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学校事业发展不平凡的一年。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始终保持奋发进取、抢抓机遇的良好精神状态,埋头苦干,勇攀高峰,在一些体现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和标志性成果,包括获得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启动建设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两项“973”计划主持项目、入选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建成国家示范软件学院等。顺利通过了国家“十五”“211工程”评估验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取得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并被评为优秀等。学校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快速发展,实现了“十一五”学校事业发展的良好开局,为加快推进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十一五”事业发展等7个规划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坚持“以质量意识做好规划,以改革精神落实规划”的原则,认真研究制定“十一五”规划。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发动全校师生员工总结过去、分析形势、明确目标、找准差距、研究对策、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完成了《北京交通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北京交通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北京交通大学学科建设规划》、《北京交通大学队伍建设规划》、《北京交通大学校园建设规划》、《北京交通大学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北京交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等7个规划的拟定。11月8日,中共北京交通大学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等7个规划,并将规划汇编成册,发给每个教职员工。为全面推动“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学校组成了由校领导牵头负责的5个专题工作组,认真研究制定学校8项改革任务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北京交通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等七个规划对我校“十五”计划的完成情况做了客观、全面的总结,认真地分析了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当前学校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学校要着力实现的“2、3、4、6、8”的战略目标、重点措施和改革任务,即:实现国家级重大平台和科技成果奖项“2个突破”,实现师资队伍水平、办学条件、教职工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3个显著改善”,实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实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4个方面主要指标位于全国高校前列”,实施人才强校、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国际交流与合作等“6大战略任务”;,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教育教学、科技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校院两级管理、绩效评价、后勤社会化及校办企业等“8项改革”。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前瞻性强,符合学校实际,措施任务明确,可操作性强,集中体现了全校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的共同愿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必将对学校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校党委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通过决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
2月24日,党委书记王建国主持召开中共北京交通大学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扩大会议。会议听取并讨论了校长谈振辉代表常委会所作的报告,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决议》,一致同意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创新作为学校工作主线和战略抓手,大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
3、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成绩
11月12日至17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叶取源教授担任组长,西安交通大学束鹏程教授任副组长,武汉理工大学严新平教授、西南交通大学蒋葛夫教授、兰州大学杨峻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孙伟民教授、兰州交通大学王晓明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敖发良教授、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天津大学孙雨耕教授、清华大学陈泽民教授,评估专家组秘书西北工业大学张勇、天津民航学院王志强组成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一行13人来校实地考察评估。经过认真考察,专家组认为,北京交通大学已经初步形成研究型大学的基本构架,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学校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投入、加强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形成了“爱路报国百年传承”、“知行统一重在实践”的办学特色。自2004年以来我校为迎接评估,在校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下,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在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科研发展、校园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细致、全面、认真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此次顺利接受教育部专家组评估,不仅仅是本科教学的评估,也是对学校自1997年以来学校工作的全面评估,更是对学校110年办学经验总结的肯定。评估期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田麦久、铁道部政治部副主任、人事司司长高晓兵、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刘凤泰、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鲍朗、教育部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志宏、教育部高教司评估处处长朱洪涛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线联平等领导分别来校出席有关会议、看望慰问评估专家。
4、“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6年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结果揭晓,我校“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名列其中。我校两个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和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的一部分,2004年通过了教育部的终期评估,被评为国家优秀基地。其中:物理教学基地,2005年获得了一项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当年还获得了“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称号。
5、软件学院成为国家示范软件学院
