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蒙古,從小時候就聽聞的熟悉名詞,但對內蒙、外蒙還不是有太清楚的概念。印象是寬闊的大漠大草原,彷彿到了那兒,就自由了,任你跑、任你跳,由你任遨翔!

有許多地方是很多人在旅遊時列入優先選擇的。而內蒙古,恰恰不是屬於首選的群組。內蒙古行程的出現是有其因緣關聯,因任職於蒙藏委員會的蒙古公主慧貞同學費心安排,有機會前往內蒙古一遊,慧貞也不負蒙藏會職責,促進兩方的交流互動。從知道有此行程,就很興奮與期待,想像大草原、蒙古包、喝羊奶、騎馬馳騁草原、聽蒙古樂曲、賞蒙古舞;近出發前的日子,心中還真有些困惑?那兒到底是怎樣的地方呀?很偏遠?缺少文明的生活機能設施嗎?但是有個內蒙古大學呢!這也是此行最重要的訪點。懷抱著既嚮往又有些怯怯的心情(對大漠生活機能設備的不便之類的)一探究竟去。

內蒙古的圖像

內蒙古是怎樣的圖像?

內蒙古目前是中國大陸的內蒙古自治區,面積118萬多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為2,386.萬人,換言之,面積約33倍於臺灣,而人口與臺灣相當。地處縱橫中國大陸東北、華北、西北,東西經長2,400公里。伸展張揚的版圖,既像一匹昂首嘶鳴奮蹄躍進的駿馬,又像一隻展翅藍天俯瞰寰宇的雄鷹。幅員遼闊,歷史悠久,自然資源豐富獨特。此次八日行程僅及位於鷹身略偏左下的首都呼市、包頭市與鄂爾多斯高原的三角區域。

8.31 呼市、大召寺

顛覆印象--車水馬龍車多人擠高樓大廈林立的城市

呼市—對我們而言是很陌生的名字,原來舊稱是歸綏,是內蒙古的首都,人口291萬人(2011年),面積17,224平方公里,略大於臺灣的二分之一,位於內蒙古的中南部,北面依陰山,南面為黃河、東河、西河、大黑河三水環城的河套地區。這會是怎樣的城市樣貌呢?

拜近期開始直航之賜,從桃園國際機場出發,飛行3小時40分鐘即抵達呼市的白塔機場。機場不大,廳內見有一肯德基店很是熟悉,似乎一下子拉近了感覺。進入呼市市區,映入眼簾的是現代化的城市!新建築高樓林立,市公車、公車亭、汽車,與在台灣沒什兩樣。但是進入市區內,車行因擁擠而進度緩慢。之後,幾日內行駛市內仍是擁擠的(雖然馬路是相當寬的),以及耳邊充斥粗猛的喇叭聲,其實是高度不舒服的。

看見道路標示是複雜但卻是清楚,所謂複雜的是標語牌上是呈現三種文字,清楚可判別訊息。詢問了地導,了解在內蒙規定標示是要雙語標示,即蒙文與漢文並列,而且是以蒙文為先,在機場、旅遊點等則均是蒙、漢、英文三種並列,而且是以蒙文為先。往後幾日所見也均如此。

呼市,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亦稱「青城」,也稱「呼市」(以下稱呼市)是首府也是地級市(即直轄市),下轄四區、四縣、一旗(土默特左旗)。四區中的回民區多是具中東式色彩鮮亮、造型風格頗顯獨特與美麗的建築物,可惜幾日來均只是車行過,眼光快速掠過,並無法細體驗。呼市是內蒙古唯一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素有「召城」之稱(召,是藏語寺廟之意),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個免名召」,現存較好的佛教寺廟有十餘處,此外城郊有不少草原旅遊點。

由於是下午抵達,因此今天除了街景,就是大昭寺。大昭寺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屬於格魯派(黃教),是呼市最早興建的喇嘛教寺院,建於1580年,也是蒙古地區僅晚於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黃教出其所建大型寺廟之一,在蒙古地區影響範圍很大。因為康熙在此住過幾日,為了表示對皇帝的尊敬,僧侶們因此取消了活佛的轉世規定,所以是蒙古少有不設活佛的寺廟。召中供奉一尊高2.5米的純銀佛像,所以又稱銀佛寺,西藏的三世達賴喇嘛曾親臨大召為銀佛主持開光法會。大召的宗教文物眾多,是研究蒙古族歷史和宗教文化的珍寶。銀佛、龍雕、壁畫,堪稱「大召三絕」,最內部壁畫間室內相當高,但沒燈光,壁畫只能昏暗的看,其實並無法看清楚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立在庭中右側石碑上的「壽」字,這是康熙所寫的,看來卻是蒼勁帶些霸氣。召內掛有許多經文旗,這在此後幾天經常見到。

晚餐在內蒙古瑪拉沁飯店,這是一家已經營20年的飯店,「瑪拉沁飯店」蒙語意思是「牧民之家」,明亮寬敞,感覺不錯。黃瓜番茄紫菜蛋花湯、醬爆肉、青菜沙拉、黃豆芽炒魷魚乾、苦瓜炒蛋、生金針湯、鐵板洋蔥肉…,水果是西瓜,這餐吃起來舒適美味,菜種類和台灣差不多,但是料理倒有差異,所以吃起來確實有不一樣,只是心中仍納悶,內蒙古的食物料理就是如此嗎?往後呢?另外,啤酒似乎是必備的,往後幾乎每餐都有呢!

