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
无邪的丝瓜  ·  Html5 ...·  11 月前    · 
刚毅的皮带  ·  clion:项目格式_clion ...·  1 年前    ·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12日在龙岗区

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龙岗区人民政府区长王策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龙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大力实施“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一)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一是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建立“1+1+10+N”经济运行调度机制,全力开展服务企业、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各项工作,主要经济指标逐季回升。初步核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59亿元,增长3%。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162.7亿元,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50亿元、增长9.1%,其中工业投资284.7亿元、增长3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1.7亿元,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3.2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9.9%。 二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制定《龙岗区落实“20+8”产业集群建设总体方案》。“3+4”区域产业格局更加巩固,深圳工业软件园、方正微电子扩产项目开工建设,龙头企业全屋智能业务落户;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一期动工;新增落户建筑业企业64家,其中央企、国企37家,建筑业产值约1000亿元、增长300%;华为(龙岗)数字创意产业创新中心等7个重点项目落户龙岗数创走廊;平湖跨境电商产业园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出台眼镜产业扶持政策。 三是新增长极不断涌现。 建立周调度机制,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总部基地一期、平湖智造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启动建设。新增挖掘招商引资项目156个、意向投资额1391亿元,荣获深圳“2022招商优胜区”称号。净增商事主体6.8万户,总量85.5万户;净增入库“四上”企业486家,总量5929家;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总量49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41家,总量3151家;6家企业上市,上市企业总量增至35家。 四是创新活力强劲迸发。 广东博华超高清创新中心获批共建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揭牌。创新平台由242家增至278家。引进培育省市创新创业团队2个,新增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专家27人、市高层次人才406人、“深龙英才”479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12.8%,PCT国际专利申请量5126件,均全市第一。入选全国科普示范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跻身2022年中国创新百强区排行榜“十强”。

(二)精准施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惠企纾困有力有效。 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1-11月所属期新增退税、减税、缓税、降费金额157.4亿元。深入落实市稳经济5个“30条”和促外贸“28条”政策;出台“龙岗12条”,从租金减免、金融支持等方面为企业减负超4亿元。全市首支“20+8”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子基金工业软件基金落地;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4.6%,制造业贷款增长10.9%。完成134个工业园区供电环境综合升级改造,两年累计改造390个,实现应改尽改。 二是企业服务用心用情。 为便于广大企业了解掌握全区各类惠企政策,制定《龙岗区支持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梳理惠企措施“100条”,着力实现“全区政策一文读懂、扶持标准一文说清”。深入落实“万名干部助企行”专项行动,创新“统战+经济”工作模式,健全挂点服务企业机制,上线“龙i企”企业服务小程序,协调解决企业诉求1400余项。 三是空间保障力度空前。 18个大面积产业空间整备项目全面推进;城市更新供应土地58.9公顷;整备土地3.7平方公里,可形成连片产业用地2.4平方公里。完成土地出让78宗、182公顷,其中产业用地12宗、55.3公顷。治理违建619.5万平方米,全市第二。梯度推进12个产业园区、超600万平方米优质经济产业空间建设,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等项目动工。

(三)多措并举,城区功能持续完善

一是“美丽龙岗”魅力初显。 深入实施总规划师、总设计师制。完成“湾东智芯”战略规划编制。零碳公园、三联郊野公园及15个社区公园投入使用,大运AI公园、龙湖文体公园等5个重点公园开工建设,贯通90公里远足郊野径。10个活力城村示范项目顺利动工。环卫指数测评创近三年最佳成绩。 二是“畅达龙岗”全面提速。 轨道14、16号线通车,轨道里程由55.3公里增至100.9公里,深惠、深大城际及深惠城际大鹏支线、深汕铁路全线启动建设,大运枢纽“湾区之舞”启用,轨道17、21号线等6条线路纳入市五期建设规划。外环高速二期等50条道路建成通车,丹农路二期等44条道路开工。新增、优化公交线路74条。 三是“智慧龙岗”亮点纷呈。 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26.3平方公里为试点,开展CIM基础平台建设,汇聚各行业BIM模型37个。“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深化,实现“免证办”事项685项,“邮寄办”事项457项。区行政服务大厅获评2022年广东省县(区)标杆政务服务中心。 四是“平安龙岗”成效显著。 深入实施安全生产“1+8+3+1”专项整治行动,各类事故亡人数下降10.7%。开展新一轮管道天然气入户改造工作,总体工程进度78.5%。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刑事治安总警情下降14.7%。未发生较大以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群体性劳资纠纷总量下降71.4%。坂田街道获评平安广东建设先进集体。