6月17-18日,教育部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验收核查专家组对我校软件学院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核查。11月27-28日,36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验收总结培训班在我校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副司长刘桔等领导出席了会议。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示范性软件学院验收结果的通知》文件精神,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通过教育部验收,正式成为国家36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
6、我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
6月,教育部高教司向全国颁发了《关于批准北京大学等31所高校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的通知》,我校名列其中,标志着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6年2月,高教司组织专家进行了评审,最后决定批准31所高校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
7、16名教授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
3月,教育部组建了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有关学科指导委员会。此次我校谈振辉、郭海云、王稼琼、刘延平、刘军、汝宜红、章梓茂、王移芝、王永生、吴柳、韩臻、卢苇、查建中、张宏科、范瑜、陈后金等16名教授入选该委员会各学科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等职。
8、7个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2月,根据教育部《关于下达第十批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 我校系统科学、力学、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等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技术及工程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至此,我校的一级学科博士点由4个增加到11个,博士点由45个增加到60个。此外,还批准了我校新增的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我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批学位授权学科获得数量最多的高校之一。这是我校学科建设取得又一次突破性进展。
9、通过国家“十五”“211工程”验收
6月23日至24日,教育部组织的“211工程”验收专家组,圆满完成了对我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的总体验收。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专家组经过内部讨论,就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情况形成验收意见。24日下午,专家组与学校领导交换了意见,充分肯定了学校“;十五”“211工程”建设中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专家组一致认为,我校“十五”“211工程”建设期间,成效显著,成果突出,学科建设重点突出,科研实力稳步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打下了基础。专家们希望交大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为国家、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0、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全部通过中期验收
5月,在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期检查中,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固体力学和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这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均以优良成绩全部通过了北京市学位办组织的专家评审。
11、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建设
5月26日,科技部、教育部在我校举行了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可行性论证会。论证会由科技部基础司组织,专家组由中科院、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铁道科学院、北京地铁公司等院所的学者和专家组成。中科院自动化所戴汝为院士任组长。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国家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的背景下,建设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方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非常必要,北京交通大学在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领域有着坚实的基础和长期的积累,学校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明显的优势与特色,实验室建设方案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合理。同时专家也期望实验室能在机制创新方面大胆探索,早出标志性成果。8月,我校“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科技部正式批复。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成为拥有现代化实验装备和高水平学术团队,在国内外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领域开展有重要影响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研发的创新型基地和学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将成为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领域的“思想库、成果库和人才库”,成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评估并被评为优秀
9月15日至17日,教育部组织的由南京大学郑有火斗院士任专家组组长,天津大学张以谟教授、清华大学罗毅教授、兰州大学张福甲教授、中山大学李宝军教授、北京工业大学侯义斌教授、中南大学吴敏教授组成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专家组,圆满完成了对我校“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工作。专家组对实验室的建设成就给了很高的评价,希望实验室早日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11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公布2006年度信息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全光网络与现代通讯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被评估为“优秀”。12月,科技部下达2007年度信息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通知,正式批准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参加2007年信息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
13、“发光与光信息技术实验室”成功申报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月,教育部批准了我校“发光与光信息技术实验室”为2005年度立项建设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至此,我校通过整合铁道部“信息存储、显示与材料”部级开放实验室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并依托“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光学博士学位点,经过多年建设,成功申报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4、两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喜获批准
8月,教育部下发通知,正式批复今年立项建设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我校申报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轨道交通电力传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获准建设。
15、全国大城市交通拥堵学术研究中心在我校落成
11月29日举行了“大城市交通拥堵学术研究中心”成立仪式。该中心挂靠在北京交通大学,由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高自友担任中心主任,下设南方、北方两个研究分中心:南方分中心由东南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组成,分中心主任由王炜教授兼任;北方分中心由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等组成,分中心主任由毛保华教授兼任。
