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被手机上的闹钟叫醒,大脑还处在迷糊中却已经对着智能音箱发号施令:“播放音乐。”在今日的BGM中爬起来,打开手机里的APP,看一眼空气净化器的空气质量和温湿度提示,拿出冰箱里新鲜的便当,出门前再开启智能手表上的户外步行模式,进入新一天的运动圆环“闭环”打卡……我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中,消费电子产品的身影无处不在,IoT、AI、AR/VR等技术的赋能,更是让日益智能化的消费电子产品科技体验感满满,随时随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消费者需求整体不景气、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2022年,消费电子企业更加坚定了用“科创力”打造差异化、提升竞争力的方向,各家上市公司的“科创”答卷如何?从南方周末近期发布的2023消费电子及电气行业科创力榜单中可见一斑。
2023年,消费电子及电气行业共347家企业进入南方周末企业科创力数据库,其中家用电器59家,智能消费设备25家,电子元器件263家。这一数据库,包括截至上年底绝大部分运营主体/控股股东在中国的A股、美股和港股企业。随着消费电子企业大量上市,相较于2021年的178家,消费电子与电气行业入库企业在两年里规模实现近一倍的扩张,让我们得以更为全景式地观察行业整体的科创力表现。
美的集团(000333.SZ)和海尔智家(600690.SH)凭借耀眼的科创实力在320家榜单企业中脱颖而出(剔除入库企业中4家ST公司,23家未披露研发金额公司),以总得分74.42、74.12分列冠亚军。小米集团(01810.HK)守住了第三;而以超5000亿总营收一骑绝尘的工业富联(601138.SH),也从第六升至第四。
纵览三年榜单TOP 10,不难发现,2022年的榜眼选手京东方A(000725.SZ)下滑至第五名。经历了排名断崖式下跌的,还有格力电器(000651.SZ),从2021年亚军、2022年第五,一路跌至今年的第九名。
前十名中,也不乏稳定发挥的选手,联想集团(00992.HK)、台达电(2308.TW)连续两年分别位列第七和第十位,海康威视(002415.SZ)上升两个位次,立讯精密(002475.SZ)上升一个位次,分列第六、第八。
2022年,企业的哪些变化搅动了榜单排名?表露了科创野心的京东方为何失守?格力电器这一年又究竟发生了什么?
美的VS 海尔,科创力不分轩轾
2021-2023年,稳居榜首的美的集团,在彰显自身科创实力的背后,是从家电企业持续向科技企业转型的努力。2020年,美的在原有的“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三大战略主轴基础上,升级为“科技领先、用户直达、数智驱动、全球突破”四大战略主轴,“科技领先”被放在第一位,可见其转型决心。
2022年,美的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金额超126亿元,同比增长5.02%,已连续三年实现百亿级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达20782人,增幅达14.79%。高投入也带来高产出,美的集团2022年营收超3439亿元,雄踞家电龙头地位,保持了正增长(+0.79%),营业利润增长了4.45%,达347.67亿元;年度中国专利授权数和年度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数均名列前茅,分别达15156项、4282项;参与起草国家标准共50项之多。
美的聚焦低GWP环保冷媒的下一代制冷技术的持续投入研发已初见成效,2022年生产下线超出国标新一级能效5.8%的R290新一级能效空调产品、发布业内首台采用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制冷剂的家用空调样机等,让空调产品更低碳、环境友好。旗下AI科技家电品牌COLMO,先后发布了Cyclone 旋流科技与AI全栈空气算法结合的极境空调系列、搭载AI灵境智慧系统的AI级墅适中央空调,前者可实现不同家庭成员的“专属模式一呼即开”,后者则提供了个性化空气体验的主动式全屋智能解决方案。
但这并不意味着美的可以稳坐科创力第一的宝座,排名一路稳步前进的海尔智家,科创实力大有赶超之势。2022年,海尔智家的科创力综合得分为74.12,与美的仅有0.3分之差。南方周末企业科创力是一个综合评价体系,涵盖研发投入、研发产出、公司发展三个维度的近30个指标,海尔智家在多个指标上领先。
从三大维度看,海尔有着最亮眼的研发产出成绩,超出美的5分之多,成为研发产出冠军。这主要归功于海尔智家2022年共获得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占到行业的四分之一。截至2022年底,海尔累计获得了1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位居行业第一。此外,海尔智家的年度中国专利授权数高达15811项,与凭借15156项位列第二的美的集团,遥遥领先行业其他企业。从食联网(家庭美食保鲜烹饪解决方案)、衣联网(家庭衣物洗护方案)到空气网(空气解决方案)、水联网(家庭用水解决方案),海尔智家形成了一套满足用户不同生活场景的智慧家庭解决方案。
好成绩的背后,是企业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2022年,海尔智家研发投入102亿元,同比增长了14.2%,超过两位数的增幅,对于百亿规模的研发投入而言,是不容易的,这个增幅约为其营收增幅的两倍。此外,海尔的研发人员共24647人,研发人员在员工中的占比达22.49%,超过美的十个百分点。而人才,始终是企业持续创新和发展的第一要素。
均拥有五家“灯塔工厂”,科创力不分轩轾的美的和海尔,明年的巅峰对决谁会胜出?抑或被不到两分之差的第三名小米集团直接赶超?
