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
初中到高中,学生要逐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对初中学生提出了具体的口头表达要求。
初一年级:回答问题态度大方,声音清晰,内容清楚。能介绍课文和内容简单的读物、影视剧。能讲述见闻。
初二年级:跟别人交谈,注意用语恰当。当众发表意见,意思清楚,态度自然,能借助资料清楚的介绍事物。
初三年级:能做简短的即席发言,有中心,有条理,态度自然,讨论问题,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观点明确,有条有理。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语文教师肩负的重要使命。
叶圣陶先生说过:
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得学好,这是生活的需要,工作的需要。
然而,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是注重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首先是认识上的片面性。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基础差,培养“写”的能力都来不及,哪有时间进行“说”的训练?他们看不到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联系,看不到前者对后者的促进作用。
其次是升学考试的影响。现行的升学考试不考口头表达,教师就不愿意在这方面下功夫。
再次,是对口头表达训练的序列和方法研究得尚不够,影响了口头表达训练效果。
基于此种认识,我们把口头表达训练的序和法作为本文探讨的内容,以期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
一、口头训练的“序”
口头训练要注意有序。这个“序”就是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循序渐进。具体说, 应该有两个序列:一是形式的序列,二是内容的序列。
(一) 形式的序列
形式序列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形式的综合,大致包括下述几方面:
- 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的序列
首先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绝不可使用方言。
其次练习语音,应从简单的句子训练起,要求学生说话时,注意情绪的发展。如说:“爸爸,我这次考试成绩大有提高”和“爸爸,我这次考试成绩不好”这两个句子,语音的高低不同,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练习语调,应先介绍语调知识,说明语调就是语音高低轻重的配合,可以表示语意的变化。如说“好好表扬表扬你”这个句子,可以表达肯定、惊讶、疑问等意义。
再次是练习语气、语速。语速、语气练习训练侧重说话表达感情。如语速练习,要求快速、慢速说同一句子,体会说话者的心情。
另外,要学生善于利用停顿。许多学生往往上句未说完,下句就出来了,或者说完上句,下句还没有想好,紧张时就会抓耳挠腮,破坏姿态和表情。
指导学生掌握说话的快慢,善于利用停顿,一边说,一边想,既可以从容不迫,语言也会有条不紊。
2. 眼神、表情、手势、动作的序列
上述形式序列,可以说是“嘴上功夫”的序列。但是说话时“脸上功夫”和“手上功夫”也不能忽略,而且要佳之互相配合和协调。
首先,要求学生注意说话时的姿态。教师的要求要明确、具体,如说话前,要求学生从容走到台前,自然站立,放松精神,镇静自如。说话时,要态度自然、大方,并借助两手的自然手势,帮助加强语气。
其次是眼神和表情。表情要放松,目光可注视前方,也可以适当环视,不要回避听众目光。特别是要根据说话内容不断调整表情, 尽量做到神形并茂、眉飞色舞,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
(二)内容的序列
说话内容应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易及难的过程。
这个过程犹如登山,一步一步向上攀登,不急于求成,也不停滞盘桓,形成一个循序渐进而又完整的序列。
结合《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可作如下安排:
- 简单的回答问题和课堂讨论。
这个环节几乎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基本要求是大胆、大声、大方。内容变化纷繁但为学生所熟悉。
2. 复述。
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小说、传记、回忆录等课文,都有较强的故事性。教学这一类课文时,可让学生进行复述练习。如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教师可按情节把全课分成酒店宴友、父女诉苦、义赠白银、旅店送行、消遣郑屠、拳打郑屠、智走他乡几个情节段落,分别让学生口述。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也进行了口头训练。
3. 讲述梗概。
可以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讲述梗概,也可以在指导学生写记叙文时,先作讲述梗概练习,以培养他们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能力。
4.讲故事。
能把一则故事有声有色地讲述出来,这个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练习记叙能力,因为讲故事不是原作的留声机式的机械重复。 必然要经过讲述者的想象和再创造。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实际是提高他们形象思维的能力,开始可以辅导学生讲一些头绪简单的故事,逐渐向复杂的多线索的方向努力。
5. 叙述图画。
述图就是依据图画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图画可以是单幅的,也可以是,多幅一组的。训练时要启发学生从画面推想到画外,变静景为动景,变无声为有声,描述出一个有头有尾的、富有生活气息的、血肉丰满的故事情节.这是记叙性的表达训练,还可以进行评述性的述图训练。
6.接续补充。
