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数学学科始于
1897
年岳麓书院设立的算学科,
1981
年全国首批获得应用数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4
年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0
成立
数学与计量经济
学院,
2019
年更名为数学学院。历经两甲子的发展变迁,学院沉淀了优秀的学科传统,凝练了独具特色的数学文化,成为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学院学科门类齐全。学院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公共数学系、数学研究所等三系一所。拥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及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拥有
“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数学”和“工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等
2
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湖南)、国家天元数学中部中心两个国家级平台成员。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
B
+。
学院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88
人,
其中教授
20
人,研究员
1
人,副教授
4
5
人
,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比达
75%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达
85%
。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趋于合理。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
2
人次,省级人才计划入选者
3
人次。
学院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围绕数学学科发展定位和培育
“数学基础扎实和科学素养较高”的专门人才目标,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均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创新,设立“理科实验班”,实施“孕穗计划”,与湖南省潇湘大数据研究院共同搭建“数学与企业融合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课外开设“讨论班”、“夜间课堂”、“伐数讲堂”等,人才培养成绩突出。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等专业类学科竞赛中成绩突出,近
5
年平均升学率达
50%
,不少优秀学子进入巴黎十一大、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就业的毕业生多进入华为、平安等优质企业工作。
学院研究生生源质量逐年提升,目前超过
60%
的研究生来自
B
以上评级的数学学科。
学院坚持
“四个面向”开展科学研究,在基础数学的若干重要前沿领域取得
备受同行好评的学术成果
,在应用基础和应用开发方面也有重要突破。学院目前已形成偏微分方程与几何分析、代数与拓扑、复分析和双曲几何、科学计算与优化、组合数学与图论、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等
6
个稳定的科研团队,在基础数学领域解决了对偶
Minkowski
问题、
Moser-Trudinger
猜想和
Jacquet
猜想,相关成果发表在顶级数学期刊
Acta Math.
、
Invent. Math.
以及
AJM
、
JDG
、
JEMS
、
Math. Ann.
等国际一流数学期刊上,获“华人数学家最佳论文奖”银奖
2
项。
在大规模优化、大数据算法、神经网络动力学等问题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表在
Math. Program.
、
SIAM
期刊、
IEEE
汇刊等国际一流应用数学期刊上。
近年来,学院在承担国家自然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以及湖南省创新平台与人才计划、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数量上都实现了新的突破。
学院注重
加强交流
与
合作,
不断
提升国际影响。
学院平均每年有近
100
场次的学术报告,其中超过
1/3
的报告人来自海外大学和研究所;积极主办或承办重要国际会议,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不断提升学科国际影响力。
学院与纽约大学、麻省理工、
Durham
大学、巴黎六大、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外一流数学学科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
学院积极发挥学科优势,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院把学术追求与现实关切紧密结合,开展应用牵引的基础理论研究,全力支持
湖南
“三高四新”
建设。
百尺竿头思更进
,
策马扬鞭自奋蹄。湖南
大学数学学院
将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秉承湖南大学
“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校训和老一辈数学人“执着、坚守、奋进”的风气,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求发展,力争早日把湖南大学数学学科建设
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数学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
,为湖南大学
“双一流”建设和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数学力量。
(
更新于
2022
年
7
月
26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