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教育社会学家。现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未来教育与评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教育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和青少年研究等。

电子邮件:xiewh@tsinghua.edu.cn

办公地点:文南楼416室

办公电话:86-10-62785051

1954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获厦门大学哲学学士学位

1985年获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88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85年在江西大学法律系工作;

1989年调至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1992年调至北京师范大学,曾经担任校长助理、副校长等职务;

2002年调至首都师范大学,任党委书记;

2004年调至清华大学,曾任教育研究院院长、副校长。

研究领域与概况

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和青少年研究等。

著(译)作(部分)

谢维和,刘超等.文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谢维和.效率与公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

谢维和.中国当代教育学家文库 我的教育觉悟[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谢维和.教育的道理 谢维和教育文集 第1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英)帕金著;刘东,谢维和译.马克斯·韦伯[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谢维和,李乐夫,孙凤,文雯著.中国的教育公平与教育发展 1990-2005 关于教育公平的一种新的理论假设及其初步证明[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 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 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谢维和,文雯,李乐夫著.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结构分析 1998-2004年的实证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谢维和.教育社会学[M].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

谢维和,王洪才.从分配到择业 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 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谢维和,裴娣娜著.走向明天的基础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谢维和等.当代青年社会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

论文发表(部分)

谢维和.人才培养的清华风格[J].中国大学教学,2020(07):4-8+34.

谢维和.小学是一门科学[J].人民教育,2020(12):44-48.

谢维和.教育评价的双重约束——兼以高考改革为案例[J].教育研究,2019,40(09):4-13.

谢维和.教育规律的民族形态——读《教育规律读本》有感[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04):1-2.

谢维和.注重高质量科研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J].成才之路,2019(20):3. [7]谢维和.加强理论供给 深化学科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39(05):1-3.

谢维和.实施“走班制”必须有这个前提[J].内蒙古教育,2018(17):45-47.

谢维和.文化传承,勿忘“拾遗”[J].山东人大工作,2018(08):58-60.

谢维和.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新地标[J].中国高教研究,2018(04):12-15.

谢维和.论大学课程的科学性[J].中国大学教学,2018(02):4-6+13.

谢维和. 学会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髓[N]. 新华日报,2018-01-19(013).

谢维和.“双一流”政策的关键词分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7,9(05):139.

谢维和.学以为己的德育传统[J].中小学德育,2017(08):79.

谢维和.“双一流”政策的关键词分析[J].教育经济评论,2017,2(04):7-10.

谢维和.“走班制”的德育基础——立德树人的逻辑与实践研究之六[J].人民教育,2017(12):46-48.

谢维和.学以为己的德育传统——立德树人的逻辑与实践研究之五[J].人民教育,2017(11):46-48.

谢维和.公德与私德的“先后”——立德树人的逻辑与实践研究之四[J].人民教育,2017(10):38-40.

谢维和.非志无以成学——立德树人的逻辑与实践研究之三[J].人民教育,2017(09):42-44.

谢维和.学习成绩背后的“秘密”——立德树人的逻辑与实践研究之二[J].人民教育,2017(08):33-35.

谢维和.知识的学习与品行的修养是统一的[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07):128.

谢维和.陶行知先生留下的“作业”——立德树人的逻辑与实践研究之一[J].人民教育,2017(07):29-31.

谢维和.自觉自律,是优秀学生的共同素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1(20):64.

谢维和.做教育真难——我的治学历程与学术感悟[J].中国教育科学,2016(03):69-89+68+199-200.

谢维和.“双一流”建设与教育学的责任[J].探索与争鸣,2016(07):23-25.

谢维和.谈核心素养的“资格”[J].中国教育学刊,2016(05):3.

谢维和.国内高水平大学科研的新阶段与新常态——关于高校科研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6(05):4-6.

谢维和.认识学生,教师职后发展的基本方向[J].基础教育课程,2016(09):88-90.

谢维和.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影响[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6(04):91-92.

谢维和.家庭教育在家校合作中的重要性[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6(02):91-92.

谢维和.认识学生——教师职后发展的基本方向[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02):22-23.

谢维和.教师尊严的教育基础——谈教师怎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仰[J].人民教育,2016(02):17-21.

谢维和.论青年学科的意义[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35(01):16-20.

谢维和.家庭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J].辅导员,2015(36):1.

谢维和,文雯.文化认同: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J].中国大学教学,2015(12):4-6+29.

谢维和.家庭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J].人民教育,2015(21):17-18.

谢维和. 志向有误 成长就会出问题[N]. 中国青年报,2015-10-23(002).

谢维和.换一个角度看教育[J].阅读,2015(36):63.

谢维和.谢维和:让大多数孩子成为优秀[J].今日教育,2015(09):10-13.

谢维和,文雯.中国高等教育的独立自主性——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的意义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5(08):1-2+9.

谢维和.中国教育公平发展的阶段性与拐点[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21):44.

谢维和.小学的价值[J].人民教育,2015(13):1.

谢维和.中国教育公平发展的阶段性分析[J].基础教育,2015,12(03):14-15.

谢维和.中小学教材“可读性”探析——关于基础教育阶段教材难度的研究[J].辽宁教育,2015(12):31-34.

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J].教师,2015(14):2.

谢维和. 中国教育公平的阶段性分析[N]. 光明日报,2015-04-28(014).

谢维和.谈《教育研究》杂志的智库功能[J].教育研究,2015,36(04):19-21.

谢维和. 中国教育公平发展的阶段性与拐点[N]. 经济观察报,2015-04-13(046).

谢维和. 中小学教材“可读性”探析[N]. 中国教育报,2015-03-25(007).

谢维和.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路径选择[J].人民教育,2015(05):38-41.

下一条: 史静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