(四)系统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一是绿色低碳发展成果丰硕。 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获全国唯一“‘2022低碳榜样’政府案例”荣誉。高水平举办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编制创建全省首批碳中和试点示范区实施方案。4195个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投运。建成116个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555.9万平方米。全区390台垃圾收运车全部替换为新能源汽车。平湖电厂二期点火投产、一期改造项目开工建设。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从36%提升至51%。 二是污染防治攻坚扎实推进。 坚决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龙岗主办的53宗案件全部办结,督察反馈意见涉及的8项任务17条措施有序推进。完成3816个污水零直排小区创建。中心城水厂扩建工程动工,平湖苗坑水厂通水运行。新增海绵城市面积18.1平方公里。PM2.5浓度由每立方米19.1微克降至17.2微克,连续8年下降。 三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构建。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开展生态空间保护和修复。深入落实林长制,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在全国率先探索流域企业环保合规建设。深入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在完成宝龙科技城10.5平方公里试点基础上,开展平湖、坪地街道94平方公里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

(五)深化改革,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一是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 23个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事项顺利推进,全市首宗二三产业混合用地试点项目开工建设。出台经营城市总体行动方案及8个分领域方案,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72.8亿元、盘活政府“三资”15亿元;采用市场融资、社会投资等多元化方式明确投融资路径约60亿元,已落地转化27.2亿元。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政府投资房建类、产业招拍挂类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65、45个工作日。 二是微改革微创新多点突破。 推出67个微改革微创新项目,通过“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科学排查全区15.8万栋房屋,分类治理1.98万栋C类房屋。建立道路巡查与路政执法信息互通快速反应机制,着力解决违法占道施工问题。完善楼栋长服务站运行机制,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三是深港合作不断深化。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市区联动编制《关于加快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大运深港科技产业合作区规划建设稳步推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开展方案设计,音乐学院正式动工,高中部选址落地,基础教育集团成立。“迈向碳中和·湾区少年行”等系列活动顺利举办。

(六)发展为民,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一是教育发展优质均衡。 龙岗高中园、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学校等6个中小学项目投入使用,11所公办幼儿园开园,新增高中学位9300座、义务教育公办学位1.3万座、学前教育学位5220座。深圳中学坂田学校、南方科技大学平湖学校等合作办学项目进展顺利。组建5个中小学教育集团,总量增至10个。 二是医疗水平稳步提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通过三甲评审。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园山院区开业。龙岗中心医院门急诊大楼修缮改造工程完工。区人民医院、区第三人民医院、龙岗中心医院获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格。新增社康机构13家,总量168家。区属公立医院引进学科带头人16名。成立深圳市治未病研究院和区中医药学会。 三是文体惠民精彩不断。 龙岗国际艺术中心项目获可研批复,4个街道文体中心主体封顶,区少儿图书馆建成使用。114家社会体育场馆、124所学校体育场馆实现“开放共享、一键预约”。举办惠民文化活动1500余场。“红胖子”旅游观光巴士9月份开通运营。 四是社会保障更加有力。 高质量完成15项年度民生实事。筹集建设公共住房2.35万套,建成1249套。完成区级养老护理院工程设计国际招标。普惠性托育机构实现街道全覆盖。龙岗双拥事迹入选中宣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与广西靖西和那坡东西部协作、海丰驻镇帮镇扶村、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镇结对帮扶等工作持续深化。

(七)突出实干,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一是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向纵深推进。 深学细悟笃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忠诚拥护“两个确立”,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扎实做好省委专项巡视、市委专项巡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 二是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 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定期向区人大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高质量办理市、区人大代表建议220件、政协提案177件。健全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出台“八五”普法规划。龙岭社区、南坑社区、中海怡翠社区被评为“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三是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推进。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定不移纠治“四风”,强化审计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扎实落实“能力作风提升年”行动,开展“攻坚堡垒、实干先锋”活动,鼓励广大干部在土地整备等一线锤炼作风、锻炼本领,政府系统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和劲头全面提升。

过去一年,我们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对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聚焦“保健康、防重症”目标,加快推进发热门诊设置,累计设置468个发热门诊(诊室);全区10家二级以上医院重症床位由59张增至410张,市民就医需求得到充分保障。