16、结构强度检测实验室通过国家计量认证首次评审
12月16日至17日,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由铁十六局总工程师金宗宝、国家评审员姚凤云、北京铁路局总工程师张易、兰州交通大学王红四位国家评审员组成的评审组,对设在机电学院的北京交通大学结构强度检测实验室进行了国家计量认证首次评审。评审期间,专家组依据评审准则的要求对结构强度检测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文件和现场操作进行了逐项评审,一致同意结构强度检测实验室通过国家计量认证首次评审。
17、我国首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测站在我校成立
1月14日,“国家风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检测站”、“北京交通大学新能源研究所”授牌仪式隆重举行。国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检测站,设在我校电气学院,是我国设立的首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检测站,其发展目标是成为国家的行业检测中心,为风力发电厂商提供整机及零部件检测。
18、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揭牌
4月8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揭牌仪式暨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我校隆重举行。研究基地的正式授牌,标志着我校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开始有了相当于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高水平的专门研究平台,同时为我校发挥交通相关学科优势,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机会。学校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对基地进行管理,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19、城市交通北京技术转移中心揭牌
4月8日,城市交通北京技术转移中心揭牌仪式举行。城市交通北京技术转移中心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市工业促进局共同发起并组建,于2005年12月15日成立,立足于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园,旨在推动北京市交通科技成果的推广,促进交通产业管、产、学、研的结合,力争通过三年的建设,成为北京市交通领域的技术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桥梁。
20、两个主持项目获得国家“973”计划立项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部署,加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和专家评审结果,科技部8月批准公布了2006年申报的65个项目立项。本年度教育部所属高校共获得25个项目,其中我校申报的“大城市交通拥堵瓶颈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和“一体化可信网络与普适服务体系下基础理论研究”名列其中,两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分别为我校的高自友教授和张宏科教授。这也是我校首次主持国家“973”项目。
21、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10月19日,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发文,由我校与铁道科学研究院共同建设的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这是我校科技产业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将极大拓宽学校产学研合作交流空间,促进科研的深入发展,吸引更多国家资助和支持,推动我校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
22、科技三大检索论文排名大幅度提高
10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了2005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05年我校被国际检索系统及国内检索系统收录论文数量大幅度提高。具体检索结果如下:2005年度 SCIE收录论文(不含会议及Correction、Editorial Materia等类型论文)243篇(去年收录186篇),列全国高校第41名;EI收录论文332篇(去年收录217篇)列全国高校第42名;ISTP收录论文441篇(去年收录207篇),列全国高校第10 名;国内检索论文(CSTPCD)973篇(去年867篇),列全国高校60名;科学引文索引SCI87篇161次,列全国高校第69名。
23、科研经费和专利申请工作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截至12月20日,共完成科研合同经费2.4亿元,截至11月底实到经费1.8亿元;纵向经费1.01亿元,国家级项目占46.5%;横向经费1.4亿元。全年新增合同经费额与2005年相比增长16%。2006年度共申请专利110项,其中发明专利91项;获得专利授权44项,较上年增长38%;本年度软件著作权申请获得授权47项,2005年23项,增长104%。专利申请与授权数、软件著作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24、多项科研成果获奖
2006年度全校共6项科研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土建学院谭宗盛教授参加的“软硬不均地层及复杂环境隧道复合盾构的研制与掘进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理学院修乃华教授主持完成的“变分不等式与互补问题的非内点和投影算法研究”获得2006年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颜吾佴、邬文兵教授的2项成果分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我校张宏科教授所主持的BJTU IPV6无线/移动路由器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另外列车运行调整智能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中国铁路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与应用研究、网络型基础设施产业特征与铁路改革研究3个项目获得三等奖;由我校张秋生教授等人主持的项目《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研究》获得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个项目获得三等奖。
25、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数控机床系统
由机电学院王小椿教授带领的科研小组研制的系列高档数控系统于6月12日至6月16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参展,系列高档数控机床的研制成功是我校学科建设的一项标志性成果,是学校自主创新的重要体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科学时报等中央媒体报道了此项成果。
26、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融合技术研发及应用试验项目被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及国家资金补助计划
10月,我校张宏科教授主持的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融合技术研发及应用试验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2006年产业化及应用试验项目评审,被列入2006年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及国家资金补助计划。
27、成功举办“2006中国交通高层论坛”
9月9日,作为我校110周年华诞庆典重要活动之一,“2006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在科学会堂隆重召开。这是继2005年“北京中国交通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后的又一次中国交通运输界的盛会。论坛主题定为“走进十一五 创建新交通”。国内外50多位交通运输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管理决策者齐聚北京交大,共商交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担任本次论坛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论坛主席周干峙,国务院参事石定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司司长王庆云,原铁道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孙永福,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教授等嘉宾出席论坛。与上届论坛相比,本届论坛更具国际化,邀请到美国柏城公司副总裁Mike Gilliam,美国德州运输研究院副主任Edward J. Seymour,美国Traffic.com公司首席运营官Christopher M.Rothey参与讨论。
