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又一位NFC支付“先驱”下线,招行一闪通“断开连接”
近日,招商银行公告称,招商银行信用卡将停止提供一闪通(信用卡)移动支付业务,现有电子现金余额在钱包卡片有效期到期之前仍可正常使用,钱包卡片有效期到期后,电子现金余额将自动提至客户的个人信用卡账户,该业务涉及部分华为、三星、OPPO品牌手机。
“一闪通”是什么?NFC支付的“先驱”
2014年12月10日,招商银行“一闪通”正式面世,首次实现手机与银行卡真正意义上的合二为一,突破了移动支付的范畴,将银行卡的所有功能集成到手机上,成为全球首款基于手机的涵盖线上线下、大额小额等各种应用场景的全功能移动金融产品。
毫不夸张的说,招行一闪通是NFC支付的先驱,而且是全终端支付落地商用的代表。对于当时的NFC支付行业而言,一闪通实现了手机与金融的良好结合,用户可通过NFC手机进行大额、小额安全支付,甚至可以办理ATM存取款和网店业务。
然而,一闪通作为最早迈进NFC支付市场的玩家,也面临着NFC支付市场早期生态不完善的问题。众所周知,NFC支付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复杂,产业链冗长,在当时实现支付业务的落地需要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业务整合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TSM平台搭建,用于连接系统后台与APP应用,管理和空发虚拟卡片,这一套体系的搭建和运营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而在当时一方面,支持SE的NFC全终端手机太少,这直接导致了当时支持一闪通的机型仅仅包括华为荣耀6 Plus、OPPO N3、OPPO N1 mini和三星Galaxy Note4等四款;另一方面整个业务体系都在银行的掌控下,手机厂商和其它角色并没有太多的积极性。
后来,银联又推出了基于HCE模式的NFC支付,招行也积极跟进并取名“一闪通(云闪付)”,这一模式解决了NFC手机支持机型上的问题,但也加剧了第二方面产业协同方面的问题。这实际上也是当时的NFC支付行业所面临的局面,主导方太多、产业合作混乱。
“一闪通”为何下线?NFC支付模式之变
实际上,早在2016年年底,招行就宣布于2017年1月30日起,停止受理联通手机钱包、全终端手机钱包、中移动大吉卡、基于SE开通的一闪通(Apple Pay、Samsung Pay、Huawei Pay、Mi Pay除外)等移动互联支付业务功能的开通申请。
而此次只是信用卡部门再次表示,即一闪通(信用卡)中的“电子现金余额查询、密码设置”等业务不再受理,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电子现金被淘汰是可以预见的结果,目前已经有多家银行关闭了电子现金业务。
至于一闪通为何下线,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随着NFC支付行业的发展,NFC支付模式发生了变化。NFC支付从以前由运营商和银行主导,逐渐转向了由手机厂商主导,而多方混战的NFC产业也开始在发展多年之后逐渐完善和统一。
从招行的业务布局而言,一闪通已经完成了它创新和先驱的作用,推动了NFC支付行业的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迭代,一闪通无法获得更多手机厂商的支持,加上维护TSM平台需要一定的资源,而与手机厂商、银联合作的各类手机Pay服务已经趋于完善,因此招行顺势下线“一闪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当然据NFC产业网了解,一闪通业务只是不再支持新用户的申请和电子现金业务,原有已经开通的一闪通业务不受影响。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移动NFC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5的手机品牌分别是华为、OPPO、vivo、小米和苹果,这五家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占到2017年全部智能手机出货量的75.7%。统计这五家公司在2014年-2017年上市手机中NFC的占比,其中2015年的占比仅为17.1%,但是2017年则增长到了31.3%。NFC手机占比的快速提升体现了移动NFC支付的用户端硬件条件正逐渐改善。
有先驱下线断开连接,就有新贵登录上线。目前,以华为、小米为首的手机Pay服务发展迅速,无论是在支持机型还是支持银行上都已有一定规模。但从市场占有和消费习惯来看,尽管2017年我国移动NFC支付规模达到了48.9亿元,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移动NFC支付规模继续保持加速增长态势,达到29.4亿元,即便如此其在万亿元量级的移动支付体量中,占比较小。另外,要在普罗大众根深蒂固的二维码支付消费习惯中逆袭,NFC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