09.01 公主府公園.希拉穆仁草原

草原騎馬搭馬車住蒙包聽蒙歌賞蒙舞醉馬頭琴曲

行程第2日,一早從呼市出發先訪公主府公園,再往北前往希拉穆仁草原,這是最具內蒙特色的點之一,也是不虛此行的重要關鍵。

今日是星期天,一早出發車沒太擠,行經市區看到了許多行道樹,其中有許多的楊樹。在市公園略停留片刻,公園廣大,綠樹茂密,挺舒適,園內運動、做操、跳舞的、慢步的…,充滿城市的活力,感覺和台灣是沒有不一樣。這樣的城市人與人的互動空間,特別展現出城市迷人特性。

到了公主府公園,全名稱「清.固倫恪靖公主府」。此為清康熙帝第六女,之後受封為和碩公主,人稱四公主。這個公主府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公主府,也是塞外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清代四合院群體建築,2001年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主府院落由南向北分組按照中軸線自前庭照壁起分別布列有:府門、轎廳、靜宜堂(大堂)、寢殿和後罩房,共四進六院;東西對稱佈有廂、配房,現存建築70間。府邸東北側有花園,北側為馬場。我們有三女生在府中租了公主服,因是整套,含大朵花頭冠與鞋,著裝起來看得美了,一下子就把氣氛給熱起來了。原來鞋子是中間高跟,兩頭空,所以走時要留意平衡,否則容易跌倒,下階梯尤其困難,難怪需要人攙扶著,於是大夥兒就哄起來了,王爺、格格、福晉的稱叫著,學著劇中的樣,鬧著玩著,想像地感受一下,頓時,公主府熱鬧得很。不知四百前的格格心情究竟如何?

離開公主府,車行近2小時,穿陰山到希拉穆仁草原,真是令人興奮。由於聽到久仰大名的陰山,尤其是唐朝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的氣勢,於是我就把握機會,仔細的盯著窗外看看陰山究竟長何模樣。啊—真與想像的大不同,原來陰山是禿禿的,只長些短草罷,可山壁多峭陡,這會兒卻見彷彿被開腸剖肚般興建了公路以及幾處的開發,雖然便利了,也可有發展,但看來像傷痕。過了陰山,經武川(縣)、可鎮,見聞到新開發的味道與樣貌。此外特別的是沿途兩旁架有許多太陽能板,這也是之後幾日常見到的。行至牧區,兩旁多是種了滿滿的一長條帶型的矮矮的農作物,黃的、黃熟的、淡綠的,不同層次顏色参差,很美,像圖畫板似的,還有大大寬寬廣廣的天空,喔!難怪稱蒼穹呢! 遠遠長長的道路,有時越個坡,遠瞧著路凸起,彷彿要帶你駛入蒼穹的另一頭!

車行至路牌標示著「希拉穆仁鎮」,望去不遠處聚集人居之處。車行過一條小河,下車腳踩地即由穿著蒙古裝的姑娘迎來遞上一小杯的酒—這就是蒙古人用來迎賓的下馬酒,聽說是要先用手指沾著外灑,往天往地往祖先拜過,然後豪邁的一飲而盡 (後來才發現,一只酒壺四個杯而已) 。我已等不及地想擁抱眼前浩闊的美麗景色--見排排白色金頭藍色紋飾圓弧頂的蒙古包,湛藍的天空悠閒厚白的大雲朵,這是真美呀!蒙古包與天空幾乎是連成一氣,顏色融和的很,鮮亮的黃色建築,原來是蒙包餐廳,另一頭,有一長排群的馬兒,這樣的氛圍,真的,第一次經驗,美的新奇!

一下子真把心兒給清爽了!儘管除了標註著大汗包、茶點包是傳統材質外,其餘是採用現代材料的蒙古包,但是座落於草原上,有著馬兒、哈達裝飾著的草原蒙包飯店的標示、大鐵鍋,以及象徵蒙古精神旗幟的三叉矛狀旗頭符號,真是十足的草原風光。天空特別浩瀚、白白厚厚棉棉的雲朵如此接近,草原雖大,但是一眼望去,整個兒的比例草原地面似乎只有不及3分之1大,到底還是天大呀!

蒙古包是蒙古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創造的特色建築。我們這個點—蒙古人渡假村,設於1997年。這兒有蒙古包99頂,能同時容納200多人的住宿需求,有二層的大型蒙古包特色餐廳,另有四間豪華接待大汗包、1頂茶點包,可同時接待600人就餐,提供品蒙古美食、賞蒙古文化與歌舞。蒙古人是這麼說的:歌舞就是他們的生活、歌舞就是他們的愛情,歌舞是他們的幽思。這兒,讓遊客聆聽深沉悲愴的馬頭琴曲,觀賞如癡如醉的蒙古舞蹈,體驗篝火晚會。

中餐、晚餐都在外觀亮黃色的兩層蒙古包餐廳使用,有蒙古歌聲相伴,有特色的歌,可惜音響過大過吵致震耳欲聾。訂烤全羊的桌有特別的儀式來接受烤好的全羊,每個人也都獲贈一條藍色的哈達掛在肩上,受到尊榮的禮遇。

