心八卦了,文化创作的环境令人担忧。一夜成名有可能,永远让人记住的漫画家却不容易当。好漫画家是稀有动物。我特别尊重查尔斯?舒兹,他一辈子只画史努比,每天先画一幅才开始日常生活。”一向乐天的台湾漫画家萧言中在谈及漫画的未来时,显得很忧虑。
不久前,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在北京见到了萧言中。山羊胡、黑色辫子、黑框眼镜、运动T恤,47岁的萧言中看上去就像漫画世界中的人物。他贴心地为记者准备了饮料,然后有点腼腆地笑着说:“我们随意聊聊就好。”当被记者问到怎么会有那么多快乐的灵感时,他说:“我每天看到自己画完的稿子,就会感觉自己像是一个魔术师。因为世界上本来没这幅画,现在不仅有了,而且很多人还会因此快乐。这样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幸福?”
画的笨贼抢了200元,却被骗了2000万
在台湾,萧言中与蔡志忠、朱德庸、敖幼祥并称漫画界“四大才子”,而他在单幅漫画上的影响力,又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单幅漫画第一人”。
此次来京,萧言中是为了给北京东城区设计旅游节卡通形象代言人,宣传北京的旅游资源。这也是萧言中的兴趣所在,他游历过20多个国家,还做过旅游节目的主持人。今年4月至今,他在北京走街串巷,从三轮车夫那里感受胡同的故事,从豆汁儿里品味老北京的家常。通过深入生活,他设计出京妞儿、沙燕儿、小胖儿3个可爱的人物,画了一部《皇城漫游记》。萧言中说,在北京的历史文化面前,“心态必须放柔软。我不是学者,未必要深刻,但重要的是感受。要让一个不了解北京的人,能通过我的画,在愉悦中感受到北京的点点滴滴”。
算上《皇城漫游记》,萧言中已先后创作了30余部不同系列的漫画。其首部作品《童话短路》曾在台湾创下过50万册的销售纪录。作品中,他对人们所熟知的经典童话进行了戏谑的解读。比如,王子要去吻昏迷的白雪公主,前面却排了7个小矮人,怒气冲冲地问他:“干吗!想插队吗?”另一部作品《旧情绵绵》描述的是当代人的“职业错乱”,美国《时代》周刊曾对此进行专题报道,将他比喻为漫画顽童。
在萧言中的作品中,《笨贼一箩筐》系列是漫画数量最多的,迄今已逾千幅。他所画的两个笨贼会在行窃之前想与被窃者交换名片;抢了保险业务员200元,却被对方忽悠买了2000万元的保险……种种行为,可笑至极,被媒体争相转载。
《整形BAR》系列是萧言中最贴近现实的作品。女选手因为隆的胸很大,在短跑比赛中首先触到终点线;一个女人做整形手术失败后,眼袋变得如同抽屉……情节荒诞,却又有现实依据,令人大笑过后掩卷深思。
这些成功的作品,都是单幅漫画,直接点中主题,用萧言中自己的话来讲,“就像是发暗器,又快、又准地达到逗人的目的”。
为挣点零花钱,参加漫画大赛并一举得奖
萧言中之所以走上漫画创作道路,与他有个快乐而自由的童年不无关系。在台湾,“第一个小孩教育起来特别严格,第二个小孩就可以‘放养’了。”作为家里第二个孩子,萧言中从小就常被“放养”在客厅里,只有个老奶奶看着。小小的他常抓了东西就往墙上涂抹,父母怕涂坏墙壁,就在屋里放满了纸笔,让他不管爬到哪儿,都可以随意画。
大约是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已想当一个漫画家。他对图画有着超强的感知力,看电视时,屏幕上演什么他就能迅速地画下来。他最喜欢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人的小动作,画老师、同学。“比如,今天老师换了一个发型,我就为这个发型画一幅漫画,而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因为怕被老师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萧言中练就了用最精简的线条描绘一个人物或一个故事的能力。
真正让萧言中走上漫画舞台的是1984年的一次漫画比赛。那时,日本漫画充斥于台湾的大街小巷,人们开始意识到本土原创的重要性,经常会举办有奖比赛。萧言中因为学习成绩一般,很难从家里拿到零花钱,因而频频参加这类竞赛,想从中赢得些奖金。
在1984年的那次“漫画擂台赛”上,萧言中以16页的短篇剧情漫画,一举夺得大赛第四名。很快,他收到了《中国时报》的约稿信。萧言中说:“那个时候已经有很多四格漫画,我不喜欢做人家做过的事情,觉得自己可以首先开发一个单幅漫画专栏,《中国时报》的主编也觉得挺好。因为除了政治漫画以外,还没有人在报纸上开过单幅的幽默漫画专栏。”
萧言中成功了。他对单幅漫画的热情持续了28年,直到今天,他仍坚持着几乎每天一幅画的创作频率。
谁也不能拒绝笑声
漫画这种艺术形式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沉淀。它最早诞生于18世纪的英国,画家们用讽刺的手法描绘新兴的城市生活。上世纪30年代,漫画的黄金时代在美国到来,超人、蝙蝠侠、闪电侠等漫画形象相继登场。但由于一味追求商业利益,漫画中的暴力、色情等不良因素也急剧增加。人们开始用谈论毒品的口吻来谈论漫画,黄金时代很快没落了。随后,日本漫画取而代之,并风靡全球。
在中国,1925年《文学周报》开始连载丰子恺的画,并注明为漫画。中国漫画从开始便与现实紧紧相连,上世纪30年代,也是中国漫画的一个高峰,仅在上海就有20多种以漫画为主的期刊,丰子恺、华君武、方成等画家的作品,至今看来仍是趣味横生。
萧言中介绍说:“台湾漫画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崛起的,涌现出几十位优秀的漫画家。但这种状况没维持几年,尤其是引进日本漫画后,日本漫画占据了98%的市场,本土漫画家很多都改做电脑游戏了。”
近几年来,大陆的漫画家成批涌现,年轻人在国际比赛上频频获奖。在萧言中看来:“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漫画家要经历沉淀期。一个漫画家,如果没有丰厚的生命经验和足够的历练,很难吸引更宽广的年龄层。”他也相信,漫画在当代人的生活中,注定会占有一席之地,“升学、就业、工作等压力接踵而来,人们整天紧张兮兮的,吊着脑袋生活,多痛苦。漫画家的目标很单纯,就是让人快乐。谁能拒绝笑声呢?”
