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走进长沙市明德中学,汉唐风格的恢宏建筑,洁净优雅的校园环境,彬彬有礼的师生,随处可见的文明校园宣传、历史文化展示,都给人一种温文有礼、书香悠远的感觉。

这所创办于1903年的中学,是湖南最早的新式中学堂,迄今已有115年的历史。这里走出过18位院士,人才辈出,有“院士摇篮”之美誉。此外,“北有南开,南有明德”等称誉,也是115年来学校历史文化积淀的硕果。以至于2012年文化学者余秋雨来明德中学参观时,曾欣然题写“湖湘气韵,半出明德”相赠。

“教育,应当有文明的深度、文化的魅力。教育本质上是传承文明的事业,学校除了传授知识,还要注重文化的涵养,提升师生的文明素养,给学生的生命以滋润,为孩子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明德中学校长刘林祥如是说。

世界图书日

明德中学明星艺术班的郭沁同学,夺得去年《中国新歌声》全国亚军。图为郭沁回校登台献唱。

“诵读经典”

传统文化教育芳香四溢

今年高考成绩公布,明德中学K380班三位女生杨映湘、方依琳、蒲海燕成绩优异。她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们会相约北大,将研读经典文化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最值得提起的并不是成绩,而是明德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视,为这些孩子提供了成长的平台。三位女孩同属文科班,班上学习氛围浓郁,文娱活动丰富。从高一起,语文老师就带学生们走入《诗经》《论语》《红楼梦》等传统文化经典之中,并在语文课上开设“课前五分钟”,让每位同学畅所欲言,海阔天空畅谈感想。在这个过程中,杨映湘、方依琳、蒲海燕与其他同学一样,拓宽了视野,提升了文化素养与阅读能力。“上大学后,我们研读经典著作的脚步不会停歇。”杨映湘说。

学校选择了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文化基础教材》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教材。明德中学是中华书局“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之一,以《中华文化基础教材》为本,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开课,在原有的语文课时的基础上,每周增设一节“文化经典学习”课,由语文老师负责。除了必修的《中华文化基础教材》,明德中学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定的高中选修教材《中华文化经典研读》也列入必修行列。此外,明德中学高度重视传统书法艺术的推广,每天都有15分钟的书法练习时间,并在高一专门开设书法课程,每周一节课,聘请专业的书法老师进行指导,并出版了《明德中学师生书法集》。学校也很重视音乐教育,部分师生曾赴悉尼歌剧院演出,多次在湖南省音乐厅举行新春音乐会。

诵读经典,传承古老的文化精髓,这是以“文化立校,特色办学”为理想的明德中学一以贯之的追求。

今年高考结束后,明德中学举行了“致我青春,行远思源”高三年级毕业典礼。当天,学生穿上了高大上的“院士服”,从校长刘林祥(左三)手中接过“未来院士证书”并合影留念。

“我的中国梦”

培养家国情怀

1903年,在日本学习考察的胡元倓先生“深感甲午、庚子两役创巨痛深,决心兴学以救亡”,遂回国创办了明德学堂。《明德学堂开办呈文》中有这样的文字:“窃维生存竞争,愈剧愈烈,非兴学无以图存,非毁家无以纾难。”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毁家纾难,教育救国。115年来,明德中学弘扬这样一种担当民族责任、追求民族复兴的理想,深化明德学子的“我的中国梦”情结,树立一种宏大的家国情怀。

“我的中国梦”,要铭记历史。明德中学初中部(明德华兴中学)在华兴会成立旧址上,建设了华兴会纪念馆,以此来铭记明德中学“辛亥革命策源地”的辉煌历史,并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巍巍岳麓山,埋葬着胡元倓、黄兴、陈天华、姚宏业等一大批著名的明德校友,每年清明,学校都会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组织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前往岳麓山,为近现代历史上的明德校友扫墓。学校负责人会在扫墓现场介绍明德先贤矢志不渝、追求民族复兴的生命历程。“当老师用悠长的声调朗诵起那些古老的祭文,逝去的先贤仿佛就在我们面前,用他们一生的追求激励着我们。”参加扫墓的学生说。

“我的中国梦”,需要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学校举办了“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班会、“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我的中国梦”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并通过诗朗诵、绘画设计等方式进行宣传报道,着力将“中国梦”根植入学生的内心。为此,刘林祥校长还领衔申请了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和践行研究”。