中餐結束,即開始我們期待的騎馬或是搭馬車。由於陽光強,騎馬的幾個人大多全副裝備把臉給包得不見光,挺有意思。無經驗的我們只訂2小時的行程,蕙芬和毅得學長則是買了4個小時,原本以為太難了吧,後來結束後還真後悔沒參加4小時的,真不過癮。另外王老師、陳老師與多位學長們則是搭上馬車,看來無論是騎馬或搭馬車的,大夥兒都挺興奮的,騎上馬兒感覺高高在上的我們也神氣起來。幾個人成了馬隊,由一個馬伕帶領著,但馬伕是在隊伍之後,馬兒或走或小快步地跑都是聽馬伕的口令呢!行程是直接往大草原去的,騎在馬上,草原的路是顛坡的,馬伕有時喊著腳用力往下踩,看誰騎得馬而速度快誰領隊。路程中也與好幾個馬隊相錯,為了安全考量,並無「放馬揚鞭,縱情馳騁」,雖然頗感失望,但是可以理解,不過騎馬在大草原舒暢的感覺也足夠回味許久了。騎著馬騎了不算短的路,見到牧民之家,看來是我們的第一站,下馬到蒙古包內,端上了盤裝各式圓球的、扁的奶片,以及馬奶茶,味道還不錯;歇息了近20分鐘繼續上馬往下個點的行程。沿路上草兒雖短,但草原似乎無盡頭,有的是與天交界;總是草微黃綠(因已是9月初)、還有許許多多粉紫的小花(說是馬蘭),很美,展現了很強的生命力。陽光強、刺眼,但空氣乾爽、空間寬闊讓人舒暢,全身各個細胞都飛揚起來舒展得暢快!真希望這刻時與空的情景是可以暫時停住,心中不禁有這樣的念頭。馬程的第二個旅點是「沼澤」,馬伕用手一指方向,也讓我們下馬走過去,只是我們仍只見一片略凹的草地與一頂白色蒙古包並未見沼澤,說是季節的關係,不過一見有個著蒙古裝的婦女,捧著鮮色的蒙古服耶!便和欣蕾妹子自是不加思索租了服,婦人幫我們穿了起來,白底衣加上粉紅的、紅的衣裙與蒙古帽,真好看,尤其在這藍天、朵朵白雲的草原,這樣的顏色搭配頓時使空間亮色了起來,我們於是手舞足蹈的擺擺樣子,想學著蒙古姑娘,忘了我是誰,開心極了!

晚餐是熱鬧的,餐廳客滿堂,加上許多桌都訂烤全羊,儀式是一隻隻的進行,因此氣氛高潮迭起。我們也訂了蒙古特餐烤全羊一隻,請復中大學長和夫人當起王爺和福晉進行儀式,蒙古歌聲滿載,是非常特別的經驗。餐廳的歌舞是持續到晚餐結束後,並讓全部客人一起起身共舞歡唱。

更晚些,在戶外有篝火晚會,起了個營火,安排了傳統蒙古舞蹈、嘹亮的高聲、馬頭琴曲,這樣在草原的星空下,確實非常饗宴。

09.02

草原迎晨曦 觀五塔寺雕刻 昭君博館瞻千古佳人

為了看草原的日出,起個大早趕快掀開窗簾瞧瞧說到:嗨,好像快日出了,趕快起來吧! 好室友一咕嚕的起了身瞬間衝出去了。天仍微暗但已露出微光,彎月掛天上空,星兒,蒙古包旁的一棵小樹、寬平草原、 蒙古包、地平線,構成一幅寧靜脫塵俗的圖畫,已有一些早起的旅客在草原上等待著。空氣是沁冷的,草原上是如此空曠卻不寂寥,座落一旁群聚的蒙古包中,想來還有許多夢中人緊緊裹著被和著衣沈睡著。在草原上哆嗦地等待著,終於草原天際線上開始出現了粉紅光,緩緩的漸漸擴大放射,當圓紅太陽露臉後,隨即快速上升,曙光全力散射,這樣過程時間是短暫,大夥兒紛紛搶拍。陽光灑著草兒身上,草兒展身迎向陽光,展現出堅毅的生命力。

用完草原早餐後,隨即準備要離開。大夥兒把握停留時間再珍惜這特別的環境milieu。這時傳來馬頭琴聲,原來是昨晚歌聲動人的歌者--年輕的小夥子,坐在蒙古包門口拉著琴,大夥兒關心與友善的與他聊起來。小夥子22歲,名叫寶力道,也曾到內地演唱。大夥兒紛紛鼓勵他到台灣進修,他也表示很希望有機會。出發前,大合照中多了年輕歌手寶力道。

不捨地告別希拉穆仁草原--停留不滿20小時,卻有一生難忘的體驗。車,循原路回呼市。

五塔寺—雕刻精藝稱奇

五塔寺是金剛座舍利寶塔,位於呼市舊城東南部慈燈寺內的重要建築。始建於清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是一個在金剛座上建有5個玲瓏舍利小塔的建築,通稱五塔。這裡的雕刻聽說遠高於北平的五塔寺。

五塔寺,光是建築形狀就很突出特別,而其雕刻與內涵都是極高的藝術品。整個塔體,從上之下,佈滿了雕刻,有佛教的經文、咒語、法器、珍品、異獸等。最多的還是佛像,共有1,500多尊。走進去塔內是狹窄且昏暗,狹而陡的樓梯走得小心,還好塔並不是很高的。塔後的牆壁上還有三幅石刻圖,東邊的尤為突出,叫「天文圖」,刻有1,500多顆星,組成270個星座,還有太陽運行的軌道和農曆24個節氣等。這幅圖是中國唯一用蒙古文記載的天文圖,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訪完別具一格的五塔寺,是午餐時刻,今個兒是在大大的蒙古包內(大小可容納5-6桌)用餐,有烤羊腿還有特別的類香腸等。蒙古包內自然掛有成吉思汗的畫像,這張畫像在其他如成吉思汗陵等地見了幾次,想必是最代表性吧。