28、《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在5月18日在苏州大学举办的庆祝中国高校社科学报诞生100周年暨苏州大学学报百年刊庆大会上,《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其“物流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我校《学报》(社科版)因此进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29、孙会君的学位论文获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9月,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发文教研〔2006〕1号文件,公布了《关于批准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决定》。我校交通运输学院孙会君博士完成的学位论文《物流中心选址与库存控制的双层规划模型及求解算法研究》获得“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为交通运输学院高自友教授。高自友教授同时被评为优秀导师。孙会君博士,2003年7月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专业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论文题目为《物流中心选址与库存控制的双层规划模型及求解算法研究》,主要内容是构建各类市场条件下物流中心选址及库存控制的一系列双层规划模型和设计新的求解算法。
30、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研究会荣登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标兵”榜首
3月,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和全国学联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及其标兵评选活动揭晓,我校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研究会位列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标兵”榜首。此次共评出100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又在此基础上评选出了10个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标兵”。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标兵”是全国高校学生社团的最高荣誉。北京交通大学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研究会于2000年12月13日成立,是全国高校中第一个以学习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体的学生理论社团,作为共青团历史上的第十三个第一被载入了中国共青团的史册。
31、霍宏伟同学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8月21日,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霍宏伟同学喜获该项殊荣并代表全体获奖者在颁奖仪式上做了汇报发言。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是为了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由邓小平同志的亲属按照其遗愿,把他生前的全部稿费140多万元捐献出来作为奖励基金,用以鼓励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该奖项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和全国少工委联合组织,每年奖励100人,分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三个组别,是中国青少年学生科技英才的最高荣誉。霍宏伟同学是我校2004级硕士研究生,在其导师张宏科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先后参与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铁道部项目4项,在国内外会议、期刊上发表(录用)学术论文近10篇;参与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专利2项;参与完成的3项科技成果通过部级科技成果鉴定;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1项。
32、我校学生在各类竞赛、科技文化活动中荣获多项奖励
3月,2006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结果揭晓,我校共获得23个奖项,其中一等奖6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5个,遥居在京高校首位。5月,我校羽毛球队代表中国大学生出征波罗的海大学生运动会中,经过顽强拼搏,共夺得6枚金牌、3枚银牌和4枚铜牌的优异战绩。10月,“2006年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上,我校计算机学院和电子信息学院各有一支本科学生团队荣获三等奖的优异成绩。11月,国际薄壳和空间结构协会(IASS)Hangai Prize(半谷奖)颁奖。杨庆山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刘文华以“Analysis under Multi-Support Excitation about Nation Stadium for the 2008 Olympic Games in Beijing”一文喜获此项殊荣。11月,由教育部思政司、中国教育报主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征文和书画作品比赛”获奖名单揭晓,我校7名同学的作品获奖,其中高茜同学的《爷爷的长征情结》,张少帅的绘画作品《溪山雨过》 荣获一等奖。
33、高富浪同学舍己救人被北京市民政局授予“见义勇为”称号
我校土建学院环境0402班学生高富浪,2006年7月28日暑假在“2006年甘肃大学生绿色营”活动中,为解救被困队友不幸遇难,年仅21岁。鉴于高富浪同学奋勇救人的高尚行为,高富浪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追授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大学生称号,并被北京市民政局授予“见义勇为”称号。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号召全体师生学习高富浪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情操。
34、我校“北京市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项目通过专家论证
11月10日,我校“北京市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项目通过专家论证。专家认为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建立,对加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35、王玉凤教授荣获全国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8月16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决定,对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进行表彰。我校理学院物理系王玉凤教授光荣当选。王玉凤教授先后获得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1项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1项二等奖,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优秀成果奖等奖励;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此前,3月,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评选表彰第二届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暨遴选推荐第二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候选人的通知》精神,我校王玉凤、陈后金和荣朝和教授荣获第二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36、教育部创新团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12月11日,以北京理工大学王越院士为组长、西安交通大学王铁军教授、中南大学陈晓红教授一行3人的教育部创新团队实地考核专家组,和教育部科技司领导一同来我校,在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以高自友教授为团队带头人的教育部创新团队开展了实地考核。经过考察和讨论,专家们对创新团队的优势和特色给予了肯定,并就团队建设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高自友教授表示创新团队今后将面向应用基础研究、抓住机遇,加强与国外同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力争在国家轨道交通建设事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7、高自友教授入选2006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0月31日,2006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评选结果公布,我校高自友教授光荣获选。此次“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的评定,是在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企业推荐上报人选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确定的,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精神,深入实施人才战略,加速培养造就年轻一代学术技术带头人。2006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总入选530人。
