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托兑付危机刚以折息保本收场,3月4日又曝出国内首例债券违约事件。
近期信托兑付危机、债券兑付危机频现,那么以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为主、被投资者认为安全系数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否还安全?
公募债零违约时代结束
3月4日晚,上海
超日太阳
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506.SZ)发布关于2011年公司债券第二期利息无法按期全额支付的公告。
公告称,由于公司流动性危机尚未化解,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未能获得足够的付息资金;同时,通过各种外部渠道筹集付息资金,但由于各种不可控的因素,截至目前公司付息资金仅落实400万元,拟于3月5日将付息资金划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指定的银行账户用于本次债券付息,剩余付息资金尚未落实。
此则公告一出,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银率网分析师认为,这意味着国内公募债零违约时代结束,进而也会影响到债券市场的收益率走势。
一直以来,国内的信托产品、公募债券都在“隐性刚性兑付”的保护伞下,被认为是“无风险”的投资产品,而近期频现的兑付危机无疑给市场敲响了警钟。而这种兑付危机又是否会传递到主要以债券、信托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要投资标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还安全吗?
银行理财风险差异化凸显
从银行理财产品的到期历史数据来看,2013年披露到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中,共有172款未达最高预期收益率,其中89%的产品为结构性理财产品,11%为信托类理财产品。
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于其收益结构的特殊性,收益波动幅度较大,被认为风险偏高。相比而言,2013年未达到预期收益率的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占比仅为0.5%,均为
中信银行
发行的信贷资产类信托产品,其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差在0.23%至0.27%之间,收益差比结构性理财产品,小很多。因此,从历史数据来看,只要是非结构性理财产品,无论是否保本,实现预期收益率的概率都很高。
但近期信托产品、债券产品的兑付危机表明,在当前实体经济盈利水平下降、融资成本不断走高的经济环境下,这种兑付危机将绝非个例,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债券、信托产品出现难以兑付的问题。
银率网分析师殷燕敏认为,主要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要投资标的的银行理财产品也会受到波及,尤其是投资于单一信托产品的理财产品,一旦所投资的信托产品到期出现流动性问题难以兑付本金及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就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虽然银行为保声誉,也可能会利用关联交易、续发产品等手段保证理财产品的到期兑付,但监管层也在严格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的关联交易问题。
近期央行发布的《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市有关事项的通知》就明确规定,“管理人的自营债券账户与理财产品债券账户之间,以及同一管理人管理的不同债券账户之间不得进行交易。”虽然仅是对债券市场交易进行了规范,但未来随着对理财产品信息透明度监管的加强,银行理财产品之间以及与银行自营账户之间的关联交易可操作空间将十分有限。
而且,一旦未来信托、债券等投资标的打破隐性刚性兑付,那么银行也不会愿意继续做风险转移的“接力”游戏,银行势必会转变投资理念,加强风险控制。
银率网认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差异化将更为明显,高收益必定匹配的是高风险,而理财产品的风险也将真正转嫁到投资者身上。
银行理财是否安全?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商业银行就是“安全”的象征,所以银行理财产品也一直被认为是风险较低甚至是无风险的投资产品,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但在兑付危机频现的当下,银行理财产品是否依然安全?投资者该如何选择?
殷燕敏认为,不同类型的银行理财产品对应不同风险,投资者在选择时一定要关注理财产品的收益类型、风险等级等信息。对于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而言,预期收益率与其他类理财产品相比较低,但其风险也低,银行是保证理财产品的本金及收益安全的,可以基本等同于银行存款。
但是对于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投资者就要注意关注理财产品说明书中的具体投资范围以及投资比例,由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对资产配置的范围和比例都比较宽泛,且很少有银行定期公布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以及比例,因此在对理财产品风险的判断上,还是要更关注银行自己给出的风险等级评定。
在殷燕敏看来,相对于大比例资产配置于银行间市场债券的组合类银行理财产品而言,投资于单一信托产品或投资于信托产品比例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较高。
按银行类型来看,大型国有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强,发行的非结构性组合类理财产品相对较为稳健,相应的预期收益率也偏低。而中小城商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能力方面相对较弱,对其高收益信托类理财产品要相对谨慎。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尤其是老年人,建议尽量选择保证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完)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