昭君博物館

這是我非常期待的景點之一,因從小時就聽聞王昭君胡漢和親的故事,加以抱琵琶氣質美女圖,「王昭君」一曲更是許多人朗朗上口,車行路途中,瑞鈐學姐以黃鶯啼聲般的歌喉為我們唱曲王昭君,真是聲聲入扣人心呢!想來王昭君生就美人胚,為了國家的和平遠嫁匈奴呼韓邪單于,得來50年的和平,如此奇女子怎不叫人敬佩呢!政治婚姻古今中外皆有之,能傳千古者稀也。所以今要訪昭君博物館自是不一樣的心情。

昭君墓是王昭君的陵墓,位於呼市玉泉區南郊大黑河南岸,據說這是昭君的衣冠塚,至於昭君埋在哪卻是不得考。傳說中周圍的草木一到秋天就會凋零,唯有昭君墓上草木常青,所以又叫「青冢」。「青冢擁黛」被譽為呼市八景之一。昭君墓高33米,佔地20餘畝,是人工夯築的大土堆。第二層平台及墓頂各建有一亭,後院環繞陵墓陳列清代以來有關昭君墓的碑刻。

到昭君博物館,原來不是一個館,而是個好大園區。入門一長道,直向聳立的「青塚」,路中依序有白玉的詞碑、昭君立雕像(溫柔婉約像挺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伉儷情深並馬騎恩愛顯。由於停留時間僅40分鐘,園區極大,墓園內有文物陳列室,後院環繞陵墓陳列清代以來有關昭君墓的碑刻。只能捨去許多,快速的爬上青塚,頂上可眺望園全景與呼市,視野佳臨空感很棒。白玉石碑上刻有董必武先生「謁昭君陵」一詩,詩是這樣寫的「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總徒勞。」這是想平息對昭君胡漢和親一事的紛紛批評。

盛樂博物館展鮮卑文化

1971年在呼市林格爾縣西北發現一座鲜卑時期的古城遺址(即盛樂古城遺址) ,盛樂博物館就在此遺址東側,是遺址公園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座以展示鲜卑歷史文化為主的博物館。主體建築採用半地下覆土式、生態環保型建築形式。博物館內展出盛樂古城春秋史、鮮卑民族歷史與文化、小板申村發現的東漢壁畫墓復原陳列,集中展現鮮卑這個北方民族歷經14帝140年歷史。西元260年前後,鲜卑族拓跋部落遷居盛樂(今和林格爾縣);西元386年,拓跋氏正式建都盛樂,史稱北魏,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至西元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南北朝對峙局面形成。館中,仰觀細膩生動的壁畫、感受千餘年前的鮮卑文化,很奇妙的感覺,時間的差距是遠還是近。見館中一石碑上刻著敕勒歌 (敕勒是中國古代原始游牧部落)「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蘆,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大部份的詞是熟悉的,這次到了草原確也是很有fu的,不過敕勒歌描寫的是北部的呼倫貝爾高原的長草區,而我們這次是到內蒙的中區,為短草區,所以不必風吹草低,即可見牛羊。

蒙牛乳業集團秀現代化

結束古文化後,來到現代化的蒙牛乳業集團,這是中國大陸生產牛奶、酸奶和乳製品的領頭企業之一。1999年成立,2004年6月上市,至2005年已成為中國奶製品營業額第二大的公司,其中液態奶和冰淇淋的產量都居全中國第一,2012年丹麥乳品企業Aria Foods入股,現持有19.66%股權;目前擁有3萬員工,年營業額在2012年達360億人民幣,總部位於呼市的和林格爾盛樂經濟園區。參訪蒙牛,園區很大,如同進入我們的科學園區一般。我們駛入園區一段路後來到乳品研發中心的大樓,進入大樓後要先穿上鞋套,接著由蒙牛公司的人員先介紹公司,之後搭上室內導覽電瓶車,繞著整棟廠房觀看乳製品的製作、包裝與運送,全程自動化,人力不多,也展示與國外公司進行研發與技術合作,可以強烈感受這家公司的強盛企圖同時帶動公司的快速成長。參觀結束下了車後,每人贈送綠豆雪糕一支品嘗,果然料足味濃,留下好印象。牆壁上廣告板有句廣告詞「蒙牛,只為點滴幸福」,看來此與「鄂爾多斯溫暖全世界」都是訴求溫情。

今日旅程匆促但豐碩。晚餐在西貝莜面村用餐,是個有特色且規模不小的餐廳。特色是一進門就看到數個身著廚師制服戴上頭包,以及美味的點心展陳,挺誘人的。在這兒終於體驗了不同的做法的內蒙特色莜面,年輕的經理還特別來解釋材料與吃法,有乾吃的也有加湯吃的,很有原味的香,沒有化學添加物,吃來舒服,真是特別,也留下特別美好的印象。