38、陈后金、裴丽、刘建坤、张鹏、毛保华、关忠良入选2005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3月,教育部下发公布了2005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名单,我校陈后金等六名教师榜上有名。“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是教育部设立的专项人才支持计划,自2004年开始启动实施,旨在支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开展教学改革,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和工程问题、哲学社会科学问题和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进行创新研究。入选者的资助期限为3年,资助额度为自然科学类金额50万,哲学社会科学类20万。我校此次入选计划的教师是:陈后金、裴丽、刘建坤、张鹏、毛保华、关忠良等六位。
39、朱红教授荣获第三届“新世纪巾帼发明家”创新奖
5月30日,由全国妇联、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发明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新世纪巾帼发明家”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校理学院副院长朱红教授等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杰出女性荣获第三届“新世纪巾帼发明家”创新奖。“新世纪巾帼发明家”是我国妇女在发明创造领域中的最高荣誉。这是我校第一次在该项活动中获奖。
40、学校隆重庆祝北京交通大学建校110周年
9月9日,学校迎来建校110周年校庆。全球海内外北京交通大学3000多名校友及贵宾齐聚红果园,欢庆建校110周年盛典。上午9点30分,在北京交通大学天佑会堂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出席庆典大会并做重要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出席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许嘉璐、韩启德、国务委员陈至立发来贺信。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主持大会。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中国法学会会长、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原铁道部部长韩杼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原铁道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宜瑜;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万鹏;铁道部党组成员、纪委书记安立敏;北京市副市长赵凤桐;原铁道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原铁道部副部长国林;全国政协委员、原新华社党组副书记、副社长徐锡安;国务院参事、原科技部秘书长石定寰;原北京市副市长、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范伯元;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党委书记石大华;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
发来贺信、贺电的单位有: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茅以升基金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二十多家兄弟院校、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共贵州省福泉市委、市政府等多家单位。
出席庆祝大会的嘉宾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亮、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叙王容、简水生、姚建铨、戴汝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德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参事室参事周镜、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徐寿波、施仲衡、刘友梅等。全校师生代表、留学生代表、海内外校友代表、兄弟院校代表、社会各界友好人士近1500人参加了庆典大会。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与校园新闻网对大会进行了音频、视频直播,让全球北京交大人可以同时观看110周年庆典盛况。
41、校庆纪念活动精彩纷呈
在校庆活动期间,3000多名校友及来宾参加活动,学校组织了180多场学术讲座,举办了14场大型庆祝活动,发行了14种文化系列产品。校庆活动的举办,充分体现了热烈、务实、人人参与的校庆工作原则和突出文化内涵、营造学术氛围的总体要求以及“思源、慧聚、跨越”的校庆主题。校史展、10年科技成果和学科建设成果展、“2006中国交通论坛”、校园无线网开通、龙卡-名校卡发行、师生书画摄影作品展、学苑公寓落成典礼、图书文化周、校庆晚会等活动,精彩纷呈,在广大校友和社会上产生了热烈的反响。
42、举办纪念茅以升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
为纪念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近代桥梁工程奠基人、我校老校长茅以升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校组织开展了“纪念茅以升先生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4月5日,学校第二届“茅以升班”——土木0501班举行了专题座谈会,深入学习茅老的光辉事迹;9月8日,在庆祝110周年校庆期间,我校隆重举行了《中国桥魂----茅以升画册》首发仪式。12月15日,作为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由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和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2006钢桥科技论坛全国钢桥学术会议在我校隆重召开,来自铁道、交通、城市桥梁的设计、科研、施工、制造、教学等领域的100多位代表,以及我校土建学院120多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通过一系列活动在全校兴起了弘扬以茅以升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为国家繁荣富强无私奉献精神的高潮。此外,谈振辉校长还代表学校先后出席了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国桥梁文化论坛暨茅以升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座谈会,赴美参加了中国科协组织的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举行的茅以升先生雕像揭幕仪式;赴江苏镇江参加了“茅以升纪念馆”的落成开馆仪式。
43、举办首届国际文化节
5月20日,作为留学生献给学校110周年校庆的一份厚礼,我校留学生发起、由国际合作处组织主办的首届国际文化节活动举行。文化节以“开放、合作、发展”为主题,安排展出36个国家的特色文化,将世界带到校园,让师生能够欣赏、感受来自世界36个国家的文化、民俗、舞蹈、服饰及风味食品。同时,为在校的各国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宣传自己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舞台。
44、广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踊跃为庆祝建校110周年捐款
在迎接110周年校庆活动中,广大师生员工、校友和社会各界通过各种形式踊跃捐款,为学校建设贡献力量。我校校友王幼君捐资五百万设立握奇奖教基金,钱瑞捐资五十万元建设多媒体教学技术实验室,王金源再次捐资百万设立奖学金、奖教金,李河君出资千万建立“华睿交大校友李嘉宁基金”等,体现了校友关心母校、支持母校发展的真诚热情和积极性。在校庆的当天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武汉校友会、深圳校友会、天津校友会、呼和浩特校友会等广大校友踊跃为校庆捐款。截止到9月20日,参加捐赠的师生和校友有2196人,表达了师生对母校的深厚感情。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与我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捐赠110万元。 校庆期间的各届捐款合计1700万元。
