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上汽不选择华为却选 Momenta 作为「灵魂」?对于传统造车势力来说,自动驾驶都有哪些选项?
64 个回答
作为这个项目半个负责人,不能说太多细节。和两家公司都有过很多开发合作,华为给人的感觉,面子上更加配合,但里子里则更加具有侵略性。而momenta相对而言,面子里子,都会柔和些,靠近中间状态。
其实何为灵魂,当前智能驾驶的灵魂是一个激烈碰撞的产物,汽车文化(上汽代表的)和互联网文化(momenta) 在骨子里就差异巨大,但却不得不表现在同一个产品当中。因此寻求灵魂突破的过程,更多是两种文化找到新的合作点的过程。
我不相信汽车文化会教互联网做人,也不信互联网会全面颠覆汽车文化,但相信两种文化一定存在一个合作断面,这个断面是更合理,更可持续,更加能够产生强烈化学反应的。
这个过程,谁太过强势都不会得到一个更好的结果,因为失衡会减少你从另一种文化中学习精华的效率,从而弱化化学反应过程。只要不是车企全栈,或者互联网造车,两方合作还是发挥长处,以自己的文化最擅长领域为断面,并且学习对方文化值得借鉴的部分为己所用,才值得提倡。磨合出最好的合作关系本身,也是项目很重要的一个关注点。
寻找断面这件事进一步展开就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本人也围绕这个话题,积累了接近3年的思考,并凝炼成了“数据驱动下的智能驾驶”一书,估计下个月就接近出版了,希望可以抛砖引玉,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另一种文化是如何思考问题的?最好的断面在哪里?这将有利于两方持续性的互动,并最终找到真正的灵魂。
以上匆匆
如果对自动驾驶感兴趣,欢迎关注
个人觉得上汽这个选择没有什么很大的问题。
因为自动驾驶必然是未来汽车竞争的核心差异指标。
所以,上汽势必想要把这个核心技术抓在自己手上。
一、家里谁说了算?
而和华为的合作当然有很多优势,但是最大的短板就是——华为太强势了。
这个其实就像结婚,如果你选个在文化、经济和素质上都差不多的伴侣,那会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呢?
可能最大的问题就是:
家里谁说了算呢?
因为大家的学识和水平都差不多,甚至你的伴侣还比你更强势一点,当你们发生意见向左的时候,是不是感觉很多人都会来劝你,别吵了,他/她毕竟是XX方面的专家/赚钱比你多/了解的很清楚,你就听他的吧。
所以,如果你和上汽一样,想要自己说了算,你会选华为么?
但是今天,上汽选择了Momenta就不一样了,上汽这样的巨无霸面对Momenta这样的初创公司,基本上是占了压倒性的优势,无论是在资金还是话语权方面,上汽很容易拥有主导型优势。
二、合作的栗子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智驾方案上车以后,如果在运营上遇到什么问题,需要修改方案,比如ACC的跟车逻辑需要修改。
如果是和华为合作,很可能是如下结果:
1.“不,我们没空改,现在的逻辑很好,没问题”
2.“好的,但是改好要半年后,因为我们现在有太多更重要的事”
3.“原来的合作中没有这一块,可能需要一块新的研发的费用”
如果是和momenta合作,很可能是如下结果:
1.“好,我们马上就改”
2.“你们的建议真的太棒了,我们也正在做这一点”
3.“我觉得在你们集团其他品牌的车上也适用这样的逻辑和产品”
在这样的情况下,说真的,你是上汽的领导,你难道不选择momenta么?
三、momenta也是技术小能手
说到技术上的差异,其实momenta作为纯自动驾驶公司,还是有相当高的技术积累的,比如说在智己汽车上,已经展示出了非常惊艳的技术,虽然是在自己的固定路段上,但是通过视觉+毫米波雷达的技术手段,实现了部分城市道路上的辅助驾驶,表现实质上还是很不错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下面的视频
我是大包子狸,智能科技控和新能源汽车爱好者;
已经陆续免费推荐超过100+朋友选择适合他们的新能源车;
我会持续更新各种新能源车的体验,以及相关知识、股票等经历的分享;
有任何新能源汽车的问题欢迎交流,星辰大海,一起遇见!
也许你对这些内容也感兴趣:
自动驾驶领域,所谓「全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车企都要传播「全栈自研」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