与此同时,我区民族宗教、侨务、港澳台、青年、妇女儿童、人防、地方志、档案、机关事务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2022年,我们用智慧和汗水,为而立之年的龙岗送上了最美好的生日祝福。 30年来, 龙岗区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发扬特区精神,勇立潮头、奋勇争先,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新龙岗、东部中心、产业高地、幸福家园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绘就。

——经济实力实现跨越式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年均增长16.3%、11.2%、17.4%、16%。近五年连续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集聚了以网络与通信、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为代表的千亿级制造业集群3个、百亿级制造业集群6个,培育壮大了以龙头企业、比亚迪精密和锂电池为代表的千亿级企业1家、百亿级企业4家、10亿级企业49家。

——城区品质实现跨越式提升。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坂雪岗科技城、深圳国际低碳城被纳入市级重点区域,现代化国际化城区形象逐步彰显。路网规模由284公里增至1594公里,形成了“四横六纵”的高快速路网和“八横六纵”的干线主干路网;城市轨道从无到有,5条线路建成通车,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大运中心、红立方等城市新地标拔地而起。公园由3座增至270座,成为市民休闲健身好去处。

——民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学校从56所增至202所,深圳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等优质教育品牌落户;集聚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多所高校。医疗卫生机构从97家增至1290家,可供应床位近1.46万张、居全市各区首位;三甲医院达7家。成功举办第26届大运会等系列赛事;大芬油画村、甘坑古镇成为首批“深圳特色文化街区”;NBA中国赛等高端文体活动精彩纷呈。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历届区领导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离不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在此,我代表龙岗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驻区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龙岗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龙岗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 一是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和不确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压力较大。 二是 优质教育、医疗、文体、养老等资源供给与市民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是 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领域安全生产事故仍然多发。 四是 城区环境品质与深圳东部中心定位还未完全匹配。 五是 政府系统一些干部工作的主动性、担当性和开创性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龙岗在过去30年基础上继往开来、再谱新篇的起步之年。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双区”驱动、“双改”示范等重大历史机遇,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打造创新龙岗、东部中心、产业高地、幸福家园,大力实施“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好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深圳东部中心。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结果;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总量质量再攀新高

一是打造世界一流的制造业强区。 坚持产业立区、制造业当家,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11+2”产业集群,巩固提升“IT+BT+低碳”三大主导产业优势。推动方正微电子扩产项目建成投产,深圳工业软件园、平湖智造园加快建设,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电子研发项目动工。加快建设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一期,开工建设二期项目。规划建设全市首个平方公里级“IT+低碳”智慧园区,积极争取中节能集团科创总部等重大项目落户。研究出台家具产业扶持政策,推动眼镜、珠宝、家具、服装等优势传统产业向时尚化、品牌化迈进,打造现代时尚产业新高地。

二是打造多极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高水平建设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力争百亿级建筑业企业由2家增至5家以上、十亿级企业由35家增至50家以上、建筑业产值达2000亿元。出台支持全屋智能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新增全屋智能上下游产业链头部企业6家以上。积极培育外贸新动能,提升华南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规模,开工建设平湖跨境电商产业园。加快建设龙岗数创走廊,引进培育文创产业项目12个以上,完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实现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动工,建设深圳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营收超10亿元企业由6家增至10家以上。推动华南城运通汽车商业综合体开业,加快高等级购物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造深圳东部消费中心。

三是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企业梯队。 围绕工业、营利性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等重点行业,统筹推进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全年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10个以上,其中产值(营收)超30亿元的产业项目5个以上。在扎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全力以赴服务好现有企业。净增入库“四上”企业超500家,引进培育上市企业超6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以上。成立企业安置工作领导小组,高效统筹城市更新、土地整备过程中涉及的企业搬迁问题,做好区内安置保障,助力企业扎根龙岗、加快发展。

四是打造高品质低成本的产业空间。 龙岗龙园、坂田五和枢纽等4个平方公里级重点更新单元完成计划立项;横岗南、坪地年丰等4个平方公里级重点利益统筹项目整备入库用地83公顷,力争完成南湾南岭项目实施方案审批。推动四联排榜城市更新项目年内开工。加快推进大面积产业空间整备,力争形成连片产业用地超3平方公里;10宗以上产业项目完成土地出让。高标准建设龙岗东、中、西三大市级先进制造业园区,建成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宝龙智造园、深龙投智慧云谷大厦,开工建设宝龙上井半导体与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四方埔“工业上楼”等7个项目,支持市区国企、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参与建设更多符合现代产业需求、可租可售的低成本优质产业用房。

