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 · 俄罗斯成功发射一颗军用卫星 (21:55)
  • · (授权发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名单 (21:54)
  • · (授权发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 (21:54)
  • · 香港降按揭成数为楼市降温 (21:23)
  • · 梁振英:特区政府必将用好财政收入 (21:23)
  • · 外交部发言人驳美国家情报总监关于南海言论 (21:22)
  • · 李克强会见斯里兰卡外长 (21:19)
  • · 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三十三个试点县(市、区)暂时调整实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21:19)
  • · “新闻+创意”:新华社发布客户端下载量超3100万 (21:10)
  • · 德国议会批准延长希腊救助协议 (20:52)
  • · 击楫中流 迎难勇进——两会时间看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棋” (20:43)
  • ·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委员长会议在京举行 (20:41)
  • · 中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新增九省区 (20:38)
  • · 陈吉宁履新:给中国环保带来“新风” (20:38)
  • 三国历史,群星璀璨,可谯周却被排除在外。甚至,后世文人在赞美孔明、刘备时,都忘不了捎带着讽刺谯周一番。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温庭筠,一支竹管笔,在写了孔明庙貌庄严后,来了句对比道:“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文人眼中,邓艾大军逼近成都时,一片降幡,竖起城头,刘禅“兴榇自缚,诣军垒门”,都是谯周造成的。但其实,这是一种历史的偏见。

    满朝寂寂 独秉正直

    蜀之灭亡,一开始就成定局。今天,当我们再回头看《隆中对》的时候,它其实就是把双刃剑。古人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冷兵器时代,占住蜀地,固然便于防守。但是,大家却忘了,宜守之地,也不宜于进攻。

    这就如一只老虎进了笼子,固然保护了自己,不受外来伤害。可外面人将笼门一锁,拿着刀子守着,老虎也就成困兽。

    很多人知道刘邦从汉中杀回马枪,夺下三秦,问鼎中原的事。却不知道时易世变,三国时已不同于刘邦时了。刘邦时,小小秦地,封了章邯等三个降王。这三人带着秦地几十万子弟出关,投降项羽,几十万人被坑,他们却囫囵着跑回来,还封了王。秦地之人有一种被三人出卖的感觉,恨之入骨。再者,三王不相统一,极易被一一击破。

    三国却非这样,刘备占据蜀地,出汉中,面对的是一统中原的魏国,力量悬殊,难以比量。

    孔明时代六出祁山,无岁不兵,几乎耗尽国本。到了姜维,仍一味如此,一条路走到黑。此时,大家明明知道不对,却寂寂无言,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

    于是,谯周写下《仇国伦》,进行劝谏。他认为,蜀是小国,应当积蓄力量,如周文王和勾践,逐渐壮大后,等魏国出现动乱,再趁机出兵,北伐中原,或许还有机会恢复汉朝气象。

    这个策略,没人接受,大家都翻着白眼。

    但后来历史的发展,和谯周预测的竟然惊人地相似。蜀亡三年后,魏国被西晋代替。西晋在灭掉吴国后,出现了谯周《仇国论》所说的情景,国家强大了,没有祸患了,国君就会变得轻慢,整天无所事事,沉溺于酒色之中,大臣在疯狂敛财,疯狂地比拼富有程度,这样,西晋真的出现了“多慢则生乱”的情况。

    西晋“八王之乱”,具体发生在290年。蜀国亡于263年,前后相差仅仅二十七年。

    当年,如果蜀国的大臣们听从谯周的建议,蜀国上下齐心协力,休兵养民,筑险设防,熬过二十七年,趁八王乱起,北伐中原,还是有可能的。

    可惜,历史难以倒转,人们不可能穿越。

    拯救蜀地 注重实际

    至于蜀亡,有人说,是谯周怂恿刘禅投降的。但由此认为谯周间接灭蜀,也是有失公允,不合乎当时的历史形势。

    蜀地山川,固如金汤,它像一个巨盆。盆的边沿,四山环绕,可中间却一马平川,莽莽苍苍。这样的地理,宜于御敌于国门之外。可是,敌人一旦马蹄飞舞,铁甲如水,杀入成都平原,再谈防守,几乎已不可能了。

