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教育中心带领全系统上下,秉持“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面向未来的事业”的理念,积极落实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确定的“名校牵动”战略,围绕区教育中心确定的“1234”整体工作思路,系统内抓实“三名工程”,培育名校,组建核心教育集团,努力推进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逐步实现教育优质均衡,中高招质量逐年提高,各项工作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可喜态势。
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教育工作,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7.62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49所,筹措资金1.9亿元改善普通教室、功能室、餐厅、学生公寓、运动场馆等装备条件。尤其是2017年以来,总投资21.94亿元,在中心城区率先完成了5所完全学校的建设任务并实现招生。近年来,示范区先后招聘教师1200余名,弥补了教师不足和结构性短缺问题。示范区教育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示范区持续推进生本教育改革,课改硕果累累。今年在市教育局举行的两个“大比武”表彰大会上,市三十九小(原白河镇龙王庙小学)、新店二中和双庙小学作为农村学校先进单位受到了表彰,在“十万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中,示范区获奖教师36名,王婉月、王晶晶两位老师分别荣获小学道德与法治和高中劳技学科全市第一名。“万名班主任班会课大比武”示范区有5名教师参加比赛,4名教师荣获一等奖,其中市二十一完全学校初中部曹静怡老师荣获初中阶段全市第一名。同时,示范区教育系统先后有数十项省级课题结项。
近年来,示范区教育中心先后被市教育局授予“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23年南阳市校园篮球联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被市政府荣记“集体三等功”。市三十二小等6所学校被评为省市级德育先进集体,市姜营小学等4所学校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市三十九小等3所学校被省教育厅授予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新店一中等5所学校被评为市级课改示范校,市菱角池小学等7所学校被授予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市二十三中等4所学校被评为省级文明(标兵)校园,7所学校获评省市区级党建示范校。近年来,示范区共培育出5名省级教育管理人才、1名省特级教师、9名省级名师、4名省级优秀教师、3名省级优秀班主任、5名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72名省级骨干教师、3名省级乡村优秀青年教师、11名省级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示范区中小学校基础设施不断提档升级,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容增量,与南阳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区域教育正在汇聚强大力量,为南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市二十三中:踔厉奋发打造品质教育
10年间,4名学子相继考入清华、北大;2021年1名学生考入海军航空兵实验班;9位教师在全市“十万教师大比武”活动中获得一等奖;5位教师获省级赛课一、二等奖;6个省级课题结项并荣获一、二等奖;16位优秀教师获评省级骨干教师;学校被授予“河南省文明校园”“南阳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南阳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南阳市教科研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连续3年被评为全市中招质量评估先进单位……
这些,都是市二十三中近年来致力打造品质教育、培根铸魂育人结出的累累硕果。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市二十三中,精细化管理是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学校从学生的安全、学习、生活入手,把管理的每个细节落实到年级、课堂、教师身上,做到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抓。
学校大力提升班子成员执行力。在“细”字上做文章、“实”字上下功夫。每周五召开班子总结会,把一周的问题具体到班、到事、到人。强化年级组织的协调力。落实年级责任制,由年级主任负责本年级工作,紧盯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以教研组为单位,固定教研和即时教研相结合,强化集体备课,凝聚集体智慧,形成统一的学案,利用说课、磨课、赏课、议课,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致力打造生本课堂
市二十三中致力打造独具特色的“234”生本高效课堂模式——2个目的,即让学生达成“学会”与“会学”;3个特性,即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4个教学环节,即前置研究、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总结提升。
课堂上,老师是引导者、学生是真正的主角。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真正让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学习变得更有意思,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习惯养成好、学习兴趣浓、发展后劲足的品质学生。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着力彰显德育特色。针对孩子间行为习惯的差异,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层次性。通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教育、每周日的德育主题班会以及每周的德育课程等的渗透,引导学生们争做文明礼仪标兵,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阅读和体育锻炼也是提升综合素养的有效载体。市二十三中持续开展阳光体育和阳光大阅读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坚持阅读、坚持锻炼的习惯,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不断提升。
着力构建校园文化
市二十三中校长曹国海介绍,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和巨大的教育力量。市二十三中以“践行品质教育,为学生的品质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打响品质教育文化品牌,建设品质课程、树立品质意识、打造品质文化,构筑以品质为核心的价值追求,由此提升教育的高度,拓展教育的宽度,厚植教育的深度。
在品质文化的发展框架内,学校制订了“内涵发展,营造高品质教育生态;人才强教,打造高品质教师队伍;立德树人,培养高品质育人体系”的办学目标;形成了“求真尚美,追梦致远”的校风和“爱生,善教,赏识,创新”的教风及“乐学敏思,力行致强”的学风,塑造了“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学校精神,共同组成了学校的文化体系。
在打造品质教育文化品牌的过程中,学校把教学楼分别命名为明德楼、至善楼、博学楼、笃行楼,一层一个文化主题;走廊、长廊、拐角皆以品质为媒,贯穿品质文化,以生动、丰富、传神的艺术手法渗透品质文化;精心雕琢“文化石”“文化廊”“文化亭”“文化泉”,让学生以可视、可感、可听的方式置身其中,让品质文化入眼入脑入心。风清气正、高雅大气的校园氛围,成为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强大精神力量,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影响和教育着一批批二十三中学子。 (卢连琛)
市三十二小:知行合一培育阳光少年
2022年,市三十二小获得了6项省级荣誉——河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党建带队建工作示范校、河南省教师信息能力2.0提升工程示范校、河南省中小学多文本阅读教学示范校、河南省五育并举实验学校、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这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学校,能在短短一年间有此建树?
