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山东省工信厅近日表示,按照《关于推进全省地炼企业产能整合转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要求,会同相关部门组织有关市稳妥有序推进炼油产能退出,截至2022年11月底,涉及的10家地炼企业已退出炼油产能共计2696万吨。

持续推动落后炼化产能退出与产业转型升级是山东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山东省工信厅副厅长王晓表示,2022年山东开展用能预算管理,将继续整合退出地炼产能740万吨。

受访人士均表示,地炼企业产能整合转移对加快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有着重要意义,势在必行。

“对于地炼企业来说,整合将经历一个比较艰难的‘心路历程’。在市场竞争加剧的当下,炼化企业控成本、谋高端,规模化和一体化已经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说。

■■ 向“油化并举”迈进

数据显示,仅“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就已整合转移和淘汰炼油产能4447万吨。初期未规划在七大石化产业基地的山东省正在积极顺应一体化趋势,通过整合方式从“一油独大”向“油化并举”迈步。

“以前山东省内的大型炼化企业试图牵头进行产能整合,但未见效果。目前来看,未来山东省不论是淘汰落后炼化产能还是加快推进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上马,主要还是以政策驱动为主导,推动力来自政府。除淘汰落后产能外,加强税收、安全和环保监管等间接方式,有助于山东省炼化产能的升级改造,提高竞争力。”一位不愿具名的地炼企业人士说。

“分散的地炼企业在能耗、成本维护等方面确实远高于大型炼厂。此外,部分地炼企业下游深加工能力不足,烯烃等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投入不足。这就促使地炼企业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往一体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郭焦锋说。

“相比产能过剩,解决产能落后的问题更为迫切。按照现在的整合思路,抱团形成大产能也为化解企业发展困境指出了一条明路。”郭焦锋补充说。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石油石化组发布的相关报告也显示,“十四五”期间石油化工行业规划的重点在于淘汰小产能,整合炼油指标,建设流程更长、开工率更高、产品更加多样化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提升石油化工生产的效率,减少生产环节对油品的浪费,做到对资源 “吃干榨尽”。

“整合能够进一步优化炼能结构,促使山东省炼化产业真正走向‘减油增化’的大炼化一体化发展道路。不过,不论整合还是淘汰落后产能,企业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会减缓实施步伐。” 上述不愿具名的地炼企业人士坦言。

■■  转型遇多重压力

隆众资讯数据显示,国内供过于求的局面将进一步凸显,市场竞争加剧,一体化炼厂与一般炼厂盈利水平差距显现,中小型炼厂失去价格优势。“多数自身实力不足或装置规模难以配套下游化工装置且不能独立转型的炼厂,走政策护航的整合转移路线不失为好的选择。”郭焦锋说。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山东地炼的整合转型或许是最后一次赶超其他石化基地和民营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机会。

“近年来,恒力石化、浙江石化相继投产,沿海其他省份炼油企业也在快速发展炼化一体化,已对山东地炼形成冲击。此外,除面对新上马、极具竞争力的大型民营炼化一体化项目外,国有炼厂调整升级的步伐不仅没有停止甚至还加快了,山东地炼正在遭遇‘国’‘民’全方位夹击。”上述不愿具名的地炼企业人士说。

资料显示,中国石化已有17家炼厂迈入千万吨级规模,同时,还锚定“油转化”“油转特”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推动炼油业务不断迈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

中国石油70%以上的炼油能力集中在东北、西北地区,其中又有50%的炼油能力集中在东北地区,产销地距离远,运输成本高。为改善产能布局,中国石油积极新建广东石化,并通过扩建乙烯装置等方式对存量炼厂进行“减油增化”。

中国海油也对炼厂升级转型提出了规划目标,即到2025年,成为炼化一体化结合紧密、产品门类丰富、特色产品突出、资产质量优质、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大型石化企业——原油年加工能力超5000万吨、乙烯年产200万吨。

■■ 降碳成关键主旨

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持续推动炼油企业“降油增化”,并将炼油厂分为大、中、小三类,“量体裁衣”。

其中,条件齐备的大型炼厂和中型炼厂将向“特色炼油+特色化工”的精细一体化模式发展;具有优化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炼厂改扩建配置规模化的乙烯和芳烃装置,向稀缺性较高的化工品范畴发展;炼油规模小于 500万吨/年的小型炼厂,基本不具备向下游发展精细化工的能力,应当推动对其产能的整合和置换,并建设具有规模优势的炼化一体化装置。

“总体来看,未来降油增化、减碳、清洁高效等政策指引是石化行业发展的关键主旨,炼厂将是以绿色、低碳、循环为特征的综合性炼厂。”郭焦锋说。

中国石化石科院院长李明丰此前指出,绿色转型发展已成为共识,燃料型炼厂向化工型炼厂转型势在必行。“未来,经济可行的节能降碳将贯穿石油炼制的全过程。”

李明丰表示,“双碳”目标对石化行业的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炼厂应该更加注重“双碳”两个阶段产业技术的衔接,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生物质利用、电催化及二氧化碳化工技术在未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将对石化企业在低成本、低排放前提下实现产品结构的升级和打造高新材料供应链发挥重要作用。

