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和平沈河都是浑南都是沈阴
据新乐遗址南沙土矿的科学鉴定考证,早在7200年之前,浑河主道是流经沈阳城北的,改道城南的最晚时间,可推断至金代或元代元贞二年,也就是公元1296年之前
金元时期 和平沈河都是浑南 都是沈阴 哈哈 哈哈哈
连片的区域处在浑南和沈河交界
奥体...东湖...都在这一片里
降水量超过100毫米
是别的区域二倍以上
但为啥还会积水?
就是雨下的太大了呗!
根据气象局的统计
沈阳市区降水集中在南部和东部
降水量最大的区域
都在浑南了!沈阳各区县国家观测站降水量(毫米):新民102.4,浑南86.4,苏家屯82.4,辽中74.3,沈北新区45.3,法库32.6,康平6.2;
精勤泵站位于沈河区文萃路249号,该站汇水区域为南塔街以东,万柳塘路及南运河以南,浑河大堤以北,以及东塔机场一部分地区,汇水面积约为6平方公里
沈河这个精勤泵站 也在河边 离浑南也不远 并不是沈河市区里面 河边只要没有东湖那种洼地 都流浑河里了
眼下正值沈城雷阵雨最多的时节,有谚语:“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的分散性和局地性,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
8月2日16时至3日7时,浑南区出现暴雨天气,全地区平均降水量81.2毫米,最大降水量133.5毫米。
本次强降雨过程,浑南城区内累计出现23处积水点位。由于浑南大道正在建设二环快速路,导致部分排水管线受阻。其中青年大街桥下、浑南西路、长安街、双深路、创新路高铁桥下、三菱发动机等部分路段积水严重。
8:05:22
汇水区域,又称作集水区域、集水盆地、流域盆地,是指地表径流或其他物质汇聚到一共同的出水口的过程中所流经的地表区域,它是一个封闭的区域
精勤水文站 汇水区域是指泵站 和 测量降水量的自动站是两个职能
自动站仅仅测量的是该位置的降水量 与汇水区域无关
关键你没法证明南运河不是这个数
老纪搜索能力挺强
这点厉害
逻辑能力差
你连浑南降雨量大 都没推测出来 还好意思说我逻辑能力差
说沈河呢
你就这逻辑能力呀
这不写着最大是精勤吗
那只是一个站 浑南的站多少个呢
你到底有没有逻辑
那个站也是浑南对面
是啊 这是沈河呀
讲点道理行不 吃饭吃米 说话说理
变成图就是这个意思
圣罗伦斯没有积水真是牛逼 地势明显低 看来是有更低的地方排水 圣罗伦斯那边好像从来没有报过积水
如上图,B位置就是所谓不适宜布局建筑的“反弓水”,一方面河流汛期,B岸更容易由于惯性发生洪涝。另一方面,河流对B岸有更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水流由于惯性,表层水流趋向B岸——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A岸——凸岸,底部水流向下、向外刨蚀,使得河道变深,长此以往,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致使河流弯道也越来越弯曲。如下图所示:
那就是浑南不好呗
若建筑布置在B岸,难免地基不稳,与河距离越来越近,而布置在A岸,不仅不受河流侵蚀威胁,而且还有可能家附近肥沃田地越来越多。有这么一个故事
(郭)璞以母忧去职,卜葬地于暨阳,去水百步许。人以近水为言,璞曰当即为陆矣。其后沙涨,去墓数十里皆为桑田。 ——《晋书·郭璞传》
郭璞真的是能掐会算吗?这倒未必,但他肯定非常善于观察生活,并懂得一些自然规律。他把母亲的墓建在了河流凸岸,一开始“去水百步许”,随后“数十里皆为桑田”,如果哪个二货把墓建在凹岸,很可能某天大水就刨了他家祖坟。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成熟,人们可以在上游修建水库防洪,在河流两侧修建、加固堤坝,位于河边的城市已经不用考虑凹岸的流水侵蚀。但是,在很多沿河村落仍然保留着位于凸岸的雏形。
怎么浑南不好呢 你这理解力
浑南 浑北 沈阳 沈阴 各有2处好 两处不好
你说半天不就是浑南地势低么
当然不是了啊
东湖区域风水没问题 这里地势低
哪个区都有地势相对低的地方
比如丁香湖 你知道为什么有湖吗
还不是因为湖是地势最低的地方 而且明显偏低
挖的啊
别逗了 那湖早就有
河流为什么沿着河床走 当然是河床地势低了
最近几年这个地方很火
锦州我不了解
就是你说的玉带环腰
但是我不敢买
为什么不敢
这个地方看样子风水不错
都是大高楼
最矮的11层
锦州很小,我家走过去10分钟
东湖? 哈哈
美的城没啥积水
对
昨晚的降水主要在南部
中海不是到腰了么
美的离湖还有一段距离呢
不是 那是曾经
中海那个不是今天
哦哦
丁香湖广厦绿园门口 如果降水量大 积水严重 有历史记录