党建带队建坚守初心
市三十二小校长曹瑞霞介绍,学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致力优化成长环境,以党建带队建,促进各项工作创新发展。
学校把少先队工作列为校党支部工作的“头号工程”,严格落实少先队各项工作,真正做到党员发挥先进性、支部增强凝聚力,让星星火炬更加灿烂。建立健全少先队组织机构和少先队组织生活制度,让少先队组织建设更加规范。在少先队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校少工委不断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在辅导员选拔、配备、聘任、调整等环节严格把关,各中队辅导员均由党员、团员、优秀教师担任,同时,还选聘了一批民警、法官担任校外辅导员,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的辅导员队伍。
少先队工作聚焦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主责主业,着眼构建党团队一体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全链条。把少先队活动课纳入每周一次的固定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和主题活动,引领队员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五育并举提升素养
市三十二小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以“让每个学生成才”为育人目标,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纪律卫生检查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学规范、知礼仪,提升集体荣誉感。以各种节日为契机,以朗诵、演讲、文艺演出等为载体,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自我。坚持“智育为重”,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开齐开全课程,抓住学科本质,提升核心素养,紧紧围绕“生本教育”改革,不断优化智育评价体系,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坚持“体育为基”、健康第一,开足体育课,丰富大课间活动,开展种类丰富的体育社团,为学生开辟强身健体的新天地。坚持“美育为要”,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在一次次美的体验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坚持“劳动为本”,各班均开设有劳动教育课程,学校经常组织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植树节、劳育研学等活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阳光教育润泽成长
最近几年来,市三十二小以“阳光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以“营造阳光环境,实施阳光管理,构建阳光课堂,创设阳光课程,培养阳光教师,培育阳光学生”为内容的文明创建活动,以规范的管理、严谨的校风,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致力营造阳光环境,以花园式的校园和精心设计的大厅、长廊等,对师生进行精神引领。实施阳光管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构建师生共享幸福的同一片心灵绿洲。构建阳光课堂,实施学、导、练、评“四元素”阳光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温暖。创设“5+N”系列阳光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精心培育阳光教师,打造出一支德高业精、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在培育阳光学生方面,让每一名学生的人格都获得尊重,通过各种活动培育向善、向真、向美的阳光少年。
通过不懈探索和实践,市三十二小的“阳光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几年间累计获得60余项省、市、区级荣誉。阳光教育给孩子们真情的关爱、阳光的呼吸、广阔的天空、七彩的世界,学校也成长为一个充满现代气息、多彩而富有生机的阳光校园。 (王淑彦)
市姜营小学:以幸福理念育幸福学子
在市姜营小学采访,遇到任意一个小朋友,他都会向你鞠躬致意、微笑问好;学校“一日常规”的每一次集会,学生们都会有序列队,意气风发;学校的每一次活动,都能面向全体孩子,人人参与,给每一个孩子自主展示的舞台;由示范区教育中心组织的每一次考评,市姜营小学总是名列前茅。
该校校长李明丽介绍,“这与我们致力推进幸福教育密不可分。学校在开展正常教学的同时,通过环境育人、习惯育人、课程育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幸福学子”。
环境育人 一草一木总关情
市姜营小学致力打造育人环境,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廊一景都成为育人的重要一环。尤其是近年来,学校积极构建“一廊一园一景一室”的环境育人体系,收到了显著成效。
“一廊”指的是德育长廊,集中展示“幸福教育二十四条”,包含走进幸福、感悟幸福、实践幸福的行为规范,通过德育文化的落地实践,达到成就教育幸福之目的。“一园”指的是党建主题公园,公园里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孩子们在这里可以感受生命之美。同时,公园四周设置“五旗”(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和五徽(国徽、党徽、军徽、团徽、队徽)造型及简介,让红色教育入眼入脑入心。“一景”指的是由孔子塑像、展示“仁义礼智信”的书本造型、喷泉、小花园和座椅组成的校园景观,是孩子们品经典、学礼仪的根据地。“一室”指的是党员活动室,分别展示少先队、共青团活动掠影,学校的“1234+”党建工作模式,介绍身边的榜样;此外,还以时间轴的方式,介绍党的历届全国代表大会基本情况,以大事记的形式介绍党在各个时期的重大决策等。
