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原標題:鮮為人知的諾貝爾獎大數據:女性得獎僅佔5.44%

卡爾·斐迪南·科裡與妻子格蒂·特蕾莎·科裡共同獲得1947年生理學或醫學獎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曾三次獲得和平獎。圖為1939年該機構在倫敦招收新護士志願者

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獲得1954年化學獎和1962年和平獎,是目前為止唯一一位兩次單獨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也是第二位在不同領域獲獎的人

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裡克·桑格獲得1958年和1980年化學獎,他是在同一領域內兩次獲獎的第二人

居裡夫人與丈夫獲得1903年物理學獎,居裡夫人還在1911年再獲得化學獎

美國人阿瑟·科恩伯格獲得1959年生理學或醫學獎,他的兒子羅杰·大衛·科恩伯格獲得2006年化學獎

巴基斯坦17歲女學生馬拉拉·尤素福·扎伊獲2014年和平獎,她是諾獎中最年輕的獲獎者

美國人萊昂尼德·赫爾維茨獲2007年經濟學獎,他獲獎時已90歲,是年齡最大的獲獎者

今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喜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不僅是中國在諾貝爾自然科學獎上得獎的第一人﹔同時,也增添了諾獎的女性獲獎人數,因為在諾貝爾獎中,女性得獎比例僅佔5.44%……

□張田勘

前言

諾貝爾獎從1901年頒發到現在已經有115年的歷史。1895年11月27日,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1833-1896)在巴黎簽署遺囑,將其遺產的一部分創立諾貝爾基金,以基金的利息或投資收益,獎勵那些在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文學和世界和平五個領域中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和成果。

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際,捐出大額資金給諾貝爾基金會,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1969年首次頒發,人們習慣稱這個額外的獎項為諾貝爾經濟學獎。

因此,諾貝爾獎的獎項分為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文學、和平以及經濟學6項。

1

獲獎總人數和女性比例

從1901-2015年,諾貝爾獎共頒獎573次,有874人次和26機構次獲獎。

女性獲獎人數為48人,女性獲獎次數為49次(居裡夫人獲物理和化學獎各一次)。

在各個單項中,物理學獎共有201人次獲獎﹔化學獎共有172人次獲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共有210人獲獎﹔文學獎共有112人獲獎﹔和平獎共頒獎129次,其中103次頒給個人,26次頒給機構﹔經濟學獎共有76人獲獎。

在各個單項中,女性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12人、化學獎4人次、物理學獎2人次、經濟學獎1人、和平獎16人、文學獎14人。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的獲獎既增添了女性的獲獎人數,也是中國在諾貝爾自然科學獎上獲獎的第一人。

從獲得諾貝爾獎的性別比例看,女性較少,佔比為5.44%。從諾貝爾獎的各個單項看,可以比較出女性在各個獎項中獲獎的難易程度。

女性最容易獲得的諾貝爾獎是文學獎,有14位女性獲獎,佔比為12.5%。其次是和平獎,有16位女性獲獎,佔比為12.4%。

女性最不容易獲得的諾貝爾獎項是物理學獎,迄今共有201人獲獎,而女性隻有兩人獲獎,佔0.99%。女性獲經濟學獎同樣不容易,迄今共有76人獲獎,獲獎女性隻有1人,佔1.32%﹔化學獎迄今共有172人獲獎,獲獎女性4人,佔2.32%。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諾貝爾獎中獲獎人數最多的一個獎項,達到210人,不過,女性獲獎者也隻有12人,佔5.71%。

綜合起來,在諾貝爾獎的各獎項中,女性最容易獲得文學獎,但是,如果僅以自然科學獎來計算,女性最容易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獎。

2

多次獲獎的個人和機構

在諾貝爾獎115年的歷史中,有4人兩次獲獎,分別是居裡夫人、約翰·巴丁、萊納斯·鮑林、弗雷德·桑格。

波蘭裔法國女物理學家、化學家居裡夫人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1911年的化學獎,是第一個在不同領域獲獎的人。1903年瑪麗·居裡、皮埃爾·居裡和亨利·貝克勒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貝克勒是因為發現電離輻射現象,而瑪麗·居裡和皮埃爾·居裡是在貝克勒發現的基礎上作了開拓性工作而獲獎。

1911年瑪麗·居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她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和釙,分離出鐳,同時對這些標志性元素的化學本質及其化合物進行了出色的研究。