09.03

呼市 京藏公路(沿陰山) 包頭市蒙古第一寺美岱 穿陰山經趙長城 塞外小布達拉宮五當召 夜宿包頭

這一日是遠行,一早從呼市行京藏公路西行往包頭市,蒙古第一寺美岱召與五當召是今日唯二景點。雖是高速公路,但路途遠需4小時,還好沿途陰山伴行。從呼市行至進入京藏公路前要駛入往銀川方向之際,有段轉彎是朝陰山的北向行,迎面而來是寬敞的陰山岩白真是氣勢壯觀、雄峻,這也是這行程以來見到陰山最壯觀的景象。

京藏公路,國家高速公路編號是「G6」,起點為北京,終點為西藏自治區拉薩,途經北京、河北、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西藏7省區,全長約3,724公里。陰山,其實是陰山山脈(Yin Mountains)橫亙於內蒙古自治區的中部,東西綿延長達1,000多公里,南北寬達50-100公里不等,南坡山勢陡峭,北坡則較為平緩。南坡從河套—土默川平原邊緣挺然拔起,宛如峭壁,形成南北自然景觀的一條天然界限,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至2,300米之間。仿佛一座巨大的天然屏障,同時阻擋了南下的寒流與北上的濕氣,因此,陰山南麓的雨水較為充沛,適宜發展農業。我們此行除穿越陰山外,主要是沿著陰山南麓行。車行在京藏高速上,果然見兩旁多是農作物,看來茂盛,還有大區採先進的溫室栽培。

蒙古第一寺—美岱召

是塞北唯一保存完整的明朝時期城池,城寺合一、政教一體,是明代蒙古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宗教中心,為成吉思汗第十七世孫阿勒坦汗於明朝嘉靖44年(1565)主持興建的蒙古金國都城。他信仰喇嘛教後,在城中建寺,謂靈覺寺,是蒙古草原黃教首寺。都城東遷後於明萬歷34年改建成寺廟,清代稱壽靈寺,距今有440年歷史。現保存古建築14座,256間。壁畫1,650平方米,被譽為壁畫博物館。

美岱召是全國獨有的歷史文化景觀,背依陰山,南臨黃河,坐落在美麗富饒的古敕勒川上,賴天地之靈氣,以深厚的文化內涵、獨特的仿中原漢式、融合蒙藏風格的建築風格和精美絕倫的壁畫聞名於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遊景點。美岱召,背依陰山,陰山土禿,有雄竣氣勢,加以美岱召高5米寬6米的方形土城,讓人突然有感時代的拉距,彷彿回到從前。召內古木扶疏,園花綻放,建築雅致古意濃,清淨優雅具靈氣,感覺是非常有內涵的質,令人感覺舒適喜歡,只可惜停留的時間總是匆匆不足。

五當召—塞外小布達拉宮

五當召有小布達拉宮之稱,是内蒙古唯一保存完整的纯藏式建築群,也是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是内蒙古地區有名的學問寺,為了弘揚佛法,專門設有供喇嘛們學習經典,研究佛學的學塾。曾被評為内蒙古文明寺廟,十佳旅游景點。

五當召位於包頭市東北约70公里。因此我們在包頭市區內用完這次旅程中有整條黃河鯉魚的一餐之後,即驅車前往,朝包頭市的東北行。除了目的地外,我還暗喜,原來還有機會入陰山,瞧瞧這名聞千古的北方屏障的更多樣貌。經過陰山內繞來繞去體驗陰山的禿與勁,近2小時的路程,也越加感覺氣溫較涼,終於,見到坐落在山坡上一群白色層層建築,煞是好看,也感受整區建築在山中整體呈現的氣勢與樣貌。

五當召始建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賜漢名廣覺寺。是第一世活佛在此興建的,後逐步擴大始具今日規模。召廟建在五當溝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因此通稱五當召,依地勢面南而建,是一幢層層依山參砌的白色建築,群山環繞,氣勢宏偉;主體建築由六殿、三府、一陵组成,兩側還建有一棟棟白色喇嘛舍房,全部房二千五百餘間。建築本身以及各殿堂的壁畫和雕塑,體現了很高的藝術價值,目前是中國大陸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A級旅游景區、聞名遐邇,與西藏的布達拉宫等是中國大陸喇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

回程路途中,趙武靈王首築長城處,特別小停留讓大家下車看看,就在路旁的小山坡上,長城只剩小土坡,倒是對面的山坡頂豎立了趙武靈王騎馬揚天的雄姿,石碑上刻著「趙武靈王—我國古代主出的軍事家和改革家」--年代回溯到西元前340至前295年,另一石碑上則記載更詳細的說明,入胡地察騎射,倡胡服騎射,開中華民族學習北方游牧民族之先河—這是多麼有洞察力、有遠見有胸襟有創新的領導人。

09.04

自包頭南行 經黃河大橋(500公尺) 响沙灣 成吉思汗陵

响沙灣,是中國大陸第一沙漠旅遊度假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包頭市的南方、鄂爾多斯市的西北處。一到响沙灣,即感受絕然不同的風光與空氣味道。一進遊樂區,每個人都要先穿上非穿不可得「沙襪」,一群人在一堆藍的、黃的、紅的一隻隻襪中,挑呀選呀穿呀綁呀,挺不忙碌,說來還有些難度呢!因為要選成雙的顏色,重要的是確定沙襪完好無洞口,否則綿細的沙可就入內了!原來其中破了的真不少,有人真等不及,就套上雙色襪了!好像也沒什不可的。