“一廊一园一景一室”分布在学校的不同区域,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应的区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起到立德树人、以德养德的效果,切实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习惯育人 举手投足展风采
“讲究卫生很重要,注重仪表要做到。指甲头发常修剪,洗脸刷牙勤洗澡。”“下课做好三件事,一收用品摆整齐,二放凳子到桌底,三看周边捡垃圾。”
这些朗朗上口的行为规范来自《南阳市姜营小学幸福学生成长手册》。手册从进校、课前到上课、下课,从礼仪、仪表到做操、就餐,分14项内容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细化。学校每周重点落实一项行为规范,由少先队负责监督检查、量化考评,一个学期下来,14项内容扎扎实实落实一遍,下学期继续强化,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好习惯益终身。习惯育人收到显著成效,校园环境干净整洁、学生讲文明懂礼仪、学习氛围轻松愉悦。
课程育人 润物无声提素养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必须以课程为支撑。市姜营小学在开足上齐各种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把课程渗透到活动中,让活动课程化。
以端午主题课程为例,老师们首先引领孩子们“学习端午”,知道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学习与端午相关的故事和诗词;其次带孩子们“制作端午”,绘彩蛋、编五色线、缝香囊、包粽子;最后鼓励孩子们“展示端午”,除了对自己制作的端午主题产品进行展示外,还可以手抄报、端午书画作品等形式进行多样化展示。
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课程,利用升旗仪式、入队仪式、入学仪式等开展活动课程,坚持每年开展主题鲜明的校园艺术节活动……活动以课程为支撑,通过学、做、展示,润物无声、育人育心,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市姜营小学通过开展全方位育人活动,让幸福理念从抽象走向具象,以可视可感的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冉升云)
市菱角池小学:用爱打好学生人生底色
作为2019年新迁建的学校,市菱角池小学以“适性扬长,共生共长”为核心理念,以“做最好的自己”为育人目标,致力探索“三个一”育人路径——深耕一片土壤(阅读)、构建一个体系(以二十四节气为轴线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方阵地(高效生本课堂),让素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孩子们的人生打好底色。
深耕一片土壤
最是书香能致远
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
基于这样的认知,市菱角池小学迁建之初就深耕阅读的土壤,致力推进大阅读,引领孩子们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在阅读中学会学习,为人生打好底色。学校把做好“三全阅读”作为深耕阅读土壤的犁耙,“三全”是指全员、全学科、全学期。全员是指校长、教师、学生和部分家长的阅读,全学科是指从语文走向各个学科开展阅读,全学期是指阅读从入学第一天、第一周抓起,即便考试前也要将阅读进行到底。
校长杜玉翠介绍,在校长读、老师读的前提下,学校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设置午读时光,教师跟进阅读,开设阅读课、导读课、交流课等,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在书香的浸润中行稳致远。
构建一个体系
斗转星移四季新
市菱角池小学致力构建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让素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引领孩子们在斗转星移中感悟四季的变化,学会与自然对话、与古人交流、与中华文明相融共生。
开展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从校园广播和每日十分钟的古典诗词吟诵开始。这些诗词里有夏日的绚烂和悠长、有等待友人到访的期待与焦灼、有品赏秋日硕果的欣喜与隐约泛起的惆怅……孩子们在声音的高低、长短、疾徐中,感受母语的韵律、感受春华秋实一年四季、感受喜怒哀乐人间百味。
开展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从五彩缤纷的画作里开始。学校尝试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穿起孩子们的美术课程,让孩子们拿起画笔,画日月升降、草木枯荣、飞鸟往返、虫鱼律动、衣食农事……一个个小画家由此脱颖而出。
开展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从游戏和习俗体验里开始。惊蛰“老鹰捉小鸡”、清明放风筝、春分立蛋……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身心的全然解放,与此同时,一年四季的特征、二十四节气的各种习俗得以在体验中鲜活再现。
二十四节气课程体系不断融合自然、科学、诗词、风俗、数学、劳动等知识,让课程照见天光与云影,照见自然的荣枯交替,照见探索和发现,照见儿童的美好回忆与憧憬。
打造一方阵地
五育融通成合力
小手林立的课堂真的好吗?缺倾听、少思考的课堂之痛大家发现了吗?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困局有望破解吗?
