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传统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面向人提供服务,5G系统将支持包含增强移动宽带、超高可靠低时延、海量机器类通信三大应用场景,所需的频率资源特性各不相同。增强移动宽带场景将可以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宽带数据服务,需要大量的连续中低频和高频频谱资源。超高可靠低时延场景对时延和可靠性要求较高,需要干扰少、电磁环境相对纯净的频率资源。海量机器类通信场景需要支持广覆盖和低功耗,1GHz以下低频段最为合适。为了支持5G系统实现极高传输速率,除了采用大规模天线、新型多址等先进技术提升频谱效率外,也需提供更多连续可用频率资源。
随着无线技术的广泛使用,中低频频率资源逐渐稀缺,毫米波频段的大量连续可用频率资源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将为5G长远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为了寻求更多的移动通信频谱资源,毫米波频段逐渐受到各主管部门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并通过在国际电联设立议题寻求频谱共识和与现有业务兼容共存的技术方法。根据业界初步测算,每家运营商获得800MHz甚至1GHz以上带宽的毫米波连续频率资源时,将有利于体现5G系统的极高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优势。
为了推动形成全球协调一致的5G工作频段、推进5G产业化进程和奠定移动通信产业的长期创新发展基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度重视WRC-19周期频谱研究工作,在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领导下,积极开展相关频谱研究并深度参与国际电信联盟、亚太电信联盟的相关重要会议。
在国际电联面向WRC-19 1.13议题的研究工作中,信通院在26GHz和40GHz等频段开展了多项5G系统与现有业务的兼容性仿真分析,并重点负责40GHz频段研究组的国内统筹协调、研究和国际推进。在WP5D工作组,徐晓燕、陈晓贝等积极推动开展5G系统兼容性分析仿真建模方法、仿真参数的研究制定和5G频谱需求研究。在TG5/1特设组,朱禹涛担任了第三工作组主席,负责主持37GHz~52.6GHz频段用于5G系统的兼容性分析研讨。此外,为了验证毫米波频段5G设备的研发进展,中国信通院在5G技术试验中开展了原型样机(工作于26GHz试验频段)的单基站性能测试,初步验证了高频段5G原型机可结合大规模天线阵列及动态波束赋形等技术,满足国际电联提出的20Gbps峰值速率要求,为我国开展5G需求愿景和频谱研究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