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
10月24日报道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0月24日报道,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欣欣向荣,影视产业在多地快速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整合产业合力打造“大湾区电影”,是电影人的讨论热点。近两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九市二区”在影视领域动作频频,但湾区电影产业的集群发展也被认为短板明显,三地的影视合作仍有不少可待开拓空间。全文摘编如下:
文化领域的“9+2”可以等于几?近两年来,“湾区电影”这一概念越来越多在不同场合被提及。
9月21日,即华人传统节日中秋节,深圳举办了一场名为“湾区升明月 天涯共此时”的大湾区中秋电影音乐晚会,以电影和音乐为媒介,汇聚百名内地和港澳台知名电影人与音乐人,再次把“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推向大众视野。
区域融合,文化先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文化被视作促进整体发展的纽带之一。由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就提出要共建“人文湾区”,推进大湾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参考消息网10月24日报道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0月24日报道,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欣欣向荣,影视产业在多地快速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整合产业合力打造“大湾区电影”,是电影人的讨论热点。近两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九市二区”在影视领域动作频频,但湾区电影产业的集群发展也被认为短板明显,三地的影视合作仍有不少可待开拓空间。全文摘编如下:
文化领域的“9+2”可以等于几?近两年来,“湾区电影”这一概念越来越多在不同场合被提及。
9月21日,即华人传统节日中秋节,深圳举办了一场名为“湾区升明月 天涯共此时”的大湾区中秋电影音乐晚会,以电影和音乐为媒介,汇聚百名内地和港澳台知名电影人与音乐人,再次把“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推向大众视野。
区域融合,文化先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文化被视作促进整体发展的纽带之一。由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就提出要共建“人文湾区”,推进大湾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香港影视业在《纲要》中被特别提及,纲要要求充分发挥香港影视人才优势,推动粤港澳影视合作,加强电影投资合作和人才交流,支持香港成为电影电视博览枢纽。
在广东珠影影视制作公司总经理、广州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刘佳笳看来,粤港澳三地具备电影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优势。她告诉《联合早报》记者,湾区城市同属岭南文化圈,在地理、语言、文化与习俗等方面接近,此外,大湾区一向是资本市场的青睐之地,而资本力量可以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帮助产业做大做强。
谈及三地的电影产业,刘佳笳指出,广东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与良好的人文环境,可为三地电影合作提供经济与物质基础,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也可为电影业提供丰富的题材。香港则有近百年电影产业历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电影工业化生产机制;澳门的影视人才与资源相对稀缺,目前条件不太具备独立制作一部相当有影响力的电影,不过澳门有自由开放的环境优势,在中国电影“引进来”与“走出去”上可发挥平台优势。
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下,广东电影产业的发展正在提速。2015年,广东出台了《关于支持广东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提出28项推动当地电影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包括由广东省财政设立扶持电影事业发展资金、支持电影产业园及拍摄基地创建等。
佛山、广州、深圳等市都在积极发展影视产业园区,成立了西樵山国艺影视城、珠影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电影产业基地与园区,涵盖电影拍摄、后期制作、电影发行等产业链条,同时也建立影视人才培养教育基地,搭建电影人发展平台,培训影视方面的人才。
看好区域的发展机遇,数家电影巨头近年相继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置总部。中国影视集团博纳影业去年5月在广州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当时称,将在广州建设配套的后期技术制作中心和创作中心,汇聚更多大湾区的电影人才。
去年11月的广州文交会上,华谊兄弟也与广州空港产业投资集团、广州产业投资基金公司三方正式签订“大湾区华谊兄弟文旅中心”合作项目,计划落地集观赏性与互动性为一体的华谊兄弟艺术中心、建设影视拍摄基地,并推出一批“广州出品”的影视精品。
内地与香港合作逐渐走向成熟