校庆期间,我校第一个以教师个人名义出资建立的基金――钱仲侯奖助学基金设立,基金由钱教授家人发起,钱教授家人、亲属和研究生捐资60万元,学校注入资金40万元,共100万,用来资助交通运输学院与经济管理学院中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家庭困难学生。钱仲侯奖助学金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交大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光荣传统,体现了钱教授一生艰苦朴素,勤奋刻苦,助人为乐的行为准则。
45、学校举办独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华北学院成立
4月6日,北京交通大学独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华北学院”签约仪式在校址所在地河北黄骅市隆重举行。该学院是在黄骅市政府支持下,北京交通大学与华城(黄骅)科教有限公司共同承建的独立学院。谈振辉校长与华城科教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金瑞签署了创办北京交通大学华北学院的合作办学协议。校党委书记王建国代表学校讲话,校党委副书记高福廷、副校长王稼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签字仪式。北京交通大学华北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按照民办机制运作,以本科层次教育为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独立招生,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管理,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财务核算的基本特点。学院将于2007年秋季招生。11月5日,校长谈振辉、党委副书记高福廷等一行赴黄骅市,赴实地考察华北学院一期建设工地。11月30至12月1日,北京交通大学华北学院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在我校召开。会议一致选举投资方东辉集团总经理薛行远为北京交通大学华北学院董事会董事长,高福廷、陈金端为副董事长,章梓茂为执行董事,并同意章梓茂同志为北京交通大学华北学院院长,已由董事长正式聘任。
46、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
12月8日,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大会隆重召开。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国务院颁发的《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建立的非公益教育基金。基金会注册资金200万,由北京民政局批准,北京市教委为主管部门,旨在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争取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支持和捐助,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平,推进学校快速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内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自愿捐款,及学校现有的董事会基金转入。基金会要成立专门的基金管理监督小组,使本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教学与研究设施的改善,资助教学研究、科学与技术研究项目及专著出版,支持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及任教,奖励优秀学生、优秀教师,资助贫困学生等。基金会的成立是学校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学校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扶持,使基金会做强做大,真正成为支持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后,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名单,产生了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任理事长;党委副书记高福廷,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李士群、宋守信任副理事长;学校原招生就业处处长贾怀义任秘书长。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兼校友会办公室副主任郑铁锤任副秘书长。会议原则通过了《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章程》、《北京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工作制度》等文件。
47、学校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取得可喜成绩
1月16日,学校与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企业人才培养、科技合作、工程中心建设以及实习基地的建立等方面达成一致。2月25日,我校与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通过签定战略框架协议, 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的深入合作。3月10日,学校与唐山机车车辆厂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加速推进双方的互利合作。4月15日,北京交通大学董事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隆重举行。来自50家董事单位的68位代表和全体校领导出席了大会。此次会议的召开,对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全面加强校企之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交流合作等工作,实现双向参与、双向服务、互惠共赢、共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8月17日,我校与呼和浩特铁路局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学校和呼局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的深入合作。9月14日,我校与乌鲁木齐铁路局联合培养MBA协议签字。按照协议,北京交通大学将每年为铁路局培养2期MBA学员,每期50人,学员均是来自铁路局各生产、管理、运营等单位的骨干力量,每期将进行为时2年的MBA课程学习。
48、北京交通大学佛山研究院成立
11月28日,我校与佛山市产学研合作签字仪式暨建立北京交通大学佛山研究院签字仪式举行。会上学校和佛山市政府共同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和组建北京交通大学佛山研究院合作协议等,我校校办企业代表与佛山企业代表签订了一系列产学研项目合作协议。
49、教育部部长周济听取我校工作汇报,并来校视察工作
1月5日,教育部周济部长、吴启迪副部长听取了学校工作汇报。教育部直属办主任李志军、科技司司长谢焕忠、财务司巡视员崔邦焱、学位办副主任王亚杰、规划司司长助理张泰青等出席了汇报会。校党委书记王建国、校长谈振辉就学校改革发展和下一步工作思路做了汇报。周济部长、吴启迪副部长充分肯定了近几年我校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希望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着力自主创新,加强产学研结合,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学校新的发展。 1月13日教育部2004-2005年度优秀教育新闻奖在我校颁奖,周济同志来校出席颁奖式并致辞。
50、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来校视察工作
1月27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启迪在我校谈振辉校长的陪同下来到人民医院看望徐叙王容院士,为徐院士带来了鲜花和新春祝福,并向全校师生表达了新春的问候。11月28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启迪在来校参加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总结研讨会期间视察我校工作,与在京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陪同视察的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直属高校工作司副司长贾德永等。吴启迪副部长肯定了近年来学校取得的成绩,希望北京交通大学坚持办学特色,瞄准铁路建设国家重点项目,掌握铁路领域高新技术,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51、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来校视察工作
3月22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赵沁平一行来校视察工作。陪同视察的有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武贵龙等。赵沁平副部长在听取了学校基本情况的汇报后,就如何支持学校加快发展等作出重要指示。
52、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来校视察工作
