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中国民主建国会杭州市委员会

贵单位在市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推广非遗文化进校园 培养“非遗小传承人”的建议》(第413号)收悉。提案中所提的建议非常中肯。我局高度重视,与杭州市教育局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复函如下:

一、非遗进校园工作概况

近年来,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指引下,杭州市认真贯彻意见精神,以“传承地方文化、弘扬优秀传统”为主要思路,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学生中的实践影响,使传统文化在校园教育中逐渐拥有一席之地,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及时筹备,建立组织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公布的2011年6月,杭州市作为全省“非遗进校园”的试点,在高校内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宣传活动,并成立了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志愿者总团、浙江大学等五所高校作为志愿者分团的“非遗进校园”有生力量。杭州市在第一时间建立了“非遗进校园”的组织形式,为后续的传统文化宣传与保护工作打开了局面,诸如中国美术学院等其他几所高校也相继成立了各自的非遗志愿者团,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融入校园教育。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在多年的“非遗进校园”活动中,杭州市采取了多种形式,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加强其影响力。1、送非遗。针对不同的校园需求,采取了送书、送画册、送戏、送展览、送讲座等多项点单式服务需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涵盖的十大不同门类,既分散又有重点地送入校园,开展相应活动;2、演非遗。在校园内举办非遗晚会、非遗服务成果汇演等展演,充分发挥非遗志愿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非遗在校园中、在学生中的正能量形象;3、指导非遗。就学生的寒暑假社会实践、课题研究、访问学习,就教师的师资培训、开课内容、教学经验等具体问题进行指导,同时邀请专家、学者等进驻校园指导,为非遗在教育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有力支撑;4、体验非遗。特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赴各类学校进行体验型授课,也面向学生举办小型传统技艺类体验活动,加深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在体验非遗、感受非遗、了解非遗的过程中,产生文化共鸣。

(三)多方合作,发挥主导

杭州市就“非遗进校园”这一工作,由文化系统部门牵头,在传统的高校、中学、小学之外,与其他多方进行了合作探索,如与浙江省社区研究会、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等社团组织进行协作,与各区、县(市)教师进修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教育机构进行联动,与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杭州十竹斋艺术馆等非遗项目保护单位进行合办等。在此基础上,还积极筹建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希望以文化主导的形式,吸纳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参与到“非遗进校园”的保护工作中来。

(四)传承到位,取得肯定

在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机活力的过程中,杭州市作为全省“非遗进校园”工作的引领者,一系列工作获得了省里肯定。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家单位被表彰为浙江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先进集体,杭州市文化系统有2人被表彰为浙江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先进个人。

二、非遗进校园青少年培养现状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能力和水平,普及非遗知识,传授非遗技艺,杭州市在非遗进校园的工作中,尤其注重对青少年的各方面培养,在感受非遗魅力的同时做到寓教于乐。

(一)强化师资培训

着力提升了非遗进校园的师资力量,在多部门的联合下,举办了两次师资培训。1、举办了杭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杭州方言文化与非遗戏曲曲艺专题培训班。此培训班是进入浙江省教育厅教师培训管理平台的师训项目,借助杭州滑稽艺术剧院的非遗传承保护力量,为专家、学者、传承人提供授课平台,为全市的中小学语文老师提供学习机会;2、举办了“推动非遗传承 – 弘扬传统文化”——非遗进校园主城区小学全覆盖活动。此活动将杭州市的非遗项目送进全市7个主城区涵盖的所有小学,通过对近600名中小学美术老师进行非遗知识普及和技艺培训,旨在引导教师在校开展非遗特色课程,把非遗体验活动转变成常态化的传习教学工作,把非遗知识和技艺带给学生。

(二)注重课外培养

积极响应了省里号召,动员各区、县(市)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鼓励青少年在课后深入传承和了解传统文化,起到了良好效果。在省里举办的“少年非遗说”浙江传说故事讲述大赛中,杭州市选手从幼儿组、小学高段组、小学低段组三个组别900多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包揽了6个名额的特等奖,而获优秀辅导奖的人员中,杭州市的指导人员也占了三分之二。

(三)坚持课程育人

修订出版了杭州市编德育地方教材《最忆杭州》,通过“文化杭州、生态杭州、活力杭州、和谐杭州”四大学习模块,培育学生的家乡情怀。其中,在“文化杭州”模块,编写了杭州的方言、饮食与饮食文化、主要民俗与传统节日、茶文化、工艺文化(陶瓷、伞、扇)、曲艺文化(小热昏、隔壁戏、评话)、其他文化遗产等介绍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章节,便于青少年走近非遗、热爱非遗。

(四)做好基地展示

重视并指导各地各校充分挖掘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全方位融入学校特色教育。目前,杭州市拥有各类各级别文化教育类基地共三十余个,分别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大关小学等2所,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余杭区南苑中心小学等6所;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中心小学等8所,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萧山区坎山镇光明中心小学等8所;第一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安吉路教育集团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等10所。这些基地作为非遗文化传承学习的固定承载场所,成为展示青少年学习非遗成果的前沿阵地。

(五)鼓励参与活动

为加深青少年对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提升保护意识,杭州市近年来鼓励“非遗小传承人”参与各类大型宣传展示活动,如2017年的“杭州市千人缝制环保书皮活动”、2018年的“互联网+杭州市传统手工技艺展”等活动,均单独设有青少年为主参与的板块,单次活动人数规模在800-1000人次左右,为其互相交流学习搭建了平台,使非遗成为青少年参与文化宣传和交流的纽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今 后的“非遗进校园”及青少年培养工作中,我局将积极与相关部门协作,并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开展好非遗保护工作。

(一)提升师资素养

进一步将非遗文化纳入教师培训体系,推进非遗进校园的实际效果,组织教师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深入学习相关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技艺特点、知识要点等关键因素,加强教师对于青少年适用的文化、美术、德育等教材编写能力,通过提升教师的素养,普及青少年的非遗保护意识。

(二)推广文旅融合

利用现有文化场地,向青少年推出非遗体验活动、非遗假期培训班等免费公共文化服务。推出文旅融合游学、研学线路,围绕“游什么、体验什么、吃什么、带什么”4个方面,使青少年在非遗中体验旅游。举办非遗产品青少年绘画设计大赛,发挥聪明才智,助力杭州打造非遗特色品牌,以文促旅,以旅载文。

(三)持续教材编撰

做好非遗进小学课程教材探究系列的编撰工作。在杭州市范围内遴选18项适合开展美术课程的非遗项目,在对其内容进行讨论、分解、细化后,由教师和传承人一起,编写出学生感兴趣并适合教学的非遗教材,更为广泛的普及非遗知识,助力传承工作。 发挥好《最忆杭州》教材的功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进入课堂落实到位。

(四)打造特色教育

鼓励 学校开设非遗选修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成立各类非遗相关学生社团。积极推进“民间大师进校园”活动,邀请民间非遗传承人到学校讲授技术,扩大非遗项目影响,也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实际操作机会,拉近非遗的距离感。

(五)关注国际交流

在非遗产品青少年绘画设计大赛中,选取具有特色的作品,举办优秀作品成果展,以绘图、明信片、剪纸作品等多种形式,在出国交流研学、出访国际学校、非遗项目出国推广时,进行展览展示。做好来杭旅游交流的青少年夏令营主题推广活动,以体验非遗文化为特色,推介“非遗小传承人”的交流活动,加强国际交流。

衷心感谢贵单位对我市非遗工作的关心和指导,殷切期待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19 年 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