    至于谈到作战,此时更难。当时,蜀军精锐,几乎全部掌握在姜维手里,姜维又被钟会的军队缠住,施展不开手脚。邓艾进攻成都,用的是闪电战,兵锋如刀,直插蜀军的空档,不给对方一点儿防范的机会。

    到了此时,这仗已经没法打了。后来,诸葛瞻带着一点军队,对邓艾展开进攻,结果是极为悲催的,也是让历史很伤感的,他和他的儿子诸葛尚都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虽获得后世赞誉道:“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可是,却于事无补。

    也有人挺着脖子振振有词,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说这话的人,从一身利害说起,却忘记了整个蜀地百姓的利益。刘禅出降时,在书信里哀求邓艾:“百姓布野,余粮栖亩,以后来之惠,全元元之命。”蜀地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希望魏军刀下留情,别大开杀戒。

    邓艾答应了,也实现了诺言,他“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即严格约束士兵,不许抢掠,抚慰百姓,各安旧业,为蜀地的人所称颂。

    蜀地,也没发生兵戈铁马的战事。

    这些,都是谯周的功劳。

    担当国事 不计得失

    刘禅投降后,去了洛阳,最终活了六十四岁,在那个年代,算得长寿。他可能不是一个好君主,但却是一个宽厚的人。史家一直承认,他为人懦弱,却“心无害戾”。他的余生,可以说也是谯周替他谋划的。

    邓艾大军兵临城下时,蜀国宫廷一片混乱,大家有些傻眼。

    国君何去何从,大家一阵嗡嗡议论后,仓促间拿出两种方案:一种是刘禅去江南,投靠吴国。这个办法,糟糕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如谯周分析所说的,自古没寄身他国的天子。去吴国,一定得对吴称臣。另外,魏国强大吴国弱小,灭掉蜀国后,魏国力量更加强大,出兵灭吴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他道,“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话说的很明白,去投靠弱小的吴国,俯首称臣,将来这个国家被灭,你还得去给魏国国君称臣。与其这样做两次,还不如一步到位,少受一次辱。

    还有一点,谯周没估计出来,不久后,吴国的一代暴君孙皓将登基,那是个杀人如蚁的家伙,“激水入宫,宫人有不合意者,辄杀流之。或剥人之面,或凿人之眼”,他将水引入宫中,有宫女不合心意的,一刀宰了,尸体扔入水里,随水流走。杀人时爱剥人面皮,挖人眼睛,算得一个恐怖分子。刘禅一亡国之君,投奔在彼,是很难得到善终的。

    另有人建议,认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也就是建议刘禅逃亡到南中七郡,那儿是蜀国的疆域,而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但这个办法,也高明不到哪儿去。谯周阻挡了,分析道,在蜀还足够强大时,七郡土族,尚点燃烽火,燃起狼烟,反叛朝廷。诸葛宰相为此还特地千里迢迢地赶去,上演了一曲七擒孟获的大剧。现在到了国君无路可走时,再去投靠,不等于送肉上砧板吗?

    最终,刘禅点头,认为谯周的分析有理,自己的唯一出路是投降,这样成都才得以保全,自己也能安度余年。

    最终,蜀地仍一片繁华,如青花瓷里的世界;百姓,也避免了一场流血漂橹的灾难。

    这些,都是谯周竭力保护的。他保护了蜀地,保护了刘禅,唯独忘记保护自己,就如《三国演义》歌曲里所唱:“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以至于后世读书人,纷纷怒骂,甚至有人说:“读周《仇国伦》不恨焉者,非人臣也。”

    这话,失之偏颇。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一定会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这是大势所趋。就这一方面说,谯周顺应了这个势,也算得一代人杰。

    (来源: 凯风清韵 作者: 余显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