5月31日,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袁贵仁一行来校视察工作。陪同视察的有教育部财务司巡视员、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张泰青、“211工程”办公室副主任郭新立等。袁贵仁副部长肯定了近年来学校取得的成绩,希望学校今后坚持办学特色,抓住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为行业服务,以服务求支持,在优势学科建设和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努力实现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
53、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来校视察工作
9月19日午,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卫红、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迟刚毅等一行来校视察,与校领导和部分职能部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李卫红副部长听取学校汇报后就学校下一步工作和如何继续贯彻落实好中央16号文件作了重要讲话。11月28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卫红,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杨振斌,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兼社长赵书生等领导来校出席了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国教育报联合主办,我校承办的“长征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
54、建设部副部长黄卫来校指导工作
6月15日,建设部黄卫副部长带领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陈重、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司长徐波等一行六人莅临我校指导工作。黄卫对我校近年来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并希望我校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工作,结合工程实际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的重点问题。
55、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朱善璐来校参加“新春送温暖爱心促和谐”启动仪式
1月21日,“新春送温暖爱心促和谐”2006年关心服务留校大学生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我校隆重举行。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朱善璐代表北京市委、市政府向同学们表示慰问。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56、先进性教育活动“回头看”圆满结束
3月,学校党委按照《北京交通大学党委领导班子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方案》全面展开了做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工作,并进行“回头看”。截至三月中旬,《整改方案》中“马上整改”部分的工作均已落实到位。《方案》中“限期整改”、“逐步整改”和“长期整改”部分的工作也已着手落实。学校党委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工作并进行“回头看”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工作,并于3月15日前完成“回头看”。
57、党委常委会集中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10月26日,校党委召开常委会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会议强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学校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全校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六中全会的精神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紧密结合我校实际,切实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好,努力保持我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不断开创和谐校园建设的新局面。党委书记王建国主持会议,在校党委常委出席会议。会议还就组织全校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了研究和部署。
58、我校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2006年,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干部队伍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取得可喜进展。7月2日至8月5日,以党委副书记高福廷为团长的首批我校管理干部赴英国高校短期研修团分别在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布鲁内尔大学、萨塞克斯大学、南安普敦大学、剑桥大学、谢菲尔德大学、阿伯丁大学进行学习和考察。为了认真落实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把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校党委专门就加强学校党校建设和干部培训工作作出规定并对中层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11月30日,学校邀请中央党校周锡荣教授做了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辅导报告。12月1日,全体干部分为11个组,由各位校领导主持,结合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构建和谐校园等专题,交流了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会,并在大会进行了互相交流。
59、学校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月16日,校党委召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明确2006年是我校落实16号文件的落实年、贯彻年,就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出台了14个相关配套文件,强调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大学生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各项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各种教育资源要更多地向学生倾斜。3月,学校扎实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系列教育活动,4月,组织了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培训;开通了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新闻、校园文化、心理咨询、网上党团校于一体的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交大之声》,推动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60、党建理论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围绕我校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学校党委深入开展党建理论研究,不断探索,及时总结,取得成果。4月,由我校党委撰写的《高校领导班子先进性建设机制创新的研究与实践》被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会评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活动优秀成果奖。在北京高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征文活动中,我校获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篇。6月,周渝惠同志的论文《建学习型支部,做知识型党员》被北京市高校党建研究会评为“北京市高校纪念建党85周年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优秀论文。7月,由我校组织申报的《学生理论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和《推进后勤“大服务育人”的创新实践》分别被中共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2004-2005年度北京市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其中《推进后勤“大服务育人”的创新实践》还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奖。
