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
**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金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紧紧围绕
“
一体化
”“
高质量
”
要求,全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金华全市域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
27
个中心区之一,成为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成员单位。
2019
年印发实施《金华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长三角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
12
个专题合作组。
2020
年召开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印发了金华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标志性工程建设方案,制定了金华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等相关制度。确立了
“
一轴驱动、两带牵引、三向联动、全域融入
”
的全市域、全方位推进一体化发展的推进路径,全力推动创新、产业、开放、交通、服务、生态等对接工作。
2020
年成功举办首届
“
上海
—
金华周
”
系列活动,其中市发改委牵头召开以
“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共建区域合作新平台
”
为主题的长三角内陆开放联动发展论坛。启用金华(上海)科创中心、人才大厦。数字经济产业园成为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医保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达
261
家。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
“
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
的新目标新要求,深刻领悟
“
一体化
”“
高质量
”
两个关键,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金义都市区共建。
以
“
抱团融入
”
理念,全力推进都市区共建,以内部一体化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全力推进
“
都市能级提升战
”
。聚焦都市区一体化、同城化发展,全面落实《金义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金义都市区规划》和《金义一体化规划》。全力推进
“
共建项目攻坚行动
”
,坚持
“
项目化、清单式
”
推进,集中力量推动今年
68
个重大共建攻坚项目。深入推进开发区(园区)平台整合提升,争创省级高能级战略平台。组织实施市区发展
“
十大平台、十大工程、十大项目
”
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市区重点区块开发,促进市区高质量发展,提升都市能级。加快推进金义一体化和金兰、金武同城化,积极推动金义新区
—
义乌全方位战略协作,鼓励支持永武缙产业合作,不断深化浙中城市群共建共享,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金南翼。
二、全力推进金义新区建设。
全力推进金义新区、自贸区金义片区和金东区
“
三区
”
协同发展。印发出台《关于加快金华金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进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强势开局
“4288”
战略体。加快金华科技城、浙中(金东)创新城、龙芯智慧产业园、石墨烯应用产业园、华东联运新城等新兴产业平台建设。坚持
“
复制
+
创新
”
双轮驱动自贸改革,全面推进重大改革经验落地推广,推进国际贸易
“
单一窗口
”
建设,创新区港一体化、企业集群注册、财产处置云、铁路提单信用证结算等一批改革举措。以
“
拼争项目攻坚年
”
专项行动为抓手,以
“
月月有新项目签约、月月有新项目开工、月月有新项目投产
”
为目标,全力推进金义新区重大项目建设。
三、加快浙中科创大走廊建设。
编制《浙中科创大走廊发展规划》,深度融入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加快浙中科创大走廊
“
一廊六城
”
建设进度,推动金华科技城、义乌双江湖科教园区、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高水平打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
争创国家高新区。依托长三角
G60
金华(上海)科创中心、人才大厦功能提升,加快融杭接沪工作步伐,强化
“
科创飞地
”
的协同创新功能。深化
“
揭榜挂帅
”
全球引才机制,全面落实
“
双龙引才
”
新政
20
条,发挥
“
金华籍人才较多
”
优势,加快集聚中高端创新人才。全面落实科技新政,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
“
双倍增
2.0”
行动,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清单式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使广大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新能源汽车、光电信息智造、生物医药产业等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为重点打造高新产业集群。
四、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全力打好综合交通大会战。重点推进杭温高铁、金建铁路、金甬铁路、杭金衢二期拓宽等项目,深化金义国际机场、甬金衢上高速、金华江航运开发等项目前期。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撬动各领域改革,实施优化营商环境
“10+N”
便利化行动
2.0
版,深化
“
无证明城市
”
改革、
“
互联网
+
监管
”
改革,加快实现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
“
一件事
”
全流程
“
最多跑一次
”
。打造
“
网上丝绸之路
”
先行区,跨境网络零售出口额增长
20%
以上。实施开放大通道升级工程,推动
“
义新欧
”
班列双平台高质量发展,争创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城市集结中心示范工程;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延,加快建设华东联运新城等一批示范性项目,打造长三角城市群辐射中西部地区前沿阵地。
五、加快公共服务共享
。围绕公共服务均衡普惠发展,加快构建与长三角公共服务对接互动机制,深化社会保障卡
“
一卡通
”
应用。以长三角体博会、影视博览会、文旅宣传等活动为载体,加强区域文化交流合作。加快推进金华理工学院、浙江大学
“
一带一路
”
国际医学院、复旦大学
“
一院三基地
”
等重点项目建设,健全长效引才对接机制,开展校企合作,提升区域教育协作发展水平。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联合执法行动。
六、加强区域合作交流。
加强与上海、杭州等都市圈对接协作,常态化举办
“
上海
—
金华周
”
系列活动。谋划实施交通、开放、科创、公共服务等
“
接轨大上海、融入大湾区
”
系列活动。全力推进长三角内陆开放联动发展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金华区位、贸易、市场等优势,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
“
一带一路
”
倡议
深度融合,促进四省兄弟城市联动发展,共同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石
**
,联系电话:
82468920
。
金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
年
6
月
2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