那边离湖很近
暴雨来袭 广厦绿园、香湖盛景开着摩托艇水上兜风
太爽了
是不是鲸鱼就是这么下水的
导致历史悠久的丁香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时,已是沈阳有名的“龙须沟”。因个人违法挖沙行为的肆意泛滥,这里坑塘连片,破烂不堪,已然成为垃圾场,臭气熏天
2002年,这里圈入沈阳城市规划的视野后,开始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首先被命名为“丁香湖公园”,开始进行绿化改造。时间行至2005年,沈阳市人大代表向沈阳市政府提请人大议案,希望在沈阳城的西北部做个可与杭州西湖相媲美的人工湖泊——丁香湖。
2005年5月1日,丁香湖湖区主体工程破土动工。经过190个昼夜的连续施工,这座湖面达3.1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泊横空出世。而在湖心的水面之上,还愚公移山般堆起一座高达30多米的湖心岛。 如今放眼沈阳城,不仅浑河、蒲河横穿南北,东有棋盘山坐镇,西有丁香湖养一方水土。
就象许多朋友说的那样,到了丁香湖给人一种大海的感觉,仿佛来到了海边。
丁香湖附近是古代浑河的河床 可见地势很低
地名里有湖的 都是地势低的地方
早在1000多年前,这里就因为蒲河发水而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湖泊,后来形成了树木葱郁、花草繁茂的地区,人们开始逐渐在这里定居。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修筑沈山线铁路时,就有过把这里修成人工湖的打算。“后来中苏关系破裂,那些来帮着修铁路的苏联专家都走了,就留下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沙坑。”梁大爷说。
此后,这里成了让人避之惟恐不及的“龙须沟”。“来来往往的拉沙车辆在原本就破损的道路上留下了一道道车轮轧过的痕迹,在湖区北部是生活垃圾排放场,南部是固体建筑垃圾排放场,垃圾总存放量达81.2万立方米,而周边八个村的生活污水也源源不断地直接注入丁香湖,湖面泛起的恶臭味让人难以忍受。”丁香湖管理处的佟晓兰自从丁香湖开始建设就一直工作在这里。
丁香湖是千年湖泊
随着丁香湖的成功改造,一直有人将这里比喻为“北方西湖”。其实,西湖之所以名闻遐迩,是因为历代文人墨客在那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给西湖以别处无法替代的历史印迹。
丁香湖畔的大渝路就是典型代表。
曾经,这条路是清代皇族回乡祭祖的必经之路,浩荡的皇家祭祖队伍从京师出发,经由永安桥进入盛京,前往福陵、昭陵和永陵祭拜先祖。更早一些时候,据说是努尔哈赤下令修建了大渝路,时间在天命十年,也就是公元1625年。
一位居住在附近的大爷告诉记者:“听老人说,当初这里地势低洼、阴雨连绵,连行路都难。而努尔哈赤去辽西必经此地,于是他就下令修了这条路,我们都叫它大御路。”据记载,这一段路后来和沈阳经山海关到北京的大御路连在了一起,成了通往京城的皇家大道。
地势低洼、阴雨连绵,连行路都难
据新乐遗址南沙土矿的科学鉴定考证,早在7200年之前,浑河主道是流经沈阳城北的,改道城南的最晚时间,可推断至金代或元代元贞二年,也就是公元1296年之前
金元时期 和平沈河都是浑南 都是沈阴 哈哈 哈哈哈
之前不是说人工挖的?
别听老百姓瞎说
哈哈
好多人这么说
应该这么说 本来就是一片沼泽 后来很多人挖河沙 修公园又挖了挖
但是历史已经很久了
元朝时浑河第二次改道 沈阳城市格局由此定型
历史上,浑河有过两次改道
沈阳市浑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凯告诉记者说:“浑河进入沈阳最早的河道是从沈抚交界处的下木厂经东陵天柱山和农业大学前,流经二台子关帝庙、昭陵、新乐遗址、塔湾南,到丁香湖后向西。”
丁香湖,早年是沈阳最著名的采沙地,因为大量采沙才有了今天的丁香湖。为什么这里有这么丰富的河沙资源呢?邓凯介绍说,最早的浑河是经这里一路向西的。
据《辽东志》记载,在辽金时期,浑河第一次向南改道后,流经五里河附近,即书中提到的小沈水。书中提及,明朝的小沈水是“东自浑河分流”,也就是说,浑河(即沈水)第一次改道后大约只存在了百余年,在元朝或元末明初时再次向南改道,即今天的浑河。
历史如此有趣
辽金之后,浑河改道现在的南运河一带,从下木厂经东塔、小河沿、万柳塘、青年公园、南湖公园、罗士圈西流。这条改道的浑河,大约因辽太祖在候城故地重修土城名为“沈州”而名之“沈水”。其实“沈水”之“沈”,古字同“沉”,亦有“浑”的意思。
看来当时的沈阳城修在了离河不远的地方
看来沈阳的南北运河 并不是硬挖出来的 是古浑河道而已 属于顺势而为