用研发投资未来的小米与京东方
“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是小米作为一家消费电子及智能制造公司的使命,也可见“好”的科技在其企业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凭借总分72.88、研发投入得分第一的出色成绩,小米名列2023行业科创力榜单的第三名。
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整体遇冷,尤其是智能手机市场处于下行态势的大背景下,小米2022年的营收为2800亿元,下降了14.7%。但即使营收大幅下滑,大力投入的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尚未带来收入,小米依然坚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2022年,小米研发投入金额高达160亿元,是全行业中最高的,是其上年同期的1.2倍,这也导致了营业利润高达89.18%的跌幅。而据小米年报,2022至2026的五年间,小米预计总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可见其科创野心与决心。
科创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科研人才的竞争。小米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持续扩大研发人员储备,2022年研发人员16171人,占到员工总数的近50%,同比增加了10.82%。在产出上,其“手机 X AIoT”战略在打造智能家居场景上取得不错成果,AIoT平台在2022年底实现了已连接设备数达5.89亿台,同比增长了35.8%,人工智能助理“小爱同学”的月活跃用户数也超过了百万。2023年初,小米发布了300W有线快充技术、固态电池技术及小米无线AR眼镜探索版三项前沿科技成果。
坚持用研发投入未来的,除了小米,还有京东方。事实上,京东方的研发投入得分,超过美的和海尔,仅次于小米。2022年,京东方的研发投入126亿元,虽同比仅增加了1.33%,但相对于其18.65%跌幅的营业收入而言,其研发投入不可谓不高,虽然这直接导致了京东方成为前十名中唯一营业利润为负的企业,-2477万元。更有意思的是,京东方和美的的研发投入均为126亿元,但京东方的营业收入仅为美的的一半(1784亿元),因此,京东方的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营业收入)约为美的的两倍。
在2023年6月的“全球创新伙伴大会”上,迈入当立之年的京东方透露了未来三年将投入近500亿元研发的计划。京东方已连续两年实现超过百亿元规模的研发投入,高强度的投入,也在陆续开花结果。虽受显示终端需求大幅下跌影响,占京东方营收近九成的核心业务,显示器件的营收同比下跌了22.55%,但在其主要研发投入的“屏之物联”领域,物联网创新业务在营收中的占比从12.84%增加到了15.27%,日益成为京东方的新增长引擎;传感业务和MLED业务的营收涨幅分别达41.80%、84.79%,新业务布局也有所突破。
在京东方年报所列的33项研发项目中,16项的产品已实现量产,6项的产品客户端已上市。而在专利成果上,京东方同样凭借5021个专利授权,在年度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数指标上名列第一,累计所有专利被引用数也是最多的,高达377725次,在技术上仍有不可低估的引领优势。
虽然今年受营收、利润等下滑的影响,京东方的科创力排名跌至第五,但从其研发投入、技术积累和业务布局上看,未来京东方的排名,和小米一样值得期待。
掉队的格力电器经历了怎样的2022?
排名下滑的除了京东方,还有格力电器,从第五名坠崖式下跌4个名次,差点跌出TOP 10。再回首2021年亚军的好成绩,作为三大家电巨头之一的格力电器,2022年究竟经历了什么?