茫茫大漠,纜車、小火車、衝浪車、沙漠摩托車、沙地越野車,真沒想到了漠地,除了體驗傳統的騎駱駝「慢」步沙漠外,居然還有各種運輸車輛,在漠地耍玩奔馳起來;此外,在沙漠的大蒙包劇場觀賞傳統鄂爾多斯傳統婚禮歌舞也是特別有道地民族特色,令人喜歡。

沙,綿綿的細,騎在雙峰的駱駝背上,穩穩地踏著走著,走過沙凹,邁過沙丘,高高低低,一眼望去盡是黃漠、藍天,偶有些朵雲,和沙丘組合成不同的圖樣,好特別的風貌,難掩住心中的興奮感。只是倒也沒多久路程,不過,一群落十來個人的隊伍,倒也有駱駝隊的樣。駱駝大大的眼,長長的睫毛,友善的神情,真可說是沙漠之友。內蒙有一首歌「駝羔泪」,是這形容駱駝的:有高大的身影,高高的腦門,長長的駝蹄,博大的胸懷,墨黑的眼睛,柔和的眼神,高大的身影。--看來是挺貼切的,騎著,接近著,其實感覺是安全的,儘管只是第一次接觸。

雖未聽得沙子唱歌(因為當地說難得昨晚下了雨),但仍享受了奇妙的沙漠之旅;今日也無起風沙,否則聽說細沙會沾滿身,幸運吧!徜徉在大漠中,我們樂得在沙漠坡上拼跳躍,加上運用高沙坡地形,拍下了大夥兒沙漠齊跳躍腾空「看來挺厲害」的經典鏡頭。

成吉思汗陵感受大汗草原王國雄征中亞

成吉思汗和王昭君同是本次內蒙行中我們耳熟能詳,迄今仍不斷傳頌的人物。成吉思汗是位傳奇性的歷史人物,因而他的陵寢對旅遊者也有很強的吸引力。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戎馬一生,不僅創建了有史以來版圖最大的蒙古帝國,還給後世留下無數謎團。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因此,我們此番來到成吉思汗陵,乃是一座衣冠塚,曾經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這裡綠草如茵,具草原特有的壯麗景色。鄂爾多斯這兒是成吉思汗想要棲身之地,話說其率軍征西夏時,路過鄂爾多斯,看到水草風美,花鹿出沒,他說這兒是「梅花鹿兒棲身之所,戴勝鳥兒育雛之鄉,衰落王朝震興之地,白髮老翁享樂之邦。」囑咐「將來欲葬於此」。

1206年,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蒙語意為「像大海一樣偉大的領袖」。1227年,成吉思汗征討西夏時死於軍中,時年66歲。

成吉思汗陵位於鄂爾多斯市伊津霍洛旗伊金霍洛鎮,距鄂爾多斯康巴什新區27公里。對於成吉斯汗,蒙古人這麼形容他「是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成吉思汗」。是呀!從1162年,在斡難河邊的大草原地,成吉斯汗出生了,之後歷經苦難的少年、到英雄的崛起、蒙古的統一、帝國的建立、蒙文的創造、法制的頒行、交通的大暢通、貿易的國際化、宗教的和諧、文明的交融,無怪乎其後八百餘年來,在蒙古大地,到處傳誦著成吉斯汗的恩德,留下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釀成了歌。成吉斯汗陵以優美的草原環境,神秘的人文景觀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顯示草原帝王陵的雄姿,成為中國大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全國百家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而成吉思汗祭祀,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旅遊區也成為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原本這旅遊區亦有體驗神祕的祭奠儀式,欣賞元代風情歌舞與參觀豐富的民俗活動,以領略獨特的蒙古歷史文化魅力。然而限於時間,我們一行也只能瞻仰氣勢磅礡的成吉思汗騎馬昂首英姿雕像,園內1.5倍比例的裝備軍隊、戰車、蒙古包以及女人等的隊伍,以及一片劃刻於石板地面的帝國大版圖區、文物展示,由於園區廣大,所以結束時需搭電瓶車回到大門。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區內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展出的《永遠的成吉思汗—206米蒙古歷史長軸》高2.6米,是由國家一級美術師、園內蒙古美館館長王延青先生與二十餘位內蒙古一流的草原派畫家,將歷史故事繪製成世界上最長的油畫,真是栩栩如生,讓人對這段從1162年成吉思汗出生,直到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期間206年的歷史,更清楚熟悉了。心想,或許哪天臺灣也有這麼一部歷史長軸,述說著臺灣的故事。

09.05

告別鄂爾多斯市 二經黃河大橋(5,657公尺) 回呼市五家堯 烏蘭夫紀念館

在挺舒適的鄂爾多斯市的東勝區五星級的鄂爾多斯皇冠假日酒店,一起早未能多逗留,用完早餐即出發回呼市,因此對這個「羊煤土氣」資源豐碩的城市市區未能多接觸。

依舊是約四小時的車程,途中再次經黃河大橋,不過與前日是不同的橋,有5,657公尺長,其實河寬是一樣的,只是跨越河流的灘地,行過時果然見到灘地非常的寬廣。這趟京藏公路4小時行程對大家最困擾的無非是重要的生理問題,居然無衛生間,結果因實際強烈需求,駕駛與導遊都傷腦筋,最後只好用傳說中的方式解決,備用的傘終於發揮功能。儘管有高樓、汽車的城市,但是文明不文明還是可以從基本需求面分別出來。