这是市菱角池小学所有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其破解方略是——打造高效生本课堂的阵地,让五育并举落地扎根;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五育并举开花结果;寻找多元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的优势闪光,逐步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以五育融通让素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学校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开设体育类、音舞类、书画类、编程类、语言类、手工类、数学类7大类16个项目28个社团,丰富的课程内容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提供了沃土,也增添了学习的乐趣。学校主动挖掘校外教学资源,对接唐河博物馆、彭雪枫纪念馆、南阳师范学院等地,邀请校外专业人士、专业院校教师、“非遗”传承人等,丰富课程内容、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市菱角池小学正对着校门的是深浅不一、错落有致的几方池塘,盛夏时节,池塘里睡莲、菱角、花叶芦竹正恣意生长,一如学校里的广大师生,适性扬长,共生共长,努力长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李玉梅)
市三十九小(原白河镇龙王庙小学):龙文化培根铸魂塑英才
春秋代序,岁月峥嵘。在白河南岸,有这样一所学校,在探索中成长、在改革中崛起、在发展中跨越、在创新中前行,从创办之初的23名在校生发展到如今的2800余人,书写了一部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历史华章。
她,就是市三十九小。
1949年,市三十九小前身龙王庙小学建校。近年来,学校在示范区教育中心的关怀指引及校长王中蕊的带领下,构建了以龙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学校以“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全面发展的龙之骄子”为使命,以“继民族之魂 塑天地良才”为育人理念,全力发掘、创新并践行龙之精神,将龙文化全面注入校园、班级和课堂,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龙文化教育之路。
打造“龙韵”特色校园
市三十九小结合区位特点,首先从校园建设入手。在王中蕊的安排部署下,学校全面推进特色校园的规划和实施。以“龙图腾”为主的圆形校徽、以“龙王庙小学”中谐音“隆隆、旺旺、妙妙”命名的吉祥物等,昭示出学校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
与此同时,学校采用立体雕塑形式,将龙文化思想体系外显于校园之中;将好习惯养成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立德树人教育、爱我中华教育分解在各个楼梯中;以生本理念为统领,将生本思想以标语形式悬挂在教室各个走廊……景观雕塑、长廊文化、山墙文化、楼梯文化、处室文化、教室文化、操场文化;六大主题活动掠影、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小龙人书吧——整个校园从内而外散发出浓厚的龙文化凝聚力。
锤炼“龙品”教师团队
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伴随着龙文化校园的实施,学校的教师团队也逐步升级。
在2023年最美教师评选活动中,该校教师马艳玲被评为“南阳市最美教师”;在全市2022-2023“十万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和“万名班主任班会课”活动中,该校青年教师徐荣清、张艺、宁金涵、曾迪荣获一等奖……
优异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出发,积极开展“精神行动”,全方位强化教师师德建设;制定“创建一流教师团队”的成长目标,开展“创优行动”,采取“团队创优”的管理模式,实行双轨管理,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同时,教师论坛活动、文体活动等也在学校全面铺开。学校还通过开展“研究部署青年教师成长、压担子”等“专项行动”,结合“青蓝工程”等捆绑式搭配,为青年教师团队发展良性循环注入了无穷动力。
构建“龙趣”校本课程
“双减”政策落地后,教育界激起变革,学生既要学会做“减法”,更要主动做“加法”,这为龙文化全面渗透市三十九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学校积极推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的龙文化校本课程构建,一方面编撰小龙人系列校本课程,引导学生识龙、读龙、听龙、说龙、画龙、做龙,另一方面开展中华龙之班级特色建设,完善小龙人德育体系,通过开办校刊校报《龙笙》、开展经典诵读、在具有龙文化特色的节庆日举办德育特色活动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龙文化沁润童心,真正走进课堂、走近孩子。
龙文化渗透校园,是一项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的工程,而社团则是最为恰到好处的舞台。在开发探索后,学校拓展课程形式,将社团活动课堂与龙文化紧密结合,开足开齐开好各类极具特色的多彩社团。一个个“三十九小龙娃”在龙之精神引领下,正成为积极向上,有朝气、有活力、有战斗力的儒雅少年。
得益于龙文化对于学校全面发展提升的凝聚力,近年来,在王中蕊及其领导班子的辛勤耕耘下,市三十九小变化巨大,成绩斐然、社会声誉蒸蒸日上,先后获评“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基地”“河南省小学德育实验学校”“河南省标准化管理特色校”“河南省文明校园”“2022-2023学年南阳市‘十万教师大比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市三十九小在传承中出新,在积淀中延续,正以崭新的雄姿,向着创一流小学目标奋楫笃行。(张玲)