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獲1956年和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第一位在同一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1956年約翰·巴丁、沃爾特·布拉頓和威廉·肖克萊共同榮獲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理由是巴丁和布拉頓在1947年共同發明第一個半導體三極管,隨后,肖克萊發明PN結晶體管。

1972年約翰·巴丁、列儂·庫珀、約翰·R·施裡弗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理由是,他們在1957年共同提出低溫超導理論,即通常所說的BCS理論(BCS分別為他們的姓的第一個字母)。

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獲得1954年諾貝爾化學獎和1962年諾貝爾和平獎,是目前為止(2015)唯一一位兩次單獨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也是第二位在不同領域獲獎的人。1954年萊納斯·鮑林獨享諾貝爾化學獎,因為他闡釋了化學鍵的本質,並將其應用於解釋復雜物質的結構。1962年萊納斯·鮑林獨享諾貝爾和平獎,因為他不僅反對核武器試驗、擴散和使用,還反對一切把戰爭作為一種解決國際沖突手段。

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裡克·桑格獲得1958年和1980年諾貝爾化學獎。他是同一領域內兩次獲獎的第二人,而且兩次獲獎均由於在測序上作出杰出貢獻。1958年桑格發明酶法測定人胰島素序列,確定了胰島素的分子結構,開創了蛋白質測序的方式。1980年桑格與沃爾特·吉爾伯特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原因是,他們分別使用不同的方法測定DNA的序列。桑格法后來成為主流測序法,並用於人類基因組計劃(HGP)的測序。

機構獲獎次數最多的是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分別於1917年、1944年、1963年三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其次是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分別於1954年、1981年兩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3

機構獲獎與比例

在諾貝爾獎和平獎中,共有24個機構26次獲獎,佔和平獎的2.89%。

4

父子、夫妻、母女和兄弟共獲同獎

在諾貝爾獎115年的歷史上,多次上演“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現象。迄今為止,有6對父子、5對夫妻、1對兄弟,1對母女獲得諾貝爾獎。

6對父子分別為:

科恩伯格父子

美國人阿瑟·科恩伯格(父)獲195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主要貢獻是,証明了DNA的復制並分離了復制所需的酶。羅杰·大衛·科恩伯格(子),因對“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所作的研究”而獲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

奧伊勒父子

奧伊勒·凱爾平(父),瑞典籍德國人,生物化學家,因對與糖發酵有關酶的研究而與哈登共同獲得1929年諾貝爾化學獎。烏爾夫·馮·奧伊勒(子),因發現前列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特別是弄清了去甲腎上腺素的神經傳遞物質的功能而獲197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布拉格父子

威廉·亨利·布拉格與其子威廉·勞倫斯·布拉格同為英國物理學家,通過對X射線譜的研究,提出晶體衍射理論,建立了布拉格公式(布拉格定律)。父子兩人共同獲得191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用X射線對晶體結構的分析所作的貢獻。時年25歲的小布拉格還是當時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

湯姆遜父子

約瑟夫·約翰·湯姆遜(父),英國物理學家,發現和証明電子的存在,打破了原子是物質結構最小單位的觀念,揭示了電的本質,由此獲得19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喬治·湯姆遜(子)因發現電子在晶體中的干涉現象而獲得193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玻爾父子

尼爾斯·亨利克·戴維·玻爾(父),丹麥物理學家,通過引入量子化條件,提出玻爾模型來解釋氫原子光譜,也提出互補原理和哥本哈根詮釋來解釋量子力學,由此獲得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阿格·尼爾斯·玻爾(子),追隨父親的足跡,在原子核物理學領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他與北歐理論原子物理研究所的本·R·莫特爾森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利奧·J·雷恩沃特,因發現原子核內集體運動和粒子運動之間的聯系以及基於這一聯系而發展起來的原子核結構理論,分享了197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西格巴恩父子

曼內·西格巴恩(父),瑞典物理學家,因發現X射線的光譜而獲得19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凱·西格巴恩(子),因致力於研發一種用電子檢測復合材料成分和純度的新技術,1981年與尼古拉斯·布隆伯根及阿瑟·倫納德·肖洛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5對夫妻

皮埃爾·居裡(丈夫)和瑪麗·居裡(妻子),兩人一起獲得1903年的物理學獎,因為他們對研究貝克勒爾教授發現的電離輻射現象做出了非凡的工作。

伊雷娜·約裡奧-居裡(居裡夫婦的女兒)和丈夫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因為對人工放射性的研究作出杰出貢獻而獲得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