所幸中餐別有特色,這是位於呼和浩特體育場內的食尚五家堯,說是頂有名以有機栽培的食材,清炒豌豆苗、高麗菜、腊肉炒秋葵、鍋燒花椰菜、乾扁四季豆、青椒肉片、宮保河粉,所有的食材其實是大家熟悉的,只是料理有差異,整體上吃起來是舒適的。

烏蘭夫紀念館,是紀念內蒙古自治區首任省長烏蘭夫,館內陳設展示盡是豐功偉業,也無從分辨,看看聽聽,印象特別深的是解說的小姐完全是官樣的嚴肅公式型。

下午剩餘一點時間應大夥要求—還是得拼經濟,於是前往蒙亮。進去後各式產品琳瑯滿目,而售區直到繞完才知究竟有多大,光快速走完就挺累了。

晚餐是肥牛火鍋,除了羊肉、牛肉,其他青菜看來竟也與台灣沒大差異。不過整體而言,是美味的一餐。

09.06

內蒙古大學座談、民族學院聆賞樂音

與內蒙古大學MPA交流訪談,是我們此行的訪問重點。内蒙古大學創建於1957年,是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創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學,在中國大陸國家高等教育佈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特殊區域定位。建校時從北京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選派一批知名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组成了建校初期高起點的師資隊伍,為後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和優良的學術校風。1962年招收研究生,1978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大學,1984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1997年被批准為國家「211工程」建設院校,2004年成為内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國家教育部共建大學,2012年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實力提升工程」高校(內蒙古大學網站簡介)。

接待我們的是國際交流處處長趙勇教授,展現和善友情。我方是EMPA,對方是MPA,也是公職進修的學員。雙方分別由趙勇主任及王業立老師介紹人員後,自由交談。話題包括高考(即高等教育考試)、公務員考試、在職進修、人事甄用與升遷(他們是由組織部主管、但也有機關自主招人,但凡入必考)、休閒農業、觀光旅遊、農業(三農三牧的農業現代化)、我國公務員行政中立(這令他們難以想像)、內蒙近十年的快速發展、內蒙電力、能源、開發問題、鄂爾多斯的「羊(毛)、煤(炭)、土(稀土)、氣(天然氣)」…等,挺熱烈的,因此較預定時間長些。結束座談後,趙教授帶我們參觀圖書館內的校史與發展。

目前,內蒙古大學正在走「質量、內涵、特色」發展之路,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開放的姿態、更高遠的志向、面向時代要求,服務國家和自治區發展戰略,特別是圍繞著自治區重點選擇的現代農牧業、民族醫藥、生態環境、人畜共患病防治、稀土及新材料等重大專項主攻方向,以及自治區能源、化工農畜產品加工、高新技術等支柱產業,服務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積極聯合各類創新力量,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雙鏈融合」,成立內蒙古內創新科研機構,在面向地方經濟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以及食品安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戰略決策與諮詢等領域的研究與應用邁開重要步伐(內蒙古大學網站簡介)。顯然他們有清楚的戰略主軸與核心領域。

民族學院聆賞呼麥馬頭琴曲宴饗

在內蒙古大學趙勇主任接待在校內餐廳用完餐後,隨即前往內蒙古呼和浩特民族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近60年的辦學始終注重民族性、區域性與應用性特色,以「培養民族人才、發展民族文化、服務民族經濟」為宗旨。在這兒,我們欣賞師生表演的蒙古特有的呼麥、馬頭琴曲,似乎特色音樂敲開了大夥的心情,一下子熱情與好奇起來,尤其好奇呼麥,怎麼發聲的?這樣熱熱絡絡交流起來。學院老師說明呼麥是蒙古特有的「喉音」演唱技術,其特點是一個人可以同時唱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聲音,構成罕見的多聲部音樂 (呼麥主要有四種表演形式:哨音呼麥、震音呼麥、複合呼麥以及唱詞呼麥)。如今,呼麥藝術在內蒙古得到發揚光大,呼麥藝術愛好者不斷加,2009年中國蒙古族呼麥藝術成功入選聯合國國際文教組織(UNESCO)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list),呼麥又進入一新的發展階段。而我們帶著滿滿的樂音告別民族學院,我想保存發揚地方與民族特色使地方更具魅力與吸引力。

09.07

綏遠大將軍衙署、內蒙古博物院

綏遠大將軍衙署,漠南第一府--清朝北方游牧文化區的重要建築

最後一天行程,因是下午的班機,所以上午還排了2個重量級的行程,感覺值回票價。

一早再次體驗呼市繁忙的交通,來到高架橋下,下了車,週遭凌亂車多擁擠樓林立,步行一小段路來到一處古建築大門口,抬頭望了「漠南第一府」的題字。與周遭環境大有落差,怎如此衙署藏身於此。

綏遠將軍衙署建於乾隆二年(1737年),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建築群,是當時綏遠城內最大建築,按照傳統建築前朝後寢的功能分佈,是城中統治者綏遠將軍的辦公衙署與住宅(也就是官邸)合一處。依照傳統建築前朝後寢的功能分布,格局按照清朝一品封疆大吏衙署制度所建,其影壁、大門、一門、大堂、二堂、三堂等主體建築均設在南北走向的中軸線上,東西兩側為輔助建築與跨院,各院由月亮門相通。影壁上有「屏藩朔漠」四大字,可想見當年衙署之威。