由教师口述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由学生接下去把全事补充完整。这种练习,不需学生审题,只需学生具体选择,组织材料。特级教师魏书生善于在课前抓机训练。他趁学生起立这个机会-出了个题目今天天气——”于是教室里“嗡嗡嗡”一片声响,人人都在描绘,各说各的,说完了,才开始上课。还可以选择一景、一
事、-物、-理让学生接续补充。最后,可以过渡到较为复杂的事物和道理。
7. 口述见闻。
直观性较强的题材,很适宜口头表达。如《春节见闻》、《街头几闻》、《一场球赛》、《亚运火炬》、《元旦晚会》等题,学生经过口头表述,互相间能触发思路、取长补短。较适宜于培养典雅的语言,朴实的文风。口述之前,教师可作启立性的提示,学生可编写简短明了的提纲。
8. 新闻报导。
初一学生己学会了新闻这种文体。这种口头表述要求学生采用身边的题材,要求他们观察周围的事物,同时也要模仿电视新闻播音员的体态语,模仿对象给学生以强烈的启示。
9.讲报。
报纸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可用报纸来进行口头训练。方式多样;( 1 )提要式讲报.扼要讲述国际、国内新闻,概括介绍通讯报道内容.它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2)综合式讲报。将各种
报纸上刊登的同类材料加以综合整理,作专题讲述。 如“科技新成城”、“雷锋在今天”、“海湾战争”等等。它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3)评述式讲报。对引人瞩目的国际国内动态、众所关心的社会文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它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10. 说明事理。
这类口头表达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清晰的条理,简洁的语言。教师命题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说明对象应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 触的事物。如《解剖青蛙》、《显微镜的使用》、《我的学校》、《保护视力》、《我的学习方法》等。教师指导要明晰, 如对《解剖青蛙》一题,教师不应只笼统提示以时间为序说明,而要告诉学生先说实验前的准备,再说解剖青蛙的过程,最后说实验得出的结论。
11.专题讨论。
着重于议论的表达方式,学生在学习议论性的文体时,常犯毛病是分析片面,阐述肤浅,事理脱节,千人一面。借助口头表达训练,可让学生对同一命题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克服片面性。如有的学生对学校为了迎接卫生检查反复组织大扫除表示不满,认为学校弄虚作假,又消耗学生精力.教师就组织专题讨论,通过学生畅所欲言,明确了学校反复大扫除的必要性。象类似的专题讨论,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容易说理辨理,有利于分辨是非,提高思考能力。
12.读书心得交流。
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不过,中学生阅读课外书币1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为了收到好的表达训练的效果,既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又要事前搞好指导,包括开列书目、个别辅导等。读书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完整充实,但角度灵活,不应框得太死,便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13.讲课。
讲课即分析课文.中学教材每单元都附有相同体裁的课外自读课文,可选择一些篇目让学生讲课。如上完一单元说明文后, 教师可让学生对自读课文进行分析,启发学生从说明文的结构、手法、语文等方面入手分析。
说话训练的内容丰富多彩,内容安排肯定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方面, 但原则是确定的,即按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易及难的“序”进行训练。
二、口头训练的法
口头训练除了要注意训练“序列”循序渐进之外,还要注意“有法”上面的论述中,已经涉及训练的一定方法,现在再综合起来加以说明。
(一)确立目标,一练一得。
口头表达水平的提高,有一个较长的渐进过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较适合的方法是要分阶段确立训练需要达到的目标,一次训练有一次训练的收获,这就是所谓确立目标,一练一得。
比如确立的目标是“态度大方,声音响亮”让学生上讲台面对全体同学说话,这时说话的内容方面可以降低要求,教师不但自己注重评论说话者的态度和声音,而且要让全体同学注意说话者的态度和声音。一旦学生基本上达到要求,就可以更换训练目标。
再如,目标是让学生“语言生动”。让学生回忆小学里最难忘的一位老师。要求听的同学体会说话者为什么忘不了他的老师。一个学生说:“有一次我贪玩,作业忘了做,第二天早上,老师照例要检查家庭作业,我可慌了。因为我没做,现补也来不及了,怎么办?我机灵一动, 对了……”老师检查到我时,我忙说:“老师,我没带。”老师察觉到我慌乱的表情,说:“你现在回家拿来。”我一看,不好,被老师识破了,只好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我……没做。”老师缓缓地说:“没做就应当说没做,要知道说谎比忘了做作业更坏。”我真后悔,不该说谎。这时,教师可启发他:“以前你说过谎吗? ”“没有”。“以后呢?”"他说:“我再也不说谎了。”教师赞许他, 问他是不是可以再说两旬,把这个意思也放进去。他想了想,接着说:“这是我第一次说谎,也是最后一次说谎。”这么一说,同学们都觉得整段话意就完整深刻些。
再如以“开扩思路”为目标。教师用的素材是一幅画,画面是一道美丽的彩虹。
一个同学说:“雨过天晴,天边升起一道美丽的彩虹,它七色分明,绚丽多彩,仿佛是一座彩色的桥,一座通往幸福的桥。虽然它的存在时间不长,但它却是那样美丽。人的一生也象这彩虹,只要我们把握好它,我们的人生也会绚丽无比。”当几位同学都脱了类似赞美彩虹的话后,教师作了引导性启发,问彩虹虽美,有无不足之处?于是一位同学说:“彩虹是非常美丽的,它高高地浮在空中,虽然好看,却毫无用处,它不如人间的桥,踏踏实实地架在水上,永远忠实地为人们服务。”有一位同学说:“彩虹友发出美丽七色光芒,但它的美丽是太阳赐予的, 我们应该靠自己的力量取得荣誉,而不应靠别人的力量来炫耀自己。”