(二)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推动创新发展再增动能

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完成12所义务教育学校项目主体建设,新增公办学位超2万座。优化宝龙、平湖、坪地等片区整体性教育资源规划,加强10所卓越学校培育,组建中小学教育集团2个以上,开工建设深圳市外国语平湖学校,以优质学校建设带动全区教育质量提升。编制新一轮民办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做好驻区高校服务工作,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快南方科技大学半导体学院建设,积极推进暨南大学深圳校区落户龙岗。

二是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推动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开工。支持3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发展。鼓励区内企事业单位围绕重点产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新增创新平台25家以上。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业联合建设新型科研机构,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快速落地转化。依托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龙岗分窗口等资源,提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全链条服务。

三是坚持人才引领驱动。 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关键环节,清单式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新增省市创新创业团队2个以上。支持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一流职业院校,推动龙岗中专创建国家级“双优”中职学校,加快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持续推进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培训技能人才8万人次以上。完善人才全周期服务保障体系,着力解决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努力将龙岗打造为人人向往的人才首选地。

(三)加强城区规划建设管理,推动深圳东部中心再展新颜

一是以更高标准开展城区规划。 完成龙岗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充分运用“湾东智芯”战略规划成果,增强科技创新主引擎功能,推动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及周边片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信息数字核”,全面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编制“低碳智造核”产城融合发展规划,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碳智造集聚区。参照坂田模式,建立健全宝龙、坪地片区项目快速推进工作机制,完善公共配套设施、优化环境品质。

二是以更大力度开展城区建设。 稳步推进深大、深惠城际及轨道3号线东延、16号线南延等建设。推动富安路中段等30条道路建成通车、龙翔大道东延等34条续建道路加快建设、晨华路等40条道路动工。新增、优化公交线路35条以上。加快推进沙湾二水厂二期、中心城水厂和南坑水厂扩建等工程建设。新建、扩建变电站5座。坚持“经营城市”理念,通过多元化筹资方式,为城区可持续发展释放不竭动力。

三是以更实举措开展城区管理。 坚持“拆、治、兴”并举,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旧工业区和城中村综合整治。高标准建成10个活力城村示范项目。完成龙城、园山街道“城市管家”改革,实现“城市管家”全覆盖,消除城市管理死角。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固体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开展布沙路等道路、平湖海吉星等片区交通拥堵治理。加强夜间施工、道路开挖等管理,整治提升城市家具、户外广告,打造干净清爽的城市环境。

(四)全面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推动平安稳定基础再度夯实

一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建筑施工、小散工程、城中村用电等重点行业领域,以及“三小”场所、老旧工业园等重点场所隐患排查治理,各类事故亡人数同比下降10%以上。全面完成燃气“瓶改管”改造任务,实现“清瓶”目标。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安全领域隐患排查治理,高标准完成省摩电交通安全问题挂牌整治任务,完成267条“机非混行”路段整治,交通事故亡人数同比下降15%以上。

二是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多措并举提升市民防范意识,刑事治安总警情保持下降趋势。新增一类高清监控点3000个、新型视频门禁5000栋以上,筑牢城区安全“科技护城墙”。坚持厉行禁毒方针,高标准创建全省禁毒示范县(区)。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西坑粮食储备库项目主体结构完成50%。

三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全面推广共建共治共享“龙岭模式”,打造10个以上基层社会治理示范点。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综合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妥处置重点房企债务风险,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依法惩治恶意欠薪,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落实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要求,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

(五)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添活力

一是全面服务深港合作大局。 围绕深港合作所需、结合龙岗自身所能,持续提升“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水平,更好服务深港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科技、产业、空间等优势,加快推进大运深港科技产业合作区建设。加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平台纽带作用,深化龙岗与香港在科技、产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合作。聚焦港人港企在龙岗发展实际需求,提供全方位支持,让更多香港同胞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二是全面深化营商环境改革。 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新能源、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落地。扶持超50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400家规上工业企业上云。深入实施项目审批“1+N”政策体系,推动各类项目建设提速提效。扎实开展“万名干部助企行”专项行动,完善“龙i企”平台,全力做好服务企业工作。