这条内河,在1941年时干涸了。由于天然水源已无,五里河在新中国成立后则修建成人工补水的南运河。
原来五里河在 现在五里河的北面
城市格局哪能随便改
但是以千年为单位就会改
南运河就是五里河
大伙房水库修成前,浑河常闹水患,多次改道。地理专家勘察古河道发现,浑河最早流经沈阳北部。而七千多年前,新乐人就生活在这条河道的北岸,今天我们去沈北,仍可以感觉有一个上坡,就应该是当年的河岸。专家们对新乐遗址前沙土矿进行科学检验鉴定,证明7200年之前,浑河主道是流经沈阳城北的,“水域宽阔,流量很大。”
那么,这条浑河故道在哪里呢?《北陵志略》说:“陵前之河,原为浑河河身……于民国初年水利局为种稻田使用水利,又重新掘开此河,名为新开河(又名北运河)。”查看新开河(北运河)流经地域,有不少长条形高地,这就是浑河故道在洪水期时,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在河谷两岸,堆积而成的自然堤。
当年开掘新开河(北运河)的主要目的是灌溉,河道全面竣工时,沿河新开垦的水田达一万余亩,这一数字到1928年发展到5万亩。如今,新开河(北运河)流经于洪、皇姑、大东、东陵、沈河五个区,全长27.7公里,近年来沈阳市已沿河建起20余个公园、游园,新开河(北运河)两岸成了老百姓名副其实的消暑和观光胜地。
浑河在沈阳市内第二个重要的古河道,大致在今天的南运河,万柳塘、青年公园、南湖等湖泊都曾是这条河道的流经处。1952年,沈阳市政府改造南运河之前,这些地方还都是大水泡子。南运河沿线附近还有许多沙岗,俗称沙山。这些水泡子和沙山,就是河流在废弃的河道上,留下的牛轭状河迹湖和河流夹带的大量沙砾堆积的沙丘。这些河迹湖和大量沙丘,只能是一条较大河流作用的结果。
这次改道的最晚时间,可推断至金代或元代元贞二年(1296)之前。《辽史》《金史》《元史》多有浑河发水的记载,而在元贞二年正式出现了“沈阳”的名称,可见在此之前,浑河已改道城南,因为只有浑河改道城南,城市处于浑河(即沈水)之北,才出现了“沈阳”一名。
有专家考证,这时的五里河(万泉河),正是浑河从沈阳城北改向流经城南的河道。为何要叫“五里”河呢?主要是因为河的位置离那时的沈阳城有四五里地,四舍五入,就叫五里河了。
到了清末,五里河还是浑河的一个重要分流(指河流分道而流),浑河流经沈阳时,一分为二。但随着地质变迁,河道淤积,五里河渐渐从分流变为支流(指汇入另一条河流而不直接入海的河流),直到最后水量减少,五里河与浑河主河道渐渐脱离了关系,最终消失在高楼大厦之间。
浑河再次改道,已距老沈阳城10里,也就是浑河现今的位置。而浑河主道从城南4里改为城南10里(即今浑河主道)的时间,应在元末明初。《辽东志》标绘的浑河主道与今大致相同,表明浑河最晚在《辽东志》始修前(明正统八年即1443)已改走今道。
有关专家还发现,浑河被称为沈水,始于辽代天显三年(928)十二月,这时的浑河还在沈阳城北。
浑河的一再改道,客观上有助于形成新乐人的兴盛,五里河两岸的富饶,以及如今进军大浑南、“浑南浑北浑然一体”的发展格局。回望这一波三折的历程,我们不能不感慨,母亲河远比我们想象的博大,沈阳的城韵远比我们的既有认识丰厚,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土壤里还有太多的“惊叹号”等待我们发掘。
在历史面前 什么都这么渺小
毁三观 树新生
如果来一次特级千年大洪水 浑河还有可能再次改道
历史上长江确实发生过改道现象,但由于规模都不大,影响较小,史书很少记载。在中华民族形成后的几千年里,长江由于其流经的地形条件,没有发生过大的改道事件。
平原地区容易改道,地势区别不大
黄河,辽河,浑河都是这样
长江流域都是山丘,还是比较容易控场的
现在五里河还有河么
五里河就是南运河
哦哦哦哦
这是华润长安里吗?
长安里 长安外的 都成河
问题区域
董明珠真是把公司当自己的
90年代,东北是格力的大客户地,安徽还很穷
合肥讨债,40天,虽然没要债成功但是拿货抵债,一战成名
债主说再供货50万,就清账。对普通销售来说,这就是业绩,董明珠选择了以公司利益出发,拒绝继续合作
能当老板的都是傻子,最精明的都做不成大事
董明珠挑战了春兰都不敢挑战的先发货后付款
有的人真是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宁愿相信售楼处的水泵,也不愿意独立思考
和有没有钱还真没关系,东湖还都是豪宅
万达公馆地下车库也进水了,电梯停了
长安里房子都卖完了了吧,也没影响业绩
如果是董明珠一定会当面和业主道歉 承认水泵解决不了问题
这样企业才能越来越牛逼
一个业主赔偿10万块钱 弥补大家心灵的创伤
由于本公众号内容丰富,请善用搜索.另外搜狗也可以搜索知乎和微信.百度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