通过几位说话者对虹的不同看法,大多数学生理解了对一个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发展了思维,开扩了思路。
(二)读讲结合, 说写结合。
口头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是相互促进、相依发展,辩证统一的。读写能力强,口头表达也容易提高反之,口头表达必然会促进读写能力的发展。因此,可以把读和讲、说和写结合起来。所谓“读讲结合”是指口头表达与课文学习结合,应该根据阅读内容和教材要求来说来安排;所谓“说写结合”,是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结合起来,或先写后说,或先说后写。
比如初中第一册第五单元,学生学了五篇写景状物的散文。学完这一单元以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描写景物的口头表达的题目,如《校园一角》《公园的早晨》《雪后》、《镜湖黄昏》、《走在山间的小路上》等。题目也不一定框死,可让学生调换或另行选择,便于学生从所学的课文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然后,再队
小作文的形式记下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两篇口头作文。
乡村的黄昏
太阳羞答答地掩上面纱,抚慰似地给被它烤得发白的大地撒于金黄的纱裙。这时,村子的上空升起缕缕炊烟,到处飘散着饭香,放鹅娃扬起竹竿,鹅儿蹒跚着回了窝,乡村显得宁静而和平。夕阳恋恋不舍告别了天际,只有一抹晚霞映红了西边的山峦。
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满山满坡开满了野菊花。火红的枫叶,团团簇簇,象火苗在燃烧,又象红绸子在飘扬。高大的树木遮住了天,阳光穿过树叶的隐缝,洒在地上,象碎金一般。抬眼,满山的苍翠,金、黄、绿的颜色,不用装饰也显得辉煌。小路无人, 向前延伸……。
这两则材料对景物的描写富有情韵,正是教师抓住“读”后的有利时机,让学生进行表达取得的"战果"。
(三)培养典型,带动一般。
“羊群走路靠头羊”。训练学生的口头一表达,“头羊”的作用很重要,远远胜过书面表达中“头羊”的作用。因为口头表达的直观性更强。除了教师要做好示范外,还要选择条件好的同学,做好指导工作。在开始时,尤其要下一定的功夫。一般说,可以在口头表达的材料、语育、表情、姿态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在课前预演,经过试讲后,让他们到课堂示范表演.这样有利于带动全体同学,让他们体会到口头表达并不困难,克服畏难情绪。
(四)注重诱导,激发兴趣。
对初中学生来说“兴趣”是一位好老师。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提高对口头表达的认识, 激发演讲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好之” 、“乐之”就需要教师的诱导和激发。
“诱导”,是要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教师可给他们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典型事例,说明口头表达在日常生活和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如经济工作中的推销,日常生活中的辩论。再如中国历史上唐帷不辱使命, 触龙说赵太后, 美国历史上华盛顿、林肯的出众演讲对战后生活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人把演讲和原子、金钱一样当作三大战略武器;现在又把舌头和美元、电脑同样作为三大战略武器。上海复旦大学以曾在亚洲大学生辩论会上夺标,为学校和国家争得荣誉。这样让学生在倾听趣同史事中提高认识,产生兴趣。
“激发”是“诱导”的延伸和提高。中学生大多好胜,教师可制定评分标准,给学生分项打分。如内容、声音、语言、姿态、表情分别记分,以利学生找差距,求上进,也可让学生互评。进而可设立“最佳”表达者“小小演说家”等称号, 并把口头成绩记入学年总分。
(五)形式多样,面向全体。
形式多样就是在口头表达训练时,要注意训练的形式变换和训练题材的多样。如果训练形式单调, 千篇一律,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路活跃的特点.反会使口头训练失去生气,产生厌倦情绪,影响训练效果。
在训练时,教师的具体做法很多,既可以个人为单位表达, 也可以集位为单位表达,如由教师先准备好一个学生不熟知的材料,然后轻声告诉第一位同学,这个学生再向第二位同学复述,依次传递,再由最后一位学生上来复述材料, 看哪个组所述的材料最完整,不走样.这种集体口头表达训练,很受学生欢迎。
题材也要多样,既可朗诵自己的诗歌,又可讲故事,也可评论一件事、一个人物,还可讨论影视作品,乃至联系课文召开“ 记者招待会”等等。如上《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让学生分别充当主持人、主讲人、记者, 采访人民大会堂的情况.尽量把训练形式搞得多姿多彩,是提高口头训练效果的好方法。
“面向全体”是指口头训练要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训练机会,既不挫伤学习积极分子的积极性,又不让任何一个人只当听众,充分发挥全体同学口头表达的主动性、积极性。
总之,口头表达训练在中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它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十分重要.口头表达训练应该有序有法,有序,就是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易及难的序有法,就是要注意训练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持之以恒,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迅速得到提高,也会
促进学生的读写等方面能力的发展。教师要重视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特划是初中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是搞好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经验。
原文标题《口头表达训练的序和法》作者:叶圣煌,芜湖一中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