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虽然《复仇者联盟3》的拼盘式宣传惹恼了粉丝,可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观影热情。
截止目前,《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上映2天,累计票房已达到6.82亿,拿下超过70%的排片率。根据猫眼专业版预测,影片最终票房将超过23亿。这样的票房数据大概可以让漫威吃下一颗定心丸。毕竟打破粉丝圈层、撬动普通观众走进电影院,一直是漫威的目标。
漫威从贩卖版权为生,到构建了整个电影宇宙,用了10年。而这10年里,中国电影市场也经历了发展的黄金10年。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虎嗅经授权转载。
作者:Axl
编辑:庞宏波
漫威电影宇宙目前全球总票房超过了160亿美元,加上正在上映的《复仇者联盟3》共计19部电影,这个记录是前所未有的,且也难有系列电影和同类电影宇宙能够超越。随着《复仇者联盟3》的上映,漫威电影宇宙迎来了十周年。
《复仇者联盟3》容纳了漫威电影中几乎所有角色,在对这十年电影宇宙进行总结陈词时,其实也是对粉丝和观众的回馈与感谢,从靠贩卖版权为生的公司到现在市值最高的影业之一,漫威的十年正如《复仇者联盟3》里灭霸一个个集齐六颗宝石打出响指一般,从《钢铁侠》到《黑豹》的18部电影步步为营,建立起如今的电影宇宙。
从“惊奇漫画公司”到“漫威宇宙”
十年前“MARVEL”的中文名还是“惊奇”,人们对其印象最深的还只是索尼的《蜘蛛侠》系列、福斯的《X战警》系列和《神奇四侠》系列,毕竟当初没有独立制片能力的漫威靠出售自家漫画版权,与索尼福斯这样的好莱坞顶级发行公司合作还颇有成效。
漫威倚靠出售版权的方式,与多家电影公司合作诸如《刀锋战士》《惩罚者》《黑天使》《灵魂战车》《超胆侠》等多个系列和影片。即便没能像DC一样拥有独立制片能力,但靠这些影片让漫威积累了一定的电影产量,能够有潜力与DC竞争。
不过这些影片毁誉参半且票房不佳,除去《蜘蛛侠》和《X战警》分别成为后来索尼、福斯的头牌,其他影片成绩平平。也让外界质疑漫威的能力。
因此,2008年,当漫威首次以独立电影工作室出品《钢铁侠》时,华纳、索尼、福斯都没能料到“复仇者联盟”会变为现实。而最终,漫威以“连续剧”的模式成功打造了18部独立又紧密相连的超级英雄电影。
如今,“MARVEL”中文名由“惊奇”早已变成了“漫威”,而从漫画公司、电影工作室再到闻名遐迩的电影制作公司的十年,“漫威电影宇宙”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见证了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变革和中国电影市场的变迁。
“造星”模式的成功
回顾近些年最赚钱的好莱坞系列电影,《指环王》系列 (包括《霍比特人》系列) 、《哈利·波特》系列、《变形金刚》系列、《蜘蛛侠》系列等,是好莱坞各大制片厂的经典代表。在漫威打造电影宇宙之前,最受观众欢迎的好莱坞电影基本都是魔幻、科幻为主,它们所承载的历史作用和重任非比寻常。
此时,索尼将漫威旗下人气角色“蜘蛛侠”引出成为继DC的超人、蝙蝠侠之后最具吸金力的超级英雄角色,但受制于大环境的限制,其他片厂并没有将超级英雄电影列为自己的必选项。
包括福斯的“X战警”和“神奇四侠”和其他公司出品的超级英雄电影,也没能乘势追击将超级英雄电影打造成主流商业类型片的一种。
漫威联合刚刚将孩之宝经典玩具“变形金刚”成功带入电影市场的派拉蒙,一连推出了《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无敌浩克》四部电影。
尽管票房成绩一般,但漫威一改往常超级英雄电影的制作模式,类似于“造星”的做法运用到每一部电影里,并在电影的片尾加上“彩蛋”连接不同电影,并为接下来的影片进行预告。这在当时的超级英雄电影里还未曾见过,从对影片的运作和营销上,就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做派。
