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
暗恋学妹的铅笔  ·  Spring Cloud Config ...·  10 月前    · 
快乐的剪刀  ·  asp.net - Location of ...·  1 年前    · 
冷静的米饭  ·  Windows配置域控 - ...·  1 年前    ·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召开专场新闻发布会,通报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4+1”专项规划有关情况,以及南京国家农高区2021年规划建设的重点平台项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溧水区委副书记、南京国家农高区党工委(筹)委员汪冬宁,市科技局副局长、南京国家农高区管委会(筹)常务副主任朱超平,溧水区政府副区长张为真,白马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兵,省科技厅、市规划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有关处室负责同志,溧水区规划资源分局、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区委办、区委宣传部、科技局有关负责同志以及各位媒体记者。

南京国家农高区于2019年11月18日获国务院批复建设,是全国首批、长三角唯一的国家农高区,肩负着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的重大使命任务。

为切实落实国务院批复要求和省领导调研指示精神,南京国家农高区按照国际一流标准,紧扣“两区一地”定位,迅速组织编制4个专项发展规划及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经南京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省农高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并征求科技部意见后,10月份获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批示同意,并要求予以发布。12月9日,市委副书记、南京国家农高区党工委(筹)书记沈文祖主持召开会议,研究确定了“4+1”专项规划发布有关工作。

首先,请市科技局副局长、南京国家农高区管委会(筹)常务副主任朱超平介绍“4+1”专项规划有关情况。

朱超平: 各位领导、媒体界的朋友,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南京国家农高区)“4+1”专项规划新闻发布会。

自2019年11月18日国务院批复建设以来,南京国家农高区围绕落实国务院批复要求和省领导调研指示精神,坚持国际一流标准,迅速组织编制4个专项发展规划及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省市区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编制完成了南京国家农高区“4+1”规划,分别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及省农高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已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意,现在我谨代表南京国家农高区管委会(筹),对“4+1”规划情况作介绍:

一、《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白马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纲要》

该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进行编制,规划范围为南京溧水区白马镇行政范围全域,面积为145.86平方公里。规划至2035年,农高区开发边界面积为22.73平方公里,规划以绿色智慧农业为主题、以生物农业为主导产业,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实现农高区成为“绿色科创城、智慧农高区”的发展愿景。按照规划要求,全域空间形成“一城一环”的总体架构,一城为科创城,由智造核与智慧核组成。智造核发展镇区服务、农业科技应用和涉农智造,智慧核引培教育培训、科创研发、转化转移、商贸交易、政务服务和会展博览等功能。一环为绿色智慧环,主要分为南北两个田园片区和西部总部带。其中,北田园以周园文博文创园作为片区重要特色点,以绿色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为主,南田园以李巷红色文化园作为片区重要特色点,以科技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为主。西部总部带依托东庐山优美的山水资源,发展总部经济,吸引涉农头部企业总部。

二、《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该规划对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同意建设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批复》要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农业高质量为目标,以工业化思路发展现代农业为手段,培育壮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南京国家农高区经济增长能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打造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按照规划要求,到2025年,南京国家农高区产业发展在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国际合作、融合共享、绿色生态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生物农业产业规模达6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加速形成农业高科技产业集聚,增强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优化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三、《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十四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2021-2025)》

该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业结构调整、重大农业等方面,先行先试、开拓创新,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探索产城产镇产村融合发展新模式,努力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按照规划要求,南京国家农高区科技创新策源作用更加凸显,企业创新主导作用更加突出,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科技人才更加集聚,南京国家农高区在探索工业化思路发展模式、促进国际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凸显农业绿色化、智慧化发展特色,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辐射带动长三角区域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提升,建成长三角现代农业总部基地、国际有影响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动创新引领迈上新台阶。