卡爾·斐迪南·科裡(丈夫)和格蒂·特蕾莎·科裡(妻子),都出生於捷克,后移民美國。他們和阿根廷醫生奧賽一起因發現糖代謝中的酶促反應,共同獲得194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貢納爾·默達爾(丈夫)和阿爾瓦·米達爾(妻子)都是瑞典人。丈夫因為對貧困的研究上作出了貢獻,獲得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妻子因為在裁軍方面有杰出貢獻(曾代表瑞典出席在日內瓦的聯合國裁軍談判會議),獲得1982年諾貝爾和平獎。

梅-布裡特·莫澤(妻子)和愛德華·莫澤(丈夫)因發現大腦的定位系統而與英國科學家約翰·奧基夫,共同獲得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對母女

母親瑪麗·居裡獲得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1911年的化學獎,女兒伊雷娜·約裡奧-居裡獲得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

1對兄弟

唯一一個摘得諾貝爾獎的兄弟組合是荷蘭的廷貝亨兄弟。哥哥揚·廷貝亨,荷蘭經濟學家,由於發展了動態模型,並將其應用到經濟進程分析中,與朗納·弗裡施同獲首屆(196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弟弟尼古拉斯·廷貝亨,荷蘭動物行為學家與鳥類學家,與卡爾·馮·弗利、康拉德·洛倫茲因為在動物個體和群體行為的構成和激發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共同獲得197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5

年齡最小獲獎者和年齡最大獲獎者

年齡最小獲獎者是17歲,年齡最大獲獎者是90歲,兩者相差73歲。巴基斯坦17歲女學生馬拉拉·尤素福·扎伊由於為巴基斯坦婦女和兒童爭取權益,與印度著名反童工勞動的活動者凱拉什·沙提雅提共同獲得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

由於對機制設計理論研究的貢獻,90歲的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教授萊昂尼德·赫爾維茨、新澤西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講座教授埃裡克-馬斯金、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格-邁爾森共同獲得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6

各年齡段的獲獎人數和比例

所有6個領域的874位獲獎者的平均年齡為59歲,60-64歲是獲獎者最多的年齡段。

15-19歲有1人獲獎,佔0.1%﹔20-24歲,無人獲獎,佔0.00%﹔25-29歲有1人獲獎,佔0.1%﹔30-34歲有14人獲獎,佔1.6%﹔35-39歲有34人獲獎,佔3.9%﹔40-44歲有54人獲獎,佔6.2%﹔45-49歲有102人獲獎,佔11.7%﹔50-54歲,有108人獲獎,佔12.4%﹔55-59歲,有120人獲獎,佔13.7%﹔60-64歲,有150人獲獎,佔17.2%﹔65-69歲,有96人獲獎,佔11%﹔70-74歲,有89人獲獎,佔10.2%﹔75-79歲,有61人獲獎,佔7%﹔80-84歲,有27人獲獎,佔3.1%﹔85-89歲,有16人獲獎,佔1.8%﹔90-94歲,有1人獲獎,佔0.1%。

7

每個獎項的獲獎者年齡

物理學,有201人獲獎,平均年齡為55歲﹔化學,有172人獲獎,平均年齡為58歲﹔生理學或醫學,有210人獲獎,平均年齡為58歲﹔文學,有112人獲獎,平均年齡為65歲﹔和平,有103人獲獎,平均年齡為61歲﹔經濟學,有76人獲獎,平均年齡為67歲。

8

沒有頒獎的年份

因戰爭等原因,有一些年份沒有頒發諾貝爾獎,而且,各個領域沒有頒獎的年份各不相同。

物理學:1916、1931、1934、1940、1941和1942年,共6年未頒獎。

化學: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和1942年,共8年未頒獎。

生理學或醫學:1915、1916、1917、1918、1921、1925、1940、1941和1942年,共9年未頒獎。

文學:1914、1918、1935、1940、1941、1942和1943年,共7年未頒獎。

和平:1914、1915、1916、1918、1923、1924、1928、1932、1939、1940、1941、1942、1943、1948、1955、1956、1966、1967和1972年,共19年未頒獎。

經濟學:從1969年開始經濟學獎每年都頒發。

本版統籌/梁力

(來源: 羊城晚報 )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 | 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