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明王朝1566:嘉靖一生的帝王权术,用一段话点破
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电视剧的最后一集,嘉靖点出了长江黄河的道理“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圣人出黄河清,可是黄河的水什么时候清过?长江的水灌溉了两岸数省的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两岸数省的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只因水浊而偏废”这段话概括了嘉靖一生的用人之道。将贪官污吏比作黄河,将清流比作了长江。当然,这也是在说海瑞太偏激,想让嘉靖只用长江而废黄河,只用清流,而废黜贪官。
嘉靖和海瑞只不过是治国用人的策略用的不同,意见不一致,海瑞是清流,甚至是比清流还清流,所以他才建议皇帝治国只能用清流。嘉靖是皇帝,他见多了权力的争斗,知道想要这个国家有条不紊地运行下去,他就必须要用对人,也就是清流和严党他都要用,不仅要用,还要他们相互制衡,这样才有了两党相争,想要内阁平稳下去,要想国家继续下去,也必须要这样。但是即使是这样,依旧会出现问题,那就是清流的太过偏激以及严党过分的行为,也就是说长江和黄河的水患:黄河泛滥,朕需要治理,这就是为什么废黜严嵩杀掉严世藩的原因;长江泛滥朕也要治理,这就是废黜杨廷和和夏言,杀杨继盛和沈炼的原因。这段话就体现了嘉靖的用人道理。
在嘉靖看来,并没有什么贤臣而言,能用时便立,不能用的时候便废,皇帝难道不知道严嵩是贪官吗,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大明王朝的各项开支用度,税收情况,皇帝都了如指掌,但是为什么他不治理贪官呢?是因为他还需要利用贪官去给自己捞钱,为了自己的宫殿能够顺利完工,他甚至可以忍受严党贪污的钱财超过交给自己的钱,而一旦目的达到,或者贪污的钱财超过嘉靖帝能忍受的范围,那就算是黄河水泛滥了,就必须需要治理了,所以就废黜了严党。这就是所谓的贤时便立,不贤便废,严党对嘉靖有用的时候,能够帮嘉靖捞钱的时候便重用,像是“改稻为桑”的国策,这个提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补齐国库亏空,为皇帝捞钱,所以嘉靖支持,也明知道严党干了很多不利的事情,却置之不理。而严党对嘉靖没有用了,所以就倒台了。清流也是如此,清流存在的原因不是为了圈钱,而是为了治国,达到国家机器运行的平衡,他们说是清流,实际上也是伪君子,用时便用,不用时便废,之所以清流存在的时间比严党长,是因为他们还要帮助裕王治理国家。
这就像乾隆朝的和珅,乾隆重用他的目的就和嘉靖重用严嵩的目的是一个样,他们都能准确的猜对皇帝的心思,并且在治国理政方面也有一定的才能,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都能给皇帝捞钱,唯一不同的是,乾隆貌似对于党争是深恶痛绝的。
而清流真的是像长江水一样的清吗?这也不见的,像长江水一样清的清流只不过只有一个海瑞而已,他们是明面上的清流,殊不知徐阁老老家还有良田千倾,说的自己清高无比,其实都是伪君子。真清流就成了海瑞一样的圣人了,他做到了不拿百姓的一针一线,甚至过年的时候都舍不得卖肉吃,但是清流真的是这样的圣人吗?他们也不过是拿着圣人的牌坊,也做黄河的事罢了,只不过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他们不会那样贪得无厌,他们可以贪只是有度罢了。
而他说这一段的话目的是什么呢?
一是批判海瑞,这个真清流,朕不是清流,朕是一国之主,朕用的着清流,也用得着贪官,长江对我有用处,黄河照样对我也有用处,要是朕的国家都像你海瑞一样清高,那么谁帮我捞钱,帮我修建道观,帮我修仙得道,国库的钱都拿去修这个修那个,用在各项用度上了,皇帝都要穷死,那这个国家岂不是也要跟着你这个清流圣人受穷?
二是教育自己的儿子裕王的帝王之道,嘉靖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一旦自己挂掉之后,这个大明的江山是要交给自己的儿子裕王的,裕王这个人贤明有余但是心机不足。海瑞想的是大明可以君臣共治,而嘉靖一直是一人独治,但是裕王这个人有点软弱,做不到他老爹那样的心机和本事,所以他给裕王留下了徐阶高拱和张居正,他们是裕王的老师,他们在当时还算得上是贤臣,但是贤与不贤由不得他们,贤时便用,不贤便黜,要看好他们什么时候是可用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