四、《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规划(2021-2025)》

该规划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科技为特色,以高端为导向,按照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和乡村振兴总要求,通过科技引领产业兴旺,支撑生态宜居,助力乡风文明,促进治理有效,保障生活富裕,加速建成经济发达地区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走具有南京国家农高区特点的科技振兴乡村道路。按照规划要求,到2022年,一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健全优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高,新产业新业态竞相涌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二是乡村建设达到新水平。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更加改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蓬勃发展,乡风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三是农民收入跨越新台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幅度缩小,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五、《南京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该规划对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以破解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以培育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攻方向,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完善体制机制,聚力实现“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国际合作、融合共享、绿色生态”5个突破,实施“绿色生态、智慧赋能、产业壮大、国际合作、创新策源、振兴乡村、标杆示范”7大行动。按照规划要求,到2022年,南京国家农高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4.8%,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不断增大、新型研发机构相继落户、海外留学人才和外籍常驻人员数量不断增多,建立更高层面更宽领域更深程度的开放合作机制,推动先进技术和生产模式示范、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产城产镇产村融合发展等方面争当全国先行先试的排头兵。

以上为“4+1”规划文本的基本内容。下一步,南京国家农高区将充分响应总书记提出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在工作中坚持目标导向,推出一批硬招实招,把规划蓝图落实到南京农高区建设中,当好开路先锋,把南京国家农高区打造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

主持人: 感谢朱超平副主任的介绍。为保障规划有效落地、筑牢规划实体支撑,南京国家农高区将在2021年组织实施一系列重点项目,以项目为抓手,一步一步把规划蓝图变为现实。下面,请溧水区委副书记、南京国家农高区党工委(筹)委员汪冬宁介绍南京国家农高区2021重点平台项目。

汪冬宁: 各位嘉宾,各位媒体界的朋友,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南京国家农高区各项工作的关注和支持。非常荣幸由我来向大家发布南京国家农高区2021年的重点平台项目。正式发布之前,我想首先介绍一下南京国家农高区国务院批复建设以来的建设发展情况。

刚才朱超平副主任已经提到,南京国家农高区是2019年1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复正式成立的,到现在正好一年零一个月。一年多来,南京国家农高区紧扣国务院批复要求,以绿色智慧农业为主题,以生物农业为主导产业,全力加快发展。一是夯实工作基础,加快构建四梁八柱。省级层面,成立了由省委副书记牵头的领导小组;市级层面,市委市政府全方位支持,建立了由市委副书记牵头的工作专班及筹备管理机构;溧水区主动作为,集聚全区资源推进农高区建设。二是聚焦产业发展,加强项目招商突破。加快构建以生物农业为主导产业的“1+3+1”现代产业体系,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2个,总投资超60亿元,目前项目已开工16个。三是集聚科教资源,大力提升创新能力。先后与国内一流高校院所以及日本、荷兰、美国等国家的企业和机构开展对接合作,获评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南林大新校区和农业科技创新港正式签约落户,南农大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院项目完成主体封顶,与江南大学共建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已通过省级评审。建立由6位院士参加的首批17人专家咨询委员会,南农大曹卫星教授领衔的智慧农业技术与装备研究院、周光宏教授领衔的周子未来食品公司落地运行。四是提升功能品质,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立足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需求,建成白马湖公园、玲陇酒店等一批重点项目,6万平米中小食品企业产业园已基本完成主体建设。成功举办20多场国内高规格农业展会活动,其中举办2020年全国新农民新业态创业创新大会被李克强总理亲自作出重要批示。五是聚焦城乡融合,推进科技振兴乡村。突出产城产镇产村融合发展,打造省农科院等农业科技重点应用示范场景项目16个,成为江苏省首批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区;石头寨村成功入选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红色李巷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迈入“十四五”,尤其在即将开始的2021年,南京国家农高区将进一步突出工作项目化、项目节点化、节点责任化,加快推动“4+1”规划落细落实,不断巩固在国家农高区体系中的头部位置,同时在全域人居环境整治上,力求达到南京全市农村最高水准,从明年初开始,我们首先发力的就是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重点平台项目的规划建设,今天我主要介绍其中四个项目:

第一个是协同创新平台——中国东部农业科技创新港。中国东部农业科技创新港位于南京国家农高区核心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计划2021年上半年开工建设。中国东部农业科技创新港是国家农高区核心区科研创新、办公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农业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形象门户和核心动力。项目紧扣白马大道和白马湖两大界面,分别打造园区门户和生态廊道,形成创新办公区、休闲服务区、人才公寓和标准办公区四大主要功能区,打造南京国家农高区真正的现代农业产业节点。

第二个是校地融合平台——南京林业大学白马校区。南京林业大学白马校区位于南京国家农高区核心区,宁杭高速以北、溧白路以南,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3万平方米,计划2021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南京林业大学白马校区是南京国家农高区教学科研功能的重要载体,也是南京国家农高区集聚人气、提升产业、城镇建设的重要途径。项目秉承“传南林历史、筑世界园林;承学科特色、创林学高地”的理念,围绕林学实训园、教学生活园、科研示范园三大功能,构建实训、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打造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和一汪农业科技创新的源泉。

第三个是科研转化平台——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总建筑面积3万平米,拟创建国家级领域类技术创新中心。中心将围绕健康中国战略需求,聚焦未来食品生物合成技术、未来食品加工技术、未来食品智造技术,建设核心技术攻关、综合配套服务、食品高新技术转化和示范等载体和基地,全力打造科技体制创新的“试验田”、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的“强磁场”、重大原创成果的“策源地”及产业技术升级的“推进器”,着力破解传统食品业的瓶颈问题。

第四个是会展经济平台——国际博览中心二期。中国江苏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二期位于南京国家农高区核心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预计2021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博览中心二期是南京国家农高区核心区会展功能的最重要的载体,也是南京国家农高区绿色、智慧、科技理念的集中展示。项目融合会展产业和农旅产业,形成复合型展会、特色商业配套、农业生态旅游三种运营模式相互扶持、和谐共融的发展模式,成为南京国家农高区绿色、智慧、科技理念的集中展示。

刚才朱超平副主任发布的“4+1”规划,我刚才介绍了重点项目中的四个平台,都将在明年初陆续投入建设之中,欢迎媒体以及在座的各位领导对农高区将来的发展给予持续的关注和支持。

主持人: 感谢汪冬宁副书记的介绍。刚才,朱超平副主任和汪冬宁副书记分别介绍了南京国家农高区“4+1”专项规划有关情况和2021重点平台项目。各位媒体记者如有问题可以提问,提问前请说明所在媒体单位。

新华日报记者朱泉: 我是新华日报的记者。本次发布的农高区的国土空间规划与传统的城乡规划有什么不同?对南京国家农高区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张为真: 此次农高区的规划跟以往规划的不同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概括。第一、“融合”。一方面本次国土空间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科技振兴乡村规划、“十四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及三年行动计划同步编制,各规划之间形成了高度融合和有机支撑,既考虑了长远发展,又坚固了近期建设,同时提出了产城产镇产村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多规合一,将原有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划等统一整合为一个空间规划,解决原有不同规划之间的冲突问题。

第二、“创新”。本次规划以绿色智慧农业为主题,聚焦“两区一地”的定位,创新规划方法,突出以农业为本、产业为基、科技为魂,改变传统城乡规划中由空间主导的方法转向产业主导,由城市建设主导转向乡村建设主导。强调农业用地优先保护,建设用地集聚集约,产业用地高效提质。特别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就是我们现在听到的六次产业革命和促进产业链形成作为产业发展创新发展的主导方向。

第三、“绿色”。农高区的规划一定是绿色生态的,规划全面梳理了农高区的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资源,坚持底线思维。规划统筹划定农高区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全部纳入一张蓝图管理,在优先保证生态空间的前提下安排建设空间,做到不交叉、不重叠、不冲突,既强化边界管控及控制指标约束,又有利于协调好农高区发展与保护的要求。