不谈爱情,不务正业
采访中,萧言中开心地告诉记者,他最新的作品《爱情谬记》即将出版,是以爱情为主题。萧言中坦言,其实爱情这个话题不适合他来谈。他在爱情道路上并不如意:“我年轻时并不吸引异性。”《爱情谬记》就是讲述一只屡败屡战的猫,对爱勇往直前的故事。“如果能通过这只笨猫犯的错,让读者从中找到一条爱情捷径就好了。”对自己的爱情经历,萧言中不愿多谈,但他说:“我还是相信爱情的。那些把爱情当成一个笑话的人,不仅看轻了爱情,也看轻了自己。”
在记者看来,爱好多,朋友也多的萧言中根本没时间谈恋爱,他把大量精力都投入到漫画创作上,要不就是做别的事情,当编导、开演唱会、做设计……
对自己的“不务正业”,萧言中特意纠正了一下,他说:“从创作第一本漫画开始,我就同时在唱歌、做舞台剧,到现在也将近30年了,所以很难说哪个才是真正的‘不务正业’,我只想说,不管是正业还是副业,我都很用心地在做,也都做得非常快乐。”
“现在网络爆炸,大家都去关心八卦了,文化创作的环境令人担忧。一夜成名有可能,永远让人记住的漫画家却不容易当。好漫画家是稀有动物。我特别尊重查尔斯?舒兹,他一辈子只画史努比,每天先画一幅才开始日常生活。”一向乐天的台湾漫画家萧言中在谈及漫画的未来时,显得很忧虑。
不久前,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在北京见到了萧言中。山羊胡、黑色辫子、黑框眼镜、运动T恤,47岁的萧言中看上去就像漫画世界中的人物。他贴心地为记者准备了饮料,然后有点腼腆地笑着说:“我们随意聊聊就好。”当被记者问到怎么会有那么多快乐的灵感时,他说:“我每天看到自己画完的稿子,就会感觉自己像是一个魔术师。因为世界上本来没这幅画,现在不仅有了,而且很多人还会因此快乐。这样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幸福?”
画的笨贼抢了200元,却被骗了2000万
在台湾,萧言中与蔡志忠、朱德庸、敖幼祥并称漫画界“四大才子”,而他在单幅漫画上的影响力,又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单幅漫画第一人”。
此次来京,萧言中是为了给北京东城区设计旅游节卡通形象代言人,宣传北京的旅游资源。这也是萧言中的兴趣所在,他游历过20多个国家,还做过旅游节目的主持人。今年4月至今,他在北京走街串巷,从三轮车夫那里感受胡同的故事,从豆汁儿里品味老北京的家常。通过深入生活,他设计出京妞儿、沙燕儿、小胖儿3个可爱的人物,画了一部《皇城漫游记》。萧言中说,在北京的历史文化面前,“心态必须放柔软。我不是学者,未必要深刻,但重要的是感受。要让一个不了解北京的人,能通过我的画,在愉悦中感受到北京的点点滴滴”。
算上《皇城漫游记》,萧言中已先后创作了30余部不同系列的漫画。其首部作品《童话短路》曾在台湾创下过50万册的销售纪录。作品中,他对人们所熟知的经典童话进行了戏谑的解读。比如,王子要去吻昏迷的白雪公主,前面却排了7个小矮人,怒气冲冲地问他:“干吗!想插队吗?”另一部作品《旧情绵绵》描述的是当代人的“职业错乱”,美国《时代》周刊曾对此进行专题报道,将他比喻为漫画顽童。
在萧言中的作品中,《笨贼一箩筐》系列是漫画数量最多的,迄今已逾千幅。他所画的两个笨贼会在行窃之前想与被窃者交换名片;抢了保险业务员200元,却被对方忽悠买了2000万元的保险……种种行为,可笑至极,被媒体争相转载。
《整形BAR》系列是萧言中最贴近现实的作品。女选手因为隆的胸很大,在短跑比赛中首先触到终点线;一个女人做整形手术失败后,眼袋变得如同抽屉……情节荒诞,却又有现实依据,令人大笑过后掩卷深思。
这些成功的作品,都是单幅漫画,直接点中主题,用萧言中自己的话来讲,“就像是发暗器,又快、又准地达到逗人的目的”。
为挣点零花钱,参加漫画大赛并一举得奖
萧言中之所以走上漫画创作道路,与他有个快乐而自由的童年不无关系。在台湾,“第一个小孩教育起来特别严格,第二个小孩就可以‘放养’了。”作为家里第二个孩子,萧言中从小就常被“放养”在客厅里,只有个老奶奶看着。小小的他常抓了东西就往墙上涂抹,父母怕涂坏墙壁,就在屋里放满了纸笔,让他不管爬到哪儿,都可以随意画。
