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他的儿子,年仅九年的朱祁镇登基,是为明英宗。
由于年纪尚幼,朱祁镇无法理政,由太皇太后张氏与内阁大臣“三杨”辅政,大明王朝继续维持前期的稳定统治。
朱祁镇身边有位史上留名的大宦官王振。他原为落第秀才,于永乐末年自阉入宫为宦官,专善伺察人意,颇得明宣宗喜爱,任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朱祁镇左右。
即位后,英宗对他极为信赖,升其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太皇太后与“三杨”相继故去后,朝中无人再能辖制他,掌管大权的他逐渐恃宠而骄,大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势头。
据说,王振不仅好弄权术,而且嗜财如命,随意收受官员贿赂,送礼者得到提拔,不送礼者受到处罚,一时间朝廷兴起向其行贿之风,残害了一些不愿谄媚送礼的正直人士。
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因此被他罚处身带重枷在国子监门前示众,于谦也被他以莫须有的罪名关进监狱。朝中忠义、正直的大臣对他敢怒而不敢言。
王振不仅党同伐异,还破坏对外和平,在他的授意下,明朝减少了对瓦剌使者进献贡马的赏赐,压低了马价。正统十四年,瓦剌以此为由,联合蒙古各部分四路进兵大明。当然,瓦剌对中原觊觎已久,贡马事件只是入侵明朝的借口而已。
瓦剌大军锐不可挡,明军连连失利,战败消息上奏朝廷。
王振建议英宗效仿太祖、太宗皇帝建功立业、御驾亲征,尽管于谦等人极力劝阻,英宗依然采纳了王振的建议,率五十万人马亲征,令郕王镇守京城,众多文臣武将随行。
很快,数十万大军来到阳和城,十几日前四万明军在此大败。英宗所到之处,眼见惨死兵士伏尸遍野,明军将士心存悲戚之感,一部分胆小之人逃离而去。
此时,数十万大军后勤补给不济,每日都有饿死的士兵,军心逐渐动摇,王振却依然坚持北行,行至大同时才下令班师回朝。然而班师回朝途中,他为了让家乡父老见识自己的风光,命大军绕道蔚州,但后来又怕大军途经会损害他的田园庄稼,于是改变路线向宣府行进,士兵们早已被折腾得疲惫不堪。
此时,也先率军已经快要追上明军了。王振派不懂兵法的朱勇率领三万人前去阻拦,被敌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兵部尚书邝野奏请“速入关,派重兵断后”,却被王振喝斥阻拦。
明军慢吞吞地行至土木堡,距离怀来城只有二十多里路,王振发现还有千辆辎重车没到,不让大军进城据守,竟下令大军扎营。第二天,瓦剌军队包围了土木堡。
也先奉上“诈和”文书,主动撤离土木堡,英宗命部队开拔撤离,然而几十万大军毫无纪律可言,瓦剌大军趁机进攻明军。
混乱中,王振吓得束手无策,护卫将军樊忠杀了他,带着英宗冒死突围,但在敌人层层包围下,樊忠最后力竭身亡。
而幻想像祖辈奋勇杀敌的英宗早就放弃了他的梦想,直接坐在了地上,一队敌兵终于冲了过来,将他掳到马上劫走了。
这就是历史上的土木堡之变,以明英宗被俘而告终,五十余名随行出征的文官武将战死,明军数十余万人中伤居半,死者三之一,损失之大着实惊人。
王振这个祸国殃民的大太监,死于乱军也是咎由自取。
不久,明景帝朱祁钰被拥立为新君,他诛杀了王振侄子王山,并族诛王振之党,籍没王振家产时,仅金银就有六十余库,玉盘一百多个,珊瑚树高六七尺者二十余株,其它珍玩则不计其数,其贪腐之重可想而知。
令人费解的是,英宗复辟后,仍思念王振,下诏为其正名,并以香木为他雕像、建立旌忠祠。
明朝第一代专权的宦官王振,就以这样的方式被历史记载于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