在中國,古代傳統建築中,衙署建築是帝王給予地方政權的一種縮小版的宮殿建築,對當時與當地而言,都是在建築技藝和地位象徵的代表。這個呼市的將軍衙署就是當時北方游牧文化區的重要建築,具有典型北方官式衙署建築特徵,是清代邊疆制度、衙署規制和建築等級制度的綜合體現,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堂,又名退思堂、思補堂。「退思」出於左傳,是「進思盡忠,退思補過」,有遇事深思熟慮助其不足之意。想來對今人也是必要的。二堂是將軍日常辦公地點,對我們服公職的人而言是較熟悉的。門樑上有康熙題字「安民則惠」,對今日而言仍是適用的。

衙署内的三堂,現在是綏遠九一九起義紀念館,有珍貴的史料和實物展示,紀錄昔日綏遠如何經由民國紛争再變為現代的呼市,綏遠的解放是一個重要的節點。當時人物的身影,留存在照片和文字之中。

庭中有四棵丁香,長的不是太高(約與側屋相當),但是綠葉茂盛挺有生氣。相傳此四棵丁香是清代綏遠城將軍棍楚克策楞,為治夫人疾病而從御花園移植而來,迄今已170餘年。其後,歸綏逐漸種植很多丁香,1986年,丁香花被定為呼市的市花,據說每年四五月間,呼市丁香綻放香氣四溢,想要體驗就等待下次吧。

內蒙古博物院—內外兼具的內蒙百科全書

車行至博物院,發現原來第一天從機場出發沒多久,就已經將此醒目的現代建築攝入相機內了。

內蒙古博物院,擁有著豐富文化寶物量能,超乎想像,而這座新建築結合現代與內蒙地方特色也顯得出色,可說內外兼備。博物院成立於1957年,是全區唯一的自治區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大陸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博物館。新館於2007年(也就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興建完成開放。現代化建築,從外觀上屋頂大面積的綠色與藍天白雲相融合,樓頂塑有淩空的駿馬,象徵著內蒙古的吉祥與騰飛,展廳大樓造型別致,極具民族特色,從建成之日起就成為自治區首府標誌性建築之一。

博物院的簡介這麼敘述:博物院集合了強烈的現代元素、地域與民族特色,是濃縮了中國北方億萬年來生態變遷史與草原文明發展史的一部「百科全書」,也是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文明程度的標誌。想來是極為貼切的。

以立足於自治區豐厚的古生物化石、現代生物、歷史文物、民族文物等資源優勢,博物院以「草原文化」為主題思想貫穿12項陳列系列,包括「遠古世界」、「高原壯闊」、「地下寶藏」、「飛天神舟」、「草原雄風」、「草原天驕」、「草原風情」、「草原烽火」從古代到近代再到現代的縱向發展線條;「草原日出」、「風雲騎士」、「草原服飾」、「古道遺珍」、「蒼穹旋律」、「草原華章」等六個專題陳列,整體以多方位多角度,縱橫交錯,點面結合,系統描述了內蒙古的完整形象。

除草原文化外,古生物化石標本區也算是精彩的。原來内蒙古曾是恐龍等爬行類動物生息的樂園,並成為當今世界馳名的恐龍化石的產區。而這兒所收藏的古生物化石匯集了内蒙古的化石珍品,反映了内蒙古古生物化石的概况、生物進化的歷程、戈壁滄桑變遷的奇蹟。距今二億二千五百萬年到六千五百萬年前的中生代的查干諾爾龍,身長26米,高達12米,體重逾60噸,是亞洲白堊紀最大的恐龍,以發現地查干諾爾碱礦而被命名,是院內珍品之一。

我們停留時間一個小時餘,美麗親切又專業的導覽秦娜小姐先了解我們的時間後,帶領我們快速重點式瀏覽了8 個陳列的重點,體會了內蒙博物院資源的豐沛與蒙古內涵蘊底的深厚。

這次內蒙古八天的行程是以呼市為中心,並往包頭、鄂爾多斯市三地成三角區,遊點包括悠游草原、徜徉沙漠,溯游牧民族之變遷,仰千古名人成吉思汗與王昭君,識宗教文化之碩盛,體內蒙古深遠歷史文化自然地理之豐沛無可替代,而他們在追求現代發展的同時也不離棄在地特色,「蒙古學」成為一門重要學問。

十年來人口快速聚集的城市,也同時面臨城市治理議題,寬大的道路仍存在嚴重擁塞,尤其是呼市最為嚴重也是城市治理的挑戰。此外,觀察到值得一提之處:其一,三個城市市區道路都設有自行車機車專用道,還有多排行道路樹好綠化,美化城市加添舒適;其二,太陽能電板普遍設,包括呼市道路沿路、去希拉穆仁的路上、去包頭的路上、從鄂爾多斯回呼市的道路,甚至到了草原的每個蒙古包都設有太陽能板,雖未知使用效益,但普遍裝設;其三,上網快速很順暢,在台灣買了網際漫遊,到這裡,上臉書選了多張照片進行實況報導,傳送速度之外令人吃驚;其四,重要地區,三語標示蒙、漢、英文並列好國際;其五,蔬菜水果類台灣,料理做法較有別。

這趟內蒙古行程豐盛有趣,主要是在地本身內涵饒富有量能。此外車行、餐食、遊行之際,與業立老師、淳文老師、學長們有許許超越學校中教與學的互動。感謝為行程努力的所有人,讓我們享有順利響宴的內蒙古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