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哪些地铁规划是“真”的?
转载:居者,关于苏州未来地铁“有理有据”的分析。 “到底有没有规划?什么时候能有?什么时候能通车?”
科技城到底什么时候通地铁?!胜浦延伸线到底是真是假?!甪直地铁还能不能行了?!3.5期(2/4/7延伸线)都批复了,四期规划啥时候有动静?
先看看各区的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这些方案中包含了各区近期交通规划建设方案,通过官方公布的这些信息,可以大致推测下一轮苏州地铁的上报线路。
姑苏区提到了8/9/11/14号线

工业园区提到了9/12/16号线

新区提到了8/9/11/13号线

相城提到了12/14号线

吴中区提及了10号线

吴江提及了10、14号线

(1)、9号线,大概率纳入4期规划。
从以上各区规划方案中可以看到,9号线的出镜率最高。
姑苏区、高新区、工业园区都提到了9号线建设计划,9号线是苏州地铁东西向大动脉,对于科技城和太湖科学城尤为重要。
另外就是,未来苏州地铁将以“十字快线+中心放射”的架构展开,“十字快线”指的就是9号线+10号线两条横向和纵向的轨交快线,再次奠定了9号线的重要性。
所以9号线不出意外应该会在下一轮申报计划中,科技城稳了。

(2)、10、11号线,意义重大,但有不确定性。
对吴江来说,想要排在第一位申报的肯定是10号线1期,因为10号线终点站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地铁10号线会有很大的标志意义;吴江、吴中提到了, 但路过的姑苏、相城都没有提到 。

姑苏区和新区的规划方案里还提到了11号线, 但是在吴江的近期方案中,并没有提到11号线,只提到了10号线1期和14号线,吴中也没有提到过 ,那么11号线在下一轮申报就存在一点点的不确定性。

(3)、12、14号线被多区写入方案,曾在网传的征求意见稿中被提及。
12号线经过相城区和园区,也都被两区写入方案,这一条路线如果开通将串联起苏州北站、园区站等交通枢纽。

姑苏区、相城区、吴江区都提到了保障14号线建设,这条线路对太湖新城来说意义非凡,加上最近太湖新城成立工作小组,后续的统一规划会不会也有涉及到14号线的消息,可以期待一下。( 吴中未提及 )

在此前网上热议的征求意见稿中,9/11/12/14号线也曾出现过,这也是目前网上认可度较高的一个版本,有一定参考价值。

(4)、13号线作为远期规划,大概率无缘四期。
目前,只有高新区提到13号线,大概率是远期规划,无缘第四期规划方案。
此外,1号线东延胜浦、6号线延伸甪直会不会在新一轮规划中出现也是一大看点,毕竟等了那么多年!寒山闻钟答复9号线和1号线东延都在研究阶段,而6号线东延也被苏州发改委答复已形成初步成果,强化对甪直镇区服务。


说了这么多,来看看是哪些板块有机会在下一轮喜提地铁。
9号线一期,东西向快线,覆盖新区科技城、南大校区以及园区胜浦,毫无疑问最大赢家是科技城。
12号线一期,串联北桥、苏相合作区、高铁新城、城铁综合商务区、湖东CWD、月亮湾及车坊等城市功能片区。
14号线,串联了望亭片区、黄埭片区、黄桥片区、姑苏核心区、石湖景区、太湖新城及吴江经济开发区等,又是大相城的胜利。
还有,1号线东延胜浦、6号线延伸甪直,也可能。
02
地铁规划申报严控?
苏州第四期,啥时候有戏?
新的问题来了,苏州地铁第四期,啥时候才能批?
我们知道,一个城市无论建设地铁还是建设轻轨,都需要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程序是,地方政府制定规划→向国家发改委递交→获得批复后才能按照规划动工建设。

那么什么情况下才能申报地铁呢?去翻了下资料。
GDP>3000亿元
一般预算内收入>300亿元
市区人口>300万
财务状况良好
初期和远期客运强度达到条件
文件如下

这是2018年国家发改委提高地铁申报门槛后的要求,一个城市想要申报地铁,就需要同时满足。如果想要申报下一轮,原则上还需要满足本轮建设规划实施最后一年或规划项目总投资完成70%以上。
很多城市当时经济指标都满足,但人口指标够不到,很多地方就调整行政区划,比如撤县设区等,但最近国家已经开始限制撤县设区。
而在去年,国家发改委又进一步细化城轨审批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又提了新的要求:1. 已开通的城轨,必须有客流量要求,2. 严控城轨建设成本,不能因为建地铁负债过高。

说得很明白,以前没有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等)的城市,现在不用申报,申报了也不会批复。已经有轨交的城市,申报新一轮规划,也会从严审核。
毕竟,全国地铁,没几个城市盈利的。地铁作为民生工程,有一定的财政补贴,如果城市财政增速放缓,或者客流强度一直不能达标,那么财政补贴就会变成黑洞,地方债务会带来无穷无尽的问题。
所以,苏州第四轮申报,首先一定要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①上一期建设规划实施最后一年或总投资完成70%以上
②拟建地铁初期客运强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
苏州什么时候可以申报第四期呢?我们一个一个条件来看。
第一条,上一期建设规划实施最后一年或总投资完成70%以上。
首先要知道,最新的3.5期已经将3期的规划期延长到了2026年,所以4期上报理论上需要2026年或者总投资完成70%以上。
目前3期最后通车的是7号线,预计为2024年12月底。而4期在没有3.5期的时候预计是最快2023年申报,争取2024年前获批,所以,现在看4期的申报肯定是要延期的,大概率要到2026年了......
关于为什么不用等3期,3.5期就可以直接上报?
这是因为3期规划(2018-2023)期间,中期专家评估已经完成,就可以自主选择是否上报上一轮的“规划调整”(3.5期)。不同城市不同选择,有的选择调整,这也会影响到下一期的上报时间,有的就直接跳过调整选择等几年直接报下一期了。
第二条 、拟建地铁初期客运强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
这条比较麻烦,根据苏州交通运输发布的报告来看,苏州目前的5条运营线路210km运营里程,客运强度在每日每公里0.5258万人次,低于0.7万人次。

来源:2021年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
而根据交通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城轨平均客运强度约0.82万人次/公里。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排行榜中,达到客流强度0.7万人次要求的城市有13个,苏州排在了第17位。

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地铁客流及运输研究阿牛
苏州最高客运量出现日期为2021年12月31日,当天的客流强度为0.91万人次/公里。

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地铁客流及运输研究阿牛
那什么时候能通车?
按照地铁建设5-6年的周期(2/4/7延伸线的施工周期,4年),如果2025年-2026年申报,起码到2030年之后通车了。
当然影响一个城市地铁客流强度的因素有很多,疫情、线路铺的太偏、不错的地上快速路建设导致分流等,但苏州在人口流入的大环境下,客流强度达标只是时间问题。
推测终究是推测
一切还是要以官方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