市四十三小(原白河镇双铺小学):让每个孩子都“闪闪发光”
坐落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白河街道双铺社区的市四十三小(原白河镇双铺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现代化学校。2019年,从教30年的杨书华到市四十三小任校长,乘着“双减”政策的东风,她带领班子成员,秉持“慧心巧思”这一办学理念,坚持“以德立人、以智育人、以美化人、以体健人、以劳塑人”,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开辟学校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德育为先协同育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与核心。一直以来,市四十三小始终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全力营造立德树人的浓厚氛围。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德育领导小组,抓常规、抓养成、抓细节教育,全面开展德育工作。如何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学校一方面通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先进典型宣传”“节日系列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把思想道德建设与课堂建设相结合;另一方面,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正常的课程教学计划,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和体验式德育,当好心理健康教育“责任人”,帮助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形成健全人格。
当“家校社共育”从概念化变成新常态,市四十三小建梁搭桥,通过开展“家长进课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等一系列活动,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整体合力,增强了教育效益。
多元课程融合发展
“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不应只有学习成绩这一把尺子。”杨书华表示,教育者要善于发现每一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
发现学生的优点只是因材施教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发挥长处。为此,市四十三小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构建多元化培养教育体系。在师资力量紧缺的困境中,学校安排专职的体、音、美、书法教师,开齐开足德智体美劳等课程课时,并有效对学科进行管理和考核。此外,学校还设置阅读课,坚持不懈地推进“大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
多样化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了减负增效提质的教学效果——该校学生姚艺的电脑绘画作品荣获“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二等奖;杨家鑫等4名学生在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中小学生小制作、小发明”竞赛中获奖;学校也被白河中心校授予“生本大阅读先进单位”和“作文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七彩社团见证成长
漫步校园,一草一木、一墙一室无不散发艺术馨香;俯仰之间,围墙有故事,教室有温度,处处彰显文艺气息……这是学校美术社团打通教室与校园的壁垒,把课堂“搬”到校园的生动缩影。
美术社团只是该校众多社团中的一部分。近年来,学校采用教师挖潜和外聘专业化教师相结合的途径,开设了美术、篮球、武术、播音与主持、书法、象棋、机器人等13个社团,涉及传统文化、学科拓展、文艺体育、发明创造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一师一课程,一生一社团”的教学模式。
社团活动有教学计划、有分层作业,有成果检测、有表彰激励,把课余时间真正还给了孩子。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如组织学生参加“电视台小主持人大赛”,每年组织不同年龄段的篮球队,参与示范区中小学篮球联赛,在赛场上激发孩子们的自信,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目前,该校的社团建设已经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
“在‘五育’上用心、大力‘着墨’,是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大的‘舞台’,建设更多的‘跑道’,让每个孩子都闪闪发光。”杨书华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通过精耕细作、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系统化育训,强化“五育并举”,努力在我市教育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进程中作出重要贡献,向着一流学校的奋斗目标扎实迈进!(苏增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