61、学校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为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功勋,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学校策划组织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系列活动包括:“重温经典,深入学习长征精神”、“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开展弘扬长征精神座谈会”、“组织一次以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党团日活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宣传报道”、《长征组歌》演出、“重走长征路同志话长征”等。10月23日,学校隆重举行了“北京交通大学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座谈会,校领导王建国、高福廷、韩满怀以及五位老战士与我校师生员工代表出席,王建国就新时期如何发扬长征精神做了重要讲话。12月17日,我校大学生艺术团排演的《长征组歌》到沈阳铁路局慰问演出,受到沈阳铁路局领导和职工的欢迎。12月24日,《长征组歌》再次走进社区,在西城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演出。
62、大力推进规章制度建设取得实效
2006年学校进一步加强了规章制度的修改完善工作。出台了《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党政领导班子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实施办法》,修订完善了全委会、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书记办公会等5个重要会议制度,出台学校重要会议、重大事项决策暂行规定,规范了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完善了领导班子议事决策机制,强化了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起草完成了《北京交通大学章程》初稿,继续推进规章制度清理完善工作,为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提供制度保证。
63、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
学校始终重视校园文化的重要育人功能,大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交大特色的校园文化,在2006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受到师生欢迎。
学校大力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先后举办了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歌舞团、中央芭蕾舞团的专场演出活动,陶冶了大学生的艺术情操。
学校积极探索“高雅艺术进课堂”的新途径。学校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在10月27日、28日举办“北京交通大学学生艺术团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长征组歌》大型演出”,在10月30日、31日邀请湖南省话剧团来校演出话剧《洪战辉》,探索进行一种全新模式的学习。
学校还积极邀请名师名家、典型人物、知名校友来校举办讲座、报告会。6月9日,我校兼职教授,国家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杨叔子院士为我校广大师生带来一场主题为“踏平坎坷,成人成才”的精彩报告。6月8日,“洪战辉事迹报告会”在我校隆重举行。在110周年校庆期间,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陈鲁豫、著名音乐人刘欢、知名校友李极冰、王绪兵、钱瑞、梁宏林等来校举办讲座,在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此外,“研究生学苑公寓文化建设系列活动”、“一二九系列文化活动”、第二届詹天佑班成立等活动,对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64、我校获得多项先进表彰
2月,教育部办公厅总结2005年度各单位日常信息和互联网信息报送工作,我校同时被评为“2005年度向教育部报送日常信息先进单位”和“2005年度向教育部报送互联网信息先进单位”;我校学校办蓝晓霞、阮圆分别被评为“2005年度向教育部报送日常信息先进个人”和“2005年度向教育部报送互联网信息先进个人”。
3月,北京市教委下发《关于公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先进学校名单的通知》,对包括我校在内的53所高校进行了表彰。
11月,北京市教委发出《关于公布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结果的通知》,我校被评为先进集体,我校邵丽、梁英被评为先进个人。
12月,北京市教工委、北京市教委联合发文,对2001到2005年“四五”普法期间,在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北京交通大学和我校人文学院教师张晓永位列其中。
今年,饮食服务中心被市教委评为北京高校先进饮食中心,学生公寓管理中心被市教委评为公寓工作先进学生公寓中心,22楼被评为北京高校先进学生公寓,后勤集团工会被评为北京市模范职工小家。
基本建设和后勤工作
65、学校积极拓展办学空间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2006年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可喜成绩。7月,11万平方米的交大学苑学生公寓交付使用,该公寓小区共有8栋学生公寓,3400间学生宿舍,容纳近7000名学生居住生活,整个小区功能完善,设施齐全,为学校增加了2.92万平方米的土地(近44亩),新增学苑食堂就餐面积4000平方米;11月,5万平方米的田园学生公寓一期回购成功并收回全部管理权,为学校增加了1万平方米的土地(15亩),716间宿舍,学苑公寓和田园公寓的建成与回购,拓展了学校的办学空间,改善了学生生活住宿条件。
2006年 机械试验馆交付使用,2.4万平方米的第十教学楼结构封顶,扩建了教工食堂,使就餐面积增长了1.5倍;装修改造了14楼公寓给留学生使用;对7、8、9、17号学生宿舍进行改造,并调整为办公用房;对红果园宾馆和餐厅进行了装修改造。使学校的教学、办公、生活条件不断完善。同时,完成了51区、大柳树北村甲12号院38户的全部拆迁,52区拆迁工作也进入尾声。
66、土地证办理工作取得进展
6月,学校两个校区近63万平米土地、区域划分为16宗地块,已完成15宗土地证的取证工作,基本解决了学校多年土地缺证的遗留问题,为今后学校的规划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67、推进后勤服务规范化管理,构建和谐用工环境
2006年,后勤集团积极推进后勤和谐用工环境建设,规范劳动合同、制定员工手册、开展企业文化培训以及劳动纠纷安全学习等方面的工作。后勤集团进一步推行规范管理,修订了财务制度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顺利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复审,并且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11月,北京交通大学后勤集团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北京高校后勤中首家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单位,得到北京市政府的肯定,并在北京高校中大力推广。
68、节约型校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006年新安装绿地微喷工程12000平方米,在今年竣工的交大学苑学生公寓建立了我校第二座中水处理站,解决了交大学苑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学生宿舍冲厕及小区绿化用水;实施雨水拦截利用工程,将雨水引入明湖,直接利用,实现全校70%以上的绿地采用中水和雨水进行浇灌,年节约自来水5万立方米,我校的中水和雨水利用工程经验在北京市节水大会上进行了交流。
完成了全校供暖系统改造,实现燃气燃煤联供。完成主校区和东校区的供电增容改造,解决了困扰我校多年的在夏季供电高峰期拉闸限电的问题。在家属区水泵房、教学区地下水泵房和思源楼水泵房安装了无负压给水设备,节电量可达25%-45%。
69、王玉凤、高自友、高福廷当选海淀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根据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于2006年12月底以前完成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换届选举工作。这次区县、乡镇人大换届选举是乡镇人大调整任期后,我市区县、乡镇两级人大的第一次同步换届选举。校党委非常重视这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韩满怀同志为组长的工作组,确保本次人大代表选举工作依法有序进行。11月9日,我校选区计票工作顺利结束。王玉凤、高自友、高福廷均获得参加投票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根据《选举实施细则》,三名同志当选为海淀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70、出版社申办音像和电子出版权双获成功
7月,新闻出版总署颁文,同意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增加电子出版权,并将该业务与北京交通大学音像出版社业务合并,同时将“北京交通大学音像出版社”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这是继2005年8月我校出版社增加音像出版权以来,我校出版社在电子音像出版权方面的又一申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