第四、“高效”。此次南京农高区国土空间规划还将建立高效的管控体系,实现全域覆盖,全要素管控,重视动态监督。对南京农高区国土空间规划各项指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动态评估和预警,抓好规划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提高农高区规划实施的效能,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目标。

最后,我相信有了一个好的规划仅仅是个开始,马上进入到2021年,我们将以南京南部中心、健康活力新城为目标,在即将开启的“十四五”新的征程上奋发前行。

南京日报记者胡英华: 我是南京日报的记者。产业发展规划当中提到,要以工业化思路发展现代农业,请问具体有哪些举措?

杨兵: 在以工业的理念提升农业上,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说明:一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根据国务院批复,主导产业定位系统发展农产品特色加工、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同时做强做优未来食品战略产业,在这块的工作中我想主要是要加强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应用与产业化,提升智能化制造的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1+3+1”现代产业体系。二是推行科技应用示范。主要是要打造7个方面的技术应用与场景示范,分别是5G+绿色智慧农业示范、植物工厂集成创新与示范、绿色标准体系示范、食品绿色智能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食品安全检测与预警技术集成与示范、基于市场化运营的智慧化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和示范、智能工厂示范,以此来引领和推动农业向高科技、高端化方向发展。三是加快高新企业集聚。根据产业发展布局,集中建设生物农业产业园、农业智能装备产业园、未来食品产业园等专业产业园区,重点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全国100强和行业前10强的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一批有核心技术、有广阔前景的科技型企业,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

南京电视台记者赵雪子: 我是南京电视台的记者。去年国务院批复南京国家农高区时,要求打造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请问围绕贯彻这一要求,南京国家农高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工作举措?

汪冬宁: 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是国务院赋予农高区的一个重要职能。我们常说,国家农高区有两项工作至关重要,一项是推进科技和农业的结合,另一项是推进国际合作。在这两个方面,我们一直在积极努力。今年我们努力破解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取得了积极进展,概括来说,有“四个一”。第一个“一”是搭建了一批平台。包括与日本日中产学交流推进协会共同组建了“日本农业科技交流合作中心”,与韩国农业技术实用化财团合作启动了中韩合作。第二个“一”是落户了一批项目。包括和美国SVG国际合作,和荷兰科集高标准农业智能温室及农业装备制造示范园等开展国际项目合作,其中有一些项目已经签约落地。第三个“一”是开展了一系列交流。我们先后与日本、荷兰等世界上农业较强的国家、企业和机构开展对接,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在今年9月和11月底分2次组织日本企业来农高区考察交流,目标是未来每季度至少有一次双方深度的接触。同时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及一些知名高校也开展了关于科技合作方面的探讨。第四个“一”是举办了一系列展会。先后举办荷兰绿色智慧农业企业项目路演、中国·江苏第七届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等国际交流合作活动,更多地加强双方的了解,同时也为后期深度合作奠定基础。

展望“十四五”,我们将聚焦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定位,进一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第一是进一步促进创新资源集聚。突出国际农业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推动形成国内和国际高水平高校院所的农业科技教育集群,打造国际农业科教集聚区。第二是进一步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紧盯荷兰、以色列、日本等农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共建海外创新和产业孵化平台,打造常态化的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第三是进一步强化国际项目引进。加强与重点农业企业,包括国别进行合作,尤其是争取在“十四五”建成一个农业发达国家国别合作的示范园区。第四是进一步加强国际技术展示。主要是依托江苏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更多的国际高水平展会和论坛,一方面展示农业科技的最新技术,另一方面寻求与全球更多的优秀团队开展合作的机会,也非常欢迎我们媒体的各位朋友,加强宣传报道,积极地帮我们推荐和引入各类农业科技方面国际的优秀团队。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各位记者如有其他问题,会后可以跟相关部门联系。下面进入实地采访环节,请工作人员做好引导工作。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