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各位老师的发言,也让我用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数码版画的意义。冯梦波老师之前提到了,从摄影消解了传统艺术的意义开始,其实我们的艺术与技术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认知上的转换,艺术品到底是应该由什么来认定的?是由艺术家本身,还是因为技术的介入而产生的这样一个转变?
冯梦波老师所讲让我也是引发了新的思考,还有尹吉男老师提到的,从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角度上讲,我们现在是应该与无机物对话,还是和古代一样跟有机物对话,我觉得这些都是特别有意思的点。我虽然是一个年轻人,但是受到我父亲的一些影响,我父亲是做美术史方面的,特别对中国古典的、传统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我在美院学的是艺术设计专业,所受的教育都是从数字方面出发的。
后来我到美国去学插图,我出国前准备了很多水彩工具等传统媒介,准备多画一点纸本绘画。开学后,学校给每一位新生发了一个iPad ,我才知道我们的创作基本都用数字绘画的形式来完成。从这个方面来看,其实国外的教学已经开始有一个质的转变,首先就会要求大家在创作的时候用iPad来创作,从草稿到完成阶段,都要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学习新的软件、新的绘画技法。这次数字版画大展,我的参展作品也是美国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创作出来的数字作品。
如今在国际视野上,数字绘画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创作媒介,它一方面不用很复杂的制作流程,包括传统版画意义的这些制版、对版,消除了误差感和手工感。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创作的成本,也是回应了前面老师提到的创作门槛的降低,虽然门槛和技术更容易获得,但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体现艺术家自身的话语,如何去发出艺术家自己的声音,这是一个在技术和媒介下的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教学方面,我发现同学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于他们有非常强大的基本功,虽然大家都经过了传统绘画技法的训练,但是更多的同学的兴趣,从我们第六工作室来看,是在于做3D的建模软件,包括视频的渲染等新技术。新一代同学们的兴趣已经产生转变,和我们当年那些喜欢的东西完全不一样。这正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思考的问题,如何去适应当代的技术转变,以及如何去提升教师本身的素质,去适应他们进入到新时代时代下的转变,但同时更应尊重的应该是思想内核的提升,如何去表达艺术家要表述的故事;同时应该注重阅读的积累和写作能力的提升,这些都是必修课,不能绕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