大湾区电影的概念要起飞,一个重要因素是香港电影在大湾区的整合。香港电影在上世纪下半叶一度辉煌,是造星无数的“东方好莱坞”。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香港电影产量保持在每年200部以上,一度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不过,进入本世纪后,香港电影逐渐走入低谷,在2013年,年产量达到最低值42部。
如今,香港电影人将目光投向中国内地寻求发展。刘佳笳指出,港产电影此前曾有一段时间在内地市场碰壁,电影受众也存在局限,近些年来,随着电影市场不断发展,香港电影人逐渐“北上”,寻求合作机遇。
2003年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贸易关系的安排》,为两地合拍片奠定了政策基础。当中规定,港产电影不受引进片配额限制、香港和内地的合拍电影可以作为内地电影进行宣传和放映等。自此之后,经过一番水土不服、磨合与摸爬滚打,香港和内地合拍电影逐渐走向成熟。
香港导演与内地公司及制作人合作执导主旋律电影,是近年中国电影的热门创作模式,而吸收了香港成功商业电影类型元素的电影制作,则从另一个角度讲述“中国故事”。2014年,香港导演徐克执导的《智取威虎山》,斩获中国电影多个奖项,票房收入达到8.8亿元人民币,由此开启香港导演创作主旋律电影的热潮。
当中不乏评价与票房双佳的大片,包括林超贤导演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刘伟强的《中国机长》,乃至今年大热的《夺冠》《中国医生》《长津湖》等电影,都取得不俗成绩。
刘佳笳认为,内地和香港电影人共同讲述“中国故事”的合作方式,让香港电影人在内地市场找到更宽阔的路子,把港产电影中的成功元素,成功融入内地市场的变化之中。
发展文化平台,推动合作共赢,将是促进大湾区电影繁荣的关键。一方面,香港电影人积极与内地方面展开合作,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如何看齐影视核心市场,带动大湾区文化向内地延伸,吸引资本投入,也是必须思考的方向。
曾经参演《功勋》《建国大业》等影视剧的中国资深演员章申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则说,香港电影人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制作经验,无论是拍摄主旋律还是娱乐电影,都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与内地电影人或制作公司密切合作,取长补短,可为内地影视作品增添丰富的色彩。
章申同时指出,多年以来,粤港澳地区的影视作品基本上是以具有岭南特色的本土文化与民俗为主,在香港回归前,受殖民文化的影响,其影视文化多以娱乐为主,而由于语言的差异,接受和传播多民族性文化的概率非常低,形成地缘式的文化圈。
他指出,文化是不断增融、吸纳与丰富的过程,在坚持地方特色的同时,取长补短非常必要,香港电影人的“北上”,符合时代与发展的走向。
香港一些影视公司近年也选择入局内地电影市场,并将目光投向大湾区。今年4月,香港英皇娱乐集团的粤港澳大湾区总部正式落户在广州,与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致力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在网络影视、音乐、文化产业、新人培育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英皇娱乐集团营运总裁霍汶希在活动现场接受媒体群访时称,英皇娱乐将大湾区总部落户广州,正是看好大湾区在文化娱乐方面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她说,接下来,英皇娱乐将挖掘大湾区本土文化内涵,传承和发展优秀经典粤语音乐影视文化,以广州为中心,打造大湾区音乐、影视、文化创作影业等板块,并和其他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共同推进文化娱乐产业蓬勃发展。
须整合资源共同推进
作为中国最有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广东是全国电影市场的重要支撑,连续19年蝉联全国电影票房冠军,是中国电影“第一票仓”。不过,广东电影产业还存在明显的短板,面临电影人才不足、创作能力不强、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
第一财经网报道称,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原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今年2月在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交流与合作主题发布会上指出,大湾区电影发展有三个“不相匹配”,首先是现状与南方电影过去的辉煌相比不相匹配,南方电影曾经在中国电影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力巨大,而近年的发展还不够理想。
其次,大湾区的经济实力与文化实力、电影实力不相匹配,应该有更大的同步性。此外,电影的市场票房指标与创作、作品不相匹配,多年以来广东票房收入居全国之冠,但广东出品的电影还不够丰富,质量也有待提高。
如何通过政策形成合力,实现资源整合,共同推进大湾区电影产业发展,将是大湾区电影人面对的共同课题。
章申也指出,改革开放初期,毗邻港澳的广东凭借自身优势在影视文化方面发展迅猛,形成了鲜明的地缘特色,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近些年来,中国影视蓬勃发展,涌现出许多好作品、好导演、好演员和好制作人,如果不在维持本地特色的同时,结合大众文化口味,更好融入庞大的市场,那么广东影视中多年积淀下来的地缘文化,将难以在汹涌澎湃的主流文化中脱颖而出。
他认为,发展文化平台,推动合作共赢,将是促进大湾区电影产业繁荣的关键。一方面,香港电影人积极与内地方面展开合作,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如何看齐影视核心市场,带动大湾区文化向内地延伸,吸引资本投入,拓展空间与市场动力,也是湾区电影人必须思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