大约是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已想当一个漫画家。他对图画有着超强的感知力,看电视时,屏幕上演什么他就能迅速地画下来。他最喜欢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人的小动作,画老师、同学。“比如,今天老师换了一个发型,我就为这个发型画一幅漫画,而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因为怕被老师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萧言中练就了用最精简的线条描绘一个人物或一个故事的能力。
真正让萧言中走上漫画舞台的是1984年的一次漫画比赛。那时,日本漫画充斥于台湾的大街小巷,人们开始意识到本土原创的重要性,经常会举办有奖比赛。萧言中因为学习成绩一般,很难从家里拿到零花钱,因而频频参加这类竞赛,想从中赢得些奖金。
在1984年的那次“漫画擂台赛”上,萧言中以16页的短篇剧情漫画,一举夺得大赛第四名。很快,他收到了《中国时报》的约稿信。萧言中说:“那个时候已经有很多四格漫画,我不喜欢做人家做过的事情,觉得自己可以首先开发一个单幅漫画专栏,《中国时报》的主编也觉得挺好。因为除了政治漫画以外,还没有人在报纸上开过单幅的幽默漫画专栏。”
萧言中成功了。他对单幅漫画的热情持续了28年,直到今天,他仍坚持着几乎每天一幅画的创作频率。
谁也不能拒绝笑声
漫画这种艺术形式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沉淀。它最早诞生于18世纪的英国,画家们用讽刺的手法描绘新兴的城市生活。上世纪30年代,漫画的黄金时代在美国到来,超人、蝙蝠侠、闪电侠等漫画形象相继登场。但由于一味追求商业利益,漫画中的暴力、色情等不良因素也急剧增加。人们开始用谈论毒品的口吻来谈论漫画,黄金时代很快没落了。随后,日本漫画取而代之,并风靡全球。
在中国,1925年《文学周报》开始连载丰子恺的画,并注明为漫画。中国漫画从开始便与现实紧紧相连,上世纪30年代,也是中国漫画的一个高峰,仅在上海就有20多种以漫画为主的期刊,丰子恺、华君武、方成等画家的作品,至今看来仍是趣味横生。
萧言中介绍说:“台湾漫画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崛起的,涌现出几十位优秀的漫画家。但这种状况没维持几年,尤其是引进日本漫画后,日本漫画占据了98%的市场,本土漫画家很多都改做电脑游戏了。”
近几年来,大陆的漫画家成批涌现,年轻人在国际比赛上频频获奖。在萧言中看来:“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漫画家要经历沉淀期。一个漫画家,如果没有丰厚的生命经验和足够的历练,很难吸引更宽广的年龄层。”他也相信,漫画在当代人的生活中,注定会占有一席之地,“升学、就业、工作等压力接踵而来,人们整天紧张兮兮的,吊着脑袋生活,多痛苦。漫画家的目标很单纯,就是让人快乐。谁能拒绝笑声呢?”
不谈爱情,不务正业
采访中,萧言中开心地告诉记者,他最新的作品《爱情谬记》即将出版,是以爱情为主题。萧言中坦言,其实爱情这个话题不适合他来谈。他在爱情道路上并不如意:“我年轻时并不吸引异性。”《爱情谬记》就是讲述一只屡败屡战的猫,对爱勇往直前的故事。“如果能通过这只笨猫犯的错,让读者从中找到一条爱情捷径就好了。”对自己的爱情经历,萧言中不愿多谈,但他说:“我还是相信爱情的。那些把爱情当成一个笑话的人,不仅看轻了爱情,也看轻了自己。”
在记者看来,爱好多,朋友也多的萧言中根本没时间谈恋爱,他把大量精力都投入到漫画创作上,要不就是做别的事情,当编导、开演唱会、做设计……
对自己的“不务正业”,萧言中特意纠正了一下,他说:“从创作第一本漫画开始,我就同时在唱歌、做舞台剧,到现在也将近30年了,所以很难说哪个才是真正的‘不务正业’,我只想说,不管是正业还是副业,我都很用心地在做,也都做得非常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