中国梦,与每一位明德学子的梦想紧紧相连。今年6月6日,在高中阶段最后一堂课的课堂上,明德383班班主任尹爱国老师要大家谈一谈自己未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周易同学说:“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个新型材料学家。大家知道,核聚变是不可控的,我国的目标是21世纪中叶实现可控核聚变。我算了一下,那大概也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四五十岁时,正好展现科研成果的时候。”

明德中学的校训,是“坚苦真诚”。上世纪20年代,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来明德中学参观,为学校的校训所打动,曾专门给明德校训作跋,认为“坚苦真诚”,是“陶铸人才之宝训”。这段跋语,现在还以木刻书法的形式,悬挂在明德中学四箴堂的墙上。“之所以能够‘陶铸人才’,是因为我们一直有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传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顶天立地。”刘林祥说。

“新时代好少年”

注重社会实践

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12岁时,由明德高小升入明德中学旧制八班。明德中学秉承黄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教育思想,经常结合时事教育学生,要担当民族大任。1918年“双十节”后,任弼时在作文《国庆纪念日感言》中,勇敢地反思社会现实“名为理国事,实为一二人之意,竟破坏全国之安宁,于人民之呼吁置若罔闻,中国其能免于危亡乎?”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百余年来,明德中学注重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办学理念,从没有变过。刘林祥说:“明德不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培养有道义、有担当、能实践的人,是这所学校一百多年来的精神传统。这是明德之所以人才辈出的原因。”

近年来,学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除了参观雷锋纪念馆、学习雷锋的伟大精神之外,学生们还深入敬老院、孤儿院慰问和陪伴,去岳麓山、湘江沿岸以及各大公园清理垃圾保护环境等,“红绿卡,志愿情”暖心手卡传递爱心、“欢欢喜喜过大年”欢乐社区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志愿服务等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明德学子积极关注社会,服务社会。2017年,许胜强老师带领高一K435班同学做了长沙市近十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调查报告,寄给时任长沙市市长陈文浩后,受到了高度关注,长沙市公安局党委称赞其“数据准确,行文流畅,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1919年8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撰文赞扬了明德中学,认为明德学堂继承了时务学堂的传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有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时务虽倒,而明德方兴”。一百年过去了,新的时代,明德学子的社会担当和社会实践,在以新的方式进行着。

“文化立校,特色办学”

课内课外齐发力

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用文化涵养生命,学校需要搭建足够宽广的平台。

为此,学校构建了多元、自主、人文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开设了70多门选修课程,并定期邀请专家讲学,如著名作家余秋雨、哲学家邓晓芒、中科院院士袁亚湘、歌唱家李谷一、作曲家王佑贵、书画家刘人岛、台湾作家张晓风、著名教育家朱永新等。在课程育人的理念指导下,明德中学着力打造特色的“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的“三生”课堂教学文化,构建充满生命活力和生活情趣的生态课堂。

明德学子在全国性的学科奥赛、作文大赛以及机器人大赛、科技创新比赛中斩获颇丰,田径队、跆拳道队、健美操队在国际国内大赛表现突出,明德男篮为国家级传统体育项目,数十年来雄踞湖南,并曾问鼎全国冠军。

文化育人,绝不仅仅在课堂。校园建筑艺术、校长办学理念、教师言行举止甚至个人爱好,都对学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往往不是传统课堂里教出来的”,这个“课堂外”包括学生社团和校园各种节日。学生社团有器乐社、日韩文化社、阳光心理社、动漫社、暴风雨电视台等50多个;全校性的五大主体节包括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读书节、社团文化节、校园文明节。正因为如此,明德中学近年来涌现出了湖南卫视“芒果女郎”冠军张卉林、KFC“对话90后策神”湖南挑战赛总冠军彭国贤、《中国好声音》全国亚军郭沁、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400栏冠军陈海波、企鹅星主播冠军李林谦等特长极为突出的学子。

只有美好的教育生活,才能让学生进入文明的深处,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展现出生命的自信与美好。“进高中前,许多人向我们‘抹黑’高中生活:无穷的作业、无尽的考试、无情的排名……进入明德后,一切都不是这样的。在明德中学的三年里,友爱而温馨,灵动而自由。”现在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张纤说。她曾在K238班度过了三年轻松快乐的学习生活——每周一次班会,同学们自主选题自己做展示,笑声不断;每周日一场电影,周一则是影评会,每天做早操打篮球。最有趣的是,高二时还编辑出版了班刊《二八芳华》,“回顾起整个高中生活,正如我以前经常提到的一样,没有遗憾是最大的心得。” 她在回忆文章《致少年》中这样总结自己三年的明德岁月。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马臻 徐媛 编辑:渊仔 校对:王闻扬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