三是全面深化民生领域改革。 出台学区化治理改革实施方案,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影响力;积极推进“云端学校”建设,将黄龙陂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未来教育实验学校。推广延时门诊、错时诊疗等特色便民诊疗服务,扩大“全院一张床”覆盖面。持续优化社会组织、社会救助、儿童收养等审批流程,制作“清单式”服务指南。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将区第六人民医院、区第二中医院打造为全区医养结合示范性项目。

四是全面深化数字政府改革。 加快“1+11+111+N”智慧城区运行体系建设,利用数字化手段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提升城市运行和基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大力推广智慧民生服务,持续深化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应用。2023年3月前完成全区半数以上既有重要公共建筑、交通基础设施、水务基础设施建立BIM模型,并导入CIM平台。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更多事项“秒批”“秒报”。

(六)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结硕果

一是稳步有序“降碳”。 深入探索工业大区“两山”转换路径,实施龙岗区节能减碳总体方案,高标准打造一批近零碳试点项目。推进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建设,全年总体建设规模约300兆瓦,年发电量2.8亿度以上。加快推动藏东南清洁能源基地送电工程龙岗段开工。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高标准筹办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将论坛打造为展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和绿色低碳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二是扎实有力“减污”。 加快推进平湖辅城坳、嶂背片区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等项目建设;完成超900个污水零直排小区创建,推动水环境向“全面创优”迈进,水质优于地表Ⅲ类水的河流长度占全区河流总长度50%以上;全力推动沙湾河深圳水库截排工程。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确保PM2.5浓度优于市下达年度目标值。推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加大噪声综合治理力度,打造宁静城区。

三是久久为功“扩绿”。 深入落实“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建成区儿童公园、龙城公园活力谷、大运AI公园及15个社区公园,加快樟坑径山廊示范段、园山绿道等项目进度,新建和改造绿道8公里,打造精品远足郊野径线路,构筑多道融合、全域覆盖的步道网络。开展城区“绿化美化”提升行动,扎实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加强城市绿化树木规范管理,完成造林150公顷,种植乔木8000株以上,新增立体绿化超3万平方米。

(七)聚焦“民生七有”目标,推动民生事业发展再创佳绩

一是让市民享有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大力推进市第二眼科医院、区骨科医院二期等20个在建公立医院项目建设,新增病床位500张以上。推动现有医疗资源升级改造,打造有温度、人性化、实用舒适的医疗空间。实施“名医高徒”“学科尖兵”培养计划。深入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治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科学高效做好疫情防控新阶段医疗救治工作。

二是让市民享有更精彩的文体盛宴。 加快深圳音乐学院、龙岗国际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建成5个街道文体中心。申办第十五届全运会赛事,举办“2023深圳龙岗半程马拉松”及具有龙岗特色的IP音乐节。大运天地建成投入使用,推进大运北国际化文创街区、大田匠作文化村等5个特色街区规划建设与品质提升,强化鹤湖新居等客家古民居、古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全面促进科技、人文、艺术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湾东超级文化走廊。

三是让市民享有更充分的社会保障。 筹集建设公共住房2.62万套以上。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幸福家园、老有颐养”行动,实现区级养老护理院项目主体开工建设。扎实开展青年发展型、儿童友好型城区建设,完善托育服务体系,新增普惠托育机构5家。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进一步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广西靖西、那坡等地实现更好发展。

(八)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政府自身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始终对党绝对忠诚。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忠诚拥护“两个确立”,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建设法治先行示范城区。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全面落实重大决策程序制度。深化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三是着力打造廉洁政府。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纵深推进廉政建设,加强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深入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持之以恒改进作风。 巩固“能力作风提升年”行动成果,深化“攻坚堡垒、实干先锋”活动,在攻坚克难前线练兵识才。树立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强化督促检查、绩效管理刚性约束,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工作执行力。用好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广大干部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不断提升政府系统干事创业精气神。

各位代表!三十而立正青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奋力建设好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深圳东部中心,为深圳加快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有关名词解释

1. “1+1+10+N”经济运行调度机制: 2022年5月,区委区政府建立了区“1+1+10+N”经济运行调度机制,由“1”个经济运行调度领导小组、“1”个领导小组办公室、“10”个经济运行调度工作专班和“N”个成员单位构成。

