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微信公号都在转发《中华儿女》杂志中一篇对习近平的专访文章。这篇文章是2000年出版第7期刊登,当时习近平同志时任福建省省长,采访者为时任《中华儿女》杂志社社长杨筱怀。在这篇14年前的采访中,习近平就对自己的从政之路有着清醒的认识:一是要立志当“公仆”做大事。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从政就不要想发财;二是在从政的整个过程之中,不要把个人的发展、升迁作为志在必得的东西;三是要有不怕艰难险阻,持之以恒干工作的准备。
习近平:时任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
杨筱怀:时任《中华儿女》杂志社社长
《习近平:我是如何跨入政界的》透露7细节
反对把领导干部写得完美高大:多宣传群众和班子
习近平受访时说:
领导干部不是不可以宣传,但是不能多,并要把握好分寸。现在有一种倾向,一写领导干部就要将你写得多么完美,多么高大,要知道,世界上是没有至善至美的东西的,你把一个人写得完美了,人们就不相信了。同时,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离开人民群众,离开领导集体,你将一事无成。所以,我认为还是多宣传人民群众、多宣传领导班子集体为好。
从政之前冷静地考虑:既从政又想发财 不会有好下场
习近平受访时说:
在从政之前,我曾冷静地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我认为在第一步跨入政界之前,首先要在思想上弄清楚两个问题,这就是你要走的是什么路?你所追求、需求的是什么?我当时对自己定了这么几条:
一是要立志当“公仆”,做大事。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从政就不要想发财。正如孙中山讲的,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你如果想发财,现在合法致富的路很多,那种合法致富既发财又光荣,将来税务部门还要给你授奖,因为你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你既要从政,又想发财,就只能去当让人指脊梁骨的赃官、贪官,既名声不好,又胆颤心惊,总怕被人捉住,最后落个不好的下场。所以,要从政,就是一种事业的追求,就得舍弃个人的私利,不能什么好处都想得。一个人也许一辈子成就不了什么大的事业,但最起码他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二是在从政的整个过程之中,不要把个人的发展、升迁作为志在必得的东西。因为这是不可能的,没有这种公式,没有这种规律。升迁并不是因为你这个人有多大本事,或者你这个人有多大背景,就可以必得的。本事也罢,或者是强烈的责任心、非凡的智慧也罢,它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且它还要和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条件相配合,看哪一个起主要的作用,哪一个起配合作用。这些都不是一种定数,不是用数字可能推算出来的。譬如讲,你要想当将军,首先必须能够打胜仗,只打败仗的军人非但当不了将军,还有可能会出师未捷身先死。同时,你具有了打胜仗的本领,也不可能天天有仗打,特别是在和平时期更是如此。有了仗打,就有了机遇。这也就是说,只有你将机遇和成功的要素集于一身的时候,你的追求才有可能实现,这是很难的。如果你主动去追求,终生不得志,将会很失望、很痛苦的!这就要对升迁问题怀平常心,像古人管子所说的那样,“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
三是要有不怕艰难险阻,持之以恒干工作的准备。从政是一条风险很大、自主性不是很强的路。尤其是受了挫折以后,一些人极容易产生自怨自艾的想法:我为谁啊,我这么干还要受到这么多的冷遇,这么多的不理解,何必呢!一些当时跟我们一起从政的人就因此而离去了。在一个地方干下去,只要你坚持下去,最后都会有所成就。成功的规律就是一以贯之地干下去。所以,既然走上这条路,那你不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要像当过河卒子那样,拼命向前。我的从政道路中也有坎坷、艰辛、考验和挑战,没有这些是不可能的。
主动选择下基层锻炼:除非身体不行了不让干了,就坚定走下去
习近平受访时说:
基层离群众最近,最能磨炼人。7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获益匪浅,同群众结下了较深的情谊,为成长进步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所以,对再下基层是充满信心的就义无返顾地下去了。尽管会有很多的坎坷,每天都在经历着挑战和考验,除非身体不行了,除非不让干了,只要没有这两种情况,我都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至于最后大家对我认可到什么程度,后人自有评说,我自己并不在意。
团结一批有本事人是最大的本事:凡事要考虑别人愿不愿意
习近平受访时说:
历史上的刘邦、刘秀、刘备这“三刘”就很有特点。他们个人有多大本事,还有宋江,光从文学上看,很难把他写得很漂亮。这种人物给人的感觉是挺窝囊的那种人,怎么会被大家所拥戴?实际上,这些人都有一个最大的本事,就是他们能团结一批有本事的人。这么多有本事的人都跟他至情至信地沟通,这就是大本事。过去我们都很注意那种“郎才女貌”,或者“文治武功”,没有注意到他们这种突出的本事。
在团结方面,我从小就受家庭的影响。我父亲经常给我讲团结的道理,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人方便,自己方便”,用他的话讲,就是做每件事不要只考虑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别人愿不愿意。因为你生活在人群中,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主,这是不行的。父亲讲的团结方面的道理,当我们后来生活在集体环境时,体会就很深刻了。无论是上寄宿学校,还是下乡和参加工作,我都深深感到:凡事团结处理得好,工作都能做得比较好;凡事团结处理不好,就都做不好。特别是后来上山下乡到陕北,远在千里之外,举目无亲,靠的就是团结。在这方面自己也有挫折和教训。
意志坚定:报大学时3个志愿都只填清华
习近平受访时说:
我那时一边当着村干部,一边总想着有机会上学深造一下,因为读书确实读得太少了。这与我理想的目标并不违背。那时候报大学,清华有两个名额在延安地区,一个分给延川县。我3个志愿都填清华,你让我上就上,不让我上就拉倒。县里将我报到地区,县教育局领导仗义执言为我力争;清华来招生的人不敢做主,请示清华。这又是一个机遇。1975年7、8、9三个月,正是刮所谓的“右倾翻案风”的时候。迟群、谢静宜都不在家,刘冰掌权,他说,可以来嘛。当时,我父亲下放到洛阳的耐火材料厂。耐火材料厂开了个“土证明”:“习仲勋同志属人民内部矛盾,不影响子女升学就业。”开了这么个证明,就上学了。走的时候,当地还剩下的一些知青都特别羡慕我。那些知青也都没得说,一恢复高考,都考上了学,还都是前几名。
牵挂黄土地 :帮插队的村修桥修小学
习近平受访时说:
我插队的那个村不通电,我走了以后帮他们搞了个变压器,通了电。前几年,又帮他们修了小学。1999年,又修了桥。这些都不是我出钱。有的是我介绍去的帮扶项目,有的是我给当地领导说说,引起重视后解决的。我在的那个村绝对是个贫困村。延安养育了我好几年,为延安老区农民做点事,是我们应该做的。
在福建省高票当选为省长:要像爱自己父母那样爱老百姓
杨筱怀:我们注意到在今年1月召开的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省内新闻媒介报道说您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必须使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牢牢记住,人民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必须为人民谋福利,切不可忘记了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时,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还报道在大会结束时,您以高票当选为省长。我想,这既是全省人民对您的信任,也是人民群众对您过去所做工作的认可。请问您对此有何感想?
习近平: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绝不能高高在上,鱼肉老百姓,这是我们共产党与那些反动统治者的根本区别。封建社会的官吏还讲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共产党人不干点对人民有益的事情,还说得过去吗?
(原载《中华儿女》杂志2000年第7期“省部长专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8047123
京ICP证06053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18号
京网文[2014]0383-083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新出网证(京)字0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