从结果上看,格力电器2022年的营收为1890亿元,同比微增0.6%,维持了较稳健的经营,营业利润也实现了2.27%的增长,达273亿元。但这背后,是格力成为榜单前十中唯一一个研发投入下降的企业,在海尔实现二位数的研发投入增长下,格力却同比减少了1.52%的研发投入,仅为64亿元,约为海尔的六成,刚超过美的的一半。从研发人员看,格力也只有海尔的二分之一,共12977人,同比减少约1/12。除未披露研发人员数量的联想集团,格力电器亦是前十中唯一减少研发人员的企业。
研发投入不足,或是格力电器业绩增长面临瓶颈,缺乏增长潜力的因素之一。尽管格力强调多元化布局,但2022年,除了主营业务空调继续保持了2.39%的业绩增长,生活电器和智能装备的营收却分别下滑了6.43%和49.63%,在家电消费智能化、场景化的趋势下,格力智能家电产品的竞争力还有待提升。其在新能源上的主要布局格力钛新能源,也增长乏力,营收近26亿元,净亏损19亿元。
不过,格力在工业制品和绿色能源上的多元化拓展,已初见成效。虽然两者目前只为格力贡献了个位数的营收比重,但工业制品2022年的营收直接翻番,涨幅达到了137.88%,绿色能源也同比增长了61.69%。未来,格力在绿色智能领域的研发投入或进一步释放为增长潜力。
单项冠军,各有千秋
正如不同细分领域、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百花齐放,才能实现消费电子及电气行业的“春色满园”,企业在自身科创力的培育上,也各有千秋,促进了行业整体的科创力水平提升。
以5118亿元营收一骑绝尘的工业富联,2023科创力排名上涨2位,名列行业第四,也是电子元器件类的第一。厚实的营收,也为研发投入提供了基础。2022年,工业富联的研发投入116亿元,同比上涨了6.95%,研发人员更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增至31603人,全行业第一。
凭借在AI算力领域的深入布局,工业富联的云计算业务,2022年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9.56%。值得一提的是,工业富联的企业发展得分为16.26,与第一名的美的集团仅相差0.5分,在AI算力新时代,工业富联未来的发展仍大有可为。
而TOP 10中,研发投入强度最高的,是排在第六的海康威视,以98亿元的投入占到营收的11.80%,同比增长近两成。海康威视也注重研发人才的储备,2022年研发人员同比增长10.25%,达27951人,为行业第二。
一举拿下营业收入和研发投入两项涨幅第一的是立讯精密,其排名也稳步升了一位至第八。2022年,立讯精密的营收大幅上涨近四成至2140亿元,亦是首次突破2000亿元;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近三成达84亿元。
在消费电子企业纷纷寻找新增长点之时,立讯精密同样在为破圈而努力。2022年,消费电子业务仍是立讯精密的支柱收入来源,占比83.95%,但相对2021年87.46%的营收占比有所下降。与之呼应的是,汽车电子业务的快速增长,实现营收61.5亿元,涨幅高达48.44%。
排在立讯精密前面的是联想集团,尽管营业收入下跌近一成,联想集团2022年的研发投入同比仍增长超一成,达148亿元,可见其对研发的重视和坚定。
蝉联第十的台达电,其取得单项冠军的是研发人员占比,近六成(57.08%)的研发人员规模,企业技术人才密度优势明显。2022年它的研发投入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达72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也仅次于前十中的海康威视。
再回首这三年的消费电子及电气行业科创力榜单,会发现前十中也出现过歌尔股份、大华股份、深天马A等的身影。尽管它们本次没有进入前十,但正如前面所说,消费电子及电气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后面的企业无论在研发投入、产出,还是在企业发展上,都各有优势。
榜单排名的此长彼消,既折射出消费电子及电气行业的科创力竞争激烈,谁也无法高枕无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综合实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的变化,谁都可能跃居潮头。毕竟,在智能化消费时代,企业唯有通过不断的研发创新、技术升级,才能实现产品的持续迭代,在品类繁多、需求多元的消费电子市场,赢得消费者的心。
广东南方数媒工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44120190002 ICP经营许可证号:粤B2-20050252号 网站备案信息:
粤ICP备1301942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监督电话:020-87361587 | 监督邮箱:nfzm@infzm.com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8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