2. “20+8”产业集群: 指深圳市谋划布局的涵盖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20个产业集群和8个未来产业。其中20个产业集群为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创意、现代时尚;工业母机、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精密仪器设备;新能源、安全节能环保、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大健康;海洋经济。8个未来产业为区块链、量子信息、合成生物、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

3. “3+4”区域产业格局: 区委七届二次全会报告提出,在全力推进“IT+BT+低碳”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壮大建筑业、文化创意、跨境电商、军民融合产业。

4.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指中小企业中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每年由工信部进行认定。

5. PCT国际专利: 指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是专利领域的一项国际合作条约,通过PCT提交一份专利申请即可受到全部缔约国的专利保护。

6. “龙i企”企业服务小程序: 指依托“龙i企”专门开发的面向辖区企业并提供服务的信息化平台。目前,一期功能已实现辖区企业诉求一键申报,申报后由区分拨中心统一会办处理并答复。后续“龙i企”企业服务小程序将持续完善功能,推动涉企政策与服务的精准匹配输送,为辖区企业提供更高品质服务。

7. CIM基础平台: 指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平台,是管理和表达城市立体空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等三维数字模型,支撑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工作的基础性操作平台,是城市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信息基础设施。

8. BIM模型: 指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

9. 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 指由区政府组织,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为核心,以深圳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基础,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等内容,划定生态环境管控区域评价单元,对评价单元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价,提出区域空间生态环境管理要求,指导区域空间合理开发的方法与制度。

10. 大运深港科技产业合作区: 为充分发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科创载体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发展空间充足、对港交通便利等优势,区委区政府规划建设了大运深港科技产业合作区,着力为香港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的成果落地转化提供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发展空间,争取打造成为河套、前海、口岸经济带之后的第四个深港合作平台。

11. “双区”驱动、“双改”示范: 指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驱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和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示范。

12. “11+2”产业集群: 指深圳市布局龙岗区的11个产业集群和2个未来产业。其中11个产业集群为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终端、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创意、现代时尚、新能源、安全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2个未来产业为细胞与基因、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

13. “IT+低碳”智慧园区: 指依托深圳国际低碳城新能源(氢能)产业园,为推动IT产业与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技术、新材料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智慧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及综合能源方案应用,积极探索构建大面积绿色低碳示范园区规划建设关键要素指标体系,着力打造的集绿色低碳、生态循环、智慧运营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融合园区。

14. 城市管家: 指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旨在运用市场化机制,通过“专业服务+智慧平台+行政力量”相融合的方式,对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资源、公共项目实行全流程“管理+服务+运营”。目前我区试点的“城市管家”整合了环卫服务、绿化管养、数字化城管、垃圾分类等城管市政业务。

15. 共建共治共享“龙岭模式”: 指布吉街道龙岭社区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核心内涵为“党建引领带共建、公众参与促共治、盘活资源齐共享”。

16. 项目审批“1+N”政策体系: 指为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规划建设,出台实施的系列政策文件。其中,“1”为《龙岗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事项优化工作方案》,“N”包括《龙岗区政府投资储备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实施细则(试行)》《龙岗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应急工程认定及发包工作指引》《龙岗区产业用地净地出让优化工作实施细则》《龙岗区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策划工作实施细则》《龙岗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临时用地优化审批工作实施细则》《龙岗区重点片区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实施细则》等6个配套政策。

17. 云端学校: 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打破传统学校有形边界和物理空间,建设沉浸式的智能教学环境,形成“总部校区+N所入驻学校”的教与学共同体,打造结构化创新教师团队,探索个性化教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18. “1+11+111+N”智慧城区运行体系: 指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推动运行管理指挥中心实体化运作,建立智能监测、统一指挥、实时调度、一体联动的城区治理体系。其中,“1”指区智慧运行指挥中心,“11”和“N”为11个街道智慧管理中心及N个职能部门智慧管理中心,“111”指111个社区智慧平安服务中心。

网站地图 | 网站概况 | 版权保护 | 隐私声明 | 在线帮助 (本网站已支持IPv6,且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IE9以上、360极速模式等最新版本浏览器进行访问!)

主办单位: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深圳市龙岗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备案序号:粤ICP备05027862号-1 粤公网安备:44030702000715

网站标识码:4403070005 咨询投诉电话:0755-12345 投诉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龙翔大道8027号龙岗区信访局(区人民来访接待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