漫威还借鉴了一些较为成功系列电影的做法,让每一部独立的电影拥有不同的导演。
像《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的几部导演都不一样,《复仇者联盟》《银河护卫队》《蚁人》《奇异博士》等导演也都独自执导单一角色的影片。互不影响各自的创作的同时,还能保持角色的独立和特征,不至于扁平化,导致观众厌倦。这种做法也有助于漫威对整体风格的调整和把控,不会因导演个人风格太重而失去漫威特色。
随着一部部影片的成功,漫威也从独立工作室成为漫威影业,市值翻了很多倍,并在2009年底被迪士尼收购。 这也宣告了超级英雄电影进入了黄金期 。
在漫威成功将“漫威电影宇宙”构筑成比系列电影更稳定、更有价值且更有品牌延展性的体系后,各大制片厂也纷纷结合自身优势规划开发起自己的“电影宇宙”。比如华纳和DC的“DC扩展宇宙”、环球的“黑暗宇宙”、派拉蒙的“变形金刚宇宙”等。目前看来,这些模仿者并没有取得如漫威一样的成果。
DCEU (DC扩展宇宙) 其实是看到漫威电影宇宙的步步成形时,仓促开发并打造出的具有相同模式和内容的电影宇宙。漫威电影宇宙从无到有的经验提供给了其许多可借鉴并发散的地方,不过DC却没能让DCEU有属于自己风格和体系的元素。
扎克·施耐德作为DCEU的开创者到后期不再受DC信任,反而找来《复仇者联盟》的乔斯·韦登上马补拍,两种不同风格的混搭下,既失去DC应有的厚重感又因漫威俏皮幽默风的加入而变得格格不入。
“电影宇宙”的大量扎堆,的确让超级英雄电影呈井喷之势,迎来了春天。
漫威宇宙和中国电影的黄金十年
漫威宇宙诞生于2008年,2010年前后,中国电影市场和电影产业开始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全年票房43.42亿暴涨至559.11亿,银幕数从4723增长到50776。
从2017年电影市场的观众年龄层次看,最主要观影力量是20至29岁的青年,而这部分观众的观影习惯和观影意识的成形及普及也正是在漫威电影宇宙诞生之初。
如同《星球大战》之于北美观众,漫威电影对中国电影市场和观众的意义也在于此。像《星球大战》诞生的时候正是好莱坞电影工业发展最为迅猛的阶段,伴随着工业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星球大战》也就在潜移默化间影响到整个北美观众对待电影的态度和观影意识,这对于一个地区观众观影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
在《复仇者联盟》之后,漫威电影在内地基本都能同步上映,电影在内地所取得的票房成绩都算不错。
雷神、钢铁侠、美国队长、银河护卫队、绿巨人、黑寡妇等形象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受之影响最大的20至29岁观众很多已经有了下一代。漫威电影能够在中国形成如《星球大战》之于北美观众超乎电影本身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这是在票房数字之外,漫威电影对中国市场最大的意义。
漫威在中国内地的粉丝数量巨大,令许多业内人士将其定义为粉丝电影。而此前多部漫威电影稳定在6至7亿间的票房成绩,让“粉丝电影”的称号似乎有了铁证。
不过如上边所述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处在主流市场下沉阶段,“如日中天”的漫威电影影响力将不仅仅于粉丝处,而是能够带动更多非粉丝和普通观众,像《复仇者联盟3》的零点首映,朋友圈和微博像过年般的热闹,许多平时不怎么讨论电影的朋友都在深夜前去“朝圣”,漫威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复仇者联盟3》已经在中国内地上映,十周年的到来是总结也是对下一个十年的前瞻与希冀。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已经拥有太多漫威的粉丝,而在《复仇者联盟》结束之后的漫威该如何前行,是所有人的好奇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