山东省工信厅近日表示,按照《关于推进全省地炼企业产能整合转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要求,会同相关部门组织有关市稳妥有序推进炼油产能退出,截至2022年11月底,涉及的10家地炼企业已退出炼油产能共计2696万吨。

持续推动落后炼化产能退出与产业转型升级是山东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山东省工信厅副厅长王晓表示,2022年山东开展用能预算管理,将继续整合退出地炼产能740万吨。

受访人士均表示,地炼企业产能整合转移对加快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有着重要意义,势在必行。

“对于地炼企业来说,整合将经历一个比较艰难的‘心路历程’。在市场竞争加剧的当下,炼化企业控成本、谋高端,规模化和一体化已经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说。

■■ 向“油化并举”迈进

数据显示,仅“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就已整合转移和淘汰炼油产能4447万吨。初期未规划在七大石化产业基地的山东省正在积极顺应一体化趋势,通过整合方式从“一油独大”向“油化并举”迈步。

“以前山东省内的大型炼化企业试图牵头进行产能整合,但未见效果。目前来看,未来山东省不论是淘汰落后炼化产能还是加快推进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上马,主要还是以政策驱动为主导,推动力来自政府。除淘汰落后产能外,加强税收、安全和环保监管等间接方式,有助于山东省炼化产能的升级改造,提高竞争力。”一位不愿具名的地炼企业人士说。

“分散的地炼企业在能耗、成本维护等方面确实远高于大型炼厂。此外,部分地炼企业下游深加工能力不足,烯烃等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投入不足。这就促使地炼企业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往一体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郭焦锋说。

“相比产能过剩,解决产能落后的问题更为迫切。按照现在的整合思路,抱团形成大产能也为化解企业发展困境指出了一条明路。”郭焦锋补充说。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石油石化组发布的相关报告也显示,“十四五”期间石油化工行业规划的重点在于淘汰小产能,整合炼油指标,建设流程更长、开工率更高、产品更加多样化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提升石油化工生产的效率,减少生产环节对油品的浪费,做到对资源 “吃干榨尽”。

“整合能够进一步优化炼能结构,促使山东省炼化产业真正走向‘减油增化’的大炼化一体化发展道路。不过,不论整合还是淘汰落后产能,企业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会减缓实施步伐。” 上述不愿具名的地炼企业人士坦言。

■■  转型遇多重压力

隆众资讯数据显示,国内供过于求的局面将进一步凸显,市场竞争加剧,一体化炼厂与一般炼厂盈利水平差距显现,中小型炼厂失去价格优势。“多数自身实力不足或装置规模难以配套下游化工装置且不能独立转型的炼厂,走政策护航的整合转移路线不失为好的选择。”郭焦锋说。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山东地炼的整合转型或许是最后一次赶超其他石化基地和民营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机会。

“近年来,恒力石化、浙江石化相继投产,沿海其他省份炼油企业也在快速发展炼化一体化,已对山东地炼形成冲击。此外,除面对新上马、极具竞争力的大型民营炼化一体化项目外,国有炼厂调整升级的步伐不仅没有停止甚至还加快了,山东地炼正在遭遇‘国’‘民’全方位夹击。”上述不愿具名的地炼企业人士说。

资料显示,中国石化已有17家炼厂迈入千万吨级规模,同时,还锚定“油转化”“油转特”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推动炼油业务不断迈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

中国石油70%以上的炼油能力集中在东北、西北地区,其中又有50%的炼油能力集中在东北地区,产销地距离远,运输成本高。为改善产能布局,中国石油积极新建广东石化,并通过扩建乙烯装置等方式对存量炼厂进行“减油增化”。

中国海油也对炼厂升级转型提出了规划目标,即到2025年,成为炼化一体化结合紧密、产品门类丰富、特色产品突出、资产质量优质、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大型石化企业——原油年加工能力超5000万吨、乙烯年产200万吨。

■■ 降碳成关键主旨

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持续推动炼油企业“降油增化”,并将炼油厂分为大、中、小三类,“量体裁衣”。

其中,条件齐备的大型炼厂和中型炼厂将向“特色炼油+特色化工”的精细一体化模式发展;具有优化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炼厂改扩建配置规模化的乙烯和芳烃装置,向稀缺性较高的化工品范畴发展;炼油规模小于 500万吨/年的小型炼厂,基本不具备向下游发展精细化工的能力,应当推动对其产能的整合和置换,并建设具有规模优势的炼化一体化装置。

“总体来看,未来降油增化、减碳、清洁高效等政策指引是石化行业发展的关键主旨,炼厂将是以绿色、低碳、循环为特征的综合性炼厂。”郭焦锋说。

中国石化石科院院长李明丰此前指出,绿色转型发展已成为共识,燃料型炼厂向化工型炼厂转型势在必行。“未来,经济可行的节能降碳将贯穿石油炼制的全过程。”

李明丰表示,“双碳”目标对石化行业的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炼厂应该更加注重“双碳”两个阶段产业技术的衔接,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生物质利用、电催化及二氧化碳化工技术在未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将对石化企业在低成本、低排放前提下实现产品结构的升级和打造高新材料供应链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